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浅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浅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历史论文之浅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小组合作学习    综合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以当代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论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一、小组合作学习与综合探究课小组合作学习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它包含5个基本要素:(1)学生间积极的相互依靠(学生认为他们需要互相合作来完成小组任务);(2)面对面的促进性交往(学生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促进彼此的学习);(3)个人和团体的相互负责(每个人都要对小组目标作出贡献);(4)人际关系和团体技能(学生间相互交流、信任,运用各种社会技能解决冲突);(5)小组进展的过程(小组对共同目标的完成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并能持续地加以改进)。越来越多的、极其深入的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研究表明:将传统上竞争性的或个人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相互关心、支持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能力。 ‎ 正是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的这些明显的优势,使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这一综合课程的教学有了必然的、密切的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是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写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总目标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这一总目标的实现。        ‎ ‎ 在这一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分目标的总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一分目标。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在每一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一课综合探究活动,这是这套教材的亮点。一般地,综合探究活动形式多样,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任务复杂或概念化,要求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需要高水平的推理策略和批判性思维。而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适用于这些情形。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综合探究课可分为问题解答和论文写作两大类。以《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为例,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属于问题解答类;而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和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则属于论文写作类;综合探究五"探寻身边的历史"则二者皆具。下面分别论述问题解答类和论文写作类综合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 二、问题解答类综合探究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活动中,问题解答是最基本的一类,目的在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主动地解决各类问题。如《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掌握了读图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情景需要使用相应地图解决           "虚拟现实"中的问题。由于情景的"真实性",问题的挑战性,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兴趣普遍较高,但因为学生之间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有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或者对此没有兴趣,不愿付出努力。这种情形之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我们可以将问题解决类综合探究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概述如下: ‎ ‎    (一)此类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正确解决布置的题目。 ‎ ‎    (二)合作的共同的目标是:要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正确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为此小组成员中有两个基本角色:解释员(一步一步地解释如何解题)、核查员(核实同伴的解释是否正确,如果需要的话,还要鼓励对方、提供帮助)。每完成一个问题双方角色就互换一次。 ‎ ‎   ‎ ‎ (三)合作步骤: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两人小组,再将两个两人小组组成一个四人小组。执行以下步骤: ‎ ‎    (1)学生甲阅读题目并一步步解释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学生乙则检查学生甲解题是否正确,并在必要时提供鼓励和帮助。 ‎ ‎    (2)学生乙解答第二题,一步步解释解题的步骤与方法。学生甲则检查学生乙的解题是否正确,并在必要时提供鼓励和帮助。 ‎ ‎    (3)完成两题后,这个两人小组与另一个两人小组互相检测答案。如果另一组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四人就得重新作答,直到两组达到共识为止。如果两组答案相同,他们互相道谢后又分开成两人小组继续解题。 ‎ ‎    (4)这个程序一直进行下去,直到问题解答完毕为止。 ‎ ‎    (四)为确保普遍受益,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体现为:小组中的一员会被随意抽查,解释任意选出的一道题的答案。三、论文写作类综合探究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 ‎ 《历史与社会》与以往单独开设的历史、地理等学科相比,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同是对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其集中表现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论文写作中。尽管与国外相比,我们设计的这一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属于较低的层次,但不少学生与这一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论文文不对题,偏离主题;对论文写作过程缺乏过程体验,忽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忽视提纲的构思,忽视对论文的修改;对论文的写作风格把握不准,混淆事实和想象,等。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这些难题的解决。现将论文写作类综合探究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概述如下:(一)此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写一篇小论文。(二)小组合作的目标是:所有组员必须根据老师制定的评分标准(语法正确,条理清楚,观点正确,材料充实,等),核实每位组员的论文都是符合评分标准的。"两人小组"错误的总数(个人错误个数加上合作伙伴所犯错误的个数)将影响每位组员的论文分数。小组成员有义务确保小组成员的论文质量。(三)合作步骤为:(1)老师将学生按两人一组进行分组,确保每组至少有一个学生有较好的阅读能力,然后再布置论文写作任务。(2)学生甲将自己的论文要写的内容及写作计划叙述给学生乙听;学生乙认真听,给学生甲的论文写出提纲,甚或提出一些问题交给学生甲。(3)反之亦然,学生乙将论文要写的内容及写作计划叙述给学生甲听;学生甲写出学生乙的论文的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交给学生乙。(4)学生甲乙独立查找写作所需的材料,同时留意对合作伙伴有用的材料。             (5)两位学生一起写出各自文章的第一段,确保都有明确的开头。(6)学生独立完成论文。 ‎ ‎    (7)论文完成后,互相校阅论文,订正其中的错误,如标点符号、错别字等,并检查是否符合老师规定的其它写作要求。 ‎ ‎    (8)修订文章。 ‎ ‎    (9)再次阅读对方的论文,并签下自己的名字,以表明自己保证对方的论文已没有错误,符合要求。 ‎ ‎    在此过程中,老师监督每个小组,并适当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技巧。要求学生在论文完成后,讨论一下他们是如何有效合作的,列出相互帮助的具体行为表现,并计划下次如何改进合作关系。最后感谢对方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 ‎   (四)为确保小组成员普遍受益,个人责任规定为:每位学生完成自己的论文。四、合作小组的规模和小组成员成绩的评定由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的价值为我们所认识的时间尚短,加之中国教科研传统对量化、实证研究的忽视,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停留在经验的、主观的、粗浅的阶段。最明显的是关于小组规模的认识。一般地,教学建议中的小组规模为6--8人,实践中也常常见到许多老师将七八个学生组合在一起,认为"人多力量大"。殊不知,众多的研究已经证明,5--7人小组的平均效应值为             ‎ ‎ -0.02,其效应值不如2人小组的平均效应值0.15,更小于3--4人规模的小组平均效应值0.22。由此可见,合作小组的成员应当少一些,以2--4人为宜。因此,分组时不要将问题复杂化。如果班级学生的座位基本是随机排定的,同桌之间组成2人学习合作小组,或前后两桌同学之间组成4人学习合作小组,是比6--8人小组更合理、有效的选择。成绩的评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是必然的、必要的目的,又是促进小组合作关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应的重要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评定的成绩既要体现学生个人努力的结果,又要反映小组团体努力的成果。下面的这些成绩评定方法可以在以上两大类综合探究活动有选择地使用。 ‎ ‎   (1)个人总成绩为个人成绩加上全组成员都达到评价标准时的奖励分数; ‎ ‎   (2)个人总成绩为个人成绩加上视组内最低分而定的奖励分数; ‎ ‎   (3)个人总成绩为个人成绩加上小组平均成绩; ‎ ‎   (4)个人总成绩为个人成绩加上视组内各成员进步程度而定的奖励分数; ‎ ‎   (5)个人总成绩为每个成员的单个成绩的总和;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