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用心备课 用情上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用心备课 用情上课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用心备课 用情上课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用心备课 用情上课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用心备课 用情上课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用心备课 用情上课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用心备课 用情上课 ‎ ‎  备课,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做,每位教师都知道其重要性,教师只有很好地去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因此,抓实效必先抓备课,备课是基础,是根本。   用心备自己是最有效的备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用心备课是自己最有效果的备课。具体的讲,通过读书滋养自己的底气,通过思考增加自己的灵气,通过写作成就自己的豪气,善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现场准备就成为可能。苏霍姆林斯基也要求教师多读书,书读的多了,读书能力提高了,解读文本的能力就提高了,争取做到,只要读一遍,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练就了这样的本领,解读文本就高效了,处理课堂的生成能力就游刃有余了,只要读一遍,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看似“无为”,实际上是“大作为”。是备一辈子管用的东西。备课的最高境界是让备课成为自己生命律动的一部分。   教学的本身是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活动,它最反对程式化的东西。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应该先从备课起步。因而在备课的形式上,我认为完全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可以精雕细刻,也可以提纲挈领;可以单用文字表述,也可以图文相结合;可以由个人独自设计,也可以同事共同合作。总之,只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就可以大胆地去想像,尽情地去发挥,潇洒地去创造。从而备出个性,备出新意,备出风采。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更多的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用心设计学生的课上活动。备课时教师在预设中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去感受文本,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形成语感,在交流中受到情感熏陶,在交流中陶冶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从而诱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程。   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我们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和现代学习理论,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水平,并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加工、重组,形成一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认知序”;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教学设计对诸多教学要素加以整合,构建一条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最优化的“教学序”。 备课要突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备课设计要大胆创新,不迷信教参和教案集。应该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和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教学结构),它们之间的规律反映为三条基本序线,即: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知识序,与学生学习相对应的认知序,以及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教学序。实践表明,只有课堂教学的有序化,才会有教学过程的高效化;任何一堂能称之为过程优化的好课,无不都是“三序合一”的结果。   教学内容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教学实效的高低。 在所谓的“完美”上大下功夫,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教学的规律,明知完不成,却非要这样做,结果是整节课轻轻点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整有完整的美,残缺有残缺的美。“完整”的美可能是表面的美,而 “残缺”的美是一种实质的美,它训练得更扎实,实效性更强,学生获得的东西更实在。我们宁取这样的不完整,也不取不具实际意义的“完整”。教师要反复地琢磨、调整教学内容,把一课书的教学任务合理的分散在三课时中,每节课上既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又有师生的交流时间,还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循序渐进,学习、训练有章有法,教学的实效性显而易见。   教案是给教师自己看,自己用的,而不是预备给别人看的,编写教案有两条基本要求就是切实有用,便利教学。教学上需要的就写上,没有必要的就不写,它要反映出教学的基本目标、内容和方法,教案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为自己用的,而非为了领导检查。“备课”与“教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把“备课”化为“教案”,简直是一个笑话,“教案”可以查,也容易查,但“备课”不容易查。   态度端正,备课就有效,备课:有网上备课的,有集体备课,有个人备课的,有的又从集体备课回到了原先的个人备课。从个人写教案到集体备课,只要态度端正,无论哪种备课都有效。从名师的备课经验看,备课是个体化的积极主动的行为。于永正的隐性备课重于显性备课观,窦桂梅的抓“题眼”式备课,王崧舟的“磨”你千遍也不厌。王崧舟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在反复的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完善了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的教案,进而悟出了语文的感悟型与质疑型的有机融合。窦桂梅单是一课书应该如何导入就十易其稿,终于在“秋天里站成春天”。(《人民教育》2007年第1期)于漪老师的备课,更加用心,上课的每一句教学语言都加以锤炼。我们一线的老师们如果堂堂这样是无法实现的,但可以在若干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学习与创新,就像是《给教师的建议》那位用“一生和15分钟备课”的历史老师一样,通过长期的阅读学习与教学实践,在循环往复的教学中,来不断地反思与提高。“备”你千遍也不厌倦。   目标明确,备课就有效李海林教授概括为:“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教师不作为”“去知识化”“多媒体化”。(《语文学习》2005年第3期)所以,一定要明确目标,人文是建立在学科教育训练上的人文,而不是空疏的人文性。   上好一堂好课,必须做到:用心备课 ‎ 用情上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布鲁姆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伴随认知因素而出现。《民族精神纲要》提出“坚持情感陶冶与促进理性升华相互结合的原则”,即要以情动人、以事感人,营造浓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生命教育纲要》中也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健康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价值为导向的教育。由此可见,“两纲”也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因此,“以情优教”能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达到最佳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感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要较好地实现情感互动,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利用文本,创设情景。如教学《不乱花钱》一课,就通过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利用语言,创设情景。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媒体,创设情景。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关键。创设情感互动,最基本因素是“爱”。教师主动尊重、关爱、满足学生的需要,以自己的片片真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去拨动每一颗学生的心弦,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做诚实的人》这课时,在教《做诚信的人》一文时,我采用生动的语言流畅的给学生讲了《七个智囊》《应聘被拒绝》《曾子杀猪》等故事,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一个人最可贵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感。通过师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表现,我了解到班中的王同学,一直有不诚实的表现,但我还是和先前一样,很信任地让他自己去检查自己的学习笔记,只要他说完成的好,我就点头,适时表扬,过段时间,王同学的学习行为真的和我表扬的一样。这证明了,老师的充分信任,学生会更诚实。“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每个教师都需要付出伟大的师爱,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培养下成人、成才。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用负面标签性语言“你真笨”,或用伤害性语言“弱智学生”,是对学生自尊心的践踏,使学生难以忍受,自暴自弃,本来对想学好的脆弱心理更加雪上加霜。卢梭提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也就说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情感的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情感育人。”这是名师桂贤娣26年身为人师的“座右铭”。用心用情“读”懂孩子 名师桂贤娣传授“教书经”。桂贤娣说,一个好老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2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她始终坚持着“情感教学”。   我仔细研读了一些名家的教育教学案例,对与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相信只要真正做到:用心备课  用情传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会收获颇多,最终受益的是孩子,这样也就充分的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