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心得5篇与家风家训征文5篇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心得5篇与家风家训征文5篇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心得5篇 【篇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召开会议,会议中审议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并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其中,不断提高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不断推动、落实、见实效的关键点。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提高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就是在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战斗力。2020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挑战迎来收官决战,疫情、汛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都在不断给予我们强大的前行动力。基层建设就是生产力,领导基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前行的劲头势不可挡,在冲刺路上,党的基层组织既要肩负着“冲锋员”的重担,也要扮演着“建筑师”的角色,不断打牢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为行稳致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基层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应当是面对大考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治理能力?从领导干部的个人层面来讲,思想理念的改革是根本,实践历练的跟进是基础。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不配套的老旧思维,及时了解新生事物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牢固群众观念,因为一名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到底怎么样,归根到底是群众说了算。基层领导干部要扎根群众,在向群众请教学习的过程中汲取成长营养,更要在自身能力提升之后把成效体现、落实在为民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得到了提升。 从各基层党组织的层面来讲,应当在新时代透彻理解掌握“木桶效应”原理,“发挥长处”和“补齐短板”齐头并进,全面提升多方位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具体来说,各基层党组织要从下向上打通“村—民”沟通渠道,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模式的政务公开、问政问策的高效平台等形式,帮助群众把不明白、不满意的问题能得到迅速解决,彻底清除“村—民”之间的堵点、盲点。还应当要求各村级干部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和为民意识,组织学习优秀党建案例,不断完善党组织服务功能,特别是乡镇一级,要加强对村级工作全面领导和指导,让党的领导贯穿至基层工作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随着每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将会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压舱石”、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定盘星”,更将能汇聚成为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篇二】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强军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定《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从军队的性质和宗旨特殊性来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实基础。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确保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听从党的绝对指挥,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今年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我国的人民军队始终在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全力维护城市运行安全有序,为维持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的使命任务,首先要保证人民军队忠诚于人民,服务为国家。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深化思想政治作风建设不走偏。军队要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必须要将反腐倡廉、意识形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才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高抓党的建设意识和能力,强化党的领导督导,确保《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有效执行、落地见效。