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学习材料二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学习材料二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欢迎访问cz910.com 三个原则带好班 教师工作难做,班主任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做好复杂的班主任工作,这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本文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带班中的三个原则,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先小人后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也常常被表达为“咱们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这实际上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积极管理,因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所以一定要用善来加以引导;而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所以这种引导才能成为可能。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制度设计关键在于假定,从“好人”的假定除法,必定设计出坏制度,导致坏结果;从“坏人”的假定出发,则能设计出好制度,得到好结果。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建设与实施的过程。面对一个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班级制度的建设更是需要“先小人后君子”,这并不是低估我们的学生觉悟,而是人性使然。 当面对一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时,我们需要“先小人后君子” 。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总是会犯一些错误。如果学生在犯小错误时没有收到相应的惩戒,那么,他或者其他人就会逐渐地突破规矩。到一定时候,小错误就演变成大问题了,亡羊补牢都来不及了。其实,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当面对一批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先小人后君子”就显得比较有用了。经过“先小人后君子”的一些协议或约定,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有种“敬畏感”,做事情前会考虑后果。而这一考虑,往往把很多坏念头打消了,这不仅是对学校制度的维护,更是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先小人后君子”不失为带班初期的一个好策略。 二、反用“不值得” 在“先小人后君子”之后,就可以接着反用“不值得”原则了。 所谓“不值得”原则,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不值得”原则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工作,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学生也做不好,如打扫卫生等日常工作。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非常聪明,但学习就是搞不上去。其实,背后就是“不值得”原则在发生作用。 要让学生做好班级日常工作,也要使后进的学生提高成绩,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做这件事情是“值得” 的。哪些事情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其一,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情,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地去做。班级里的学生也同样。跑步时,全班同学是否有必要步伐整齐?许多学生认为,“没必要”,因为“跑步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只要几圈跑下来,锻炼身体的目的达到就可以了,与步伐整齐与否无关。如果我们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部队在平时进行训练时需要齐步走,那么,跑步是否达到步伐整齐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我们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接收正确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为之奋斗的动力。 其二,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果班主任让一个粗心大意的学生管理班级账务,那就如同让张飞去绣花,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用人不当,势必造成工作被动。所以,班主任必须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合理分配工作,如让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与之能力相适应的班干部,让成就欲较强的学生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让依附欲较强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并在完成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其三,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例如,老师让一个刚刚被批评的同学帮助同学,与老师让一个刚刚被表扬过的学生公布一下答案,虽然学生没讲什么,但在积极性上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所以,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班主任自己心态要好,因为“妈妈不高兴,全家不开心”。 因此,要让学生觉得做某件事“值得”,班主任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搞好学习与班级日常工作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看到希望,得到鼓励。 三、“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 在制度约束和晓之以理之后,班主任工作更重要的就是动之以情,于是,第三个原则——“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原则就发挥作用了。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人们熟悉的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人人皆知。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各布选择了一所小学,给该校的老师提供一份该校“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而且特别嘱咐要“保密”,其实,这份名单是罗森塔尔他们随意拟定的,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正是这个特殊的名单,使老师自觉不自觉地给予“这部分学生”特别关照。几个月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居然有个相当迅速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更加旺盛,与老师的情感也随之深厚起来。这表达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自然心理规律:喜欢引起喜欢。 大家都希望“被人喜欢”,因此,“喜欢他”与“被他喜欢”互为因果。有些人也称之为“互悦机制” 。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看法或者老师对他的态度,具体来讲就是老师喜不喜欢他,或者他喜不喜欢老师。 一位母亲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她8岁的小儿子某天放学回家异常兴奋、开心,母亲就问儿子:“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令你这么开心?”儿子回答是:“妈妈,今天班主任用手摸了摸我的头。”文章让我感慨万千。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轻拍肩膀的动作,就可以让学生如此开心,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班主任的手就是阳光,所以,班主任一定不要吝惜你的手,轻轻拍拍你的学生,他会很开心,也许爱的传递,问题会迎刃而解。 “假如你想说服别人你是对的,说服别人应当按照你的意见去做,那么,只是向他们提出良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首先让他们喜欢你,否则,你的意图就会遭到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班主任为学生考虑了很多,付出也很多,但学生就是没感觉,反而还会觉得班主任不好。班主任也在抱怨,这些学生“没心没肺”。究其原因,不在于班主任不爱学生,也不在于学生“坏”,而是老师自认为的这种“爱”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是真正的“爱”,是否能让他们接受。不少老师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对学生的这种“爱”,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目的性,虽然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我们能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 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的发展,通过培养美好的人格,塑造美好的人性,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爱必须基于人,发展人,成就人。只有这样的爱,学生才会接受、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学生才会爱老师,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之,班级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班级管理工作虽然极具个性色彩,但又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发现并运用班级管理的规律和原则,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相信辛勤的耕耘终究会迎来桃李芬芳。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欢迎访问cz910.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