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浅论审美化的音乐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浅论审美化的音乐教学

音乐论文之浅论审美化的音乐教学 ‎ ‎  龙山县第三小学胡达忠 ‎  内容提要 ‎  在小学音乐教学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审美体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所以,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审美体验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课堂中利用音乐的形式、歌曲的内容、对音乐的表现方式等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使人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升华。‎ ‎  关键词 :  审美体验  形式美  内容美  表现美 ‎  传统观念的音乐教学,关注的只是让学生认识曲谱、学会唱歌以及弹奏一两门乐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音乐课堂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课程,美育功能被弱化、被淡化,音乐课程固有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有的学校没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音乐课当成了副课,音乐课就上考试科目语文或数学。有的教师上音乐课纯粹以唱歌为主——满堂唱,把音乐课当成了唱歌课,学生扯起嗓子大声高唱,形式单调乏味,使本来可以成为生动活泼的美的享受的音乐课,变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精神折磨。‎ ‎  现代音乐教学观念认为音乐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很好的完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施美育。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体验是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节奏美、旋律美、歌词美、表现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我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认为音乐课堂上注重美育教学,效果比较好。‎ ‎  一、     让儿童体验音乐的形式美 ‎  对儿童来说,音乐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节奏美和旋律美,学生体验出了这两种美,就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潜能。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节奏。德国杰出的音乐教育改革家奥尔夫提出“节奏第一”,他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源泉”。这就说明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时,不只通过拍手、拍腿活动去掌握,更注重创作练习。‎ ‎  1、 游戏:‎ ‎  X  X︱X X  X X ︱X  — ︳‎ ‎  走 走︱跑跑 跑跑︱慢走 ︱‎ ‎  让几个学生出来走一走,或者很多学生围成一个圆做游戏练习节奏。‎ ‎  2、          模仿:‎ ‎  青蛙叫声:  X   X ︱X   X︱‎ ‎  呱  呱 ︱呱 呱︱‎ ‎  汽车喇叭:X   X.︱X  X.︱‎ ‎  嘀  嘀 ︱嘀 嘀 ︱‎ ‎  钟摆:  X X  X X  ︱X X  X X  ︱‎ ‎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 ‎  通过这些方法练习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节奏美。旋律是音乐的精髓,旋律美是评价音乐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我教学时更重视旋律的教学,如教《让我们荡起双桨》,旋律优美抒情、委婉起伏,富有动感,先利用电教媒体放出旋律,让学生静静的聆听,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音乐的形式上感受音乐的美和理解音乐的美,同时经常让学生创造旋律,进行谱曲练习,如给语文课本上古诗谱曲,学生的谱曲多有趣啊。‎ ‎  二、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容美 ‎  学生对歌曲内容美的体验,主要表现在对歌词的理解和演唱时比较准确地反映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而当前,流行歌曲席卷全国各地,有些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曲调流利,唱法比较传情,伴奏比较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但同时一些格调低下的歌曲也充斥其间,对学生起到腐蚀毒害作用。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成了儿童追星族。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心态扭曲,迷失了人生奋斗目标,严重地危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 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时我特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音乐实践机会,充分扩大的视野,向学生介绍、宣传、推广优秀的流行歌曲和优秀民歌,我的做法是先看歌词美不美,优美的歌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陶冶其高尚情操。我十分重视课本上的内容,如教《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先给学生介绍了一个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红军老爷爷和几位红军的后代生活在一起,老爷爷由于年纪大,加上抗战生活艰苦劳累,老爷爷病倒了,但是在八月十五那天,老爷爷还坚持给孩子们做月饼,并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曲。讲到这里,老师说:“这首歌同学们想学吗?”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老爷爷的形象时,对歌曲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唱会这首歌,而且还会被歌曲内容的美所感化,教育了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优秀的歌曲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操、精神品质、观念意识的熏陶与渗透,如教材中《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党的关怀亲亲的哩》等歌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所说:“音乐是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  三、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表现美 ‎  在课堂或课外,我更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体验音乐的表现力,其方法:‎ ‎  1、由歌到舞。学会一首歌之后,可让学生根据歌词和曲调自创舞蹈动作,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舞蹈动作不必统一,自由发挥。如学了《海鸥》,学生边唱边跳边模仿海鸥展翅飞翔的动作,踏着节奏,张开双臂……‎ ‎  2、由唱到奏。学会了一首歌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弹奏,也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现。如学会了《爷爷为我打月饼》后,我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这首歌曲。有的带口琴、笛子;有的带二胡、电子琴等。课堂上,既有独奏,又有合奏,边唱边奏,情趣盎然。‎ ‎  当学生表现时,教师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态度,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不否定、不指责,为学生提供这种创新情境,大胆体验音乐的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