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05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党建经验材料五篇与党建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党建经验材料五篇与党建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党建经验材料五篇 【篇一】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才能凝聚逐梦前行的力量。近年来,**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全域党建”理念,切实加强区域统筹,推进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深入推进了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融合共建。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建立区级党建协调委员会,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区级党建协调委员会负责人,区级党建协调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商讨和推进年度融合共建工作事宜,研究决定融合党建工作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成立7个专业委员会,医疗健康、文化艺术、宣传宣教、社会服务、政法综合、经济发展、教育科技七个专业委员会,实行成员单位轮值理事制度,按行业推进融合党建,打造融合党建特色品牌,各专委会年初召开工作会议确定全年重点工作项目,每月由当月轮值理事单位主持召开工作例会,确定当月服务主题,将服务下沉到街道、社区。健全镇、街道党建联席会,继续推进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同时实行党建联席会制度,镇(街道)联席会负责人由包镇、街道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负责人由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两级联席会常务理事由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轮流担任,党建联席会每季度召开1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 摸清需求,精准服务。梳理“需求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定期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网格长(员)、党员、志愿者等,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网络征询以及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掌握居民群众服务需求,梳理汇总形成“居民需求清单”。摸清“资源清单”,七大专委成员单位、各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深入梳理本部门(单位)所能提供的服务设施、内容和项目,各街镇、各社区党组织通过党建联席会加强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沟通,以座谈交流、发放表格等方式,进一步对接明确辖区内各方能提供的资源,摸清“资源清单”。编制“服务项目清单”,各街镇、社区党组织,认真研究分析本辖区“居民需求清单”和“社区资源清单”,在综合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党建联席会集体讨论提出服务项目,形成“服务项目清单”。“契约化”推进项目实施,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对照清单认领为民服务项目,同街镇、社区党组织签订《街道党建共建契约书》,以契约化的方式组织实施。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区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上下统筹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多元参与,做好服务。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好“三联三帮三促”党建联盟、小区党支部、党建网格力量、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骨干、志愿者队伍、“两代表一委员”、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继续深入推进基层“融合党建”模式。扩大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覆盖,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建立楼宇、商圈市场、行业或行业协会党组织,不断提升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做到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努力使党的领导、党组织作用有效覆盖到社会各个领域。将品牌创建贯穿融合党建工作,党(工)委、各部门党组织、各社区党组织要总结融合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形成党建品牌,把品牌创建作为提升组织力、提升党建质量、服务党员群众的生动载体。 【篇二】 近年来,**全面强化**村党组织和农牧民党员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以**村农牧业社为单元,建立党员中心户,形成“**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村民”联动机制,逐步使党员中心户成为基层组织的“桥头堡”,使党支部的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延伸组织体系,铸就基层组织“桥头堡”。以**村网格化治理为基础,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建立网格党小组,承接网格“六大员”职责。建立包联制度,实行社区“两委”成员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对接网格内党员,党员联系10至20户**村民。建立网格服务微信群打造党群信息“大喇叭”,由党员中心户定期发布**村“两委”重点工作、“三务公开”内容、党员群众应知应会知识、最新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农牧民中。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党小组会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解决网格内农牧民需求和问题。同时,按照包联制度责任人分级开展帮办、领办、代办等。截至目前,313户党员中心户累计为行动不便、留守老人等开展红色代办服务1500余次。 组建工作团队,配强阵地服务“先行军”。围绕**村重点任务,由党员中心户组建网格“议事厅”,组织网格成员重点攻坚,以网格内点上突破带动**村面上推进。近年来,在推进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中,涌现出一批**级优秀党员中心户,其中,敖镇漫水塘村李宏创办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两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95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昂素镇党员巴图那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村党员中心户抱团发展香菇产业,年底预计收入20余万元,辐射带动12户移农牧民(贫困户)共同走食用菌产业发家致富路。 