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运用构件主义理论,让音乐教学在动态中生成的策略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运用构件主义理论,让音乐教学在动态中生成的策略研究

音乐论文之运用构件主义理论,让音乐教学在动态中生 成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利 于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和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音乐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 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其实就是生成课 程的思想。“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和“预 设”是相对的。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动态生成 音乐教学 当前,大部分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喜 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他们认为音乐欣赏的内容太土气,难听,没 有时代感,没有新鲜感。这一代在流行歌曲、偶像明星、港台肥皂剧、 韩国街舞的熏陶中成长的青少年,谁会对“土得掉渣”的民族音乐感兴 趣呢?在课堂上,学生中有睡觉的、看课外书的、低声闲聊的。很明显, 他们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说教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只能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时代新歌和耳熟 能详的经典名曲入手,从他们喜欢的沟通方式的导入入手,关注课堂教 学中的动态生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一、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动态生成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或设定 好的教学思路。于是教材依然是教学的“圣经”,教学活动依然是教师 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需顾及学生独特的情感和观点的独角戏。面对课堂中 始料不及的学生的想法、体验等,要么听而不问、避而不谈,要么一笔 带过、蜻蜓点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是知识意义的主体构建者。 如在上音乐欣赏《梁祝》时,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一 起欣赏几个乐曲片段,并请同学们告诉我是由哪种乐器进行主奏的?” 接着便让学生初听。第一个片段结束后,同学们给出了正确答案:“古 筝”。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很满意,接着听下一片段,这一次有了两答案 “箫”“笛子”“箫”“笛子”……大家激烈地争论起来。教师宣布了正 确答案,准备继续下一个内容。这时,一个调皮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老 师,你说这两种乐器有什么区别呢?”此言既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多同学都有了共鸣,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看着他们讨论的热烈和 投入,我意识到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要把所有学生的思绪强制地拉 回到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显然不行了,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我教案上事 先准备好的精彩内容不是没有展示的机会了吗?于是,我想到在下一课 时的内容里不是有民族乐器的介绍吗?我本来是把它设计成第二课时 的,眼看现在课堂的情形和气氛,上这一内容不是更合适吗?于是我调 整了教学计划,以清亮的嗓音说道:“这个同学问的非常好!在管乐器 中最具我们民族特色的恐怕要算笛子了,笛和箫都是吹奏乐器,横吹为 笛,竖吹为箫。笛子音色脆亮,而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课堂 内容继续下去…… 不能说上述例子具有普遍性,但至少表明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 事先考虑到“动态生成”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因为课堂教学中许多事 情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完全由教师所能预料并控制的。教学要在一定 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料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 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 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而是学生建 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意 义,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取代。 因此,我们通常将课堂教学中这种“动态生成”的内容作为“生成 课程”的一部分,“生成”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不可预 期性。而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发挥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 的特点。二、在话题情景中动态生成 我们都希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行云流水”式的理想化课 堂。可是,高中阶段学生就其已有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能力而言,他们已 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审美能力。面对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课堂情景的 变化、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原因,课堂的信息反馈非常复杂、难 以预料。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呢,我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既 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欣赏格调的高雅,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 力,又需要考虑知识的全面性。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必然带着 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偶尔的教学失 误甚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或是在课堂教学 中动态生成的内容,往往是二度教学时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学习环境 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 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在欣赏舞蹈《雀之灵》时,我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用多媒 体出示一副“泼水节的”的画面,播放着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副画面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课堂立刻被激活,我 轻轻地走到学生当中,听见他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发言:“傣族”“葫芦丝” “云南““泼水节”“旅游”“傣族舞蹈”“民族服装”“西双版纳”等等。 在目标不断达成的同时,新的目标又在生成:“刚才大家提到了傣族舞 蹈,你们知道傣族最有名的是什么舞蹈吗?”“孔雀舞”……目标就这 样在动态中不断生成,在动态中不断达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因此重视社会性 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当我们把学生当作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 和生成者的时候,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 方式、合作能力以及发表的意见、建议、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 回答等等,无论是言语形式,还是行为或者情绪方式的表达,都将成为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资源”或者“生成性资源”。它们都将成为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 、在学生的兴趣激活中动态生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的动力 之一,它对学生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 的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爱因 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资源,是学生持续学习,不段探究更多未知领域的新的生长点。建构主 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更适于开放的,具有较大拖长空间的知识结构 和联系社会、联系实际和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教学内容。 