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
2021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 1 随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愚人节”等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我国也随 之流行起来,体现的是文化的包容并蓄,互融互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 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作为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在传统文化中去找到参“愚”感。 以“愚公”的身影,践行不懈的奋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愚公 移山的故事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 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愚公精神,并赋予其 新的时代内涵。被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国同志、被赞誉为“当代愚公”的黄大 发同志都是实现深刻践行愚公精神的先进代表,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们身上扎实苦干、奋 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面临艰难困苦时,始终保有乐观向上的态度,敢于逢山开道、遇 水架桥、啃硬骨头,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用“愚诚”的举动,彰显无悔的担当。“半生踪迹浮沧海,一片愚诚唱赤旗。纵有繁霜 摧两鬓,更磨利剑击苍鹰。”是著名剧作家、诗人杜宣同志跌宕起伏、绚丽多姿传奇人生的 真实写照。当民族危难、家园破碎之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抗战,成为了隐蔽战线上 的文人,85 岁之后,他还坚持创作,用文字书写他那激情喷涌的赤子情怀。党员干部要秉 持这种“愚诚”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 职责,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 打开新局面、开辟新境界,让敢于担当在新时代蔚然成风。 表“愚见”的实言,打捞真诚的民意。《晋书·王浑传》“私慕鲁女存国之志,敢陈愚见, 触犯天威”讲的是为了国家安危,不惜代价而敢于发表意见。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在 公共场合说官话、讲套话的“群体失语”现象时有发生,把真话藏在肚子里,却让假大涩言 语成了场面上的“硬通货”,这种语言上的形式主义势必会影响民情民意的表达,导致党和 政府政策决定失去依据。在工作中,党员干部既要在讲真话、讲实话上树立榜样,又要有“言 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胸襟气度,在服务群众中营造宽松、愉悦的谈话氛围,主动打捞来自 基层的真实声音,让党的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贴心人。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 2 在这场与疫情抗击的大战大考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抗“疫”成果,中国在疫情防控中 的举措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中国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的关头,全球疫情形势发展日益 严峻,在全球战“疫”过程中,中国从未缺席,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抗“疫”争取黄金 时间,贡献“中国力量”展现实实在在的大国担当。在这之中,中国战“疫”产生了积极的 国际影响,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全球中华儿女对国家的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为中国梦实现凝聚强大中国力量。 一方面,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 儿女上下一心、英勇奋战,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到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 劲儿往一处使,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 进一步地激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 量,也让中华儿女树立起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这就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另一方面,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发展,很多曾经给中国捐助过的国家在医疗物资、诊疗经验等方面向中 国提出了援助请求,“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必要的援助”,“投桃报李”、共同战 “疫”就是中国给出的答复,这种在全球抗“疫”中彰显出来的大国担当及大国力量,都扎 扎实实地树立起了一个大国应该有的国家形象,这也不同程度地让全球中华儿女建立起对祖 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比如说,会表现为对不利于祖国发展的“言论”进行理性批判,这同 样也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情感归属。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 960 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的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统称,中华 民族这个大家庭是一个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种意义在全球抗“疫”中 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地中华儿女秉持和发扬着“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传统,明知征途有险阻,越是艰险越向前,纷纷逆行而上奔赴疫情严 重地区支援,不怕牺牲、攻坚克难,这种山川异域、与子同袍的“家国”“天下”观念就是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前提下共同抗击疫情,在疫情发生之初, 世界各地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大批量捐赠物资回国,一时间,中华民族的力量表现为“全 世界的口罩都被运往中国了”,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告急”,中国人民遍布世界各地,面临 着不同的困难,中国让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知道,有中国在,他们永远都有家。团结一心的 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 亡的关头,都迸发出来的一股强大力量,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凝聚思想共识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 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重要道路,疫情大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正是因 为这条道路,抗击疫情中华儿女充满信心,正是有了这条道路,中国在全球战“疫”中发挥 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并成为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贡献的中坚力量。