激发中心户活力,打造社会治理“勤务兵”。由**村党组织根据党员中心户特点组建村级政策宣讲、文体娱乐、矛盾纠纷、产业指导等服务团队,明确工作任务,并保障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引导服务团队参与村级综合治理。日常管理中明确每月开展一次政策宣传,一次走访联系,一次问题收集的“三个一”任务,列出问题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项清单”,做到宣传政策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收集民意到位、帮扶解困到位,让党员中心户这个“神经末梢”作用发挥更加凸显,成为服务基层治理的“先锋驿站”。今年以来,党员中心户累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67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篇三】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管理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以“党建+”为载体,把网格管理、星级管理、智慧管理等措施融入基层治理中,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延伸治理触角。立足实际,全面推行管理区、场镇、**村(分场)党组织、自然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治理模式,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通过定人、定岗、定责“三定”,对网格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管理。在**村级和村民小组(分场片区)推行“两个双重”管理模式,**村级采取网格长+网格督导员管理模式,网格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督导员由第一书记兼任,共同负责**村各项工作;包片网格长由“两委”成员、分场班子成员和下基层工作队、镇场包联领导共同担任,并将党员中心户、村级后备量等充实到网格员队伍,使党建工作从一个个“点”、一条条“线”,织成覆盖农牧民群众的一张“网”。同时,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网格里细化、量化、明确到人,确保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严格抓实“党建+星级化”,激发管理活力。把“星级管理”同“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紧密围绕当前重点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分类对待、合理设星,将“十星级”标准按照“532模式”,即5颗共性星、3颗职责星、2颗自选星设置,在内容上结合**村(分场)实际,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等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和积分规则,科学设定20类89项指标,切实增强“星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动态考评、群众测评、综合评定等程序,严格评定、动态评定,并将“星级管理”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强党支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促进结果“实化”运用,体现出“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发**村党组织的内生力。 切实用好“党建+智慧化”,走出发展新路。管理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研发了集“一库一端一微一台账”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工作平台”,推动了党建实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数据库,涵盖**村(分场)农牧民生产生活各类信息,通过智能化查询、分析,实现精准管理和服务;APP客户端,涵盖党建资讯、党务管理、党员教育、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五大功能,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开设红色E家微信公众平台,打破了时间、地域等限制,党员群众随时了解党组织工作动态、时事政策、进行网上办事、网上监督等,扩大服务范围;建立完善人口信息、重点任务等工作台账,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及时补充完善党员群众基础信息,为开展各项服务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支撑。 【篇四】 近年,**市**区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坚持“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工作导向,在乡镇和区级层面创新性开展了党委“摆擂”、支书“比武”活动,有效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内在动力,起到了抓村促乡、一体推进效应,构建起了大党建引领大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乡镇比武抓具体、重常态。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六个方面内容,乡镇党委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设定村党组织书记年度工作目标,通过季度和半年考核,对标定位、现场点评,倒逼工作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各项工作都放到大比武活动中去谋划、去落实,把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形成常态。年底,乡镇党委召开擂台比武赛,择优推荐30%的先进村书记和15%的进步村书记,参与全区大比武集中联评考核,按得分情况分别取前35名和15名参与区级层面比武,切实做到“两头兼顾、同步激励”,让不同基础的村都有展示机会和舞台,起到整体推进的效应。 二、区委比武抓统筹、强示范。在考评内容上,年初在乡镇党委审核把关的基础上,151名村党组织书记都要围绕各自发展目标,上报比武具体承诺事项,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比武考核的重点核心内容,做到考核目标指向明确,任务落实一目了然。在比武方式上,区级主要是采取“淘汰制”,即:首先依据乡镇“大比武”按比例推荐的45名村党组织书记,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抽调六项工作涉及部门人员组成专门考核组,进行逐村集中联评打分,依据得分情况并结合资格审查,淘汰10名,取前35名参加区委集中擂台比武。最后,在区级擂台赛上,主要通过“视频展示+比武演讲”的办法,由区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现场评委,按照得分高低,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大比武”优胜村10个、获胜村20个,并进行表彰。在激励保障上,区委安排专项资金390万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大比武”活动。