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四必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物理论文之“四必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过去做物理实验,往往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教学应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核心,实施创新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现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从“四必须”来浅谈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必须观察——打下创新基础 观察,是物理教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做演示实验时,不能只交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观察的重点。教师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好创新的基础。 学习《浮力》一课,教科书中说:浮力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拖的力。初学者怎么也想不通,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为什么受到了向上拖的力呢? 让学生观察一个小实验就可以理解了:用弹簧秤挂一物体读出它的读数,再把它浸入水中再读出它的读数,就会发现两次的读数是不一样的。那么,物体在水中还有的重量去哪了呢?说明水给了物体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 二、必须分组——增强创新体验 以往的演示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他们自身的主体作用,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培养;如果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或者开展合作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然后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这种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实验的过程,既能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又能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探求和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这种按照思维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教学效果肯定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达不到的。 三、必须探究——激活创新思维 教材中属于验证性,测量性的实验较多。过去的实验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前把实验目的、内容、步骤详细地安排好,有时连结论也预先说给学生听。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地被动实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对实验的“神秘” 和探索欲望,思维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教师就应改变过去的那些做法,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通过大胆的思考、探索、想象,引导学生多设想,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而激活创新思维。 四、必须开放——拓展创新空间 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到实验室去“动手”做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当然,实验室的开放应特别考虑以下几点:1. 合理安排开放时间,让学生能自由地进入实验室,有条件研究和创新。2. 注意仪器摆设,改变过去按学习内容的顺序,按每个实验独立摆布的做法,尽量考虑不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受限制。可以尝试根据“设计思想”布置成几块,要求学生在设计思想下做实验。3. 注意材料的利用,学生除可充分使用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进行实验外,还可设置“废料利用箱”,如把平时弃置的易拉罐、废胶管等收集起来,在开放时选用。4. 注意组织管理,除了有实验员负责开放时间的宏观管理外,还可考虑安排若干名学生协助管理,提供指导。这样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验室的开放做到有序、高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