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走出课改误区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行为
其他论文之走出课改误区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行为 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行,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应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许多研讨课上,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数学教学目标由纯粹的知识技能转向“三维”目标;师生关系平等;课堂更加开放;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时的讨论着、探索着、合作着,畅所欲言,不时呈现给我们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欣赏之余,我们也发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课堂走入了新课程改革的时尚误区,患上新课程“流行病”,丢掉了传统的有益的东西,导致了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 误区之一 双基受到忽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提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大家都不陌生,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略了其它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这的确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但在新课堂实验中我们又看到许多过分强调后两个方面的目标,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目标的教学,整整一节课学生不动笔,怎么检测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目标?针对“计算课‘而言是不是一定课课都要创设情境才能达成”情感与态度“方面目标的实现?后两个方面目标的凸现势必会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导致学生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的削弱,而忽略了传统教学的精髓。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需要树立一种辨证的课堂教学观,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课堂教学行为,又要致力于创新课堂教学行为。有关专家也呼吁我们应认清和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教学的基石,只有夯实这一基石,我们才能借助这一载体,实现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当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另外,把三维目标看作是一个整体,想在每一堂课中都反映和落实出来,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把其内在的统一性简便理解为对这三种目标并驾齐驱,平均用力,这就有些”教条“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有所侧重,并不一定每堂课都要在这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教学目标,通过一单元,甚至一学期来逐步达到课标的总体目标。 误区之二 当讲不讲,理论升华不到位。 讲受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新课程推行之后,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课堂上教师们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甚至谈讲色变。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新课改的”大忌“,有走”满堂灌“的传统老路之嫌。于是在许多新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考,探究陷入困境时,教师仍然是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最终导致理论升华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模糊不清。 我个人认为数学课仍然要当讲则讲,这里的讲并不是”满堂灌“的讲,而是要设计课堂中的”讲点“。不能不管学生会不会都讲,而是要把握讲的方法、讲的分寸、讲的火候、讲的实效,作适当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所谓课堂中的讲点有哪些呢?要讲在学生”体验“不到位时,讲在学生探究不出时,讲在理论升华不到位时,讲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误区之三 课件完全替代板书,导致”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形式主义。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而某些课堂片面地追求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一个课件接一个课件,课堂变成了课件展示会,其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排版,仅仅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并且在课件中展示的只是结果,没有体现过程,用窦桂梅老师的话来说:”给出的再好,也只是苍白一片“。 传统教学中的板书,体现的是一个过程,在老师的板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顺着老师笔尖的移动在流淌、在构建。而一堂课结束之后,板书中所体现的就是这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尽收眼底,非常清晰,这种作用很多课件所无法取代的,所以课件无法完全替代板书,数学课中的板书还得要。 那么,多媒体课件就不用了吗?不是的。”用“ 要从教学手段的目的性出发,发挥其独到的优势,将教学中不易解释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一一展示,做到划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选择实用有效的素材,把课件”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又能切实的服务于教学内容,避免”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形式主义。 误区之四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几乎所有的新课堂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这几乎成立了新课堂的标志,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蜻蜓点水“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这样,我们要选择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一个人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给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活动时,教师要奏好三步曲:第一步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样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第二步序曲:合作交流前,要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第三步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 误区之五 片面追求算法多样化,忽视算法优化过程。 课例:在教学”8+6“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出了以下几种算法: A:摆学具,先摆8根,再摆6根,共14根。 B:画○,先画8个,再画6个,共画14个C: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就是14D:把6分成2和4,8+2=10,10+4=14E:把8分成4和4,4+6=10,10+4=14F: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老师表扬: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于是在练习时,学生汇报算法时,有的是数出来的,有的是画出来的。由于缺少对算法的优化过程,多数孩子对于本课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根本没有掌握。 同样一节课,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时,学生只说出前4种算法,为了展示各种算法,老师费尽周折的引导,千呼万唤总算引出了预想的其他方法,却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在新教材中予以体现,为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提供了空间,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那么,是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之后,算法越多,越全面越好?是不是所有算法都要展示出来?学生想不到的算法是不是必须提或必须掌握呢?如果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其中的一种基础方法学生没掌握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算法多样化并非算法全面化,我们无须反复启发,刻意追求,把所有方法都呈现出来,而是应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去引导。 对于刚才的课例,学生得出多种方法以后,我们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应该引导比较你认为哪种比较合适?因为算法中的A.B.C三种方法摆一摆、数数、画画这些方法在幼儿园已经学过,并不合适,而D和E是基本方法,F是稍有创意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对比,会使学生经历一个优化算法的过程,从而自主的选择恰当的方法解题。 误区之六 脱口表扬随意扔,课堂评价形式化。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课堂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正如一味批评不可取一样,一味的表扬也许就像温柔的杀手,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来说过多的表扬也会变的廉价,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尤其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表扬 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长期如此,会使学生变沾沾自喜,浮躁应付,不会在乎是否得到表扬,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做到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做到无论表扬和批评,都以不伤害学生自尊为前提,做到对事不对人,以激励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多一点真实,评价才会多一些”价值“,学生也会倍加珍惜,这样的评价才会更有实效性。 以上这些课堂教学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用一个简单的字来概括,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相信在经历了这些形式化的误区之后教师的感悟会在理念和实践上有一个升华,新课程的实施并非”零起点“,也并非完全摒弃传统的、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而是要寻找继承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与生活完美的融合,以达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我们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些踏实的教学作风,少一些形式主义,少一些功利色彩。让我们走出课改误区,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