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数学论文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姓名:寄惠霞 单位:虢镇小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数学教学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等方面产生了全面的创新。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设计,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让数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学好数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数学应当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学。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重复图象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的转换等效果,充分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新奇的视觉,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在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物体外,还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此时,我再轻击鼠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桌椅、门窗、黑板,还有一位老奶奶养的十只小鸭子;客厅里水果盘上摆放的八个苹果等一些物品,让学生去看一看,去数一数。学生会被屏幕上出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模一样的物品,感到好奇,会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认真地去数一数。接着再教学《上下》的关系,看屏幕:柜子上放着电视机、餐桌下有一把小椅子等。引导学生看讲台上有一本数学书,课桌下面有书包等等,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知上下的关系,让学生说说上下的关系,学生自然会联系到生活中的许多例子,说出:我的鼻子在嘴巴上面,我的眼睛在眉毛下面……我们身边的例子有很多,就这样从信息技术演示到生活中例子,学生逐步了解了上下的关系。因此,我们应以教材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去说、去表达,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优化学生认识过程,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原型,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广阔的经验背景。而学生生活经验淌浅,无法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作为数学老师,应当将数学教学环节与现代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表象,从学生所熟悉的,所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与教学内容融洽在一起,呈现给学生。例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这一课时,我特意创设了一个多媒体商店购物场面,分别出示杨梅、饼干、聪明豆等小零食,并分别标明各种商品每包的价格。再点击鼠标:一个小朋友来商店买东西,问:阿姨这一包杨梅多少钱一包?售货员说:8角5分。小朋友说:给你1元。售货员:找给你1角5分。……这样通过看几个顾客和售货员在售货过程中,付钱、找钱,学生初步了解了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这时我再让学生去亲自实践,拿出事先准备的文具用品,并标明各种价钱,同时要求学生也拿出事先准备的1元、2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纸币或硬币),活动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选一至两名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购物活动。学生通过识别商品的标价、付钱、找钱等方式,加深了对人民币的了解,能灵活地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换算。信息技术能把声音、图象、色彩呈现给学生,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形象、生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思维由认识——实践——再认识,深化过程,学生在认识,在实践中,逐步感悟,逐步了解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把静态变为动态,把抽象变为直观,为生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架设桥梁。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把枯燥的变为生动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剪下来,再拼成一个平角,信息技术能生动、逼真地把整个过程演示出来,操作思路清晰、步骤清楚。此时教师再作适当的讲解,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解会随着图形的呈现深入协调发展,学生很快就会理解了教学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去剪拼,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方法,并能独立剪拼出来。这样通过用信息技术把比较抽象的三角形剪拼演示出来,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用视觉去感知这些抽象的图形,用音乐去激起学生的听觉感官,学生会感觉这些枯燥的图形变得生动、有趣、可爱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思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地处理教材,把生活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熙熙攘攘的水产市场,有鱼、虾、螃蟹等丰富的水产品,有来来往往的顾客和各种小摊贩在叫卖,还有不少农民模样的人在叫卖。此时鼠标一点,出现两位青年人来到卖螃蟹的老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元一斤,老大爷说:60元一斤。一位青年说:我喜欢吃螃蟹的身子,而螃蟹的身子只有螃蟹的一半,应按30元一斤算;另一位青年说:我喜欢吃螃蟹的爪子,也应按30元一斤算。于是,老大爷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他们,回家的路上,老大爷仔细一算,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大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老大爷为什么上当?学生被这一情境引起了好奇心,因好奇心引发了需要,因而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样就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好了数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也为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开阔了广大的空间,但不管信息技术多么优越,都只能是为课堂教学起辅助性的作用。它不能全盘应用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不能用于代替基本的教学活动和教师适当的讲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整合起来,进行创造设计,让它在课堂上发挥它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