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评一语总关情——初中作文评语写作研究
语文论文之评一语总关情——初中作文评语写作研究 温岭市实验学校 郑喜微 【摘要】作文评语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窗口,成功的作文评语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浅谈作文评语的现状、功能,初探作文评语写作的方法,得出“多一点真情,让作文评语‘情感化’、 多一点幽默,让作文评语‘情趣化' 、多一点鼓励,让作文评语’有效化‘”的作文评语写作方法。 【关键词】作文评语 现状 功能 真情 幽默 鼓励 作文评语是评价机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不仅关系着学生每一篇作文的“生死”,也关乎着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正如新课标所说:“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但由于作文评语没有标准性,主观性强,每个教师又各自为章,所以评语的写法不一,水平也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使作文教学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化,导致语文作文教学遇到了“瓶颈”。 一、评语写作现状 1、作文评语的“缺席”和模式化 作文评语的“缺席” 及简单化主要表现在教师批改作文时,直接画一个分数或给一个等级作为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有些教师全篇只勾划出好词好句,对有疑问处直接打一个问号,在结尾甚至只标注一下批改日期,或者打个“阅”了然。有些教师,每次都用模式化的评语应付了事,用“语言优美”、“构思新颖”等一两个词组简单点出作文的主要特点或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张菊红在《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中》调查得出“一学期八次为正常作文训练次数,如果按照比例合算下来,八次中就平均有2.7、1.6、1.5次没有评语。” 学生面对教师作文评语上的敷衍、冷淡,对自己所写的作文摸不着头脑,更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有些学生以为作文不管怎么写,在老师看来差别都不是很大,所以那些本就对作文兴趣不大的学生就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敷衍了事地来写作文,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很难有提高。 2、作文评语“人”“文”分离 刘安帅在其《中学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里谈到“作文评语应’评文‘.和’评人‘两部分组成。这里所说的’文‘是指文章的书面语言,’人‘是指’文章所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思想、道德、心理、情感、态度等因素。”而在实际的作文评语中,教师要么就忽略“文”,而单纯对“人”进行评价。“人、文的分离”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教学“人文性”“工具性”的目标,学生的文章若没有将人与文结合起来,这也是背离了“文章合为事而作”的基本要求。 3、作文评语的“无效化” 作文评语不是摆设,它是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有效措施,应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作方法的作用。而统观当下评语写作现状,“评语”是为“评语”而“评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作“点睛”式的评价,看似文末文中红红一片,但实则并没有燃烧到学生的心里,并没有在文法上予以最直接的点评和要求,而是隔靴搔痒地谈论:“主题不够明确”、“文采挺好”、“是一篇有可取之处的佳作”。学生对写作的感知越来越模糊,写作质量也很难提高。 二、评语的功能 本文认为,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得失进行指导和反馈的过程,广义的评语应该包括书面评语和口头评语。而评语的指导应该包括“评”和“改”。用反馈性的话语进行评论,提有操作性的修改意见。笔者结合一些材料认为,评语有以下几大功能。 指导功能。学生的作文是处在尝试和学习阶段,每一次的作文都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评语就是教师最有利的指导方式。通过旁批或总批,对其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的作文趋向成熟深刻化。 反馈功能。评语是对学生作文信息输入的一次又一次评价和反馈。当下的教学现状,是“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一个语文教师,两个班。少则一百人,多则一百五十多人。对每个学生的每次面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评语自然就肩负起了这个反馈的重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老师的评语,准确有效地得知自己作文的写作情况。 激励功能。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完成一篇作文,虽然短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小时,但都是他们个体苦心孤诣创作出来的智慧结晶,不管在别人看来是好是贬,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教师的评语若是动情的,真诚的,恰到好处的,那自然能燃烧起学生真情真诚和写作激情。 交流功能。作文本来就是通过读、写、评、改这样一个过程产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自然是通过评语进行的。作文不仅是学生文字创作的体现,也是情感态度的展示;教师通过作文可以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而学生通过评语也能迅速感知教师所表露出的情感态度。这样在读、写、评、改的过程中就构成了师生间的心灵对话。 由此观之,作文教学若是教学的半壁江山,那“评语写作”便是这江山中的重要城池。