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形成全领域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引导全社会关心和热爱军队,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始终带着深厚感情服务保障军队,全力支持部队建设改革,当好坚强后盾。我们基层要不断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全力做好接收安置、待遇保障、拥军优属、荣誉激励等工作,军队立足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更好为改革开放再出发保驾护航,共同书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篇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制定和实施《条例》,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是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的具体举措。然而,基层的真抓实干,将《条例》落到实处才是关键所在。 一要强化学习。要把《条例》作为基层党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体学、个人学,必须深入领悟《条例》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提高选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基层选举选出好风气、好生态。 二要紧抓落实。末端落实的好坏,决定着选举条例的实际成效。落实得好,就成果丰硕;反之,就会前功尽弃。要坚持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把《条例》的具体要求抓紧抓细,逐项落实到工作中。用实际的行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要加强监督。强化对《条例》落实情况的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和加大违纪违规行为惩处力度,锻造无缝监督链。加强对条例落实全方位的管理,促进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互动融合,着力构建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整体推进的从严监督《条例》落实大格局,推动《条例》在基层落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篇四】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条例的实施为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基层选人用人工作更加规范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领导党员和带领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抓好基层建设、筑牢党的基础,基层干部队伍壮大、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方能为基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学习、梳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条例》细则,领会《条例》精神,明确党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贯彻《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把握工作的重点,严格把控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基层选举风清气正,选举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的基层干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坚实的人才力量。 【篇五】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教育引导党员和代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保证选举工作平稳有序。要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骨干培训,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要加强督促落实,确保《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党员,要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基础上,积极筹备好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开展好支部选举工作,选好配强支部领导班子,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民主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扬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将积极发挥好主人翁责任感,为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好党员的一分子作用。支部党员同志要从支部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参政议政,推荐好支部班子候选人,要坚持严格按党章办事、党内外公认和党内民主选举的原则,增强整个选举工作过程的透明度,尊重广大党员同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党员的选举权,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广大党员群众拥护、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 家风家训征文5篇 家风家训征文5篇 【篇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继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风是什么?