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心得)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物理论文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 ‎  摘要: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转变,新课程的改革,必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从构建和谐、民主、自主、探究的课堂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物理课堂策略。‎ ‎  当市场经济从社会深层召唤出生气勃勃的改革活力时,它也呼唤生机勃勃的创新人才的产生,于是,它就必然要呼唤生产这种人才的新型教育。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这种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背景出发,吸取当代知识观合理成分,对知识和知识教育进行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诠释。‎ ‎  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物理教学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找准新课程观下教师的角色位置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强调教育的社会本位、教育本位和精英主义,凸显教育的功用性。课堂教学一般是忠实取向的,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容冒犯,学生唯上是从,话语主权被剥夺。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则对旧有教育进行了大胆扬弃,‎ ‎ 体现在从知识本位灌输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从强调分课到重视综合,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而这一转变中,要求教师的角色由权威者走向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从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降下来,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虽然教师的知识传授者不会改变,但它不是唯一角色。这种新角色要求无疑会使以“权威者”身份驾轻就熟进行知识和技能授受的教师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心理的失落和沮丧。‎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从只重知识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提供思考、表现、展示的平台,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创新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  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挑战,敢于怀疑。教师要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在探讨学生问题时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是对我国几十年来师道尊严的挑站。‎ ‎  二、构建“引导--探究”的课堂环境曾经有国外媒体评价我国中学生“‎ 他们或许在知识领域竞赛中纵横驰骋,但是他们害怕提问题和发现问题,中学时代似乎就是他们的颠峰时期”。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说:“太重视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而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我国中学生知识基础扎实,数理逻辑严密,但是却以牺牲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代价的。‎ ‎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倡导师生平等,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必须将单纯的“知识本位”教学转变为“发展本位”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师生对话、合作交流等方式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探究式教学更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学生自主探究,二是教师指导下)。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努力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多讨论、多质疑、多探究。例如:9年级物理《‎ ‎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一课,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判断电流大小的方法,提出问题: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电路中怎样调控电流的大小?创设问题情景,启动思维,进而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然后针对学生的见解给予概括,归纳课本中提出的两点猜想和假设。猜想是否成立要经过实验的验证,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的实验中去。为了验证猜想和假设,首先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和实验电路。放手让学生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并把设计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讨论,完善出大家认可的方案。对于探究活动和收集证据,教师要强调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分工合作明确。分析与论证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讨实验记录中有关物理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评估是实验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对不同实验小组的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误,事实求是,切忌弄虚作假,如实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整个过程,学生就是实验探究的主人,他们有经历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他们有收获的喜悦,有发现新问题的惊喜。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还培养了情感意志,如事实求实、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使学生敢想、敢做、敢问、敢议。‎ ‎  三、构建“开放式”‎ 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理念,取决于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度。“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开放式教学一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由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师生之间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在开放式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是“权威”,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使“一言堂”的教学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三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来尝试成功的甜蜜,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  例如: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前,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几个启发性的问题:1、为何滑块要从同一高度滑下?2、滑块滑到三种材料上运动的距离有何不同?3、三种材料对滑块的阻碍有何不同?4、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5、猜想一下若在水平轨道上没有阻碍,滑块将如何运动?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滑块分别从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在粗糙的木板上、较光滑的木板上和很光滑的木板上滑块的运动距离差异。使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正确记录、严密推理,获得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的探索不仅使学生能够大大强化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认识,并能从中体会到通过抽象思维,突出主要因素,并推理规律的一种方法。‎ ‎  由此可见,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形成这个教学环节中,培养思维的想象力和探索性,教师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揭示一些有关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坚决摒弃教师“包办代替”。‎ ‎  在物理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培养思维性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忽略条件的改错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善于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见解,展开争论,识别真伪。这样就会逐步使学生养成敢想敢问的习惯,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进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时,故意先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如,讲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得到的结论一般不同”‎ 时,首先让学生讨论《闪闪的红星》影片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青山是否走”这一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选择不同参照物,结论是不同的。‎ ‎  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满堂灌”、“填鸭式”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思考。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小结---练习”为“质疑---探究---评价---巩固与检测。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必须提高学生的认识策略,让学生不仅关心问题的答案,更关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犹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重在取经过程的七七四十九难,而不是取到的结果。如果没有取经的过程磨难,也就没有名扬千古的名著《西游记》了。‎ ‎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将一些知识点编成口诀,如:力臂的画法可浓缩成”找支点、画力线、作垂段。“如在进行滑轮组的绕线时,关于绳子的起端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成”奇动偶定“,(若承担物重的绳子为奇数段,则绳子起于动滑轮,若绳子的段数为偶数,则起于定滑轮。)又如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可以编成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在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方法,通过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用长远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并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构建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物理课堂。‎ ‎  参考文献:‎ ‎  [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  [2]《教育科学论坛》 2005.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