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全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及十四五总体思路
2020 年全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及十四五总体 思路 一、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情况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利 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积极践行生态立 县、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 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转变治水管 水理念,全面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三 安全一保障”的水利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城乡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水利 管理和运行保障等四大体系,以水生态文明统领万载水利改革发展, 全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水利行业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1.防汛抗旱能力切实提升。一是落实责任。及时调整各级防汛指 挥机构组成人员,落实水库(电站)、山塘及堤防责任人。召开全县 防汛工作会议,下发防汛工作任务书,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度汛 方案,发放山洪灾害避险明白卡。强化值班应急制度,及时调度水、 雨、工、险、 灾情,迅速反应,及时处置。二是加强检查。每年定 期组织开展防汛及在建工程安全检查,对排查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 对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方案,督查整改到位。基本备足备齐各类防 汛物资器材,强化对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三是强化宣传。联合 县委宣传部、民政等 11 个部门于每年的“5.12”全国防汛减灾日开 展集中宣传活动,现场发放防汛抢险、山洪灾害知识宣传单(册)挂 图等宣传资料,加强群众防汛减灾的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 组织演练。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演练、舟挺演练等防汛演练,举办山洪 灾害防御暨防汛知识培训班,切实有效提高参训人员的防汛业务知识 水平和抗洪抢险救灾应急处置能力。 2.河长制工作实现从“有名”到“有实”转变。一是完善体制机 制。修订完善县乡两级河长制工作方案、河长制工作要点及考核方案、 一河一策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面 落实三级河长、巡查员、保洁员,及时更新河长公示牌。全县共设立 河长 271 个(其中:县级河长 11 个、乡级总河长 17 个,乡级河长 70 个,村级河长 173 个),河道警长 17 个,全县流域面积 50 平方公 里以上 10 条县管主要河流已落实巡查员(专管员)151 名,2020 年 新增公益性岗位护河员 180 名;全县 105 座小(2)型以上水库已落 实库长 16 名,巡查员(水库管理员)126 名,保洁员 100 名。在 10 条县管主要河流的醒目位置设置了 163 块公示牌,明确了各级河长的 工作职责、工作目标、监督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实现 了我县重点河流、重点流域河长制工作的全覆盖。各级河长陆续上岗 履职,河长巡查护河工作全面展开,各级河长共开展巡河逾万次,通 过签发河长令、河长督办、现场办公等形式履职尽责,解决了一大批 老百姓关心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同时,制度建设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 中之重,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年度工作要点、工作考核方案,制定 了县级会议、工作督办、工作考核、信息通报、河库巡查、投诉举报、 水质监测、责任追究八项工作制度,为河长制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制度 支撑。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协调各级河长不定期开展巡河工作, 组织拟订“清河行动”14 项专项整治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 动,对发现的问题即时下达督办通知,组织、督促各责任单位及时处 理,全力促进境内河流“岸绿、景美、河畅、水清”,确保监测断面 不出现劣 V 类水。三是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 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河库管理保护措施。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 划编制工作,全力推动锦江万载段沿途流域的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督 促 17 个乡镇(街道)抓好辖区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了河道水 葫芦、水面垃圾打捞清理,着力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产业发展上实 现突破,努力打造一批示范河流。 3.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一是打击河道违法。继续实行河道采砂 禁采令,开展专项执法巡查,严厉打击非法偷采行为,加强问效力度, 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全县十二个入河排污口均已备案,并在 排污口树立公示牌,明确排污种类及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十三五 期间共处理水行政执法案件 14 个、下达通知书 140 份,开展执法巡 查 500 余次。二是巩固水库退养。全面推进 109 座水库退出养殖承包 实行人放天养,联合水务警务室开展日常巡查,重点查处违规养殖行 为,实现全县水库水质逐步好转。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压实水库退出承包养殖,严格责任追究的实施意 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水库退养真正落到实处。定期开展 水质检查,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三是强化水土保持。加大水土 流失治理力度,对矿山、房地产开发等在建项目,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督查相关企业落实 “三同时”制度。对全县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水土 保持专项重点整治,对存在问题的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整 改。十三五规划期间,完成生态治理面积 25.97km2,共审批生产建 设项目 65 个,自主验收项目 8 个,现场核查 6 个,征收水土保持补 偿费约 350 万元,监督检查 100 余次,下发整改通知 40 份,下发责 令 12 份。 (二)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结合我县“十三五” 规划,全面推进水利项目建设:(1)全面完成 2016 年度小农水重点 县建设项目,总投资 3138 万元;(2)完成县城防洪工程(二期)、新 桥下水闸建设,总投资 5418 万元;(3)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9 处,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20.82 万人,解决 13161 人贫困人口饮水困 难问题,总投资 7261.72 万人;(4)完成罗城河堤除险加固建设、潭 埠镇防洪工程,启动了茭湖中小河流建设,总投资 3850 万元;(5) 完成水库除险加固 1 座,总投资 85 万元;(6)完成山塘整治 75 座, 总投资 800 万元;(7)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1 处,总投资 500 万元;(8)完成国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 66 处,总投资 738.67 万元;(9)完成水毁修复工程 320 处,总投资 500 余万元;(10)完 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83 处,总投资 1385 万元;(11)启动城区 双水源工程,总投资 3.4 亿元。 (三)特色亮点 1.河长制工作成效突出提升万载知名度。中国水利报、经济日报、 江西日报等纷纷报道我县河长制相关工作,2019 年 10 月 24 日中国 水利报头版头条以《循名责实,护河水清》为题报道了我县河长制工 作开展情况。2019 年 8 月 23 日,万载县水利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 为 2016-2018 年度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万载县鹅峰乡党委书记杨鹏 被评为全省优秀河长。 2.防汛抗旱工作科学有效得到上级肯定和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 台《共同关注》、《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江西卫 视、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宜春新闻直播》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 多次报道我县防汛抗旱工作亮点工作、典型事迹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减灾体系不够完善。流域控制性工程少;锦江河及其重 要支流防洪态势依然严峻。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系统综合治理,抵 御超遇洪水能力差。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城 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防洪减灾压力仍然较大。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依旧薄弱。