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让心灵快乐飞舞——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其他论文之让心灵快乐飞舞——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诸多原因,有许多小学生存在着许多心理障碍。本文就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策略进行有效探究,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能快乐飞舞。 【关键词】:心理障碍 原因探究 教育 策略 “心理健康”这四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是时时提及的。时时提及,是因为我们担忧。随着世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竞争的愈加激烈,相对稳定的内心世界受到的撞击越来越强烈。这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现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养尊处优而使己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贱而令己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己恐慌失落,民工家庭子女背井离乡而觉己寄人篱下等等。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 的生活。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出现犯罪、自杀的现象频繁发生,致使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千疮百孔。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探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教育力量再也不能被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忽视。但许多家长不懂教育,不懂管理,他们的管教方式往往是不科学的,他们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无数失败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 ;有的家长对子女什么事都是一手包办,宠爱有加,孩子什么都依赖父母,自己缺乏锻炼的机会,根本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些学生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他们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与家庭的不良环境,是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教育 “重智育,轻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通病。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转化。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同时,还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体罚、心罚学生,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的学生或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样,形成了两个极端。成绩好的学生自视清高,自大、自袄傲;成绩差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孤独、自卑。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此外,由于教育评价的弊端,使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受损, (三)社会诱惑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涌进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小学生造成不良刺激,小学生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在小学四五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小学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小学生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教师的不当引导有关。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四 )自身弱点 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可见,小学生自身的人格弱点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基础——优化心理环境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小学生遇到的困惑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希望得到或老师、同学、家长的指点,或通过各种报刊、图书的指点。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素质还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心理环境建设。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少年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太大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因此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完善——培训专业人才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如果能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做好宣传工作,激励全员参与,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那么心理健康工作一定会落到实处,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让孤独不在,让自私远离;让自卑消失,让嫉妒告别。孩子的心灵应该是温暖的春天,孩子的心灵应该充塞着幸福、宽容、自信,孩子的心灵应该洒满了阳光——柔柔的阳光,暖暖的阳光。那样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在心间流淌的时候,是多么幸福;当快乐在心间飞舞的时候,是多么自在!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心灵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发现,教育者的事业是何其伟大,何其崇高!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出版社1999主版 2、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3.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