其中乡镇层面安排150万元,用于乡镇开展比武;区级层面安排240万元,对擂台比武获得前10名的确定为优胜村,分别给予村集体和村书记10万元、2万元的奖励资金;其余20个获胜村,分别给予村集体和村书记5万元、1万元奖励资金。区级层面“大比武”结束后,我们及时组织“大比武”优秀村、部分农场分场党组织书记,赴浙江衢州党校举办了集中培训学习,并组织30%的相对后进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了抓党建促发展“大比武”示范观摩活动,进一步开阔视野,放大比武带动效应,提高担当履职能力,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深化拓展抓规范、重实效。每年,我们都要结合组织部门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大比武实施细则,改进考评方式,增加内容和奖项,拓宽比武领域。考评方式由原来擂台赛“一锤定音”,改为现在半年和年底联评各占20%分值,擂台比武现场评分占60%,让比武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对基础薄弱村,增设进步奖10个,分别给予村集体和村书记1万元、5000元奖补资金。同时,将“大比武”活动向街道社区进行了延伸,将评选优胜社区5个,对社区党组织给予60000元奖补资金,对个人记三等功给予3000元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评选获胜社区10个,对社区党组织给予30000元奖补资金,对个人记嘉奖并给予1500元奖励,把农村“大比武”形成的经验做法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构建基层党建统领、同题共答的工作格局。 【篇五】 **市按照“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总要求,坚持健全组织、建强队伍,建设平台,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凝聚力,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优化网格设置,做到“科学合理”。根据居民户数和地域情况将每个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把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家每户都覆盖在网格之中,将党建工作、服务群众、市容环境、安全稳定等纳入网格管理,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社会治理和服务,全市211个社区共划分1677个网格,平均每个社区 8个。丰镇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覆盖体系,在每个网格建立临时党支部,在每栋楼宇设立党小组,制定民情走访、处置反馈、考评管理三项工作机制,确保了每一栋楼、每一个单元、每一户人家都处在组织覆盖之中。发挥各类人员作用充实网格力量,由街道乡镇干部、社区工作者担任社区网格长,加强党小组长、楼栋长、调解员、治安员、卫生员、监督员“两长五员”队伍建设,同时吸纳党建指导员、公益岗位人员、热心居民担任网格员,全市共配备网格工作人员2734人,其中网格长1397人,网格员1337人。 注重情况掌握,做到“全面清晰”。开展底数“四清”精准管理,网格员通过走街入户了解网格内每个家庭的人口、民族、政治面貌、家庭收入、户籍,掌握网格内基础设施建设、小区安保、卫生体系建设等基础信息,做到网格内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隐患矛盾清,并对困难人群、特殊人群、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隐患矛盾进行动态监控。网格化管理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治理,网格长、网格员主动在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需求和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网格内,有效避免矛盾激化,消除干群隔阂,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解决社会问题更有效,使基层稳定和谐更牢固。商都县采取“五到家”模式,要求服务群众要实现走格串户访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推动网格智能化,做到“精准高效”。创新载体实现网格工作信息化支撑。**市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应用趋势,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成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全市网格长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录入辖网格内各类基础信息,告别了以往用手填、纸质报,动态更新受限,重复工作的低效率工作模式,实现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逐级提交问题、限时办结问题。通常过去一周才能办结的事件,利用“智慧社区”平台能够做到15分钟内回应,72小时内办结,极大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区察哈尔社区利用平台对辖区内19个小区、2070户居民的基础信息进行动态更新监管,常态化发现处置问题,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网格员利用“智慧社区”平台主动与居民沟通,及时处理居民提出的生活困难及问题诉求,平台运行以来,全市网格员共上报各类事项22.56万件,办结22.49万件,办结率达99.69%。**区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实现了“网格—社区—街道—区指挥中心分流各相关单位”四级协同办公新模式,彻底改变了居民反映的问题在街道出现“中梗阻”、进展延缓的现象,大大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 整合网格资源,做到“互融共促”。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搭建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发挥作用的平台。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第一时间到包联社区报到,下沉到网格、小区楼栋,主动亮明身份,统一佩戴党徽、袖标等标识开展工作。察右前**331名科级领导干部、3576名在职党员对包联的96个城镇小区开展排查摸底、卡口设置、动态监控、宣传引导等工作,有效发挥了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印发《关于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明确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通过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实现主城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联系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共治共享,**年匹配形成并落实项目清单586项,有效推动了机关单位资源力量下沉,促进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市教育系统党工委所属单位依托“三张清单”与所联系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全部成立了联合党(工)委,**年组织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57次,机关党员立足岗位,承诺践诺,推动融合共建。 