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道德情操论读后心得体会

道德情操论读后心得体会 篇一:《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亚当斯密留给后人的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作者毕生倾注极大心血修订出版了六次。读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个人以及他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还有什么样的情感才是美德。 虽然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很枯燥,觉得书里讲的都是平常大家都认可的内容,看不看都一样。但是,当看了一遍之后,才发现自己明白了许多道理,对“情感”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对生活了解更加深刻了。下面是我读书时对书中有启发性的文句及自己的一些初步的心得体会。 读完这篇文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 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 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 其次,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第三卷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第四卷: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 另外,本书的第七卷为“论道德哲学的体系”,是对哲学史上主要学派论述道德的观点进行叙述与分析,包括古典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以及近代的霍布斯、哈奇森与孟德尔等人的观点。 同情是斯密同情思想的核心概念,他的全部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都是以同情这个核心概念为基石建立起来的,因此要研究斯密的同情思想,必须首先明确斯密的同情的涵义。 接着斯密在书中明确指出:“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便是人们同富者、强者的一切激情发生共鸣的这一倾向。勤学苦读、洁身自好,虽然凤毛麟角,但却是真正的德才兼备之士,是社会的栋梁。而大多数人总是毫无私心地顶礼膜拜着财富和地位。 而与此相对,在上流社会中,通向财富之路和通向德性之路往往不一致。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通向成功之路正是以德性的毁坏作为前提的。一方面是社会大多数的底层人民对上流社会的称赞、羡慕助长了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风气;另一方面,上流社会的地位和财富本身自然导致了远离德性。 基于此对于社会现象我的个人看法 1、有钱人做慈善事业 ‎ ‎ 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所追求事物的美或者带给人的快乐支持着虚荣,而是社会的赞同和羡慕支撑着虚荣。有钱人之所以做慈善事业,其目的就是吸引别人以同情、满足、赞许的态度注视他们,倾听他们和礼遇他们,他们在意的是虚荣。人们之所以愿意承担各种仁慈的责任,不是由于外力的逼迫,而是由于人们在同情基础上感受到他人的赞许与感激之情所致。因此正是这同情基础上的赞许之情和感激之情使人们奉守仁慈法则。因此应利用虚荣的心理,鼓励有钱人做慈善事业,一方面不但满足了富人的虚荣心理,更重要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别人。 2、中下层人们的出路——求学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求学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掌握一门技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正如斯密所说,对于中下层人们,只要他们踏实肯干,行的正、做的直,多数都能在本职工作中有所成就。 3、仇富心态的狭隘性 国家经济建设正在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了起来。可是,很多人都有“仇富”心态,其实仇富心态是精神文明和谐建设的瑕疵,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正如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应利用好自己的资本,使之产生最大的价值。从主观上讲,这个人并不想增进公共福利,更不知道他实际上增加了多少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所得。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却无意识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真地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好。这说明人们都有“利己心”,是“利己心”驱使着人们去获得最大利益,每个人都得到了个人利益,那么社会也就得到了社会利益。 4、官员的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市场经济制度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给贪官污吏们带来了“捞钱”的好机会。“糖衣炮弹”不断地吸来,不知有多少官员能够“安全”地度过“风光”地官场生涯。从德性和财富的关系来考察官员的腐败现象,一方面是社会大多数的底层人民对上流社会的称赞、羡慕助长了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风气;另一方面,上流社会的地位和财富本身自然导致了远离德性。 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构建自律型道德体系 2、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3、治理腐败 控制腐败有三类手段,也只可能有三类手段。 (1)限制官员掌握的公权力; (2)降低官员谋私利的欲望;(3)减少公权与私利结合的现实机会。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所以我觉得“关心自己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关心别人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避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提升他人的幸福”,只有具有这三种美德的人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才会让自己和别人都获得幸福的生活。篇二:《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是立身之本 《道德情操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的一部伦理学著作。他一生共修订过六次,可见其对这本书的重视。在这本书亚当·斯密从人类共有的情感和同情心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浅出的讨论了克己、正义、责任、仁慈等一系列道德范畴和产生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为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示人类行为应当遵守的一般道德准则。 ‎ ‎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的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身处其中不能自已,不可避免地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诸多定义为不道德的情感所操纵,因而促使人们更加向往感恩、慷慨大度、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对于这所有不道德和道德,以及从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种种人类情感正是——亚当·斯密耗尽毕生心血所研究的。后世评论认为比起他的另一部巨作《国富论》斯密似乎更重视自己的《道德情操论》。即使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斯密一直没有转移对人性道德情操的思考焦点。 他写成了这本《道德情操论》是十分罕见的。细数在人类历史上全面系统性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该作独一无二。亚当想告诉读者的是,市场经济体系下,人们无可厚非地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受道德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需要永远地植根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在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众所周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也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怎样才叫‘利己’,读完《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而言,这有着重大意义。在这场变革中每个个体都应当从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协调发展。尤其需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防止公正这一杠杆的倾斜,动摇社会安定。 此外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内容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人性情感和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说明。 首先第一卷中,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如他本人书中所言“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会多么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存在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得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我们也常为别人的悲哀而感伤,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换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是社会生活中天然形成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论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一定程度增加快乐也能适当减轻痛苦。在人际关系联系中,旁观者根据当事人的原始情感与自己表示同情的情绪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亚当因此认为,在当旁观者努力体谅当事人情感和当事人努力把自己的情绪降低到旁观者所能赞同的程度这样两个基础上,就确立了两种美德。“前一种的努力基础上确立了温柔有礼,和蔼可亲、公正谦让,宽容仁慈等多种美德;而崇高庄重、自我克制这些使我们出乎本性的一切活动服从于我们自己的尊严荣誉以及行为所需规矩的众多美德,则 道德情操论读后心得体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