现有灌溉工程绝大多数为上世 纪七十年代以前兴建,标准低,效益衰减,中小型灌区灌溉设施破损 或配套设施不全,抗旱能力不足,灌排泵站带病运行,农田灌溉“最 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中小型病险水闸和大量病险山塘亟待除险 加固。广大农村地区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3、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还不健全。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工程 性、水质性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问题仍较突出,县城和大部分农村 集镇现状供水水源单一,缺少应有的应急备用水源,难以应对持续干 旱、严重干旱和水污染等引发的供水危机;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和高 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重点地区水资源调配能力还不强;节水水平和 用水效率不高。 4、水环境、水生态损害问题日益突出。河湖水域污染、河湖萎 缩、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加剧,局部河湖连通性遭到破坏,水环境、 水生态日趋恶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形势,水环境保护压 力越来越大,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5、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长期“重建轻管”问题还 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管理人员、管理经费 未落实,致使水利工程不能持久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水利管理职能 转变还不到位,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不足。 6、缺乏高效顺畅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有效保护水生态水环境 的社会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多头管水仍然存在,水利一体化改革难度 较大、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水利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 解决。 7、水利投入不足。我县经济欠发达、水利欠账多,虽然水利投 入逐年增多,但水利工程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地方 财政紧张,配套资金常难以足额落实到位,影响水利快速发展。 二、“十三五”期间目标任务未完成情况 (一)XX 治理项目。株潭镇、高城镇防洪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 并通过上级批复,预计 2021 年初下达资金计划。 (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将积极开展大桥、三兴、岭东、白良、 白水等乡镇防洪工程前期工作,提高集镇的防洪能力。 (三)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罗陂等 5 座病险水闸已列入国家 规划,准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四)山洪沟治理项目。黄茅水、后槎水、岭东水、白水河、里 山水、山口水等 6 条山洪沟居民集中、有城镇分布、风险较高,准备 因地制宜采取沟道疏浚、排洪渠建设、护岸及堤防等工程措施消除安 全隐患。 (五)山塘整治项目。全县统计在册的山塘共有 1374 座,已整 治 109 座,还有 1265 座未整治,其中 18 座在万座山塘名录中,准备 抓紧时间实施整治,另外 1247 座,计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最大范 围地进行整治。 (六)水库水源工程。三十把备用水源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即 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三、面临的形势 我县水利发展虽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新的历史时期,随 着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的召开,中央作出了一 系列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尤 其是水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对水利发展提出 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水利发展改革的 文件和政策,国家和区域相关发展战略正在积极实施,我县水利发展 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现代化进 程;尤其是习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今后“节水 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赋予了新时 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 了方向。 二是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决定集中力量有序推 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小型水库改扩建工程、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抗旱应急引调提工程、千亩圩 堤加固整治等一批项目列入其中,节水供水建设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三是国家、区域战略发展部署为水利发展带来新机遇,要求加强 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尽快建设一批重点供水工程,全面提升水利对 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 加快绿色、生态文明江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 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部署为 水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总体而言,今后五年,我县水利还处于补短板、强监管、破瓶颈、 增后劲、上水平、促发展、惠民生的发展阶段,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 构建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要立足县情水情,适应经济发展新 常态,不断开拓水利发展新境界,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管理、改 革滞后的局面,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利保障体系。 四、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总体思路 “十四五”是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 要的五年,是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的重要时期,是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水生态文明 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机遇期。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精神和 习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 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幸福万载和加 快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保障水安全、促进水生态文明、发展民生水利 为出发点,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科学治水、 依法治水,切实加强水利管理,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力争在水 利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构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 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 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等四大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以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万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水资源优化配 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管理 和运行保障体系等四大保障体系。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 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 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2.坚持系统治理,促进协调发展,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 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坚持保护 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协调水量水质共管、 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 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流域区域、城市农村水利 协调发展。 3.