党建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党建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篇一】 **市针对机关党建中存在的“一般化”“庸俗化”“格式化”“边缘化”等“灯下黑”问题,紧盯机关党建6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出台18条措施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并以市委常委和政府党员副市长听取分管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题汇报作为抓手,对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建“灯下黑”问题开展进行专项整治,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紧盯政治统领打牢思想根基。整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深入、不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认真、不扎实;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格,缺乏斗争精神等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校培训的首要内容,紧扣机关单位实际和党员干部需求,充分利用双休日大讲堂、学习讲座、学习强国等平台,通过开展专题辅导、集中培训、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总结运用党内集中教育的有效做法,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政治仪式,开展诵读“红色家书”、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深入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定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通报典型案例,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自我约束。 紧盯压力传导压实党建责任。整治党组(党委)履行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不力;党组(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履职不到位;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不充分,落实制度、跟踪督查不经常等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全面压实党组(党委)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组(党委)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党支部建设工作,对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支部,通过限期改正,重点帮扶等措施,促进转化提高、晋位升级。要求各级党组(党委)书记通过定期听取汇报、组织召开会议等方式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通过蹲点调研、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联系点相关情况,每半年至少深入1次联系点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 紧盯能力素质打造过硬队伍。整治书记专职不专业,工作能力不足;机关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基层党建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特色亮点等问题。坚持把良好政治素质作为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的重要标准,推动本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机关基层组织书记,48个设立机关党委、机关党总支部的市直机关配齐配强了专职副书记。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质,采取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提高机关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认真落实《2020-2021年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确保每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在各单位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青年读书活动,激发青年学习动力。对机关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摸排分析,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扩大先进支部数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围绕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五强”标准,开展“五强党支部”建设。 紧盯程序步骤严格制度落实。整治“三会一课”记录不完整、造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不严肃,“辣味”不足;党费收缴不及时,未开设党费专用账户;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档案材料不全;“主题党日”主题不鲜明,活动次数不够等组织制度执行不严格问题。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党费收缴管理等制度,规范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活动,积极开展“戴党徽、亮身份”、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明确机关基层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列席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全面规范档案管理,坚决杜绝“三会一课”等记录造假现象,按照务实管用原则,对党内各项组织活动进行记载,做到活动有记录、全程有纪实,同步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每次活动可追溯。推行基层党组织组织制度执行落实情况上报制度,发挥机关纪委和纪检委员监督作用,对组织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开展重点督查,分季度形成工作督查工作记录。市委组织部采取明察暗访、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 紧盯互融共促防止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整治把业务当硬任务、把党建当软指标;业务和党建各定各调、各弹各曲,不相互结合;以“业务部门”“业务干部”自居,抓党建工作意识不强等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推行党支部书记与科室(站、所)党员负责人“一肩挑”,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建立党支部(科室、站、所)主要负责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述职、同报告”机制,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方面一体评价、一体考虑。