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0 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 xxxxx 在 xx、xx 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 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对数字经 济“一号工程”作出的一系列工作要求,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将数 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项监督作为今年履职的重头戏。x 月,常委会主任 会议通过下发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对专项监督作出部署。x 月,开展 线上问卷调查,参与者 xxxx 多人次,征集 xxx 条意见和建议。x 月, 分别听取 x 个政府部门情况汇报,组织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委员、部 分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 xxx 余人视频听取数字经济专题讲座。 x 月,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和市人大 代表等 xx 余人组成专项调研监督组,分六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 实地考察 xx 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认真听取当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 报,广泛征求 xxx 多位人大代表、企业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的 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 现将形成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举措及成效 20xx 年省委作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我市积极贯 彻落实,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取得 了积极成效,有力推动 xx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 立由市长为组长的 xx 市数字经济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 组,各区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统 筹谋划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数字 xx 建设 规划(2018-2022 年)》、《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 的指导意见》以及 5G、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 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构建比较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市县两级 财政三年统筹上百亿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加大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 业项目扶持。三是着力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栽树工程”,成功引进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 xx 家共建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高,引进全 职院士 xx 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业人才 xx 名,省 领导型创新创业团队 xx 个。 (二)突出关键领域,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突重点。数字赋能 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 xx 家,居全国城市首位。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 建成一批数字化产业集群,2019 年,全市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产业 实现产值分别同比增长 xx%和 xx%。二是补短板。积极创建特色型中 国软件名城,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 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提高软件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三是 抓龙头。全面深化与华为的战略合作,xxxx 产业园正式开园,着力 打造基于 xx 计算的千亿级 5G 产业集群,xx 为总部的“xx”服务器 实现首发首用。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提升制造产 业、港航物流、内外贸易、商业零售、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滚动 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三)加快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新变革。一是工业数字化成效凸 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占全 部技改项目的 xx%以上,全市骨干企业装备数控率超过 xx%,数字化 设备联网率超过 xx%,2019 年,全市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 数字化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高于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xx.x 个百分 点。二是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多点支撑、多极集聚 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x 个,国家级电子商 务众创空间 x 个。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前列,网络零售额和 居民网络消费额快速增长,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xx%和 xx%, 年均增幅都在 xx%以上。三是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以建设省级数字 乡村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数字平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 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全市建成 xxxx 个农村 电商服务站,吸纳农村就业人员 x 万人。 (四)打造数据平台,拓展政务新优势。一是政府数字化加快推 进。在中国社科院发布《2019 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报告》中, 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在 xx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一证通 办”省和市定事项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实现 xxx%。二是数据共 享逐步提升。建成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数据交换 覆盖面,实现全省范围内批量数据传输交换,落实部门数据共享责任 清单,数据共享取得新的进展,共享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数字化治理 不断拓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深化 “无证明办事城市”建设,拓展数字化治理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城 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二、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各级政府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效果逐步显现。但从 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高 度重视。 (一)数字经济体实力不强。从总量看,2019 年,我市数字经 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 xxx 亿元,与 xx 的 xxxx 亿元差距明显。数字经 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xx%,低于全省 x.x 个百分点,低于 xxxx 个 百分点。从占比看,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 xx.x%, 远低于 xxxx%的占比。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 x.x%,低于全省 x.x 个百分点,落后 xxxx.x 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五位。从户均看, 特别是数字经济服务业,我市企业户均资产规模、户均收入、户均利 润分别仅为 xx 的 xx.x%、xx.x%、xx.x%,企业实力明显偏弱。从效 益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落后全省 x.x 个百分点,居全 省第 x 位;利润总额增速落后全省 x.x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x 位;亩 均税收落后全省 xx.x 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第七位。从区域看,工业 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于余姚、北仑,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 xx.x%, 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和鄞州,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 xx.x%,区域间数字化改造不平衡,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够高。 (二)数字产业化培育滞后。一是优势企业严重缺少。xx 数字 服务业已经形成以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xx 依然以传统的基础电信、广告服务和数字应用为主,缺少新兴领军行 业。xx 前三强的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单个 行业都超过 xx 数字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数字服务业总营业收入不 足 xx 的 x%。二是软件开发短板突出。2019 年,我市实现软件产业业 务收入为 xx 的 x/x、xx 的 x/x、xx 的 x/x,xx 的 x/x,xx 和 xx 的 x/x,居副省级城市第 xx 位。服务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 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软件开发运营服务企业处于起步培育和产品 推广应用阶段,尚未形成较强的集群效应。三是电子商务创新不足。 网络零售总额虽位列全省第三,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居全 省第 x。作为制造业强市,产品电商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 x.x%,居全 省第 x 位。市场主体传统营销模式有待提升,特别对推进电商直播、 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三)产业数字化力度不足。一是带动作用弱。xx 制造业体量 大于 xx,但数字制造业却弱于 xx。2019 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相当于 xx 的 xx.x%,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 业增加值仅为 xx 的 xx.x%。数字化对制造业整体拉动作用不够显著, 与 xx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转型意愿 弱。