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引导自主探究 创新课堂教学
语文论文之引导自主探究 创新课堂教学 张 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而弗牵,先放后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是通过自读、自悟得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顺应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 一、以激趣为先导,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母” ,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上作文课《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时,我首先打破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自由结合,我随意而坐,这样学生产生了一种自由感,营造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每小组的座位上都摆着孩子们爱吃的水果。上课伊始,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只是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孩子们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座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品尝起来。这样,本来让老师和孩子们感到头痛作文课就变得快乐无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孩子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二、以质疑为切入点,确定自主探究的目标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在此,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让一个个“?”像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积极地为寻求答案,为达成目标而主动地探索。一开始,孩子们有可能觉得无从问起,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不切入主题,没有实用性,教师要有意识的多示范几次。如上《爱迪生》一课,学生预习课文后踊跃提问:1、爱迪生怎么会卖报纸?2、爱迪生怎样把火扑灭的?3、硫酸是怎么烧毁爱迪生衣服的?4、爱迪生进行科学实验遇到了那些困难和危险?5、他为什么没有被困难吓倒?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我便引导他们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后来成为世界上闻名的大发明家的故事,所以像1、2、3这些偏离课文的问题,可以不提。而像4、5、6这些问题提到点子上,学习时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便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课文。这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学会了提问题的一些方法。如:对题目的提问,从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从课后思考题中,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问,从语言的运用上提问,对人物的行为提问等使孩子提问的水平不断提高,不仅爱问而且善问。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也应由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也是正常的,教师也不应着急地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注重导、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生会质疑后,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目标就更明确。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学生读懂的可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他们试着讲;学生不懂的,教师精要地讲。 三、以自学为主体,教给自主探究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把“钥匙”——自学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阅读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人物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抓住“怎样飞”、“ 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文章。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读懂课文。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重点词 或重点句以及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以合作为手段,提高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这个环节可分为两个阶段: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首先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小组,应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使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合理搭配,以保证讨论交流质量。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围绕“自学”中“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 展开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参与讨论,适当点拨,把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使讨论有实效,不走过场。积极有效的小组学习真正把学生个体、小组、组际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高,协作精神强,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思,再议,切切实实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五、以拓展为延伸,促使自主探究走向生活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学一篇课文,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说写训练。如学了《五彩池》一课后,告诉学生:“五彩池将作为新的旅游景点,你们能为它写段话吗?看谁写得好,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孩子们一听,兴致勃勃地动手写起来,写完后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别人介绍。以读促写,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的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让学生互动地进行广阔的阅读。如学《林海》一课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祖国名胜风景的文章,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句,背诵精彩片断。 3、亲自实践,拓展视野。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对地球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号召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一张友谊卡,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宣传画,来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使学生从语言实践走向语文实践,由课堂走向生活,以期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得以全面均衡发展”这一教学初衷。 总之,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我们应在教育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这五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锐意探究,长期以住,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