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应突出“四性”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应突出“四性” 摘要:文章通过具体教学实例揭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应突出趣味性、可探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四个特性的意义和做法,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认知、拓展思维和培养应用意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思维拓展 中图分类号: 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6-0105-02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有效地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环节。成功的数学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而创设成功的“数学情境”,应该特别注意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数学情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突出“四性”: 一、突出情境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关于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能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例如,北师版二年级上册《可爱的小青蛙》是一节练习课,学生面对已经学过的的知识,觉得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兴趣。教师如果充分利用课本主题图,把课本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一系列简短的有关小青蛙的童话故事情境,就能使单一、机械、沉闷的练习课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演示创设充满趣味的“二鸟相争”的故事:一天,平静的湖面上有一只小船在向前行驶,黄鸟站在船头,青鸟站在船尾,两只小鸟在不断争吵着。黄鸟说:“我在船头,我经过的路程比你长。”青鸟说:“我在船尾,我经过的路程比你长。”…… 谁也不服输。教师在学生们被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顺势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谁经过的路程长呢?你有什么办法比较出谁经过的路程长呢?假如不用尺,现在给你们一张格子图,有办法比较出谁经过的路程长吗?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猜想、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最后揭示出物体平移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突出情境的可探性,有利于深化学生认知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数学教学应该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制造探究的环境,提供探究的机会。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任何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要求,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在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值得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应用,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升华。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新课前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学生,现在,请你们出题给老师做,写出一个你想写的多位数,并偷偷的计算一下这个数是不是能被3整除。然后报出你写的多位数,老师不需要动笔就能判断你写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同学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老师的“快速抢答” 吸引住,学生眼里尽充满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于是一种急于揭谜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的一股创新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沉浸在这种浓烈的探究活动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从实物感知图形后,要求学生用这四种图形组拼各种各样的图案,比一比谁拼的图案最多而且最美。此时,学生兴趣十足,张开想象的翅膀,动手创造出如机器人、凉亭、小船、椅子等一幅幅美丽、新颖的图案。这些富有挑战性、可探性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深化了认知,促进了思考,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三、突出情境的开放性,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等理念。这说明了数学课堂应该具备开放性,即: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要应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引导学生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中,先出示价钱是1元的实物转笔刀,每人发给一定数目的样币,接着提问:如果买一个转笔刀,要付多少钱呢?请你拿一块钱给售货员?让学生试着拿一拿,并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多。创设了这样一个开放性情境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拿出1元钱,接着全班一起讨论付款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展示他们不同的拿法,有的付10张1角;有的付5张2角;有的说我不用那么麻烦付2张5角就可以;还有部分同学说我有更简单的付法直接付一张1元等等。根据学生的付法,我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的进率,1元=10角。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领会了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并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在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突出情境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应用意识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呢?我们的情境创设就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着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断、迁移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举动,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观察粉笔盒、香烟盒、书柜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让学生通过感知实物,初步获得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说说周围哪些事物是属于长方体的?学生就加深了认识,说出了如书本、文具盒、橡皮擦、教室上面的小广播箱、冰箱、茶几等物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更要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学习《米、厘米的认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量一量桌子有多高?学生自己身高有多少?教室有多大?教师应努力提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去,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总之,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地将趣味性、可探性、开放性、实践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数学的起源,体验数学的价值,探索数学的规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的发展,理性思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价值取向,形成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让数学教学情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魏小静,福建省大田县城关小学高级教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