我觉得家风就是一个家庭做人的准则,家风对家庭的影响极其重要。还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提到关于家风对家庭影响的两个鲜明对比,美国的爱德华和朱克两个家庭: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低调,做事严谨,为子女树立良好风帆。传至八代,他的子孙中有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大学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还有一位副总统,一位大使,20多位议员。而朱克呢,他却是一个十足的酒鬼、赌徒,毕生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只会打架。他的子孙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60多人犯过诈骗、盗窃罪,7个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 小时候在爷爷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爷爷的邻居孙伯伯家,打算拆了原先的瓦房盖成楼房,两家房子中间有一小块空地,孙伯伯就想把这块空地争取过来,以增加住房面积。可爷爷家认为,孙伯伯家的房子在爷爷家的南边,两家的房子离得太近,若是他们再盖上高楼,爷爷家这边的阳光就会被完全挡住了,将给今后的生活造成不便,况且,那“巴掌大”的地方也不能让总面积增加多少。两家人就这样各执己见,谁都不肯让步,一时间让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陷入了僵局。爷爷沉思了几天后,竟然同意了,家里所有人都不理解,不明白爷爷为什么会妥协,而爷爷却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太爷爷曾讲给他的故事:古代有一名官员叫张英,一天,他收到家书,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回信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让了三尺,最后变成了六尺巷,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历史竟如此相似。当孙伯伯家知道爷爷同意他们占用那块地后,他们家的举动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建房时,他们不仅没有超出原有的宅基地,反而向南挪了一尺,爷爷知道后也颇为感动,两家人最终和好如初。 六尺巷的故事被人广为传颂,是因为人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他在涉及自己家人切身利益的时候,没有利用手中权势压服对方,而是以高远的眼光,开阔的心态劝说家人主动退让,也让后人懂得了,谦让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美德。而这次的“宅基地风波”,也正是因为爷爷的胸怀,感动了孙伯伯和他的家人,对方也以“将心比心”的方式回馈,这件事才化干戈为玉帛。 好的家风,不仅对家族传承和后世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盖房子,如果没有好的原材料,后面无论怎样做都无法盖出结实的房子。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如果参与建设的每一个人都是在好的家风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拥有健全的人格,那么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风貌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国家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对我们新时期的法院干警来说,家风更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人铭刻在心、受益终生! 【篇二】 我特别爱我的父亲,他不苟言谈、心思细腻、历史军事知识丰富、热爱影视作品、喜欢收藏钟表、特别宠我,对我们兄弟姊妹几个特别严格。父亲看上去不太随和,哥哥姐姐弟弟都怕他,他性格有点内向、看上去很严肃。但他又是一位可爱的老人、一个普通平凡的父亲、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离开我两年多了,每每回忆,内心还是充满感激和思念。 年轻时,在他的家族中,兄妹几个读书都特别厉害。父亲中专毕业后在楚雄的一平浪煤矿工作了好多年,下过矿井、搞过无线电修理、做过人事劳资工作。受家庭条件限制,错过了到云大物理系继续深造的机会,是典型的“理工男”。后来到煤炭系统在马龙的一个学校当老师,学校搬曲靖建校之初,他是主要建设者之一,作为始建者,他也被列入《学校志》中。他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负责过学校(后升格为学院)的后勤、老干部管理工作,直到他退休。 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挤出特别少的工资,为我们订阅了《奥秘》和《大众电影》。在那个年代,可是太稀缺的精神食粮了。老家因迁坟,母亲鼓励父亲写家谱,位于家乡县城南麓凤凰山凤凰窝方圆百里地,他硬生生扎下来,在那呆了两个多月,对祖上追溯到清朝时期的先辈的情况一一整理。几易其稿后,我们看到了完整的家谱资料,更感悟深厚的家风传承。 对历史的回顾,激起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这些年来,只要不是出差在外地,我都陪着两位老人到家乡祭祖。“记得住乡愁”,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回归。 记得年少时我到昆求学,开学前几天,父亲一改往日的严肃,特别的絮叨,一会儿看行李物品收够了没、一会儿检查我的小装备。到校后,父亲专门到学校看我,带我吃大餐——“烤鸭”。后来我往家打电话,父亲严肃地对我说:“没啥事少打电话,学业要紧”,为此我好委屈,还向母亲“告了一状”,说父亲不疼我、不懂爱。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为人实诚坦然,不争功、不出头、坦坦荡荡。