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心得)之浅析高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法”
化学论文之浅析高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法” 摘要:所谓“问题式教学法” 就是以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模式” ,也就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互相提问、讨论,学生自主学习,力求发展各种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变被动学习为发现式学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 自主学习 问题设计 问题意识 一、问题式教学的基本功能 问题式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让学习者置身于“问题”之中,使“学习”和“任务”、“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由以前被动地接受知识到自己渴望得到知识。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信息反馈能力。 学生通过思考学习得来的知识比他们直接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理解更深刻,印象更深。同时,在师生的相互提问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得到一些信息的反馈。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信息反馈能力。 3、以求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让学生具备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技能。 鼓励学生从兴趣中提出问题,自主搜索知识,敢于质疑,在师生相互提问、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充分培养并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技能。 二、教师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在于“问题”,这里所谈的“问题”包括老师设计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题”由教师设计,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应遵循启发性、科学性、情景性和开放性原则。让 “问题”鲜活我们的课堂,而不是流于形式, 重在有实效。 1、启发性原则 问题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启发不是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是不是”或“一问一答”,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查阅有关书籍,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并确定如何问、何时问,怎样问,学生答对的话要怎样追问,答错了又该怎样继续启发,形成师生融洽的热烈气氛,促使学生反问和争论。例如,在讲氨气的制备时,除了常规的书本上提供的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反应之外,还可以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来制备。在讲解这一做法的时候,可以设计几个实验问题:(1)氢氧化钠固体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出现什么情况?(2)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3)如果实验室里有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钠固体、浓氨水,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制备氨气?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同学们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2、科学性原则 问题所涉及的事实、知识和思想、方法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科学规律的,在化学问题解决中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是正确的。 例1、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此题中设定的条件缺乏真实性,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如何制得铝?仅为进行有关计算而人为假设条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例2:配制1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的KMnO4溶液。 ①、如何准确测定溶质的质量?②、如何准确测定溶液的体积? 通过计算,这一题数据的选择没有考虑到高中化学常用仪器的精确度问题,缺乏一定的可行性,这样的问题设计也不科学。 3、情景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置于适宜、自然的情景中,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性原则要求将化学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一种现实需要当中解决化学问题。因为在一种近乎真实的化学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问题情景中,学生身临其境,有自己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有探究的欲望,有解决问题的困惑。 按情景性原则设计的化学问题应强调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情景的来源有多方面:学生已有的经验,生产和生活实际,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等。这样设计的化学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讲酯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老陈酒有一股醉人的香味?② 厨师烧鱼时经常用料酒和食醋混合作调味剂,为什么?问题轻松,涉及生活,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兴趣非常高,之后从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中,学生亲眼观察到在Na2CO3溶液中凝结一层油状液体,亲自闻到了它的特殊香味。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后,再讲解相关知识。 再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情景----实验室的脱脂棉很容易吸水,大家都知道棉花树是在野外生长的,那如果开花时碰到下雨,棉花树会不会遭灭顶之灾呢?这个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看似简单,但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解决了这类问题后,在日后再遇到“鸭子游泳时为什么不会湿?”等类似问题时,就会将鸭子的羽毛与化学的油脂知识相联系。 4、开放性原则 开放型化学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改变传统问题解决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单向训练模式,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探究的平等参与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进入问题情境,充当角色,参与讨论,每一个化学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师生互相评论和补充。“开放”不是指问题形式上的变化,而应体现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 例如刚才课堂中所提出的:现有一瓶已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可以通过哪些实验途径来测定出样品中Na2SO3的纯度? 让学生通过Na2SO3 和Na2SO4的性质差异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后优化、归纳出一些最简约、实用的方法。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的相互讨论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相比老师直接把方法传授给他要深刻得多。 三、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除了设计问题外,更要放手让学生提问,这能弥补教师设问的局限,以达到让学生的“真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那么又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要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 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 ,只要不胡作非为就行;要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一般老师随着接触的试题增多,解题的经验也更丰富,有的问题可能看一眼就能把答案说出来,但同时老师的思维也慢慢地答案化了,我们变得更少去思考学生会怎么想?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本来答案已经在老师心目中根深蒂固的题目,结果学生突然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我会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见解的合理性,当然也可能会遇到解释不清甚至无法解释的尴尬情况,此时我们要坦诚以待而不应遮挡掩盖,我会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等我和其他老师讨论后给你们一个准确的答案。有的老师可能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老师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呢?其实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我觉得尖端的老师是在不断对问题进行探索磨练出来的,没有哪个老师可以回答学生在课堂提出的所有问题,除非你不让学生问问题。当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为难的问题时,所有的学生都会投以羡慕的目光,而且学生也会以能够难倒老师而自豪,这样更能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我在教学中始终相信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应该比我们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我们比学生多的只是经验。 2.利用新闻、广告录象,化学实验等方法来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身不由己地将自己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有了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只要有了这样一种想知道的冲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得到最为充分的诱发。比如:在讲解“过氧化钠的性质”之前,我们先叫学生做“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实验,这样便把学生引入到一个非常好奇的问题意境中来了,在脱脂棉中吹二氧化碳、滴水为什么能生火吗?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就不难了。 3.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爱。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的思维。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 的班级中,处处小心谨慎,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看大人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会有活跃的思维呢。没有活跃的思维怎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体会到,自己爱学生,就能以满腔的热情教育学生。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当然,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提出一些简单幼稚、离奇古怪甚至错误的问题,对此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耐心地给以指导和纠正,而不能嘲讽、批评,从而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困惑 1.课时计划不能如愿完成 许多时候上课时间不够用,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动手操作或动脑思考时常出现能力不均的现象,还会因许多学生的兴奋和激动而引起课堂上的“骚乱”,导致课堂效率降低。 2.教学评价机制抑制该教学模式的实施 现行教学评价机制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教师和学生为了获得好的考试成绩,对知识进行反复的题型训练,不愿花时间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其应用作过多的探索,因而抑制该教学模式的实施。 3.考试成绩的提高不明显 问题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花一定时间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减少了对知识的反复训练,因而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似乎背知识比探讨知识更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4.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还存在不成熟的现象 究竟是哪些内容适合问题式教学,还需不断探索,教师为了诱导学生探索某一个问题,不仅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更需要教师有持久耐心的教学改革的决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