有效的作文评语能够传达教师的指导信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作文教学质量,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让作文教学真正明朗起来。 三、评语写法初探 南京市汤山中学的魏敏老师在其《作文评语的功用及优化》中“倡导优化评语,讲究评语的多样化,个性化,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人文性。”由此可见作文评语的写法绝非呆板单一的,该是活泼有力度的。而笔者认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来书写评语,都应该以“情”为前提,“发乎情,形成评,流于笔”,让学生在“写-评-改” 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对作文的态度,从愿意写,到会写,最后能写深刻。这才是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1、多一点真情,让作文评语“情感化” 新的课程评价理念立足学生的发展,提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融入“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真心真情的注入,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他们的思想和人格,更包括他们的个性。我们现在所教授的90后孩子,更是个性张扬的一代,所以我们的作文评价就是要在承认并接纳个体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关心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多一点真情,以得到学生心灵的认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拿起笔,书写自己的情感。 用真情去发现作文中的真情。学生的作文,一般比较粗糙,大部分是半成品,有些情感也不加处理,但教师必须蹲下身子,用真心去阅读,用真情去理解。现在学生,凡是要感人,必然会拉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笔者在前几年的改作中非常反感学生的“虚情假意”,觉得他们是为作文而作文。后来和几位学生在课后聊天,知道他们因为爸妈常年在外,偶尔来一次学校,哪怕就是出现被大家写熟写烂了的“雨中送伞”或“课间送衣服”的情况,也是真心感动的。只是自己稚嫩粗糙的笔无法写出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二。所以后来改到这些哪怕是人人都写的送伞题材,我在评语中告知他们如何“以小见大” ,抓住自己和爸妈独有的经历来写出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学会用一个小小的镜头去剪切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场景,但是也会有自己独有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其中。 用真情去感动真情,收获真情。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所任职的学校,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占据一定的比例,虽然他们衣食无忧,父母在物质上都慷慨地满足了他们,但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是他们共同的渴望。一位学生在随记中写到:“我甚至都怀疑他们爱钱甚于爱我,冰冷的电话传递不了他们心的温度……”读着这样的文字,很是伤感,一个个十三四岁就“独自闯荡”的心灵确实是委屈的,于是笔者给她的评语是:“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直接地表达出来,父母的爱远远比你想的要来得深,来得重。在他们无法直接传达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愿意代替他们好好爱你……” 我承认有些评语,我已然是煽情了,这些“情话”在别人看来似乎是虚情假意了,而实际上最真的感情,必须是通过最煽情的话传达出来。学生是敏感又多愁的,他们渴望老师对自己的真情,我觉得我们的评语不妨多一点真情,甚至要情重义深,直抵学生心里。那位学生该是收到了我的这份情,所以她在一篇叫做《有你同行》的作文中,也煽情地写到:“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直接表达出来,父母的爱是那么深那么重,老师的爱是那么真,那么沉,有你,有你们同行,我是何等的幸福……”读着心里暖暖的。 用真情维系师生间的小秘密。我们对学生的真情,不仅仅是理解,是关心和尊重,有时候可以是消除代沟的秘密交流。学生在一次关于看戏的经历中谈到,自己其实关注的不是看戏,而是“吃货”本性的满足。我阅读后写道:“吃就是看戏的一部分,我小时候还为了吃每次都是早到迟退呢,读你的文章倒是开启了我的童年,谢谢你,如果你能运用细节描写,将自己的”吃货“形象跃然纸上的话,估计我也想马上跑去你家看戏了。”这个孩子在收到作文后,还真邀请我去他们家看戏,并且早把作文修改了放在我桌子上等着我重新审阅,还旁注:原来老师也是一个小馋猫。这是属于我们俩的小情话。 “情话”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加深了我和学生的感情。让我们的评语多一点真情,用我们的心来交换他们的真心,只有教师的真心付出,才能够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真善美书写出来,有了真人真情的融入,文章才能避免假大空。 2、多一点幽默,让作文评语“情趣化” 作文的评语如果僵硬刻板,枯燥无味,学生嚼之无味,未必乐意看,自然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而幽默恰恰是很好的润滑剂,一句幽默的评语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会乐于接受。寓庄于谐,寓教于乐,能令人回味无穷。 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 作文评语当然需要言之成理,切中肯綮,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如果在此基础上,来点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还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雨。幽默之语,诙谐之情。怎能不让学生心领神会呢? 