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校长赴扬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校长赴扬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校长赴扬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校长赴扬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25日至9月30日,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安排并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全市25名中职学校校长和市局领导赶赴江苏省扬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这次培训紧紧围绕中职学校管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 学徒制 试点和教学诊改等内容进行。培训通过听取专题报告、交流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进行,通过此次前往扬州市交流学习,收获很大,感受颇深,让我们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发达地市和落后地市职业教育的差距与办职业教育意识超前和思想保守的差别,这些差距和差别不是用一般的语言和精准数字能表述清楚的。 一、敢为人先,特色鲜明,堪称楷模 长期以来,江苏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职教办学模式,努力探索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人家曾创造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多个 全国第一 ,职业教育日益成为 香饽饽 ,在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已占据 半壁江山 ,成为了领跑全国的骑手,始终如一的处于创造奇迹、奋力前行的格局中。 通过五天的学习和领会、领悟,深深地被江苏的职业教育40年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所震撼,无论是苏北,还是苏中,更是苏南,全省 政策红利 为职业教育注入发展动力。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制改革以来,初步打破职业教育的 天花板 ,打通了 中职 高职 应用型本科 的衔接渠道。中职与高职 3+3 ,中职与本科 3+4 ,高职与本科 3+2 ,高职与本科 4+0 联合培养 等等。学制改革已覆盖省内各级职业教育,给每个层次的职业院校学生都提供向上发展的空间,省内现代职教体系实现了从学制衔接到课程的衔接。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已从 独木桥 转变为 立交桥 ,稳步推进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完全构建并完美运行。 江苏省能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省政府能印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来保障和保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强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人家能建立独立的职业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实行职称单独评审,开展中职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评选,制定 双师型 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等;能建立覆盖所有类别、所有专业、所有教师的培训网络,专门成立高职、中职教师培训中心;能建立国家、省、市、校分级培训的机制。还能在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立 固定编制 与 流动编制 相结合的人事管理与财政保障制度,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 在保障经费投入方面,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投入,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达6200元,并对民办职业学校按照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费标准免除学费,同等享受财政补助政策,中高职实训基地覆盖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同时,拓宽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明确省内地方政府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在努力实现创新方面,江苏的构建是:创新是魂,贯穿了江苏职教四十年改革发展历程;体系是桥,铺设了学生终身成长成才的阶梯;质量是本,提升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服务是根,厚植于支撑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土壤;未来是灯,指引了江苏职业教育奔向现代化。新时代、新境界、新作为,江苏的职教人回答了三张问卷 职业教育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使职业教育由人们的无奈选择转变为理性选择乃至首要选择;如何办好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如何破解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职业教育需求与目前粗放单一的职业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何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如何破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这三张问卷,我们陕西,我们陕北,我们职教人该怎么解答呢? 扬州的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理念和办学成果,更是让我们刮目相看,使我们深受启迪,他们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专业教师全员实现校企 双聘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设课程与教材,形成了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师与企业融合、课程与技术融合、教室与工厂融合、教学学风与企业文化融合的 五教合一 教育教学特点。积极开创和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之路,除 引企入校 办校入厂 外,一些职业院校还积极探索校办医院、校办企业等,走出了产教融合的新路子。等等这些特点和特色,都鞭策着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发展中要更加努力,拼命地干事,干成事,干好事。 具体的收获与感悟如下: 1、江苏的职业教育始终在领跑全国; 2、职业教育更应该谈高质量,坚持质量至上,以高质量求高认同:【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 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攻坚战 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质量决定兴衰,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要以质量为本,把标准建起来,把责任落下去,把机制完善起来,推动教育事业进入提质增效的轨道 实现高质量发展 】 ;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搞不好,职业教育就没有出路,企业拉不进来,就可能变相地办为普通高中; 4、教育必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5、《仁川宣言 面向2035教育:走向全纳、公平的高质量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 要求向学习者提供公平的、 高质量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机会; 6、 上海共识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所形成的一系列建议; 7、中国加工 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 中国创造; 8、要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 9、适合的教育和适合的职业教育、高品质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向善、挖掘培养特质、去功利化、还原生命本质、人之为人); 10、职业教育是对义务教育的兜底,也是中国教育当中唯一的兜底教育; 11、不管义务教育多失败、多丢人的成果,都得中职教育去负责任、无条件的全盘收购; 12、我们的中职教育是中国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百姓安宁、家庭幸福的保障和基石; 13、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群不很优秀的教师将一群又一群很不优秀的学生引导和培养成为一批又一批用得上、靠得住的普通人和劳动者; 14、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该成果仅为一般性核心素养框架,尚未具体到各学科领域)。