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市科技局 2020 年工作总结和 2021 年工作计 划 2020 年,市科技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领先” 要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部署,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研发 投入、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03 专项”试点、科技金 融服务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 2 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各 1 家), 省级 14 个(其中省创新型县区 1 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 48.45%, 列全省第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216 家,增幅全省第一,总数达 到 510 家,预计在全省排名前移 2 位;获批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 1 项、协同创新体重大项目 3 项,争取项目资金 1.3 亿元,同比 增幅达 41.87%;“科贷通”已实投企业 9800 万元;科技创新公 共服务平台、县(市、区)一平方公里科技园建设等加快推进。 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连续三年位次前移。现报告如下: 一、2019 年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是开展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坚持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 技工作“头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突出企业 主体,抓好考核指导,安排专项资金 500 万元以上用于企业研发 投入奖励资助,一些县(市、区)也分别给予 3‰-5‰的奖励, 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共同助力 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2018 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 27.76 亿 元,列全省第四;同比增长 48.45%,增幅全省第二,其中当年 新增量 9.06 亿元,列全省第一;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突破 1%, 达到 1.03%,同比增长 0.25 个百分点,总量和占比连续两年实现 位次前移。2019 年,全市研发投入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力争增 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总量进入前三,占比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 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瞪羚企业。重点抓好高企申报和科技型 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在高企申报方面,年新增高企 216 家,总数 达到 510 家,增幅全省第一,总量在全省排名前移 2 位;在科技 型中小企业培育方面,盛祥电子、星火狮达等 395 家科技型企业 先后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认定)。此外,共组织 61 家 企业申报独角兽、瞪羚企业,力争获批 10 家以上,实现独角兽 企业(含潜在、种子)零的突破。 三是推进科创平台和载体建设。2019 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创新 品牌 1 项,即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 和载体 1 家、省级 13 家。其中,九江经开区国家级电子电器高 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成为科技部在全国布局的 5 个重点 电子电器产业基地之一。中船航海“江西省惯性导航重点实验室”、 禾益化工“江西省农药原药及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中 医院“江西省中医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3 个项目获批省级 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市中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获批,使我市 成为全省继南昌市后第二个获批组建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 设区市,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大力推进省新型研发机构,推荐 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等 9 家等研发机构申报省新型研发机构。同 时,组织申报了“颐高众创空间”“天兴星创天地”等省级孵化 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 25 家,有 10 家通过省专家评审;培育 认定了市级科创平台和载体 33 家。此外,积极推进九江学院大 学科技园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被省科技厅列为今年向科技 部推荐的 3 个大学科技园之一。 五是加强向上争资争项工作。2019 年,共争取到国家、省级各 类科技计划项目 156 项,资金 1.3 亿元,同比增幅达 41.87%,其 中,德福科技“高抗拉锂电铜箔的研发”项目获批省级重大科技 研发专项,获 1000 万元资金无偿支持;森奥达“高压电机永磁 化再制造研发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等 3 家企业获准组建省级科 技协同创新体,获 4350 万元资金支持;九江学院、鄱科环保等 高校及企业共计 68 个项目获批省科技厅 2019 年科技计划项目立 项,扶持资金 3630 万元;津晶城众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 共计 8 个项目获批江西省 2019 年第二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 专项项目,扶持资金 80 万元。此外,德福科技、匀晶光电、沃 可视等 26 家科技型企业申报的 48 项重点新产品获批江西省重点 新产品计划项目。 六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认真抓好“03”专项试点示范。 制定出台了《03 专项实施方案》以及 2019 年《工作要点》,加 快推进 03 专项成果在九江的应用推广,重点打造智能工厂、智 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旅游、智慧停车等 5 项应用品牌,九江 移动“石化企业基予 5G 及 NB-IOT 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等 5 个项 目获批江西省首批 03 专项及 5G 项目,获批数量处于全省前列。 另一方面,承办了江西(九江)推进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在线对 接会,共征集科技成果 1041 项,实现技术对接 384 次,产生意 向 178 次,现场签约 6 项,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九江转移转化。 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度,项目总投资 400 万 元,目前已完成招标,正在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预计 2020 年 6 月份之前正式运行。 七是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启动了“科贷通”工作,与省科技厅、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签署“科贷通”三方合作协议,九江市共出 资 2000 万元(其中市本级出资 400 万元),加上省创新基金管理 中心 1:1 配套,中国银行再予以 1:10 的资金配套,将可撬动银行 资本 4 亿元,已实投企业 9800 万元,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 贵、融资难问题。 