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利用多种“画面”形式,呈现语文教学情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利用多种“画面”形式,呈现语文教学情境

语文论文之利用多种“画面”形式,呈现语文教学情境 ‎ ‎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刘颖妍 ‎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利用各种“画面”形式,创设典型的课堂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关键字:画面   教学情境 ‎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如果要做一个比喻,我会这样说:“画面”对于语文教学情境而言,如同盐与汤一般,“画面”就是那勺盐,而汤就是语文教学情境。如果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美味无比。只有“画面”,没有情境,“画面”是枯燥无味的,只有把“画面”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正如把盐放入汤中后,人们才能享用到美味的汤一般。那么如何利用“画面”为学生做出一锅好“汤”呢?‎ ‎  一、巧系“生活画面”,展示情境 ‎  “文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根据将要学习的语文教学内容提炼出情境,无疑是创设有效情境的重要方法。以《难忘的一天》为例,我在学生们理解了“难忘”一词后,紧接着问他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有最难忘的事吗?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孩子们都踊跃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有的说:“我最难忘的事是挨了爸爸的打。”有的说:“我最难忘的事是爸爸、妈妈离开我的时候。”还有的说: “我最难忘的事是和爸爸、妈妈去上海玩的时候……”有的孩子甚至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往事,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抓住这个课堂契机,我顺势导入课题:看来难忘的事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给人启迪的,有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也有一件难忘的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那难忘的一天。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  二、巧用“实物画面”,演示情境 ‎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语文教学中将实物出示,增强教学直观性,学生不但兴趣倍增,而且能很快地投入到情境中。如:在学习《称赞》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粗糙”一词,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  师: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小板凳?‎ ‎  生:粗糙的小板凳。‎ ‎  师:看上去怎么样?凳子腿有的――有的――‎ ‎  生:凳子腿有的细,有的粗。‎ ‎  生:有的长,有的短。‎ ‎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有一块粗糙的木板,你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  生:有裂缝 ‎  生:凹凸不平 ‎  师:我来摸摸,还有很多毛刺呢!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 ‎  生:粗糙 ‎  通过这样的实物理解,学生一下子就掌握和理解了“粗糙”的含义,顺利地突了这个难点。‎ ‎  三、巧创“实践画面”,体验情境 ‎  为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师还可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游戏、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在特定的气氛中学习,自己主动去领悟、体验,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如在《风娃娃》一课里,为了让学生体会纤夫的辛苦,理解“号子”‎ ‎,一开始我就播放了纤夫们喊号子声音,这样、高亢、激越、简短的号子就回荡在教室里,磁石般地吸引着上课的学生。接下来,我再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喊吗?在学生不理解的时候,我又用课件播放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到近而来,复又远去的情景,引导学生们充分感觉纤夫们的艰辛。再让学生们在劳动号子的旋律节奏中做拉纤的表演,体验纤夫拉船的情景。这样几个层次下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四、巧用“多媒体画面”,演绎情境 ‎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用悦耳的音乐、精美图片、生动的画面等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了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创设出形象生动而又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加深学生对意境的感受和理解。‎ ‎  如学习《山行》一课时,由于学生体会不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不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于是我查找了配有音乐和画面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根据《山行》一诗制作的flash课件。跟着画面,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读着诗歌。在美丽画面的启发下,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正确地体会与理解诗歌,描绘自己心中所想象的情境。如:“深秋时节的高山,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上伸展。在山上飘浮着白云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有住人的房子。诗人的车子慢慢地停了下来,因为这里傍晚枫林的景色美丽极了。那经霜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学生勾勒出一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感觉到那样一种如诗如画的山村景色。‎ ‎  五、巧用“画面插图”,带入情境 ‎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只要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是课文插图形象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但有时候,文中的插图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某一场景,在这个场景的启发下,我们又可以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对其他没有的画面,在脑海中进行再想象加工,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  如教《夏夜多美》这课时,我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同学们看着生动的画面,纷纷举手。我就说现在你们就是小蚂蚁也可以是睡莲,来说说看。‎ ‎  有的说:小蚂蚁快滑进水里了,挥着手向睡莲求救!另一个同学补充说:睡莲伸出双手,笑着说,不用怕,我来帮你。你看,形象的画面让他们看得多真,还会说:“滑、挥、伸。”看得多仔细,说得多准确呀!而且小蚂蚁说什么?总有当睡莲的给予回应,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