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心得)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巧妙融合方式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心得)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巧妙融合方式分析

化学论文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巧妙融合方式分析 ‎ ‎  慈利县南山坪中学   张明军 ‎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向教育层面的渗透加强,与教育教学的关联日益密切,更直接带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初中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下有很多的教学局限,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化学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验操作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化学教学的高效高质。本文主要基于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的融合优势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学课堂融合的认识。‎ ‎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课堂;融合 ‎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革新也成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在与化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要强调“人”的作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明确信息技术的“辅助”‎ 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工具,综合应用到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因素及在教学后,整理、集成,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的。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基础教学阶段,在教学开展中做好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举措。‎ ‎  一、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多媒体带来的图文并茂,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兴趣和关注力,加上其自身特有的交互性,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更多,学习也更为积极主动,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讲解分子、原子概念时,其相对抽象,学生也看不到,摸不到,很难建立正确的认知概念。而教学挂图的展示带有静止的局限,对原子、分子的特征也无法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引入多媒体课件,将微观世界放大,以动态的视频演示,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 ‎  例如在组织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性》这部分时,教师可以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喜欢动画视频的群体特征,提前制作该主题内容的Flash动画,虚拟实验过程。学生参与到虚拟实验中,通过在虚拟实验中拖动CO分子和CUO分子,实现两物质的点燃,反应后生成CU单质和CO2分子。在虚拟实验动画中,学生可以参与,也可以观看到还原过程中物质的具体变化情况。从而更好的理解CO分子是如何发挥还原性将CUO分子还原成CU单质的。在讲解课程初期通过这样简单明了的虚拟实验动画,让学生参与其中,营造了一氧化碳还原学习的教学情境,导入课程,为接下来具体的课程讲解奠定基础。抽象的教学更为直观。‎ ‎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与初中化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与发挥的空间,学习初中生可以自由探讨与交流,可以大胆质疑得出结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创新意识的提升。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分组,通过任务的明确,进行网络搜索,然后提出质疑,验证结论,最终用课件形式进行研究结果的汇报。教师只是起到教学指导与辅助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实现其协同合作精神的培养。‎ ‎  例如讲解《空气的成分》时,教师让学生先查找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空气中的常见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等,也适当延伸学习,搜集一下研究空气的著名科学家有哪些。在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知识,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体验到化学探究的快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也能多方面地了解到目前常见的污染问题及现象,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环境。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更有动力,有兴趣,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更好的开启化学探索的大门。‎ ‎  三、规范化学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  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外,更应该关注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是否规范,化学学习后是否带来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多数时候受课堂的限制,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受实验本身安全性的限制,基本都是几个学生代表或者教师直接操作。学生无法参与到实验中,也无法看到实验的具体现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制作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对操作细节等有着更清晰的认识。而教师也可以布置课下生活类的实验,让学生从网上搜集资料,进行家庭实验的制作,带动化学发明创造。而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机会与指导,让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大胆探索。例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后,有的同学就自己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利用鸡蛋壳和酸反应做出了彩蛋。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学习,利用常见的洗洁精配合过氧化氢溶液做出了彩虹泡泡。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得到巩固,也提高其动手创新能力。因此说,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的融合带来的是学生化学实验的准确把握和化学发明创造的诞生,实现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引导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  四、结语 ‎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融合,其不仅仅带来教学方式的革新,更实现了巨大教学信息资源的化学课堂教学引入,为学生打开化学学习与探索的大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做好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给予学生更真实的视听感受。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其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养成自觉学习思考的好习惯。可以实现学生实验意识的强化,提升其实验操作技能,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为科研创新奠定基础。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必须把握好使用的度。如果信息技术使用过度,带来的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学习效率的下降。只有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的完美融合,让信息技术真正助力化学教学。‎ ‎  #x200e参考文献:‎ ‎  [1]毛仁民。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探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7):3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