在机关事业单位内设科室结合实际设置党小组,由科室党员负责人担任党小组组长,开展党员日常管理。发挥机关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开展岗位建功、承诺践诺、比学赶超等活动,带动机关事业单位全体人员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加强条块联动,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推进共驻共建,落实“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进社区小区报到服务。 紧盯基层基础补齐保障短板。整治党建阵地不达标,党建阵地利用率不高;未按要求配备专职党务干部;不落实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等保障机制不健全问题。以有活动场所、有党群办公室、有工作制度、有党建档案、有党建图版、有信息技术设备、有党建书刊、有党务公开栏“八有”为标准,进一步优化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所需资金足额列入本单位预算,保障“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学习调研等需要。建立健全党务干部激励机制,按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1%至2%配备基层专职党务干部,有计划地安排专职党务干部与行政、业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双向交流,为市直机关配齐配强602名专兼职党务干部。激发党务干部工作热情,把兼职的党务干部开展党务工作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及时发现、表彰和宣传机关党务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对工作业绩突出、表现良好的要提拔重用。 【篇二】 **年以来,**高新区始终牢牢把握“区镇合一”的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重要机遇,积极适应区镇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共驻共建,优化志愿服务,倡导居民自治,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途径,绘就协同发展同心圆,全力构建起了城市基层党建和为民服务、社会发展、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互融互促的和谐局面。 唱好党建引领“主题曲”,建强统筹发展新体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每年年初根据盟委组织部和党工委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适时调整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各党组织和责任人,有效传导了压力,形成了齐抓党建的良好工作局面。聚焦城市党建融合发展的“痛、难、堵”点问题,创新推出互联互动“五色融合”党建模式,以党员示范带动引领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圈”。突出整合网格阵地、设施硬件,使服务资源互联互通、集中发力,在2个社区高标准建成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多功能健身室等多种功能室,将所有服务事项打包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延伸社区服务触角,搭建“社工包干全覆盖”的管理网格,实行“一区四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即以网格员、党员、业主委员、物业人员为基础,建立起“责任到人、包干到格、覆盖到户、巡查到点、服务到位”的社区治理管理模式,将2个社区划分为1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3-5名网格员,保证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做到了群众办事少跑路、跑一次。 谱好共驻共建“交响曲”,凝聚为民服务新合力。紧紧围绕城市党建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推动与辖区单位融合互动、共同提升。深化“双报到双服务”互联互动机制,注重将辖区单位需求和社区需求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受益,按照“均衡报到、全面参与”的原则,组织引导**53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6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内202个党组织引领各条战线广泛参与、积极应对,**余名党员积极请战,99个党员先锋岗、先锋队、突击队屹立在疫情防控一线,构筑了严密的疫情群防群治防控网。同时在找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与互联互动单位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上见实招,实现了社区共建由“孤军奋战”向“组团作战”的转变。自**年以来,各互联互动单位在职党员通过线上线下认领志愿服务岗位、组织开展互联互动活动100余场次,参与党员500余人,协调社区解决难点、痛点问题100余个,为千余名群众提供了贴心、暖心的服务,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奏好志愿服务“进行曲”,激发社会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社区服务深度广度,运用“公益志愿+微众筹”理念,探索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依托党建带动社建、社工带动义工,成立9支志愿者服务队,发展志愿者3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组成跨界合作的公益志愿服务共同体。坚持以精准服务社区群众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互动党组织汇聚合力的作用,采用“党建+志愿服务”“党建+扶贫”模式,巧借社区所辖单位、企业、商户和党员的力量,由社区党组织和群众提交“服务清单”“需求清单”,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按照服务需求点对点报到认领服务项目,开展爱心捐赠、扶贫帮困、志愿结对等活动100余次,切实将服务落到了实处,落到了群众心坎里。广泛推行公益微众筹,常态化征集“微心愿”,通过社会赞助、微众筹、结对支持等资金筹集方式,为百余名社区困难群众圆梦“微心愿”,提供了“个性式”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选派志愿者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讲习员,以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为内容,开展政策宣传、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科技普及、医疗保健等志愿服务,做到了服务群众无距离、无缝隙。 弹好居民自治“协奏曲”,优化基层治理新格局。依据社区管辖范围、辖区分布、居住户数、服务资源等实际,科学划分网格,筑牢了“责任到人、包干到格、覆盖到户、巡查到点、服务到位”的社区治理管理模式。