明确和理解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核心素养与学科(学业)质量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而非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核心素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必然是相对宏观且宽泛的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则主要界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后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和具体学科中的体现; 15、职业教育必须首先是育人的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技术、技能和就业的教育; 16、职业教育满意度不高的原因:(1)内涵发展不充分 有的还停留在规模发展阶段,外延扩展冲动强劲,对质量和内涵建设重视不够 有的重技能训练,轻育人;重硬件建设,轻软实力提升 有的办学特色不鲜明,专业建设杂而全,意识缺失 。(2)依法治校实现不充分 职业教育法宣传不够,坚持不够。(3)校企合作条件不充分 企冷校热 校企浅层合作多,深度合作少 国家层面无法可依,制度保障不够。 (4)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充分。 (5)职业教育认识不充分; 17、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不强、不活、不优之间的矛盾; 18、提高职业教育人民满意度(政府层面) :(1) 依法(职业教育法)办教。(2)坚持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 。(3)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办学条件。(4)弘扬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思想。(5)完善政策,尊重劳动者,提高职教地位; 19、提高职业教育人民满意度(职业)的具体路径:(1)以提高职业满意度为宗旨。(2)以质量提升为核心 。(3)以内涵建设为重点。(4)以精细管理为载体。(5)以诊断改进为抓手; 20、长期以来,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何始终没有打破呢?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偏见,职业教育仍存在 天花板 ,就业方面仍有政策限制或歧视。 这就是江苏的职业教育,也是扬州的职业教育,更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职业教育。 二、开阔视野,扩大格局,更新理念 学习借鉴江苏的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学校的不平凡与了不起,我们该想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一)走出去学习。看不到先进,就不知落后。今后应该加强西中东部职业教育的管理者、从业者的交流学习,利用现有扶贫政策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把我市的职业教育管理者派出去参观、学习、挂职;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脱产住校、住企业培训学习;更有必要邀请政府的主要领导前往发达地市参观交流,要达到让领导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的效果。 (二)请进来工作。由政府协调,邀请发达地区政府主管领导在我市挂职,专管职业教育;在建立区域交流机制的基础上,让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领导到学校任职、让优秀的教师任教,让先进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实践在一线能得到践行。 (三)强化自身素养。要让全市职业教育的从业者、特别是管理者意识到:当今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在现有的队伍里要培养名师、研究型专家和学者,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寻找东西部职业教育的差距,探寻适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思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研、学、教、做齐头并进,跳出职业教育圈子审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放大视野和格局,创新工作思路,要拿出开天辟地的精神干好职业教育的工作。 (四)加强宣传,舆论引领。通过近几年的宣传、引导,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这种认识仅仅是浅层次的了解,或者是一种不自觉的、随大流的感知,有人云亦云的成分,实质性的、深层次的认知还比较欠缺。因此,继续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依然非常有必要。一是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推送有关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文件、新闻、信息、视频(如纪录片)、案例,开展话题热议、社会讨论、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只要会玩手机、会上网的群众都能参与,同时要利用 职业教育宣传周 等活动日,进社区、进广场, 搭台子、唱大戏、搞展示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职业教育,让老百姓始终感觉到职业教育已经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二是向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宣传工作。普通基础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冲击已经让上述人群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有无、好坏都无所谓,但普通教育却不能有丝毫闪失。所以要通过各种渠道在这类人群中做好宣传,邀请主政者、主管者走出去看一看、听一听,多吹耳边风、多提方案,让其转变认识、打破惯性思维,要让其对职业教育刮目相看,并最终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五)整合资源,打破藩篱,落实文件。一是学咸阳、赶宝鸡,全市职教一盘棋。建议将市区内的中职学校资源进行统筹组合,组建大职业教育集团和职教中心区,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提高竞争力。全市组建两个职业教育集团,组合四个中心区:将各区县的职教中心(职业学校)依照 小归于大,弱归于强 的原则,采取就近组合中心区的办法:神府组建为一个中心区,榆林、佳县与米脂组建为一个中心区,绥德、子洲、清涧与吴堡组建为一个中心区,横山、靖边与定边组建一个中心区,大致形成这样一个格局。下一步,再从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着手,在南六县、西三县县级职教中心中选择组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县区分院。二是强力推进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意见》(陕政办发〔2014〕132号)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县市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意见精神》(榆政办发〔2017〕95号)精神,按照 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 的原则,各县(区)要将县域内所属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挥职教中心职业培训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有必要时,由政府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县区资源整合情况进行验收。 (六)狠抓项目,集中财力,做大做强。一是争取中省项目。积极申请中省项目,用项目填补空缺、补齐遗漏,以市教育局牵头,各县区教育局协同,抓好中省常规项目的同时,主动出击找项目,主要抓住重大项目,争取中省资金支持,补齐短板。二是保障市县专项经费。市县教育局向各级政府在申请保障现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同时,督促政府尽早出台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投入长效制度,并在制度中要体现出经费逐年递增的含义。三是集中项目和资金逐个做强。目前我市的项目和专项资金每年都有,但数量不多,分配到各个县区,已是 雨露均沾 ,项目和资金都比较分散,到了各个学校只能解决一些皮毛问题,撑不起一片天、形不成规模、造不成影响,效果一般。建议将每1-2年的中省项目、再配套市县资金有地集中轮流分给某个县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品牌学校,形成特色,引领示范。 (七)充分协调,解决教师入口的瓶颈。一是确保各类教师的数量足额。目前全市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短缺严重,缺额比例较大,尤其是各类专业教师更是出奇的短缺,数量都无法予以保障,质量问题更难考究和保证。二是建强教师队伍。实施 双师型 一体化 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师管理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三是强化兼职教师聘用机制。聘请专业人才、高级技术人员和专家任兼职教师,建立市级 兼职教师资源库 ,让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和发挥好职业教育的职能作用。安排部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使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事业型与企业型、文化人与企业人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以上就是此次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和交流后,自己的一些感想和思考,结合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也提出来一些见解,仅供商榷和交流。 《》 校长赴扬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