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纪检干部心得体会范本
【导语】纪检是“党纪检查”或“纪律检查”的简称。主要是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今天XXX为各位搜集整理了精选纪检干部心得体会范本,供您查阅。 精选纪检干部心得体会范本一 为了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市纪委此次在井冈山举办了纪检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这次培训运用课堂教学及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纪检监察新闻写作与方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纠风工作等,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而且深切理解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对我今后开展工作都受益匪浅。短暂的五天学习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平常的工作中更应加强学习,把自觉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一、提高了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此次培训班上纪委领导生动精彩的授课,使我全面的了解到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纠风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作为纪检干部中的一员我们应认清当前形势,明确任务,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开展工作,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工作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也学到了较多的业务技能,了解到纪检监察新闻写作的重要性。之前的我一直认为事情只要做好了就可以,宣不宣传无关紧要,孰不知新闻报道宣传工作是可以发挥强大的监督和警示作用的。我们用好了舆论这一对外宣传的有利途径,将会极大促进纪检工作的进程。升华了精神信仰 本次培训的地点选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当我踏上井冈山的时候,满山的翠竹随风摇曳,满山杜鹃花遍地盛开,我似乎就能感受到井冈山革命时期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老一辈的革命家在这里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留下了宝贵的井冈山精神。我们身着红军服站在井冈山上重温了入党宣誓仪式;瞻仰北山烈士陵园,并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参观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黄洋界哨口旧址等地,通过以上的现场教学方式,让我真正体会到井冈山精神的伟大。 二、端正了学习态度 毛泽东同志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坚持学习,从不懈怠,是他成功的基础。而我们做为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干部,面对日新月异社会环境,要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论工作的任务有多重,都应该坚持学习。纪检监察工作需要的是综合全面型的人才,平时没有案件的时候意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该就此放下学习,应在平时就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而且要侧重多方面去学,使自身朝着复合型人才努力。而我本身是学审计的,现时代许多的经济案件都涉及到会计的知识,我们就应时刻做好知识的积累,随时应对工作的需要。当然学习,不仅仅是从书本学,更要从身边有经验的同事学,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不仅仅是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锻炼,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明确了责任感 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都要牢记自己是一个执纪者,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正人必先正己,自身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和良好的作风,坚持原则,才能在当前严峻的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下,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考验。要具备一身正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遵纪守法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增强了今后工作开展的信心和决心。我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并虚心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拓宽学习的领域。以诚恳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完成好纪检监察的各项工作任务。 精选纪检干部心得体会范本二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是构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自我监督体系,推进纪检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部程序性规章,《规则》紧扣监督执纪工作流程,严格规范立案条件、审查程序、审批权限和请示报告制度,对工作各环节以及审查组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让我们的工作有了依据,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标准、执纪更加合规,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要将《规则》学细学透,做到学用结合,做一名合格的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纪律意识和纪检工作能力,才能应对复杂的艰巨的监督执纪任务,才能将纪律规矩坚决挺在前面,才能彰显党纪,才能产生震慑,形成“不敢”“不能”“不愿”。上海市从提升全市纪检干部素质能力的角度出发,组织400余名纪检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全面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理解吃透《规则》精神和核心要义,正确把握党纪执行的基本原则,为从严从实、科学高效开展监督执纪工作扭紧“总开关”。 “正人先正己”。纪检干部是党内监督的一把利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力量,相较于一般党员干部,理当具有更强的政治性和纪律性,更当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一些。宝剑锋从磨砺出,作为党纪的执行者,作为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性的利器,纪检干部必须不断“充电” ,不断对标先进、反思不足、整改提升,才能适应和承担起监督执纪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官员中不乏曾在纪检系统任职的“灯下黑”,为了一点钱财,吃里扒外、甘当贪腐官员的“眼线”和“保护伞”,完全丧失了作为纪检干部最起码的职业操守、纪律底线和党性,严重损害了纪检干部“高大上”的形象。数年以来,各级纪委聚焦“灯下黑”,“向自己开炮”,坚决清理门户,保护了纪检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锻造钢铁般的监督执纪队伍,提升监督执纪效率,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持续涵养政治生态清风正气,才能永葆党的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修订新出台的党纪党规开始实行,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纪律规矩的威严需要行动来彰显。新的党规党纪能否发力生威,关键在于纪检干部。只有正确掌握执纪规则,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党纪党规,让党纪发挥监督效力。及时的专题培训固然是“及时雨”,但提升纪检干部“战斗力”不能靠一两次培训,关键还得靠实践;在履行监督执纪的工作职责的过程中,摸索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方法,完善机制,始终保持党内监督的韧劲。 精选纪检干部心得体会范本三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是中国共产党为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规范纪检机关监督执纪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结合工作实践,制定的规则。目的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以身作则,把监督执纪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把监督执纪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党员干部要切实将监督执纪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正确行使党章、宪法等赋予党员干部的监督权力,把党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不贪功冒进、不知法犯法、不以权谋私,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 一、学深学透,让规则入心入脑 《规则》是强化内部监控,让执纪权力受到严格监督。也真正回复了社会上一种声音——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实现了使监督者不应游离于监督之外,而应摆正自身位置,主动接受监督,筑牢纪检防火墙。要树立程序重于实体的理念,在执纪审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程序性错误,案件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所以要认真学习原文,理解其实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将《规则》学深学透,做到学以致用,坚持纪严于法、法纪分开,将其它党内法规与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结合,精准把握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要进一步对《规则》的重大意义与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领悟,理解《规则》的制定施行与当前背景与形势的紧密关联,把握住《规则》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通过认真贯彻落实《规则》,仔细对照,认真自检,深刻查摆,找出工作中的问题与“软肋”,切实整改与完善,从而进一步达到工作水平与执纪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规则》,成为执纪监督、执纪审查的行家里手,才能做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二、对党忠诚,做清正廉洁干部 《规则》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规范权利制度、严防灯下黑的决心,也表明了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我们既要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也要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我们的作风、监督执纪在阳光下运行,让纪检监察工作公开透明。真正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作出表率,才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做出正人先正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严肃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克服慵懒散,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广大党员干部作表率,做一名“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纪检干部。打铁先做铁打的人,以更加严和实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执行《规则》以及各项工作纪律,坚决做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三、认真履职,严格监督执纪审查 在监督执纪工作中,切实做好“三要”:一要监督更准更狠。对照党章标准,对照工作职责,按照“三转”要求,抓住监督执纪工作重点,围绕深化“为官不为”“为官乱为” 问题治理和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精准发力,做到监督执纪问责到位、监督调查处置到位。二要举措更锐更活。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举措更加有力、更加灵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把各项工作做好,学会借力、借势,注重整合资源,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要实现成效更好更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创工作一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出水平,在重点工作中体现出水平,在交办工作中展示出水平。坚持以点带面,以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作为突破口和抓手,举一反三,及时发现区域性、领域性等问题,以实实在在的监督执纪工作成效无愧于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