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吸收在职党员、私营企业主、业主委员会等加入网格管理团队,引导和鼓励各类驻区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有效组建起社区治理服务的“集体作战”力量。以执法单位为主力军,其它支部为骨干,形成集治保、调解、普法、帮助、巡逻、消防“六位一体”的社区综合治理防范网络,依托居民议事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卫生死角清理、安全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居民自治能力,通过健全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组织开展妇女恳谈会、召开社区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会、民主评议等活动契机,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参事议事评事,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和活动开展,让居民从“普通听众”“被动参与”“旁观看客”变为“议事主体”“自主管家”“大众评委”,有效提升了城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便捷温馨服务水平,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有序运行的新格局。 【篇三】 **市深入落实“五化协同”工作思路,进一步固拓展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1+5工作体系成果,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和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组织引领,激发内在活力。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落实街道、部门横向联动工作机制,深化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积分”工作,夯实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在疫情防控期间,盟市24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包联506个小区和单体楼,5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监督运行机制,成立67个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议事会、理事会、恳谈会等方式,推进社区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立完善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形成服务群众工作合力;以推进城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为目标,按照“一楼一主题,一门一特色”的原则,延伸基层党建触角,开展“楼门文化”党建精品项目创建工作,实行“书记项目”管理方式,明确每个城区街道至少打造2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楼门文化示范小区,努力构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淬炼激励,健全保障体系。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的激励引导、选拔培养、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配套机制,制定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六位一体”(即岗位薪酬、级别薪酬、绩效薪酬、学历薪酬、执业资格薪酬、社会保险)薪酬体系,着力解决社区工作者后顾之忧;建立社区办公经费增长机制,社区办公经费达到10万元/年;严格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细化使用范围、明确使用程序、强化民主监督,提高专项资金报批、使用效率;按照集约、简朴、实用原则,着力构建科学布局、疏密得当、上下联通的“1+13+N+Y”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目前,全市7个街道、54个社区均已悬挂党群服务中心标识。加大社区阵地改扩建力度,争取自治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奖补资金180万元,改扩建社区阵地6处。 党建融合,推进全面进步。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按照“一类抓示范、二类抓提升、三类抓转化”的思路,以“党支部自评、党员测评、上级党组织终评”程序,评定一类党组织90个,二类党组织227个,三类党组织18个;加大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支部工作条例,优化机关党组织设置,严格程序做好市直属机关党组织集中换届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和党员“政治生日”等,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确保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结合实际调整非公党工委组成人员,探索推行业务主管部门抓业务的同时抓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上半年,新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1个;抓好国企党建写入公司章程工作,截至目前,全市12家国有企业已全部将党的建设要求写入国有企业公司章程;抓好中小学党支部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员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篇四】 ****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全方位深化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加速全领域党建融合,围绕“暖心”搞服务,紧贴“民生”做文章,不断焕发城市建设新活力,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织就城市居民“幸福路”。 “小社区”构筑城市“大党委”。以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为核心,全面推行“1+X”城市基层党建“大联盟”体系,围绕社区党组织“轴心”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大联盟”领导机构,促进各领域基层党建点、线、面深度结合,让“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全**1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9个社区,27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大党委”班子担任兼职委员,共同协商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签订双向共建共享协议,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充分调动各单位资源优势,梳理“资源清单”精准对接形成“服务清单”,共同做好组织管理、党员教育、公共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共享联建,建立利益共同体。