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析解决问题教学应如何上出“应用味”
数学论文之浅析解决问题教学应如何上出“应用味” 浅析解决问题教学应如何上出“应用味” 黄晓艳 通过解决问题教学,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否真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呢?我带着这些疑惑,特意在一次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出了这样两道题目: 第一道:“一种大豆每500克售价1.48元,李大叔买20千克这种大豆,要付多少钱?”此题的答对率约为45%,答错率约为55%,其中错误的解法列举如下: (1)1.48÷500×20=0.0592(元) (2)20千克=0.02克 1.48÷500×0.02=0.000592(元) (3)1.48×500×2000=1480000(元) (4)(500-20)×1.48=770.4(元) (5)(500+1.48)-20=481.48(元) (6)500+(1.48+20)=521.48(元) (7)1.48×500÷0.002=370000(元) 从中可见,这些学生除了对该题的数量关系搞不清外,对“0.000592元,370000元,148000元,0.0592元……”究竟是多少钱,缺乏思考,数的意识较差,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全然脱节。 第二道:“小刚的爸爸买苹果用去了16元钱,买猪肉用去了54元钱。小刚的爸爸今年几岁?”结果出现以下错误的做法: (1)54-16=38(岁) (2)(54+16)÷2=35(岁) (3)54+16=70(岁) 还有解答为:54岁,41岁等。只有十多位学生认为这题目不能解答。在课堂上,我专门就此题的解答情况询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到过这题不能做?”有的说:“ 我想到这题根本就不能解答,但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能做的题目,因为要完成任务,还是写个答案吧。”有的说以前老师提醒过我们,无论在考试、测验……千万别漏做题目,反正写错了也不会倒扣分,万一写对了就得分了。” 以上情况很值得我们深思:在小学数学教学总时数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时间占将近一半,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实际问题就解决不了,这么不合乎逻辑的题也能够解答呢?当然,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教育外部和内部的,但我也不能否认:与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围着课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教学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童思维的基本特别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序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基于这种认识,解决问题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应用味”。如何使解决问题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应用味”,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本人针对这问题作简单、肤浅的分析: 一、转变观念,明确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观念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价值的现代化。应该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 1、不仅仅是掌握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行列式解答。 2、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就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 活离不开数学。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真正感觉到生活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看一个学生的数学才能,主要看他在掌握的知识范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学生自己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 教学中要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好奇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感、渴求感、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中数学问题。 二、突破原有的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一)课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创设应用情境。 课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并通过社会调查和数据收集,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如教学“求平均数”这一内容时,课前先统计好组内每个同学期中考试成绩。 (二)课堂可以诱导学生研究生活实际,增强应用意识。 如教学统计知识,老师问学生:今天到会几个课老师这么多,你想知道什么?然后发一表格,学生收集数据;学生分组画统计表;小组讨论看统计表你想说什么或能说什么?这样教学使学生深入感受到知识的应用性。 (三)课后可以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为体现解决问题的“应用味”,课后要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消化数学知识。如学过“百分数”以后,让学生做黄豆发芽率的实验,考察各种饲料的配比方法;通过比例知识,让学生从地图上测量和计算与远方亲朋好友相隔的大致距离;分组实地测量周围大树的高度及环城河的宽度…… 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际应用中,有效地把学到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深化了知识的理解,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了解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体验了数学的乐趣,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总之,在小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坚持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应用味”,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强化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裨益。 三、解决问题教学应注重呈现方式 除了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给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外,必须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目前绝大多数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结构,还是着眼于理顺应用题本身的数量关系。在复习准备往往设计一些与例题有关的习题,通过变式成为一道例题。巩固练习紧紧围绕新课的内容进行,以完成书本内容而告终。例如:某些老师在公开课,观摩课上,会在开始或最后环节设计一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习题,但例题的呈现方式大多是按照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步骤进行的,从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验算,让学生反反复复地搞清条件和问题。看起来,似乎很严密,很完整。但这样的模式,已达到模式化的境地,恰恰忽视了应用题的“应用味”,也把学生的思维给定势了。在呈现应用题时,必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习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增加一些开放式的数学问题,减少一些“封闭式” 的题目,就更有帮助于发挥解决问题的教学功能。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体现出“应用味”来,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讨、研究、摸索、实践,务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