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
其他论文之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 “实施分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是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抓好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和编写使用“分层学案”。 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在实施分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最初阶段,必须有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推进,学校正是基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课题实验的年级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一旦形成常态,学校还是主张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语文有语文的特色,数学有数学的规律……只要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教学能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两全”方针得到充分体现,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最好模式。 “实施分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所运行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教师以学定教,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非预设性的启发与诱导,点拨与反馈。 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三步两检测。“三步”即自学、展示、反馈;“两检测” 即当堂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课后检查学生的生成情况。 所谓自学,就是自主学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形式。“独学”说的是学生自我学习,或对照“分层学案”进行自学,或按照教材进行必要的阅读,通过独学,学生找出不会的问题,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家完成,也可以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群学”说的是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小组内开展的一种学习方法,一般在学校课堂上完成,尝试解决独学中不会的问题。 所谓展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展示是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主动辨错纠错的能力。展示包括小展示和大展示两种形式:小展示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的相互交流,即学生展示完成“分层学案”上的学习任务情况,将独学中不会的问题提出来供小组内讨论解决,此间,小组长有督促完成任务的职责,并将小组不会的问题整理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展示是指学生在全班内开展的相互交流,既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所有问题都应由学生自主讨论、自主解决。 所谓反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或对学生已生成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新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不是不讲课,而是适时、精讲,把该讲的问题一定讲透彻,教会学生知道产生错误的原因,明白新知识生成的过程,学会一种正确的解题方法。需要拓展的一定要不遗余力地讲到位,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学习方法或思想。不该讲的坚决不讲,一个字都不讲。 反馈的另一种形式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在每一节课或每一次学案学习结束后要学会整理学案,进行自我反馈。这也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反思自省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手段。 当堂检查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在巡回视察时进行督促,并根据学生出现的一般问题,在小组内进行适当点拨,也可以由教师让学生上台演板(展示)。主要精力放在C级学生的小组内进行辅导,解决本节课应对学会的知识或完成基本达标任务。 课后检查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既要收回学生的分层学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点拨反馈;也要收起学生的家庭作业,(或练习册、或优化课堂、或教师布置的其他作业,强调一点,学生的课后作业一定要有质量,不许贪多求难,一定要做足“吃得饱、吃的了、吃得好”的文章,坚决反对布置超量或无用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 “两查”一定要落实分层的原则,不可千篇一律。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要坚持分层的原则,不可一刀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教学质量,而是加大转化的力度,消化学生的厌学情绪,真正实现“两全”的理想教育。 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分组与结对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一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层。教师(主要是班主任)通过广泛的调查,结合多次考试成绩、平时学习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以及学生的自我诉求,把班内的学生分层A、B、C三个层次,然后按照6人或8人组建分层学习小组。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以解题反馈为中心,用一组习题组织课堂教学,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生成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习小组是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组织,A、B、C三个层面的学生结成对子,在同一层面内开展合作学习,这是展开分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最有效途径和方式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合作是小组构建的根本意义,合作过程中的竞争也是更好地合作。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其次学会选择合作方法、合作途径;再是明确小组内部与小组间合作与竞争的辩证统一关系。(2)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基础之上。不然往往出现小“一言堂” ,由个别学生取代了教师的一言堂,一定让每个小组成员充分思考,各抒己见。(3)小组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伙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必须要展示交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小组内和小组间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举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展示交流活动。(4)不管是小组集体任务目标的设立,还是小组内部的二次分配,都应该坚持分层原则。让所有学生都在合适的层面得到最优化的发展。(5)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必须的。以集体评价激励为主,充分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归属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6)小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合作时机、合作方式方法、合作过程、成果的展示交流节奏把握等出发,给予全程指导调控。教师还是一个“公共合作者”,应深入小组合作一线,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及时质疑,相机总结。对于最后形成的“疑难杂症”,教师要集中释疑。 分层学案的编写至关重要,是深入推进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抓手。分层学案质量与否事关实施分层教学成败的大事,年级备课组务必要把“分层学案”作为一个重要工程来抓。分层学案要本着“简洁明了、实用实效”的八字原则。 所谓简洁明了,就是不拖泥带水,该交代的事项一件不少,不该写入的东西一个字也不要。一般而言,学案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学习任务、学法指导、情景创设(又叫新课导入,譬如:旧知迁移)、问题探究、分层检测。学习任务是指本节课或本章节、话题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学会的东西,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不要故弄玄虚,让学生丈二尺和尚摸不着头脑,两三个就足够了;学法指导是教师就本节课或本章节、话题内容的学习方法进行正确指导,为学生指明学习的路径,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情景创设也就是激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学习天地,快乐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激趣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认知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自己的阅读与学习,解决一些基本知识问题,掌握应该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问题探究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或中考命题指向组织一些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力求全面完成本节课或本章节、话题的教学目标,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达到提升能力的要求;分层检测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巩固练习题(也叫家庭作业),教师组织编写的习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实施分层训练、分层达标,真正意义上做到让学生“吃得饱、吃的了、吃得好”,教师的习题布置可以是自主创设,也可以发挥练习册和优化课堂的辅助作用。分层学案的编写内容可以是供一节课使用,也可以供两节课甚至三节课使用,一切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 所谓实用实效,就是让学生能够拿来就用,用了就产生效果。分层学案的关键是善“导”,宗旨是利“学”,形式是文“案”。要达到实用实效的目的,研究学生是第一要义。研究学生的学习原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学生的知能状态。其次是研究想内容,研究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与联系,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能的切入点。善“导” 就在于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切合点,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合适的桥。“案”是把“导”与“学”的隐形行为外显化、过程化。编写“学案”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方案设计,而不是便于“教师”“教学”的拼盘与堆积。着重贯彻五大原则:一是探究性原则。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此岸出发,经由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到达“能力目标”的彼岸。二是问题化原则。将教材的内容经过提炼后形成几个探究性问题。注意是“问题”而非“习题”,追求情景创设、生活之相关、表述之亲切,且所问应包含方法的点拨或方向的指引。三是层次化原则。既包括问题设计的循序渐进,小坡度,梯次化,也包括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还包括课后练习的设计分层。四是方法性原则。设置问题后,可以在后面有一个学习规律的提示导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五是课时化原则。虽然学案可以供多节课(一节课最好)使用,但在编写的过程中还是要突出单元节,保证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有效达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