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信息技术论文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 信息技术论文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 信息技术论文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 信息技术论文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 信息技术论文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 信息技术论文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 信息技术论文之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应用型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何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并比较了三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具体介绍了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的几个重要方面:创设情境,导入任务;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以及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等。【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 任务驱动式 任务设计 转变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一直让许多一线老师感到困惑。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有很大的兴趣,听课很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就越来越低,越来越不认真听课;很多学生上课时打游戏、浏览网页、上网聊天,但却没兴趣听老师讲课。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的新型学习模式。一、教学初探现在大量老师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小结,也有许多老师采用这样的方法:提出任务---学生自学与操作---反馈与评价。前一种方法,教师使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控制学生机,以便掌握课堂局面,按照设计好的程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课堂效率高,目标能普遍达到。这一种教学方法我也应用了很久,但渐渐的暴露出了问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完成任务的策略来自老师。学生的兴趣会慢慢消退,就会出现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后一种方法,自学的方法主要是看书,老师提供课件或学习网站。这种方法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应用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自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的指导作用丧失。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自信心和兴趣都会受到挫折。对上面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我们提出了第三种方法:导入任务(更高要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探究质疑---反馈与评价。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有的甚至连问题也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得到的。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师生共同探究,或是由学生教学生,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价。这种方法是前两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综合,减少了教师的讲解过程,增加了分析讨论、质疑解惑的环节,使学生有参加与表现的机会,初步实现了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二、教学体会我校信息技术组几位老师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将第三种教学方法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总结出了以下的将任务驱动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教学流程: 任务驱动法具体教学流程图1、创设情境,导入任务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情境要新颖,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融入情境中去。例如:在进行第四章第四节《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到黄山旅游去!以到“黄山旅游去----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为标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出去玩?(同学们马上来了精神,齐声回答:“想”)这样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风光美不胜收,大家想不想去黄山玩?(“想”,同学们又是齐声回答)那我们可不能毫无准备就出发,我们需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例如: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行车路线,有哪些景点、历史典故等文字简介(对应任务:文字、网页的保存);我们可以在网上预先看看黄山有哪些好看的风景图片(对应任务:图形的保存);大家游玩回来之后,也可以下载一些屏保来留作纪念(对应任务:文件的下载)等等。这样就将这次课要学习的知识融入了去黄山旅游的情境中,成功地实现了任务的导入。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第一、任务要有层次感众所周知,现在信息技术学科还只是一门刚从劳技类选修课中脱离出来的新兴学科,好多学校迫于高考、中考压力,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挤占信息技术课时,因此各学校间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差极大。高中学生部分来自不同的乡镇学校,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差距很大,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传统的“齐步走”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第六节《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具备比较高的网页制作水平,并在网上已经发布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而有的学生以前还没有接触过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在网页制作方面的基础为零。如果按部就班的将,可能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不愿去听,上机时无事可干,而基础差的学生却听不懂,上机也做不出来。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在这里我设置了三级任务:     第一级:输入文字,插入表格,插入图像,这一级任务是最基础的,它的操作跟初中学的Word编辑基本类似,讲解的时候,将FrontPage跟Word进行类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第二级:背景图片的插入、背景音乐的插入、滚动字幕,这一级任务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设置的,不要求基础差的同学掌握,这样就让有基础的同学有东西可学,有事可干。还有第三级思考题:JAVA特效如何实现,这是留给少数拔尖的同学的。第二、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高一第六章《程序设计初步》,这一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对于这一章的“任务”,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演示时,一定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才能够突破难点,掌握基本程序设计的方法。在设计本章的“任务”时,应选取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程序作为“任务”。从简单程序入手,可以排除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选取的程序必须有趣,这样能使得学生乐意参与学习。在讲课时,我选取了一个“星空模拟”的程序,这个程序演示出来,学生能看到黑暗中无数星星在闪烁,不禁使人浮想连翩,十分有趣,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要设计出这个“星空模拟”的程序,如果让学生自学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很大难度的。但这个“任务”也不能完全靠教师“一言堂”地来完成。在讲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探索,对于一些简单操作,就要让一些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进行讲解,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演示和讲解,师生就可以共同合作和完成这个“任务”。“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后,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难点,上课也不容易走神,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考虑教学控制,对任务适当分组现在一般信息技术课都在电脑多媒体教室上,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一般过程是这样的:完成一个任务,然后放开对学生机的控制,让学生操作练习5—10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个任务的完成。如果任务的数量设置得比较多(5个以上),在一节课里,就会出现频繁控制学生机,放开学生机的情况,这样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不满、反感的情绪,反而适得其反。怎么解决呢?对任务进行分组,将联系比较紧密的1—2个任务分成一组,一般可以将5—8个任务分成2—3组,然后按组进行教学控制。还是上面的例子:设置去黄山旅游的任务:1.搜索有关黄山简介的资料,以网页形式保存;2. 搜索杭州去黄山的旅游线路,并以文字保存;3. 收集几张黄山周边地图及黄山景区地图,并将地图图片保存;4. 收集几张黄山的风景图片,并将图片保存;5. 搜索关于黄山风光的屏保并下载;6. 打开FTP,并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FTP上。将12,34,56分组,分成3组。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控制了。3、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设置了合适的任务之后,接着要考虑如何使任务有效地“驱动”‎ 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式教学,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它的核心是以任务来驱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学生积极思考,全力参与到任务的解决上来。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第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切记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不可代替学生来完成任务,如果这样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不能称之为任务驱动教学了。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光靠学生自己难以顺利完成任务,学生不愿起来回答或操作,即使将某个学生点起来,他也有可能不愿作答。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完成任务,而是他所面对的任务包含的是全新的,老师还没有讲的知识,他心里没有底,信心不足,不敢回答。如果老师这时放弃了,任务完成不了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遭到挫折,以后的任务驱动教学就更难开展了。这就需要老师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我常鼓励学生的一句话:你们别担心,大胆地说,这个知识我还没有教过,你回答的不完全正确是正常的,如果你回答对了,说明你很厉害,有很强的自学探索能力。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可喜的变化,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王卫东.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任务驱动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1)陈珊,陈妙姬.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 2003,(1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潘立英.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http://www.pep.com.cn/index.htm 郭海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3,(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