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对新一代数字 技术应用认知不够,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数 字技术投入大、风险高、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投不起、不敢投、不 愿投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技术支撑弱。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的工业物 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充分,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 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据问卷和 实地调查,多数企业反映,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 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服务的平台和服务商 偏少。 (四)数字化技术创新乏力。一是人才制约极为突出。数字经济 归根到底是人才经济。在当前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下,领军型复 合型人才引进难,应用型操作型技工缺口大。高层次人才“招引留用” 环境不如其他同类城市。以软件业为例,从业人员占全省 xx.x%,远 低于 xxxx.x%的占比。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认为目前面临的 最大困难是缺乏数字化改造整体规划型人才和系统运营维护的应用 型人才。二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科研经费支出占 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x.x%,低于全省 x.x%的平均水平;新产品产 值率 xx%,低于全省 xx%的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 仅为 xx 的 xx.x%。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性、基础性技术成果少。 三是核心技术攻克艰难。近年来引进多家数字经济研究院,在人工智 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突破,但在甬国家实验室、大科 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等科技创新“重器”少,后续支撑力和原动力 不够。领军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高端装备、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 主要依赖进口,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存在较大的“卡脖子”风险。 (五)治理数字化亟待提升。一是政策数字化未能有效发挥。为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逐步形成政策治 理数字化,但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稳定性还不够强,特别是迭 代式开发和“数字工地”等有些服务平台缺少相应支持政策,个别地 方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 评价体系。二是数据价值化未能充分体现。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 据平台,企业上云积极性不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 存在较大风险,数据汇集、比对、分析、利用难以真正实现,数据资 源价值化任重道远。三是政务数字化未能全面整合。由于缺乏系统性 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政府数字化等工作职能分散在若干 部门,导致管理职能交叉和重叠。政务服务和治理系统数字化存在碎 片性重复性建设,“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 在,在线化、智能化、实时化社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 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 题,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 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聚焦顶层设计,增强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发展方向。认真 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的优势和短板,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基础好、 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等特点,谋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确定 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提出和打响“消费 互联网看 xx、工业互联网看 xx”的特质品牌。二要强化统筹推进。 围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发挥政府创造市场、服务市场 的作用,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从产业布局、融合重点、 招商引资、设施建设、技术突破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谋划,通过差 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 总部型、领军型和成长型企业,构建 xx 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 三要提升数字素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拓宽发展数字经济视野和思维,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 任感,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要着力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积 极组织企业家开展集中培训、典型示范、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增强 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更好发挥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二)聚焦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升级。一要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 化转型。围绕发展“xxx”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梳理疫情期间制造业 发展“堵点”,推动制造业物资生产调度、产业链协同、自动化操作 等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发挥龙头企业融合示范作用,搭建行业性数 字化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项目,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 型,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倍增效应。发展壮大特色软件产业,围绕产品 研发设计、畅通生产循环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 xx 软件园作用,积 极培育一批软件服务企业,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二要着力稳 定产业链供应链。梳理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 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把优势产业提升为产业链优势。支持重大 产业项目集聚,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 合理迁移、布局。引导各行业挖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 单项冠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若干标 志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三要培育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 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传统产业垂直电商, 积极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传统服务业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 智慧康养、智慧家政、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推进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集成应用,打造具有 一定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业态。 (三)聚焦创新引领,攻坚核心技术。一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要多措并举着力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重器”和有影响力的数字经 济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服 务综合体,加快产学研共建力度,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支撑。二要加紧各类人才 集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搭建 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 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并重,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 引才留才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营造一流人才创业生态环境。三要加 强核心技术攻关。针对美国等一些国家技术打压和控制,组织开展全 市“卡脖子”项目梳理和评估,建立对企业重要装备、基础原材料、 关键零部件影响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各类投资引导基金 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瓶颈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 “硬核”实力,抢占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 (四)聚焦综合集成,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 设。加快以 xG 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 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建立跨行业多规合 一体制机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增加地方政府 专项债券或产业基金投入,引领和发挥民间资本进入数字基建领域的 撬动作用。二要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构建数据要素有效流通、高 效利用的新机制,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 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有效激活数据资 源要素,实现数据价值化。三要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打破惯性思维, 创新监管模式,健全治理机制,坚持包容审慎,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创造良好环境。要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 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有力支撑城市应急、治理和服务,促进形 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