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重视生物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
生物论文之重视生物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 赤壁市第一中学 石争辉 摘 要:生物学科原本就和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也用于生 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程生活化 生活经验 教学内容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能为我们的课程注入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探究的课题。 在人们的眼中,生物是一门及神秘又具有吸引力的学科,因为生物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所以初学者往往对生物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然而高中的第一本生物教材都是从微观的方面阐述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无疑会使初学者刚开始的新鲜感和激情逐渐丧失。如何保持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呢?这是每位教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常言道:学以致用,学是前提,用才是目的,学而不用,那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当人类研究某项新科技成果时,总是从周围的生活出发,设想着这项成果如果研制出来了,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于是带着这样的兴趣和热情,人类研制除了一项由一项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成果。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在设计教学时,也带着这样一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最想得到什么?对我来说,这部分知识有什么样的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若教师用转换角色方式去思考,再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时,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我仅对《高二必修》上册部分章节内容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 《绪论》这节,主要是介绍了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以及当今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由于考纲对这部分知识要求不高,所以很容易被教学者忽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绪论》课的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起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常见野生植物资源——蒲公英,以此作为上课材料,让学生先观察蒲公英所呈现的特征,然后逐渐引出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这样能给初学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用具生活化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这节内容主要从微观方面阐述了生命的化学组成,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并且难于理解。如何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微观抽象的的内容形象具体化呢?这是教学者首先要突破的问题。从本质问题出发,我们用常见的不同果实自制了不同肽的模型(不同的果实代表着不同的氨基酸,然后用铁丝把果实串起来)。自制的生物模型一方面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生理功能——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物课程的趣味性。采用直观形象的生物教学方法,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既轻松地突破了知识重点与难点的学习,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 三、问题设计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 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怎样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呢?这就需要教学者在设计问题时,能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现象巧妙地连接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细胞器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叶绿体和液泡安排在一起讲,以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引言设计问题:当秋天来临时,为什么大多数树叶会变黄?而枫叶会变红?花儿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一听到这三个问题,学生立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为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尽管这是一个存在的事实,但是什么原因会让它们发生变化呢?这是他们一直想要探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决了他们心中的困惑,还培养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前预习生活化 由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一节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连,为了丰富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在上新课之前,我提前设计了指导学生预习的问题: (1)目前,治疗癌症的常规方法有哪些? (2)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癌症?怎样预防癌症? (3)癌症病人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常见的抗衰老的食品有那些? (5)如何让人类永保青春? (6)读了《青春》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心得体会? 然后,在上课时针对以上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这是学生非常关注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在设计时,以学生为本,用问题把课堂内容生活化。学生通过资料查阅,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对生命的感悟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五、教学内容生活化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Education of life,Education by life,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生活,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新课标对生物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结合新陈代谢三大类营养物质转化问题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知识: (1)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肥胖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的新问题,引发肥胖了原因有哪些?为什么有的人不吃脂肪也会胖?怎样做到科学合理的减肥? (2) 如果人感到饥饿时,为什么头会发晕?在补充食物时光喝牛奶行不行?为什么? (3) 什么是脂肪肝?怎样预防脂肪肝?长期脂肪肝会导致什么后果? (4) 糖尿病与尿糖是一样的吗?糖尿病人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5) 中学生怎样做到科学的饮食? 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进,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所熟知,故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学”和“用” 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生物学科原本就和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因而,生物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让生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的生活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活的气息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