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课课堂外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课课堂外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课课堂外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 摘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课堂外的小实验与教学进度同步,学生在进行课外小实验时,必会用到新学知识中的部分原理,这就促使学生复习刚学的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比单纯的写作业更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课堂实验常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课外实验则可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关键词:      课堂外   ‎ ‎ 小实验小学科学课课堂外的小实验是指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自己动手制作简单装置,在课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它能够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深化过程,更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一、小学科学课实施课堂外小实验的意义1、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课堂外的小实验与教学进度同步,学生在进行课外小实验时,必会用到新学知识中的部分原理,这就促使学生复习刚学的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比单纯的写作业更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课堂实验常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课外实验则可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的重点。课外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创新活动。如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本学期,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制作“浮沉子”‎ 实验,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一是选择合适的器材,二是倒置小瓶上的配重必须重量合适。这些实际问题,只有经过动手实践才会真正体会到,而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二、小学科学课实施课堂外小实验的实施方法实践中发现,课外小实验由于被要求在课外完成,部分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常找各种借口,勉强应付或根本不去完成。所以,若不对学生课外实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学生的课外实验很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校小学科学组全体教师充分研究学生实际,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1、强化教育,明确小学科学作业的新形式学生潜意识中普遍认为,完成作业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常感到物理学科的课外实践作业是一项软任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即对所以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让学生明白,进行课堂外的实验也是小学科学作业的组成部分,与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同等重要,并明确告知学生,他们在课外探究中的表现将按照10%的比例记入考试成绩中。通过评价方式的创新来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外的小实验。在双休日期间,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长,因而我们还建立了双休日实验作业制度。课外探究活动主要场所在家庭,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认为孩子是贪玩,不专心做功课。因此,我们通过多少个渠道向家长说明学生课外实验的意义,并希望家长能督促、帮助孩子们完成课外实验活动,学生家长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很多学生家长积极性很高,不但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还积极担当了课外辅导员老师的角色。2、精心选择,落实课外小实验内容课外小实验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几个原则。(1)    方便性原则。器材在一般家庭中都能找到或经过努力能找到的。为此,我们在假期没有开始前,就精心选出了新学期的课外实验器材菜单,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提前收集实验器材,并配备一个储物柜来充当“课外科学实验箱”。为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使用专业科学器材的愿望,我们学校建立了“开放小学科学实验室”制度,学生可方便地从实验室借走所需要的器材进行课外实验。   (2)同步性原则。课外小实验安排的内容最好能与平时的教学同步。如在进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时,安排学生制作一个“土电话”;在学习完“电路”一节后,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等。这样的安排,能起到很好的巩固和应用课本知识的作用。(3)安全性原则。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危险,特别是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实验一般不做安排。对于可预知的危险因素,须提前告知学生。如在学习“液化”‎ 这一节时,我们安排学生用菜刀放在水壶口体验液化现象,特别提醒学生进行该实验时,当心手被水蒸气烫伤,为防止出现意外,实验还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4)灵活性原则。教师在实施课内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学生在实验中的闪光点,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往往就是课外探究很好的素材。例如,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了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有学生提出了弦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就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课后探究。3、科学指导,提高课外实验的成功率现实中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是课外探究活动,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发展期,他们在研究、观察实验时会出现不全面、不深刻的情况,有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还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去完成课外实验。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让实验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布置课外实验之前,要对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观察的重点等作好指导,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自己探究,得出结论。对学生的实验还应加强监督,抓好落实,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解答。学生完成实验返校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的交流和讨论,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予以解答,以便于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鼓励、表扬,带领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神圣殿堂。3、展示成果,保护学生课外小实验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实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教师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家庭实验成果,优秀文章向报刊杂志推荐投稿;利用橱窗、黑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级学生的优秀探究成果;每学期全校组织一次小制作、小发明的评比活动,优秀制作给予奖励;学期结束,将学生的探究成果记入他们的成长记录袋,作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内容之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