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的过程与方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的过程与方法

数学论文之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的过程与方法 ‎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它以教师指导为起点,以自主学习为途径,讨论合作为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所关注的课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 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进步。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观察验证、实验操作、归纳类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有:利用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现实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愉悦课堂气氛,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疑设问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教学“概率”时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 ‎ ‎ ‎ ‎ ‎ ‎ 球      员 ‎ ‎ ‎ ‎ ‎ 罚点球总数 ‎ ‎ ‎ ‎ ‎ 进球数 ‎ ‎ ‎ ‎ ‎ ‎ ‎ ‎ ‎ 克鲁斯 ‎ ‎ ‎ ‎ ‎ 26‎ ‎ ‎ ‎ ‎ ‎ 22‎ ‎ ‎ ‎ ‎ ‎ ‎ ‎ ‎ ‎ 特维斯 ‎ ‎ ‎ ‎ ‎ 21‎ ‎ ‎ ‎ ‎ ‎ 16‎ ‎ ‎ ‎ ‎ ‎ ‎ ‎ ‎ ‎ 梅西 ‎ ‎ ‎ ‎ ‎ 49‎ ‎ ‎ ‎ ‎ ‎ 46‎ ‎ ‎ ‎ ‎ ‎ ‎ 你认为谁去主罚最好?通过该例把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足球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把生活和数学知识关联起来,引领学生进入数学园地,使学生明白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 二、尝试探索、合作交流质疑 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质疑。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模拟、交流、反思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研究,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群体讨论、争辩相结合。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广泛迁移和认知结构的日趋完善。合作探究学习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1)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伴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如一些根据问题补条件或根据条件补问题的应用题,在学生的讨论中就会发现多种解题方法和答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可促使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极大地发挥其发散思维能力。(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决,较重要和较难的或意见分歧较明显的问题,让全班同学讨论。如在学习行程应用题中的追及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公安机关接到报案,两名逃犯正沿着一条公路骑摩托车逃跑,学生一看完题目,情绪非常高涨,各献计策:①立即派一辆警车去追。②用直升飞机去追。③发动群众协助追捕。应该说这些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而对于研究追及问题②③显得不沾边,经过讨论、筛选选取了①。学生进一步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①怎样才能抓住这两名逃犯呢?②‎ 何时能抓住逃犯?那显然是警察的速度要比逃犯的快,这是追及问题中的关键,然后再给出具体的数据信息,让学生探索解答的方案。这时的合作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在实验操作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如推导几何图形的侧面展开,函数图象的移动等,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良好时机。‎ 三、深入分析,合作探究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 ‎1、带着问题来。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必须解决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更不能轻易否定,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只起组织作用,这样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有学生问:“函数y = a(x+m)2与y = a(x+m)2+k可以通过y=ax2平移得到,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可以吗?”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探索,把y = ax2 + bx + c配成y = a ( x + b / 2a )2+(4ac-b2) / 4a从而由y=ax2通过左右、上下平移得到。可以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带着问题走。也就是说,不是仅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由此产生的联想,有何收获,以后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如何解决等都是好的再生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无疑——生疑——释疑——质疑——生疑”的良性循环。如初中数学第一册“鸡兔同笼”鸡和兔的头数是6,脚数是18,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这一问题讨论交流中 甲学生:通过列表能很快的得到了结论,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应用也比较广范,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数据较大时就不太适合。‎ ‎ ‎ ‎ ‎ ‎ ‎ ‎ 鸡 ‎ ‎ ‎ ‎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 ‎ ‎ ‎ 兔 ‎ ‎ ‎ ‎ ‎ 5‎ ‎ ‎ ‎ ‎ ‎ 4‎ ‎ ‎ ‎ ‎ ‎ 3‎ ‎ ‎ ‎ ‎ ‎ 2‎ ‎ ‎ ‎ ‎ ‎ 1‎ ‎ ‎ ‎ ‎ ‎ ‎ ‎ ‎ ‎ 脚数 ‎ ‎ ‎ ‎ ‎ 24‎ ‎ ‎ ‎ ‎ ‎ 20‎ ‎ ‎ ‎ ‎ ‎ 18‎ ‎ ‎ ‎ ‎ ‎ 16‎ ‎ ‎ ‎ ‎ ‎ 14‎ ‎ ‎ ‎ ‎ ‎ ‎ ‎ ‎ ‎ ‎ ‎ ‎ ‎ ‎ 乙学生:设鸡为x只,则兔为(6-x)只,列出方程:2x+4x=18‎ 丙学生:设鸡为x只,兔为y只,则列出方程组:x+y=6‎ ‎2x+4y=1‎ 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乙、丙两位同学通过列方程(组)方法解题较为严密,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通过有效控制引导学生做到有“疑”则质,同时不要使学生的质疑流于形式走过场,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四、总结评价,巩固拓展 总结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巩固拓展则是对学习知识的尝试记忆,更重要的是提出一些需进一步思考、探索或延伸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引导学习向纵深拓展,从而也提升了自主释疑的能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以归纳出一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和方法等。‎ ‎2、要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实践活动水平,提倡进行鼓励、肯定、积极的发展性评价。‎ ‎3、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课本中的某些问题解法拓宽,探索其多解性,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成网络,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变通角度思考、学会理性思维,发挥主动性、富于思辩性,展现创造性,让学生真正的在自主创新学习中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