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 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妥善处理 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 给水留有出路,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 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把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举生态旗帜,把水资源保护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 程的生态功能,为保障鄱阳湖“一湖清水”服务。 5.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 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城乡涉水事务 一体化改革,继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 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 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 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6.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 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 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 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 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四)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 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 为指导,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 作总基调,围绕“十四五”水利发展目标,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着力 解决水利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水利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建设方面 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一)补短板方面 1、突出加强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 加强防洪抗旱减灾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影响。 (1)继续加强江河治理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县城、株潭镇、潭 埠镇、高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鹅峰堤等 7 条千亩圩堤的除险 加固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双桥、三兴、岭东、白良、白水等乡镇的防 洪工程,提高县城和主要集镇的防洪能力。 (2)全面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积极实施中小河流重点 县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岭东、白良、白水等乡镇中小河流治理工 程。 (3)大力加快水闸工程建设。对罗陂等 5 座病险水闸列入国家 规划实施除险加固,新建栈下水闸,提高其防洪排涝能力及供水能力。 (4)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快 建成山洪灾害频发地区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对山洪灾害重点防治 区中发生风险较高、居民集中、有城镇分布、危害较大的 17 条山洪 沟开展治理,因地制宜地采取沟道疏浚、排洪渠建设、护岸及堤防等 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科学安排生产生活设施,合理避让山洪灾害 风险。 (5)大力推进治涝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县城及白良等 12 个乡镇 易涝区排涝工程建设,加强对罗城卢洲、赤兴皂下等一些易涝村庄的 排涝能力建设,逐步提高除涝能力和排涝标准。 (6)加强病险山塘水库加工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库的设施 建设,启动对白石冲、大源冲等 54 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1265 座山塘进行整治,切实提高山塘水库的抗洪能力。 2、加强供水安全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水利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46 个,实现供水人口 32.5 万人。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城 乡连通的供水网络,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14 个,实现供水人口 32.5 万人,争取到 2025 年底,初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格局。 (2)加快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现代化建设。对原有的 锦泰中型灌区进行续建,延长渠道,形成合理的网络,探索引进现代 化技术,提高灌溉保证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3)加强水库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马步钓鱼台、鹅峰、三 兴等 17 个乡镇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后塘、桃源等 2 座小型水库新建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抗旱能力,确保 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区域生态用水安全。 (4)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万载中心城 区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完善供水配套设施,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续 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5)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 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立足现有水源条件,充 分挖掘节水和供水潜力,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推进 锦泰灌区节水设施改造、公共管网及公共管用用水大户节水改造、小 区及学校节水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逐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3、水生态安全建设 (1)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治理与修复相结合,全面加 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万 载县革命老区水保重点建设工程;推进锦河流域和赤兴花桥、双桥山 溪、白水乡等流域综合治理。 (2)加强城市水系连通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水利促推城市 发展的功能,积极实施万载县田下 XX 水利连通工程项目建设。 (3)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乡(镇)、村建设;大力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重点实施 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锦河、罗城水系、赤兴水 系综合治理项目,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 和谐”的新农村。 (4)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改善水 生态环境。开展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积极实施河湖湿地生态修 复,建设潭埠镇、双桥锦江河修复工程。 4、水利信息化建设 (1)加快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对 重点区域、水库河道汛情自动测报系统,电子设施、相关软件等服务 支持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强化对洪涝旱 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减灾应 急能力。加强雨情、水情、旱情和工情等防汛抗旱信息监测站点和设 施建设,强化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地区的预警预 报体系建设,完善全县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城市防洪排涝预警预报业 务系统建设,推进江河湖库低枯水位报警(报枯)系统建设;加强水 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监控系统建设,建成大中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 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及水库大坝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等,促进水库科学 化、规范化管理;启动双桥中心水务站信息化建设项目试点,完善防 汛抗旱减灾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设施。 (2)加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水资源管理中心,强化 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基本建立 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相适应 的重要取水户、重要水功能区和主要省界断面三大监控体系;建立覆 盖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业务的业务应用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推进地下水监测中心建设,建立市级地下水监测中心。