有时候对学生的错误,不是刻板地评价和严厉的指责,不妨善意地调侃一下,如“句子难以读通,像堵车堵在路上,实在是堵得慌,能否合理安排好路线呢?”“你能不能让你的字长胖一点,我看着都于心不忍了。”“阅读你的文章,像在空中飘,没有中心的文章,总觉得离地万里,不知所往。”学生能在知错的情况下,更能笑纳自己的错误。 有个学生,不管写什么文章,主角都不是自己,很少抒发真情,一次写《握手》,又洋洋洒洒地围绕着尼克松和周恩来大谈特谈。全文空洞无味,我本想说文章“空洞乏味”,后来一想,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想到鲁迅曾经评许广平的经典评语,模仿地评到:“拟给你80分,1分给你,2分给抄写,2分给末尾的评价,75分给尼克松和周恩来。”后来文章收回上来,学生写到:“写了这么多,都给尼克松赚去了,下次我写自己希望老师‘肥水不流外人田’。”我掩面而笑,学生不是无情物,化作俗语表心意。绕过死板的“空洞乏味”,收获师生的情趣味。 我们老师要求学生语言优美,多点文采多点文气,那自己的评语更应该飘逸大方,不能干瘪空洞,不妨多些诗词、格言、歇后语、寓言故事、精妙的比喻来品评学生作文,既增加评语的诗性,又含蓄幽默。如学生语言质朴但很清新自然,就可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角度新颖也可用“横看成岭侧成峰”。流畅生动的语句可用“ 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通顺极了。”像这样新鲜的形式会让学生对评语产生一种惊喜感、期待感,从而关注评语,达到激励作用。 3、多一点鼓励,让作文评语“有效化” 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赏。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作文,可谓是他们“十月怀胎”的杰作,既然生下来了,它便是有生命了的,纵然文不对题,漏洞百出,学生们也是偏爱自己的文字的。所以,他们充满期待教师这一“合法机构”,能给他们的作文以“名分”。而这个“名分”自然是表扬或鼓励。 叶圣陶曾认为应该这样对待学生的作文“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意思是多用赞赏的眼光,少用批评的字眼,即使批评也该是委婉,而不能直接将其定义为“有病”。 笔者以前看到抄袭之作总是控制不住地大发雷霆,罚学生“以一抵五”。一次,一位家长在深夜致电给我,向我求情,因为他的儿子在一次作文中有抄袭现象,他说虽然抄袭是错误的,但这样罚五篇的分量实在很重,他的孩子到现在了还在罚写,没有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挂完电话后,我深思学生的抄袭是否属于“大逆不道”?我的惩罚是否能让他“痛改前非”,对作文的这个评改结论,是否有助于学生今后对待作文的态度?我顿然想到自己的“无情”,教育向来追寻“ 小惩大诫”,作文教学也不例外。我们的评语所触及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还融合着对鲜活生命的关注。 多一点鼓励,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也该大做文章,大肆宣扬。最好的批评不是惩戒,而是表扬。笔者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学生,他的作文字差,字数不够,很多时候不知所言。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关于想象未来社会的文章,他用同样潦草的字迹,却洋洋洒洒写了八百字的《未来的汽车》,想象之奇特,令人大开眼界。我立马抓住这次机会,在他的文章里先打上一个大大的“优”字,然后写到:“你的文章让我大开眼界,你的奇妙的想象让未来精彩无限,真希望有生之年我也拥有这样一辆汽车。期待你的下一次精彩表现哦!”然后针对他的字,笔者也婉转地写道:“好花配绿叶,你的文章是这样精彩,像一朵绽放的花朵,但是你的绿叶实在是逊色了,期待下次长势甚好的绿叶哦!”并且在课堂上宣读了我的评语,这位原本定位于“后进生”的学生,虽然在后来的学习中成绩仍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每次的作文,我都读到了他的用心。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他的作文从来都不是最低分,他的字虽不是美观的,却不再潦草。用鼓励去浇灌每一颗跳动的心,让他们茁壮成长。 遇到学生的不足,我们的评语是该多些鼓励,徇些“私情”。对待抄袭,不妨换种方式,可以用评语点出“似曾相似燕归来”,让学生知道自己明白了,但也希望“小园香径独徘徊” ,好好思考自己的对与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来重新我手写我心。遇到内容干瘪空洞的地方,不用“干瘪”“空洞”这些字眼,而是激发他们写作兴趣:“这个观点对。要是你能补充一些事例,发挥一下,那文章就更有说服力了。试试,愿意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尝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喜悦,并把喜悦转化为提高写作技能和乐于表达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时刻能够感受得到老师对他的赏识,并时时督促自己去努力些好每一篇文章,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一评一语总关情,作文的评改应该让学生情为所动,愿写文章;理有所明,能写文章;理至情开,写好文章。作文评语既是一门艺术,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窗口。我们的评语应避免单调、刻板、无味,争取在这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发挥好作文的指导、反馈、激励、交流功能,让学生乐于看评语,乐于修改,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1)张菊红。《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中》[D].首都师范大学。2007(03) (2)刘安帅。《中学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5) (3)朱仙凤。《评语的写作也是一门艺术》[J].文教资料。2005(08) (4)黎小坷。《作文赏识性评语的鼓励作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07) (5)魏敏。《作文评语的功用及优化》《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0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