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数学论文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形式为教师讲、学生读,学生通过记忆来获取知识,这其实是对阅读的误解。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包括多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听、说、读、写等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从整个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来看,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极大影响,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在这里,我发表一些个人对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要因文而异,形式多样 我们在实践中设计、创造、探究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效果明显,常用的活动形式有: (一)读 根据阅读教学的层次特点,按初读课文、精读课文、总揽全文的“层次教学法” 进行能力的培养。1.初读课文,宏观把握,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与线索。2.精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语段作深层次的理解,点面结合,疏而不漏。3.总揽全文,归纳、整理、概括出阅读同一类文章的基本规律,并鉴赏评价,使认识、思想升华,其形式为集体朗读、小组朗读(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个别朗读和集体朗读相结合,默读、默读和朗读相结合。 (二)说 说是对故事理解的表达和复述,如回答问题、复述故事等。 (三)评 评论活动是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后的评论,提出个人的见解。 (四)演 许多课文情节性较强,可以在课堂里进行短剧表演。通过创造情境,寓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于文娱活动中,使学生在愉快的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课文,更深刻地体验作品的感情,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和乐事。 (五)写 常用的形式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按要求写出故事梗概等,还可开展续写故事或改变故事的某个情节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理解变为主动创造,从文本束缚逐步走向自由表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 (六)实验 对于科学类的文章,可以采用“示范实验型” 讲解方式,边实验边讲解,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难点。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我设计了模拟对比实验。实验一: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B,问:“桥面发生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实验二:将薄竹片弯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能。”“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从而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的活动形式还有听、讲(学生试讲课文)、辩(辩论)、制(小制作)、赛(竞赛)、画、用(实践应用)等等。只要有好的效果,都可以作为活动形式。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体验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进而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对文本的阅读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是进行探究学习和阅读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能让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只有在体验的同时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在诵读中体验 诵读是将视觉的文字转换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过程,这是一个用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文本思想感情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里所说的诵读,就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根据自己的体会把一篇课文读出自己的特点、读出自己的感情,以此让学生在“读”中,情融于声、声贯通情。 (二)在情境中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为学生设置情境,根据不同文章所表述的内容,传达出的不同感情来制造不同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法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真实情境体验法。如学朱自清的《春》,便把学生带进春天的原野,去追寻春天的踪迹,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2.语言描绘引入法。教师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把学生带入某一情境。语言的模糊性和情感色彩,不是进入情境的障碍,相反,恰恰容易引发学生的体验。3.背景渲染烘托法。运用教具,营造环境和氛围,进行渲染和烘托。如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生动的画面,将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展示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之感。4.情境虚拟法。运用技术手段或艺术手法,模拟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场景等。如通过演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三)在移情中体验 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适用于课文的一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的情况,即课文当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学生经历过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灵感受,尽量达到“推己及人,推己及物” 的目的,以此来达到“物我合一”之境,真正理解文章。 (四)在会悟中体验 会悟法也可称为会通法,指主体在与文本世界相遇、对话时心领神会,心有所悟,这种彻悟引导主体从文本世界拓展开来,生发开去,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会悟体验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原有的课文内容基础之上,展开合理跳脱,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飞扬,从根本上感知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放飞自己的思绪与心灵,以此来激发自身的悟性以及灵性,从而更全、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表达内容。因此,教师要留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常常只给学生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犹如走过场,学生没有阅读思考探究,不能引起理解式的体验阅读,只能对作品一扫而过,根据教学要求去阅读,非常被动。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收获知识。 总之,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