他的座右铭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时候,像吐槽又像撒娇似的,我总是和父亲母亲抱怨自己的工作生活,父亲淡淡地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很“淡定”。受痛风等慢性疾病困扰,他不太喜欢热闹、聚会,甚至到自己孩子家吃顿饭都一一拒绝。前几年,他带小孙子和小外孙时,精神很是矍铄,孙子没有放学,他不会提前吃饭,制作木质的小手枪、小玩具逗孙儿喜欢时,他看上去话很多,就像个孩子。 小小钟表“博物馆”、一个木质的水烟筒,是父亲的最爱。说起到旧货市场淘来的收藏品——什么上海的老牌子“三五牌”钟表、梅花表,瑞士的各类表时,眼神异常清澈,掌握的物理学知识、原理,使他特别喜好钻研动力、机械等领域的知识。好些年前,他也试着养过宠物,是那种个头特别小、特别机灵的“小鹿犬”,也养过能唱歌的画眉鸟。一种叫“红玫瑰”的磨刀石,是父亲买给我厨房用的,并手把手教我使用。在此之前,我可不知道什么磨刀石还有取名叫“红玫瑰”的,2015年端午节,我请父亲到我家吃饺子,左说右说他才来,饭一吃好,就到厨房帮我磨刀,呵呵,把所有的刀具都磨得亮堂堂的。2016年父亲生病了,住院期间,我每天下班后去陪他说话,父亲很温柔,我给他剪脚趾甲,给他擦背,和他聊天,双手摸摸他的脸颊,亲亲他布满皱纹、衰老的额头,就像我小时候,他亲我的脸颊一样。出院恢复期,父亲腰又扭伤了,很疼,臀部皮肤长了褥疮,脾气有点大,小心给他换药,他很“听话”。我知道,父亲怕自己累赘别人,他是那种特别怕给家人、给别人、给组织添麻烦的人。 有一年,老干支部活动他请假没有参加,过了一段时间,学院组织老年朋友们参加运动会,身体虽然恢复了,但他也没有参加,母亲和老年朋友都来动员,他发火了。我问父亲,您真不去参加运动会吗?您不是喜欢打门球吗?爸说,支部活动我生病请假,有奖品的运动会我去参加了,你让别人咋看我?原来如此!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初心。 记得我十五六岁时,有一次在家里和父亲大吵了一架,我认为他“家长制”“太严厉”,印象里是一边哭一边“控诉”。昆明读书放假回来,父亲拿出我写回家的信,我一看懵了,凡是看不清的、字迹潦草的,都被他一一批注在旁边,父亲和风细雨地对我说:“我觉得自己没有家长制。”我的脸红了。 要说父亲严肃、古董、较真,那是常态;要说父亲的细腻、温柔、孝顺,可真真让我们汗颜。10多年前,我外婆患小脑萎缩症,意识不清,在我家住了好多年直到去世。外婆生病的那些年,因为大小便失禁,一会儿要晒太阳、一会要换被单、一会要吃东西,都是父亲亲自主动照料、从无怨言。老太太也只听父亲的,虽然糊里糊涂,但还能随时清清楚楚地呼喊父亲的名字! 作为孩子的我们和父母的缘分、关系,可能也有亲疏远近。我们常常是,遇到不快了,回家一通“竹筒倒豆子”,说完走人,留给他们的,常常是担心烦恼和“一夜无眠”。而父亲身上淡泊名利、踏实认真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都深深在我们身上打上烙印,这份最朴素的做人道理,让我深深懂得,珍惜当下、不忘初心,才能使我们的未来不至于来不及。 【篇三】 明代《原李耳载》中讲述,大臣王恕的儿子要到外地为官,为防止儿子日后做朝中“硕鼠”,王恕便引其到后宅说,“这里是藏金藏银的地方,有一窖金,有一窖银”。王恕死后,其子对后宅窖子“淘宝”,结果发现“皆空窖也”。至此,方才明白父亲的心意。 古人常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钱财尽管有其必要性和物质性,但终究不是惠及后人的传家宝,多财损志、钱多增过,唯有清正家教、干净家风才是让后人受益的宝贵财富。所以说,两处空窖表面上一无所有,实则是一种无言之教、无字之书、无声之力。透过“指窖止贪”,既可以感受到父母爱子的用心良苦,更可以读出一代名臣甘于清贫、勤俭自律的廉正家风。 郑板桥曾以“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训诫儿孙做正直有节、刚毅不阿。郭沫若为其侄媳魏荣芳题词“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意在告诫其诚信为人、内外一致。老舍女儿出嫁之际奉上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愿其勤俭持家、身体康健。先贤达人重视家风家教建设,既是育人有方、考虑周全的表现,更多还是言传身教、崇高品质的折射。 反观现实,不乏少数党员干部己身不正、不能正人,以致家风乌烟瘴气、带偏家教节奏。诸如个别贪污腐败分子玩权弄事,为家人谋私利、给照顾,为子女前途“跑路拉线”,经不起亲友托请“开天窗”,甚至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把戏等等。如此,招致“一人贪污,全家被捕”的悲惨命运。说来说去,廉正家风是有源头的、有方向的、有示范的,而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党员干部这个“家长”。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自身修养得了病、已经“不正”,如何能成为筑牢廉正、干净、清爽家风的后盾。刘少奇建议侄女到农村去搞建设,不要想着进城,因农村需要人才;陈云要求家人以普通劳动者身份生活,不搞特殊化;开国上将萧克告诫子女,找工作要靠自己不找后门。为何革命先辈能循循善诱,引导家人向阳向上成长,无不是因为做到“立人先立己,达人先达己”的以身作则。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营建廉正家风也须炼成有修养、有格度的“金刚钻”。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党员干部的家风家教是社会风气的示范,很大程度上又会反射到党风政风上来。由此,党员干部更应重视家风建设,培育好家庭土壤,让家成为温馨的、清爽的、绿色的港湾,从自律自觉、自省自修开始,遵规守纪、笃定品质、提升涵养,从而净化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 【篇四】 我的奶奶已经是93岁高龄了,她不再矫健行走,可是她坐在椅子上的身姿仍像松柏一样坚挺,骨子里仍然是硬朗的。我的奶奶是一名党龄65年的共产党员,她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时时刻刻以一名合格党员自律。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想告诉我的祖国,她有这样一位女儿言传身教给后辈子孙上党课,时时刻刻铭记祖国的恩情,热爱着祖国。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妇女主任,做什么都要讲纪律,要把家顾好。”这是我小的时候奶奶常在我耳边念叨的话,她也身体力行做着这样的一些事。 