加强水土保持 监测站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切实提高监测预报能力。完善水资 源管理硬件设施,,对各取水口实现监控全面化、实时化。 (3)加强河湖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建 设,应用河道、水库重点区域水环境自动检测监控系统,对河湖水库 实行全覆盖监控。 (4)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水利工程 建设和运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应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自动 检测监控系统,对在建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管理实行全覆盖监控。 (5)完善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统一 规划,建设一批多层次、多形式的实验室、研究中心、质检中心、试 验站等水利科技馆,着力打造区域性水利科研中心。建立一座集侵蚀 沟道治理与维护措施示范区、生态治理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生态修 复区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示范基地。 (二)强监管方面 1.加快落实和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县乡二级的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监控评价体系,落实最严格 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强化建设项 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立 水质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水资源督察制度,探索实行水资源、水 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2.强化江河流域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 理相结合,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用途管理制度。统筹锦河和泰 溪、锦溪等河流水资源管理,统筹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强化城乡 水资源统一管理。 3.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涉水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 革,建立农民用水户自建、自管的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公共财政水价 补贴机制;积极推广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行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 4.创新河湖管理与保护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河湖规划约束机制, 依法建立健全河道规划治导线管理制度;完善河道采砂、岸线保护等 规划,为河湖管理与保护提供规划依据。依法划定河湖管理和保护范 围,开展河湖水域、岸线和滩涂确权登记;加强河湖空间用途管制, 建立建设项目�加盟 枋┖退 虬断卟钩ブ贫龋唤 ⒔∪ 雍 芾硖逑担 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河道“河长制”管 理。 5.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进一步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计 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政策;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 市,落实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不少于 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 涝和水源工程建设的政策。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吸引社 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项目的抵(质)押物范围 和还款来源。 6.强化应急监测管理。加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应急管理。推进洪 水风险管理,尽快编制县城和各乡镇所在地及居民密集区洪水风险图, 制定洪水风险管理目标及相应措施,合理避让降低风险,结合洪涝旱 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防洪应急管理,结合监测 能力建设,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管理。 (三)改革创新方面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 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进水利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强化水利管理和依法治水,构建充满活力、 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制保障的水利体制机制。 1.加快推进水权制度改革。 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登记;健全水资 源有偿使用制度,适时提高资源费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探索农村集 体所有水利工程水资源使用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取水许可制度, 确认取用水户的水资源使用权,研究探索政府有偿出让水资源使用权; 开展水权交易试点,积极培育水市场。 2.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 创新河湖保护体制,建立水陆共 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体制,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 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形成河湖水生态保护和管理合力,保障河 湖健康。 抓好“河长制”水利职能范围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抓好河水域 划界、河湖岩线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编制、健全河湖水质水量水环境监 测网络、建立全县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河湖健康评价体系等, 夯实“河长制”改革基础。 3.加快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水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合理划分县、乡两级涉水事权;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提 供方式,逐步推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水利公共服务模式;继续推进国有 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各级政府要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列支 30%用于 工程维修养护,加快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的物业化管理。 4.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 护主体,探索凝炼管护模式,使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建立 小型水利工程长效良性运行管护机制。 (四)提升能力方面 1.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力度,完善科技创 新体制和机制;系统开展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流域防灾 与减灾、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新形势 下的江湖关系、水生态文明、水权水市场等重点领域的研究;加强水 利科技成果推广与普及,全面提高水利科技含量。 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构建分层次继续教 育培训体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 龙头,以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基层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 为基础,逐步建设一支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数量充足、门类齐全、 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 2. 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紧紧围绕全县水利中心工作,全面强化水利依法建设、依法管理、 依法改革,为全县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一是严格履行水行政执法职责,依法强化水资源管理;二是依法 加强河湖空间用途管制,依法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三是依法组织防汛 抗旱减灾,依法惩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四是健全水事矛盾纠纷化解 机制。五是深入开展水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水法治意识和 水法治观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