这是一条以科学理 论为指导的道路,抗击疫情,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抓关键、找重点,发展地、全面地、 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出巨大的魄力果断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依法防控、变革创新, 阻击疫情、稳定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是中华儿女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底气所在。这是 一条人民创造历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道路,抗击疫情,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疫情防控中 人民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无论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志愿 者、爱心人士,还是火速建造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者、劳动者,亦或是情系祖国的海内外 中华儿女,凝聚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疫”城墙,人民力量的激发就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我们都有一个家,她的名字叫中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牢固树立起正确的祖国观、历 史观、民族观,共同守护这个家!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 3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文化传承。从 2014 年“打卡”首都博物馆到 2017 年“留迹”合浦汉代博物馆,从 2019 年考察敦煌莫高窟到 2020 年走进大同云冈石窟,习近 平总书记的文化之“路”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化“心”意:“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时代之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有”和在此基础上的“新”,我们在新思 路中规划新生活,在新生活中产生新变化,在新变化中领略新风景,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 如此的“新新”向荣。面对时代的高速发展,我们又不免产生隐忧:文化的发展会不会随着 城市的高速发展而日渐式微?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城市的文脉?人们的隐忧体现 了对文化发展的高度关切,系列的问题解锁了文化发展更好的未来。在问题的引擎下定能更 好地找出答案,在反躬自省的探问中定能稳步走好文化的发展道路。 问:历史文化是黯然的“影子”吗? 答:不,它是发亮的“印子”。 步行街上的人流熙攘,街心公园的比肩接踵,城市雕塑散发出的现代气息……当前,城 市功能在建设中日益多元。在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土地得到了开发利用,楼盘接连拔地而起, 我们的城市建筑越来越齐整挺拔,我们的生活也愈加方便快捷,商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 势。但商业发展若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以破坏名胜古迹和百姓情感为代价,让历史文化成 为其附属品,成为其黯然的“影子”,是万万不可取的。深厚的历史根脉和民族的精神寄托 让文化成为了发亮的“印子”,贯穿了历史也照亮了整个时代,它是弥足珍贵的,是不可被 替代的,商业化进程如若演变为对历史文化的侵略甚至是掠夺,显然是危险短视、舍本逐末 之举。发亮的“印子”不能被尘沙掩埋,我们决不能让商业经济的风沙侵蚀了历史文化的绿 洲,因为缺少文化色彩的高楼大厦让人“喘不过气”,没有文化气息的商业发展势必“奄奄 一息”。对历史文化的“印子”要勤加擦拭,才能让它的亮度更加灿然,让文化自信更加饱 满。 问:传统文化是消散的“暮光”吗? 答:不,它是最美的“晨光”。 我们总能在网端、报端、笔端见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激烈角逐。有人断言,在现代 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消散的“暮光”,终会被覆盖直至消失。但事实果真如此 吗?答案是否定的。传统文化是一条淘不尽的河流,这条河流里有灿烂辉煌的唐诗,有凄婉 多情的宋词,有发人深省的典故,有为人处世的善言,有爱国情怀的激荡,有治国理政的智 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传统文化中,情感是细腻绵长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 离情正苦”;人物是栩栩如生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哲思是通达事理的,“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文化的五光十色汇聚成了最美“晨光”,我们的 心境在这蔼然的“晨光”中得以平静,我们的思考在这缤纷的“晨光”中得以开启,在每个 人的心里,传统文化都有一份独属的“位置”,也正因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一无二, 碎片化的现代文化远无法比拟,更无法取代。我们当在传统文化的“晨光”照耀下,奋力前 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有定义,有解析,有内容,有方法,这就是文化的“答案之书”。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 4 偶然看到央视一套播放的节目《经典咏流传》,很快便被其深深吸引,节目将古典诗词 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现场观众深深陶醉于中华古诗词美韵之中。其中有一位叫鲍比达的经典 传承人令人印象深刻,他是港台地区著名华语音乐人,作为从小成长在菲律宾家庭、在外飘 零了半生的游子,他以一首改编的《游子吟》让全场观众泪目。他说:“68 岁,一切还不算 太晚!这次我会留在这儿......” 没有想到,古典诗词竟能穿越千年时空而历久弥新,放射出无与伦比、灿若星辰的夺目 光芒,仿佛有股神奇的力量,将所有人的心紧紧牵连在一起,赋予后人以深刻启迪和恒久感 动。 生活于物质充盈的现代社会,许多人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有大把的时间去刷屏、 追剧、挥霍,却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世代相传的经典作品,用心感受这些积淀 已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 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牢记中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把文 化的根脉留住。 领略文化之美。传统文化擘画了中华大地美轮美奂的壮阔风景。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名 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有山的沉稳、水的秀美,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南的灵秀、漠北的辽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地的厚重、天空的旷远,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飞流直下三千尺”雄奇壮丽的 庐山瀑布,亦有“落霞与孤鹜齐飞”声威古今的滕王高阁……祖国大好河山尽藏于文人墨客 笔下,给予我们无限美的享受。 体悟文化之情。传统文化饱含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既有叙述“停杯投箸不 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怀才不遇的落寞,也有抒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建功立业的豪迈;既有“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的羁旅之思,亦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时伤逝;既描绘了“何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真挚爱情,也表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雅 志趣。