干——得一份丰收 奶奶常说“懒人一世穷”,我的奶奶不是懒人,她总是起早贪黑做农活,上山采茶、收玉米、撒菜籽……都是迎着晨曦的第一缕曙光,菜地除草、挑粪施肥、收割秸秆……都是艳阳风雨毫不畏惧,我们家的猪人人夸它长得壮,我们家的茶人人说它香满溢!上山下田农活样样会,家里市集买卖笔笔精,奶奶卖家养禽畜和出售茶叶米粮成了十几年前家里的重要经济来源,奶奶一个人就撑起了一个家不愁吃不愁穿。 学——得一份先进 奶奶常说“学好不要学坏”,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嘴边,村那边的谁谁谁考上了重点大学,村这边的谁谁谁摘茶手脚利索称第一,隔壁村谁谁谁小小年纪就把自己的婆婆爷爷照顾得很周到……不论远近,只要在砍柴、割猪草、背谷子、读书、考试、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她都知道,然后把细微末节的先进事迹反反复复说给我听,要求多学习他人之长,善专善长,不要被事情难倒,不要被人瞧不起。同时,奶奶也会用一些民间故事,告戒我们善良之人天眷之,欺善恶人天惩之,要求子孙多行善事,讲道德遵法纪。 暖——得一份幸福 奶奶常说“待人接物不要冷冰冰”,家里有个老规矩,迎来送往必有礼,无论亲朋生人来访家中,要懂老幼尊卑,客来一杯热茶、一张热毛巾、一句热情问候,客去要送出门外挽留祝福。家里还有一个老规矩,要把饭菜热在灶台上,每当爷爷干活回来晚了,我们放学回家晚了,去灶台上揭开锅盖子,总会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满满的幸福感扑面而来。一直记得有奶奶的地方就有温暖,哪怕是寒冬里的手脚、哪怕是在外受委屈后回家的心。 舍——得一份祥和 奶奶常说“脚一伸米都拿不起半升”,告诫我们不要与人争物,本分做人做事。奶奶舍得嘴里的美食,出门带回家的好糖果她总会在进门的时候尽数掏给我,她时时记着家人的喜好,就像我很喜欢吃月饼,她会把月饼给我封存到我放假回家,哪怕已经过了保质期。奶奶舍得享受好政策的机会,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在申报贫困户的时候,村里的干部几次登门征求我父亲的意愿,在满足贫困户评选条件情况下是否愿意申报享受贫困户政策,我父亲坚决拒绝了,他说,奶奶不会同意,虽然现在生活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不能不求上进,不能去给党组织和国家找麻烦。 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好则国家繁荣昌盛。回顾二十多年来与奶奶在一起的时光,值此我才幡然醒悟,“要把家顾好”是奶奶给我们后世子孙立的家训、树的家风,也是奶奶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我上的党课的精神要义所在,质朴而又真实,生动而又意义非凡。而今年迈的奶奶再不能给我讲党课,可是她给我上的党课足以让我受益终身。 【篇五】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这样说。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心理目标,在4、5岁的时候就会逐步形成,从而指导我们的一生。一个人身上所展现出的好作风,离不开好家风的滋养。 从县委书记焦裕禄召开的家庭会议,起草《干部十不准》,到普通村民孙银聪伺候瘫痪在床的儿媳,用年迈的身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庭;从维吾尔族退休工人艾买尔•依提一家两代人守护着烈士陵园,到王生延、王双延两兄弟不顾个人安危,挽救198条性命。纵观这些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事的人,都是一代又一代所传下来的优良家风。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的这短短16个字,从爷爷读给父亲听,再到父亲读给我听。家里一代又一代传承着要懂得生活节俭,远离奢华,不可懒惰的家训。 在爷爷的衣柜里,放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深蓝色中山装,仔细一看,上面还有几处明显的补丁。但就是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已经陪伴爷爷40多年了。小时候看见爷爷穿这件衣服时,都会问爷爷,这么破的衣服,为什么不赶紧扔掉?爷爷笑着说:“那年头物资匮乏,一年也买不了新衣服,一件衣服穿几年很正常,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或许是有感情了,就是舍不得扔。”听了爷爷话,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在一次打扫房间的时候,无意中在父亲的抽屉里看到了几年前父亲生日时,我送给他的皮带,那褪皮的皮带已经有几处裂口,仿佛稍微一用力就会折断。那是我送父亲唯一的一条皮带,也是父亲仅有的一条皮带,那被时间冲刷的褪皮,就像父亲长满老茧的双手,勤劳地支撑起这个家。我问父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买一条新的皮带也好。父亲回答说:“傻孩子,你还记得你爷爷那件有6块补丁的中山装吗,有三块是我看着你奶奶在油灯下补上的,小时候我们就围在你奶奶周围,看着她补衣服,听着你爷爷讲老一辈革命家过雪山草地的故事。从那时候起,勤俭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听完父亲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生活条件变了,可勤俭的精神不变。正如李商隐的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小至个人,中至家庭,大至国家,勤俭是繁荣昌盛的根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在工作中丝毫不敢懈怠,努力学习最新的护理知识,既怕被时代淘汰,又怕病人没有得到最好的护理。我背着几年前的包,穿着再简单不过的白T恤游走在大街小巷。任凭别人怎么说,只有我内心懂得那中山装和皮带所代表的精神价值。如果说CHANEL小姐在几十年前说过:“流行稍纵即逝,但风格永存。”那么勤俭就是我永恒不变的风格,那是一代又一代所流传下来的良好家风。 作为一位坚守在医疗卫生一线的普通医护人员,深知全面实现基本医疗时间紧,任务重。但我没被击垮的,就是那优良的家风,陪伴着我一个又一个日夜奋战的日子。康德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而我的秉性就是把每一滴汗水洒在我所热爱的医疗卫生岗位上,为它付出一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