由于当今流行音乐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其社会影响力更是与日俱 增,逐步成为一种强势音乐文化。所以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力在逐渐 加大,这一点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使得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兴趣远远 超过了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虽说流行音乐良莠不齐,但也有适合学生学 习的精品。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优秀的流行音乐引 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流行音乐的审美观。我们不仅要担当 课堂中的“导演”和“主持人”,更要担当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为学生指点迷津,培养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审美判断力和感知力,使之 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还要以流行音乐精品的欣赏为契 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高雅音乐的学习兴趣。毕竟,对于高雅音乐和 古典音乐的学习,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 美的心灵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方面,有着流行音乐不可企及的作用。 为了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我们还必须关注社会流行资 讯,了解大部分学生不断变化的兴趣爱好,及时调整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设计新课的导入时,会考虑到引入一些 与“知识点”相关的,能够调动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来导入。如在欣赏台 湾名歌《天乌乌》时,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星孙燕姿的一首《天黑 黑》来导入,让学生仔细听两首乐曲的相同旋律部分;在欣赏琵琶独奏 曲《十面埋伏》时可以用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中的音画片段来导 入;在欣赏民乐欣赏时,可以用学生非常喜爱和熟知的“女子十二乐坊” 来导入;在欣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用一曲优美的萨克斯金曲《茉 莉花》来导入……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 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真实有趣、开放动态、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的知识在动态中建构,在动态中内化。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导入时引发学生的兴趣,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激发 学生更广泛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机智,创造 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发 掘教学内容,使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课堂上的“兴奋点”。在引 导、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视”与“听”相结合;“动” 与“静”相结合;“单一”与“综合”相结合;“生动”与“主动”相结 合。。。。。。教师要精心准备,可以运用一些轻松的方式来发现与提出问 题,如采用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幸运 52》等等这些益智节目中的 互动方式,使提出的问题有创意,能引发学生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心 理特点和非智力因素来营造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让整节音乐课融知识 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学生的身心充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 自觉地接受知识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完成。四、对实施生 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改革教学的构想,但一条基本的、核心的思 想是: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是人们面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 出的一种改革思路,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理智 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把各种概念、原理放在某种完整的任务中 去理解;而且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而面对无法预料的 生成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它的几个来源,这样有利于我们创设相应的 情境,促进课堂教学的灵活化、丰富化、真实化和生活化。 教学中生成内容的来源来自很多的方面,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 面: 1、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经验。这是最能满足学生自身需要的、学生 已得到成人认可支持的兴趣经验等,无需过多激发,他们会在学习中一 直保持对这些内容的学习热情。 2、教师本身的兴趣和资料信息来源。兴趣会让教师在教给学生丰 富知识的同时,保证他们教学的热情。而且教师在各种师资培训和教学 交流活动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资料信息,从而获得很多不同于原先教 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的新的感悟,这也为教学的生成提供了契 机。 3、师生周围丰富多彩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学校、 网络、媒体和同伴群体等等。师生在他们各自的生活中都赋予了其所见 所问以独特的意义,并对形形色色的事情积累一定的经验,从而在教学 和学习中不自觉地被激发出来。 4、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在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 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但这种成人化的对学生的预期教学目标,和学生 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能之间可能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就是形成能够生 成新内容的张力所在。 5、课堂内外的交流,以及一些非教学性的意外事件。通过在课堂 内外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我们会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主题。而面对课堂 里的非教学性的意外事件,我们需要足够的教学机智去解决,从而通过 适当引导让学生知道怎么判断、怎么做。 …… 可见,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生成性的内容来源非常丰富,音乐 教师将这些非预期的生成性的内容作为很好的课程资源,巧妙地设计成 教学内容,来更好地发展学生。面对动态性、生成性和开放性的探究过 程,教师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更需要在与学生互动时采用灵活 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如在课堂里面对学生的需要,学会等待和倾听;学 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回应等等。与已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更关 注如何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让音乐教学能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顺利进行。 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组织和领导音 乐活动的能力,还需要教师适应新的动态生成,发挥新的教学技能和实 施新的教学策略。音乐教师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越丰富,具备的综合素 质修养越高,教学手段越富于感染力,那么教学任务的完成将更为出色。 教师要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动态的研究者。在成为动态的究 者过程中,教师既培养了自觉的反思行为,又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合 作关系,使动态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使音乐教师在 “异彩纷呈”的教学情境中,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和学生成长变化的需要。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在这种课堂中, 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发现、 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在动态中生成。参考资料: 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2004 年 6-10 期 《教育科学研究》(期刊) 2004 年 7 期,王月芬文:《科学 教学中的动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