古人借助文学作品巧妙寄寓了自己的充沛情感,抒发了高洁志趣和情怀,令人回味无 穷、遐想不已。 传承文化之魂。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有的倾注了强烈的爱国 主义情怀,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的彰显了包容精神和集体意识,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有的表达了谦恭仁爱思想,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有的体现了自力更生、拼搏奋斗精神,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的精辟诠释。品读起来,让人意味隽永,掩卷而思,赋予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 神财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是前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瑰宝。水有 源,木有根,守望共同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把文化之根留住。珍爱中华传统文化吧!将其 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或许,这一切还不算太迟!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 5 “90 后”非遗传承人杨昌芹,立足传统文化产业,挖掘“赤水竹编”特色潜力,让传 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网络视频达人”李子柒,用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向世界传播 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国漫骄傲《哪吒之魔童降临》取材中国经典传统神话英雄故事,唤 起文化自信……当打之年,“国货”正当“潮”,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在民间民俗、非遗元素、 经典文化中进行创新创意衍生,让“国潮”风生水起,传统与创新、经典与潮流的融合逐渐 成为文化传承、守正创新的新步调,中国青年要扛起文化传承大旗、担起文化传承重任,当 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结合中的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当代青年 要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在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筑牢文化认同的坚实根基,才能更好地 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结合。文化是连接历史与现在及未来的一种精神力量,传统文化与 时下潮流的结合根本是旧与新、传承与创新的冲突化解与相互共生,既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也要不断挖掘、 保护、整合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以共同的价值情感培 育起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正确价值观引导正确的文化认同,当代青年应在文化继承 的基础上不断坚持文化创新,了解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汲取中华文化 的智慧,在自我发展中既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经 典魅力和时代风采。 “国潮风尚”崛起背后的文化自信。 从时尚大牌到综艺节目,从非遗传承到文创产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以潮 流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元素及文化,“国潮风尚”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波时代风潮,也成为 当代青年喜好的“复古热”,这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各方力量汇聚推动 的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当下“国潮风尚” 的崛起正是以时代创新创造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在延续中华民族文化 血脉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展现着中华儿女的 精神志气,要对中国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要坚 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新时期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国潮风尚”的背后正是 不断的创新,有一种潮流叫做经典,有一种创新就叫做“国潮”,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 的声音,以开阔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国潮青年”用传统定义“潮范”的文化精神传承。 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在继承传统优秀 文化的同时,大力弘扬那些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又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出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努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 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是爱国主 义的民族情怀,是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是刚柔相济的坚韧精神,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等 等,从古至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始终指导和推动着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继承和弘 扬文化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当下,以 90 后为主体的“国潮青年” 正在成为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主力军,无论是“国潮”还是“国学热”“传统文化热”,都是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当代青年正在用年轻的方式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 华,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活力,用传统定义“潮范”,赋予文化精神以新的时代光芒。 “国潮”背后,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文化精神 的接续传承,“国潮”趋势势不可挡,“国潮”动力坚定而强大。当打之年,讲好“中国故事” 是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在传统中定义“中国潮”,青年一代是最重要的角色担当,中国青 年要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承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