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信息道德、任务驱动、问题解决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运用、获取、处理、生成、创造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信息协作的能力和信息免疫的能力。因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一、基础知识教学是前提,我们不能忽视。 基础知识教学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作为高中的学生,为什么还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呢?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前应该已经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而且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是由于现在许多初中学校的教学硬件的设备比较落后,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所以现在的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有些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前没有学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比如:有的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在升入高中不知道什么是主机、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甚至开机也不知道怎么操作,而有的家住城关镇的学生,上网或学习计算机的条件比较好,他们在上高中以前,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机基础,所以在高中必须要进行基础知识教学阶段,要把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地讲一下。 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安全,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基础知识。例如键盘与指法的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等,在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最好能实物教学,这样给学生以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快速掌握。 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目的,我们要灵活施教。 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操作,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可归纳为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能力、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为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初步知识等等。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内容无穷无尽,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高中学习阶段利用有限的时间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对新知识连续学习的能力。因而,新课改以后,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由于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而,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本、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我操作你模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出现了呆坐机房、懒于动手的现象。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改以后,对搞好新的任务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只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育;变死记操作步骤进行简单操作的“封闭式”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开放式”教学;变唱“独角戏”的“注入式”单一教法为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和学生观摩练习、矫正反馈、综合练习的“师生同台戏”的多元教法。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增大学生学习、实习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着力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同时,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 首先,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应该更加精益求精。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自修、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其次,在教学理念上要有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困难,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进取。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知识、在实践中练能力。 三、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总体目标,我们要全面促进。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猎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具体的说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信息素养。 前面所分析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量上机操作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创造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课后老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好课后练习任务,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中学的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并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阶段正式实行时间不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以后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新课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显现出来,我相信以后信息技术必将成为语、数、外以后的另一门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 ②《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③程仁华:《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④张东明:浅谈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