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道春 《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一思想在作文教学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况且,学生作文考试,都要求在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应十分注意指导学生不断创新。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思维方式上创新,独辟蹊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谁就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所以,要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佳作,指导他们学会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 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按如此思路展开,写出的文章难以脱俗。一位学生另辟蹊径,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讨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思维主体能从平常中见异常,从相同中见不同,从常例中见特例。在写作过程中,尤其使在构思阶段,发散思维处于首要的位置。通过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储存于大脑仓库中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建立起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如,《由牛所想到的》一题,就派生出多层内涵,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 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写出来的文章富有个性化,自然就多姿多彩了。 二、从观察角度上创新,避免雷同 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观察既是思维、想象的基础,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平时,学校或班组里常常要组织一些活动,因为是集体性质的,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经常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只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挖掘事物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往往也能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如:春天踏青,我引导学生以“蝴蝶花”为多角度观察的素材。首先,从蝴蝶花自身的角度去观察:看一看它的颜色、花形,闻一闻花香,摸一摸花瓣;接着,从蜜蜂、蝴蝶等动物的角度观察,听一听蜜蜂的嗡嗡声,瞧一瞧蜜蜂采花蜜的景象等来烘托蝴蝶花的芬芳迷人;然后,又从人们爱护花草的角度,观察园丁浇水、施肥的辛勤劳动……由于从花、动物、人的活动等不同的视角触摸蝴蝶花,所以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蝴蝶姑娘真会打扮自己,用彩笔画成各色的脸谱,有黄的、紫的、半紫半白的、红中透亮的……”“校园里的蝴蝶花竞相开放,好像露出了一张张可爱的猫儿脸,正朝我们微笑呢。”还有的把蝴蝶花当做参赛的时装模特儿、写爱花护花的倡议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不仅使文章血肉丰满,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些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文章新颖别致。 三、从训练设计上创新,不拘一格 要真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性,长久保持学生的创新热情,让他们步入自由创新的天地,教师平时的作文训练设计富有新意也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扩大写作的范围,让他们人人能畅所欲言,写出新鲜活泼的文章来,大都采用半命题或话题作文的方式。半命题作文内容上不加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所以,一般的学生都觉得有话可写,乐意写。训练时教师就要特别注意命题的新颖性、灵动性。如《渴望……》这一题目,比之单纯地写《渴望长大》、《渴望唱歌》等题目,弹性较大,有助于打开学生思路,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一个学生居然写了:我渴望二十年后,我成了一位教师,但愿能来得及赶上教现在这些老师的孩子,也让他们尝尝一天做好几张试卷的滋味……那略带揶揄的语言巧妙地引出了当今教育中令人深思的话题。又如《我曾经……》,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作文丰富的素材,既有真情实感,又有选择的广阔空间。至于话题作文,更是以其选材的广泛性、角度的灵活性、内涵的多层性而成为现今作文的一种趋势。因此,也是指导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部“重头戏” 。教师在训练中要注意这样几个环节:1、指导学生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所包含着的本质含义;2、抓住材料的主旨,拟定创新的题目;3、多侧面探索,全面分析问题,以保证逻辑的严密性。如:“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给我们无私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海洋中茁壮成长,这些关爱当年曾令我们感动过或者忽视过,请重新审视那一切,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针对这一话题,我组织学生展开回忆、讨论,让他们互相启发,打开思路,使那些记忆长河中的人与事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同时又指导他们以小见大,写出真情,升华主题。结果,许多学生都有精彩之作,光看题目就可略见一斑了,如《重读父亲》、《阳光花蕾》、《妈妈,你太需要休息了》、《那一刻》…… 诸如此类的训练设计,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情动于衷”、“辞发乎外”,当然能为他们撑起一片自由创新作文的天空。 总之,创新作文是全方位的,但也不能苛求学生面面俱到。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做到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自己独到的见解,就难能可贵,就是最好的创新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