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初中物理教学叙事--一个很好的错误
物理论文之初中物理教学叙事--一个很好的错误 作者:芜湖市南瑞学校 李琼 不要嘲笑学生的错误,它是学生思维的足迹。在错误的旁边,往往是前进的起点! 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节时,我们引入了要探究的问题——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自然地猜想到两种情况的不同结果。然后学生分组讨论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法。 ①将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化——此实验要制造或控制何种条件; ②列出需要的设备、器材——用什么来控制条件; ③制订操作方法、步骤——怎样来使用实验器材; 我原先的设想是:学生根据合力定义想到,要使橡皮筋(弹簧)产生相同的形变(力的作用效果),并用弹簧测力计或钩码数来比较前后两次作用力大小。最后,实际上如课本所述做实验。一个如图1所示的设计改变了我的计划。 面对此方案,少数学生虽表示反对但不能讲清楚原因,更有许多学生不置可否。这说明,尽管有过类似的练习,学生仍然没有真正地领会其中内涵!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是我当时头脑中闪过的念头。因此,我没有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首先肯定了设计中的合理成分,鼓励该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际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于是,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始实验。大致种类有:①同教材所示一样;② 仅将教材图中的钩码与滑轮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另一种设计法,如图2)。 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重点巡视了按图-1和图-2实验的小组,并有意将这样的实验小组安排到教室中靠近的位置,以便于他们相互交流。 实验后小组都公布了实验结果:①F合正好等于F1、F2的和(差);②F合与F1、F2的和(差)非常接近③F合几乎与F1、F2相等(或为其差)。 对此,我让学生先对照自己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反思,然后在班级中开展讨论。 很快,学生的思想达成了一致。第一,课本上的实验是非常粗糙的,因为不能保证F大小连续改变;第二,任何实验都会存在误差,此实验在误差的范围内,应该能证明关于合力的猜想。另外,可能F1和F2之间不是严格同向,而是成一个很小的角度;第三,图-1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T2施加T1多大的力,则T1就对橡皮筋施加多大的力。实际上作用在橡皮筋上的力,只有F1,而F1=F2。 我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研究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力大小,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吗? 没想到学生们迅速地从图2设计中获得答案,这使我兴奋不已!我几乎是立刻对学生们的发现表示欣赏,并给予高度赞扬。学生们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功,高兴极了!反思心得:物理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在砂砾中发现金子。本例中,教师如果简单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则至多等于重复以前的有关练习。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不信任。学生感到自己犯了可笑的错误,从而挫伤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思维和发言,甚至导致学生性格上的障碍。学生通过对不同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反思、讨论,从相互的启发中将灵感放大、升华,达到学习中的飞跃。直到现在,教材在学生和老师的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神圣的。本例中,我们还能看到学生对课本的正确态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