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
其他论文之浅谈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教育担任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是对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当个“教书匠”,要“有魄力、讲科学、敢开拓、勤实践,把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陶行之语)。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是不囿于历史陈规,不为既定的成法所束缚,总结自己而又超越自己,学习他人而又超越他人,继承传统而又突破传统,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课堂教学是最能体现教师创造力的地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几乎一致认为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下面介绍几种基本做法。 一、活跃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 人们切苹果的时候,总习惯将苹果竖着切,很少有人想到横着切。横切会看到什么?一个美国的小学生就大胆试过,并发现横断面镶着一个美丽的黄白相间的五角星。这个发现使这个小朋友着实高兴了一阵子,自然也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创造性教学就是要从一切束缚教师与学生思维的老框框中解放出来,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想象,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 二、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创造性地运用课堂讨论,对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解放学生的创造力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也不乏把课堂讨论停留在点缀课堂气氛、镶嵌课堂花边的平庸层面上。然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追求的是思想个性的闪光,期盼的是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在讨论中,要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语言,使教学真正达到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曾听一位教师在组织《狐狸与乌鸦》一课的讨论时问:“同学们想一想,狐狸赞美乌鸦时,乌鸦想了些什么呀?”学生们按照自己的体验和领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时间,个个兴趣盎然、思绪飞扬,他们酷似一个个小思想家,深入乌鸦的内心世界,去探求奥妙,去寻找答案。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多维状态,而且有较强的的思维力度。乌鸦想了些什么?显然没有也不应该有绝对统一的答案,课堂上的问题提得恰当与否,学生的反应大不一样。只有高质量的有效发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增强。 三、重视在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孩子的想象本来是最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个饼、一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在降低,一个圆圈到了中学生眼里,就只剩下数字“0”和字母“o” 两种答案了。创造思维慢慢退化,丰富的想象力变得越发苍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太注意公式、要点和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独立的想法。“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通向创造的翅膀。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么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诸如“我听不懂小金鱼的悄悄话。”“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风很淘气,把水逗乐了”。这些都是小学生很有灵气的佳句,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老师绝不会以不规范而封杀。 一位语文老师发现学生作文写着:“有个力大无穷的叔叔藏在大山后边,太阳是他玩的火球。每天早晨他把太阳放到空中,晚上收回来。”这位老师给了150分,说:“这里有‘创意加分’。”她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 “童话作家”。她拟的口头作文题目不少具有童话色彩,如:“书包背我上学”,“假如我有一只大象的鼻子”。有一次她带学生到郊外秋游,一位学生回来画苹果树上结的都是方苹果。她问:“苹果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学生答:“我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老是骨碌滚到地上,我想要是方苹果该多好啊!”这位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老师希望你长大早点培育出真正的方苹果。” 四、重视“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劳心”。 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使学生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技能。陶行之先生“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劳心”的主张,在创造型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位常识老师在讲授《浮与沉》一课时,不仅让学生知道橡皮泥揉成团时就下沉,并且提出:橡皮泥在什么情况下能浮在水面?让学生动手并思考。有的学生回答说:“把橡皮泥捏成薄片能浮在水面。”有的说:“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船的样子。”这位老师抓住学生积极思考的契机,让学生动手做只小船进行比赛,看谁的船装的东西最多,为什么?使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总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是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敢于追求真理,善于总结新的教育教学规律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