发挥统筹协调优势,抓实联建工作机制,通过设立“巴丹吉林大讲堂”、联席“三会一课”、“开放式”组织生活等形式,共同开展上党课、过政治生活、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实现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发挥出党建联盟的“乘积”效应。 “小网格”引领基层“大治理”。立足于“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办实事”,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构筑起“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组+党小组”城市融合党建立体化体系。全**9个社区划分52个网格,93名网格员、126名楼栋长、49名调解员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常态化开展服务社区居民工作,每隔3天网格长带领队伍开展走访、入户,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了解收集社情民意,极大的缩短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生动实践“枫桥经验”,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良好局面。根据社区党员分布和兴趣爱好,设立22个党小组,开展诸如“暖心助老”“红色宣讲”“绿色保洁”等党建活动,细化学习教育,深入服务群众。通过网格化管理搭建的平台,联合社区功能性党小组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了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实现了党员沉下去、民意浮上来、服务强起来的目标。 “小温暖”收获民生“大幸福”。发挥城市融合党建精准对口优势,把关心关爱城市弱势群体、困难党员群众作为“暖心党建”的落脚点,对辖区贫困居民、边缘户进行全面摸排,共建单位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加强与社区沟通对接,双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建立救助台账,明确帮扶计划,认领公益、志愿服务项目156项,和130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不断提升城市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驻区共建单位12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认领社区服务岗位或项目,变“八小时”党员为“全天候”党员。针对儿童在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开展“儿童家园”“901画室”“四点半课堂”等精准化服务,针对孤寡老人缺人照料问题,组织“7110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爱心敲门组”等上门服务队伍,为低保户、贫困家庭打造公益化“爱心餐厅”等精品服务平台,同时不断发挥挂牌党员家庭户的以点带面效应,开展邻里帮扶、互助服务。通过有针对性地推出法律援助、帮扶结对、学生托管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在不同的网格管理区域打造出“阳光扶贫”“圆梦微心愿”“一刻钟服务圈”等一批城市党建特色服务,品牌化推进服务项目,精准化适应居民需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 【篇五】 今年以来,**积极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通过织密组织网络,配强工作队伍,丰富平台功能,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服务效能,努力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织密组织网络,构建全域覆盖“服务圈”。建立“中心—站—点”逐级布局的网络架构,全面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升级,加强服务半径内各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及资源整合,推动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保障共筹,形成“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一所多用”功能,在16个人口集中、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重点区域打造党群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办公设备、明确工作人员,通过推行“代办制”服务,提升服务效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创建数字化网格服务点,建立网格三维地图,收录辖区人口、楼栋、商户等各类信息,嵌入居民信息、办事进度、结办反馈等功能,实现对网格内信息的直观展示,联动开展服务。累计落实代办服务1.2万次,救助困难群众1500多户,化解矛盾纠纷1600多起。 深化队伍建设,配强阵地服务“主力军”。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吸纳县级包联单位、共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组织5股力量共同组建联合党委,推行“联合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轮值副书记+兼职委员”工作机制,并与社区签署共驻共建协议125份,认领党建项目97个。整合辖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等力量,根据自身技能特长和服务意愿,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灵活设置服务岗位,丰富服务内容,目前,开展扶贫帮困、宣传培训、义诊等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优化社会工作者力量,着力从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升社区岗位吸引力,先后有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全**社会工作领域人才约390余人,取得地方社会工作者证105人,取得国家级社会工作职业证书16人。 延展服务路径,搭建便民服务“新平台”。把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落到实处,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把治理和服务连接起来,建立**级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将41个部门636项党务政务服务事项集中下沉,把综治**、基层党建、审批服务等整合成“一张网”,并借助智慧党建、前**手机APP,实现网格一呼、服务即到。注重把社会力量凝聚起来,投资建成860平米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孵化园,培育孵化本土专业社工机构8家,打造“三社联动”试点社区2个,孵化本土社会组织10个,7个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认领服务项目,有效解决小城镇社会组织力量引育难问题。注重把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社会参与机制贯通起来,建立“老书记”工作室、“好大姐”邻里矛盾调解室、“居民议事厅”等多样化服务项目,引导居民自己开处方、解难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