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初中历史学科素质教育初探
历史论文之初中历史学科素质教育初探 初中历史学科素质教育初探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学生成为教材的奴隶,更与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相背,难以体现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特征。本文立足于教改,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探索出“课堂教学+学生探究活动课”教学法,将素质教育极自然地融化于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历史学习效果,更有效地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学的矛盾。关键词:素质教育;探究活动课;历史人物评价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非常明确地将素质教育定为一项跨世纪工程。指出:“教育应改变旧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创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和根本特征的现代教育。”强调:“学校教育应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变能力、创造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是,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仅停留在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历史事实及已有的结论上,至使历史学习单纯的成为一个记忆,复述书本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了被动的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主体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的后期学习设置了障碍。近些年来,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圆心,以教材为半径,以追求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学仍占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统治地位,严重阻碍了教改的拓展。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如何突破旧的教学陈规,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素质教育的新营养,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功能,并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一个可创造性发展的平台,以启发,诱导他们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多年来历史教师们致力思考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1 历史教改中应注入探究式素质活动课教学要矫治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弊端,冲出教材、课堂的束缚,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发展。我认为应在落实历史教学三大任务即“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与学的活动,大力推广探究式素质活动课教学。所谓“探究式素质活动课”,是指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知识要求,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灵活设置或创造一些适宜、多样的历史探究课题,鼓励学生走出教材、课堂,有目标性地带着问题去学习,促使他们在解决认知任务的过程中高度发挥其主动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拓展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得以实际运用及创造环境,逐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发展能力。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我在任教的班级中尝试策划了数堂探究式素质活动课,课题设计为“ 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伟人轶闻”等。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历史观点,通过对中外杰出历史人物的深层了解和初步评价,自觉接受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对人生价值的自我认识,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达到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2 探究式素质活动课的运作历史课中的探究式素质活动课一般可采用课堂教学(教材)与学生探究式学习(自学),知识积累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手法,现以“历史人物评价”课为例,其运作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积累、运用总结三个阶段,前后历时约一月。第一阶段:感知阶段,一课时。本阶段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感知课题,获取教材知识,同时教师讲明以下要点:⑴说明开展探究课题学习的名称、目的、形式、时间。⑵简明讲解历史人物对历史的贡献与历史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感知人民谱写历史,历史造就英雄,充分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总是时代的产儿,是和一定的时间,社会条件联系着,评价历史人物决不能离开历史环境,更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苛求古人,把历史人物现代化。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一定要实事求是。⑶评价时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不能依附或照搬前人已有结论。⑷介绍历史人物评价的两种常用方法。(5)为学生提供评价的历史人物名单。第二阶段:知识积累阶段,即:认知阶段,活动时间约三周,本阶段为活动 课的主要阶段,学生带着教师设置的课题,和自选的历史人物,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课外探究式自学,完成知识的原始积累,教师随时深入学生中了解活动的进展,指导课外学习。第三阶段:运用总结。活动时间一周。学生在完成知识积累后,经过对史料的筛选,抉择后开始转化为知识的实际运用——撰写评价小论文。应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论文中的错误与失真处,可与学生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由学生自己修正,切不可越俎代庖;同时不要定标准答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学生完成论文后,可举办“历史人物评价演讲比赛”活动。由历史组教师充任评委并当场评出优秀奖。演讲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活动课进行总结以激励学生后期学习。3 探究式素质活动课教学感受3.1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传授给学生从事具体工作的技能与技巧,而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从中涉取历史的智慧,提高人文素养,达到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开放的勇于探究的人文精神,形成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的能力及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及健康生活的基础。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便是这个道理。历史为前人所创,后人著书,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我们的教师仅囿于教材,始终停留在应试教学的模式中,以分数论成败,那么教出的学生只能是重述书本知识的奴隶,根本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更难体现历史学科“人格塑造” 的特性。历史人物评价探究活动课的最大优势便是突破了历史教材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多样性的知识素材,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教育,同时拉近与历史时代,历史人物的时差以主体去体验和感受那些不同时期杰出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对真理的挚着追求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情操教育,让历史学习更有效地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 3.2历史人物评价活动课是学生探究式活动课学习中的一种形式,它对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摧进作用。首先,活动课打破了教材教学按班就步的束缚,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鼓励层次高的学生,在历史知识宽阔领域内翱翔,多读、多看、多思考,去寻求更高层的发展。其次,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能以面带点,促进后进层转化。在活动期间,由于教师的推动,多数同学的影响带动,少数学习懒散的学生也会积极行动进来,不甘人后地投入活动,与其他同学一道阅读课外书籍,查寻资料,摘抄要点,撰写评价课案,表现非常热情,投入异常专注。可以说,自活动课开展后学生的学习出现了自入学以来罕见的高潮期。他们的个体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为学生的开放性学习和可探索性学习创造出一个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营造了一个积极进取的氛围。3.3开展历史人物评价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下知识量的不足,同时又是一个知识的实践与运用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沿着感知—积累— 运用的学习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历史课外书籍,查阅史料并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去理解,接纳新的历史知识;运用已初步形成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去观察、分析新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甄别各类史料,形成新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学生在经历自学—积累—运用的多次实践后,丰富了历史知识。完成阶段性的积累同时使已积累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和检验,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文观。有位同学说:“历史人物评价活动课,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教材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学习和思考”。应该说历史探究式素质教育活动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教材知识的补充与延伸。它为学生的自学,逻辑思维,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充分发展的平台。总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终极目标,亦是现代教育的重心和时代的客观需求。目前,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各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但各学科怎样开展素质教育,尚无定法,全在摸索探讨中,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校内成立一些课余兴趣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开展文、体、艺活动。我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增设某些专业活动课,最重要的则是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依据各学科的具体特点,将素质教育融会于教材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设置有针对性的探究课题,通过课堂教学+探究式素质活动课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活动促发展,发展促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脱离素质教育的宗旨,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亦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创新教育概论》 刘国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高等教育出版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