八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今年以来,协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与中 科院国科控股合作共建国科长江经济带九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目前已正式签约落户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与鄱阳湖生态科技城、 九江学院、市信息办共同发起成立“九江市数字产业研究院”, 已获省批复成立;与武汉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起草了《九江市 人民政府与武汉大学产业合作协议》,经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近日将正式签约,共建武汉大学九江产业研究院。同时,在全市 企业中开展了技术和人才需求征集活动,首批共征集到 139 家企 业 144 项技术需求,已在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武汉 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发布。 九是培育科技人才和团队。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各类人才计划, 其中美庐生物陈林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获省厅后补助 资金 100 万元,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计划 3 人、江西省“庐山友谊奖”2 人。获批省科技奖 4 项,数 量处于全省前列。组织畜科所、水产所及茶科所等 20 个院所共 54 人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获省专项资金 114 万元;在江西省第三届公共安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特等奖 1 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1 个,优胜奖 1 个,我局在大赛宣传、 组织参赛、征集项目中,积极主动,成绩显效,被大赛组委会授 予“先进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十是服务全市创新大局。围绕全市“一南一北”两大创新平台和 各县(市、区)一平方公里科技园建设,协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 共建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招商;启动共青高新区“一区四园”改 革,助推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县(市、区)一平方公里科技园建 设,目前,全市 14 个县(市、区)科技园均已挂牌运行,总面 积达 61.66 平方公里,平均面积 4.4 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创新平 台载体 50 多家、院士工作站 9 家,科技型企业 200 多家,成为 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新动能的创新高地。 与此同时,全力服务全市中心工作部署。在抓好科技业务工作的 同时,我局认真完成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中心工作,在脱 贫攻坚、招商引资、争资争项、企业帮扶、人才服务、三城同创、 窗口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积极担当履职,勇于创先争优,凡是有 考核评比的工作,都力争进入先进行列。 二、存在的问题 2019 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 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期望和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 存在不少差距。一是一些主要科技指标还不理想,如全社会研发 投入占比未达全省平均水平,高企数量未体现九江应有水平;二 是创新平台的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国家重大研发平台方面还 未实现零的突破;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人才 引育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2020 工作计划 2020 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 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扎实抓好各项科技工作,加 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力争更大成效,为九江高质量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强化市县 联动和部门协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好宣传培训和考核 奖励,落实好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政策,努力挖掘存量、扩 大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 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争 2019 年总量进入全省前三,增幅继 续保持全省前列,占比尽快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抓好重点创新平台推进。实施共青城国家高新区“一区四园” 改革,积极融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取省厅支持, 将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列为全省重点调度的科创城项目。加快国家 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 6354 所、九七科技、九江学院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的申报创建工作,切实 抓好省级创新平台、载体的培育和创建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抓好科技型企业申报。进一步加大高企申报培育指导力度, 继续实行奖励资助,积极推进“企申高”“高升规”“规转高”,不 断壮大我市创新主体集群规模,力争 2020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和科技型企业 200 家以上,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同时,培育 和扶持若干“瞪羚”、“独角兽”潜在企业。 四是抓好新动能培育。深入推进县(市、区)至少一平方公里科 技园建设,在平台建设、功能提升、项目招引等方面出实效,把 县(市、区)科技园打造成为九江科技工作亮点。加快发展新型 研发机构,力争再新增重点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10 家以上, 争取列入省重点支持的 2 家以上。 五是抓好科技金融工作。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科贷通” 等科技金融工作,力争创新基金 2020 年进入实质性工作,“科贷 通”实投规模进一步增大。同时抓好我市认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 基金后的跟踪对接工作,争取更多的投资机会,有效解决科技企 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六是抓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围绕九江“5+1”千亿产业集群和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要,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 计划。 七是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国家 03 专项成果在我市 产业升级、民生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重点打造智慧工厂、 智慧环保、智慧停车、智慧旅游等一批特色品牌,组织实施好省 “03”专项试点项目。 八是抓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创新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积极导入相关优质创新资源,力争明年 6 月份之前完成组建并运行,实现全市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九江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九是抓好科技系统创先争优。认真抓好脱贫攻坚、招商引资、深 化改革、企业帮扶、窗口服务、争资争项、“最美岸线”打造、 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任务,积极申报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领 域及时奖励,努力争先创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