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化教学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化教学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农村的生活实践。教学的空间不能仅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农村社会延伸。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必须强化体验,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体验源于兴趣,让兴趣驱动学习。 体验是由学习主体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只有当学习者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所以我就在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努力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蕴涵新问题、采用新形式、追求挑战性、创造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等方面动脑筋、花力气。如教学《美丽的村姑》,我不仅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如上网、调查访问、到图书馆查资料……收集各地新型农民的照片和事迹,还将我们本村的妇女主任请到教室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同他们一起跳秧歌。通过这种直接的交流,学生体会到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科技兴农。 二、体验承于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就品德与社会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这些表现机会就是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表演以及开展多方合作的活动。如教学《将心比心心更宽》时,我就让学生们表演肖伯纳街头被撞的情节,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每个人都有难处,要学会体谅别人。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更加富有爱心。 三、体验贵于感悟,以感悟激发情感。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达不到此种境界,就意味着现场体验最终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对学生由衷地关爱,给学生热忱的鼓励,跟学生友好地合作,让学生勇敢地表现,这一切乃是点燃智慧之火、开启灵感之窗、唤醒思想之力的必备之举。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不仅需要老师的身体力行,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如学习《伸出我的手》,我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自己身边曾看到或听到的发生在学生周围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这不仅感动着学生自己,更感染着别人。通过情感的唤醒,学生的各种思想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四、体验终于鼓励,以鼓励促进学习。 “你是大家的榜样”、“你说得非常有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运用这样的鼓励性口头评价。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使激励性、鼓励性评价成为习惯化行为。这是对学生体验活动的一种肯定,也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