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高三政治期末试卷分析第一学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高三政治期末试卷分析第一学期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高三政治期末试卷分析第一学期 ‎ ‎ 一、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定量分析(高三4班38位学生抽样调查)表一:各类题型得分情况统计: 题型 客观题 主观题 总得分 均分 51.9% 41.3% 93.2% 得分率 69.25% 55.1% 62.13%  表二:客观题典型错误选择统计: 题号 得分率 错误选项选择人数分布 备注 A B C D 5 57.9% 5 1   10 表中空格为正确项 10 ‎ ‎60.5%   3 1 11 12 60.5% 1 11   3 19 68.4%   0 11 1 22 44.7%   1 20 0 24 68.4% 1 0 11   26 13.25 33 2 1  ‎ ‎ 28 60.5%   10   8 31 6% 9     36      表三:主观题得分情况统计: 题号 34题 35题 36题 37题 38题 39题 (1) (2) (3) (1) (2) (3) 均分 4.1 4.8 5.2 4.2 5.1 1.9 3.8 4.1 ‎ ‎2.3 7.1 得分率 45.6% 53.4% 47.3% 38.2% 84.2% 37.9% 63.6% 68.9% 56.6% 89%   二、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定性分析    1、学生对部分知识点掌握不好从整体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这可以从选择题的得分率中看出来,一般选择题的得分率均能在70%以上,但部分选择题得分率不高(见表二),究其原因并不在于题目自身的难度,而在于学生对基础概念基本原理搞不清,如第5题,主要考查几种劳动收入属何种分配形式,做这道题明确这几种分配方式的适用范围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如果懂得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个体劳动者,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就不难得出私营企业职工的劳动收入属按劳动要素分配的结论。19题部分学生搞不清上升的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所以做错。解31题只要知道法律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同时区别“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就较容易排除D,还有部分主观题的原理表达不清,如企业的有关知识,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漏洞,今后要加以弥补。    2、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 高   (1)审题不清,对设问的领悟和辨析能力偏低。如34题,要求运用市场经济和企业的有关知识回答,而很多学生只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而忽视了企业的知识,这一下就失去了3分,38题第(2)问: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我们平时做过,可从党的性质、地位,现状等角度作答,可设问只要求从党的地位、作用去分析,而学生大多数按平时做的答案去套,得分不高。(2)辩证思维能力不强。如39题第(1),一些学生只看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有拉大的一面,而忽略了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的一面,不会全面的看问题。再如两个辨析题,对片面型的辨析题,一般都能回答合理、不合理性,但忽略了第三层其它措施导致失分较多。(3)整合知识的能力欠缺。 如38题第(3)问中共执政至今是如何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这题是《政治常识》1-4课相关知识的综合,要求从经济、制度、法律三个角度加以阐明,我们有些学生罗列了很多、很乱,缺乏归类或写了很多也只有一个角度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3、部分学生回答主观题不够规范,随意性强,有的学生答题时想到那里写到那里,缺乏层次,语言逻辑性差,政治术语的运用欠缺,口语化严重。三、教学启示:  1、夯实基础(1)依据考点,立足课本,扎扎实实复习好第一遍。(2)重视阅读教材,完整准确地掌握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3)归类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扩展和深化。(4)通过适时的训练检测发现问题,巩固基础知识。 ‎ ‎ (5)针对难点、易错点设计问题,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2、提高能力   (1)坚持联系的观点组织教学,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和实际的联系,以求真正理解知识,从而灵活运用知识。(2)注重比较分析法的运用,比较见异同,比较分优劣,比较出真知,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判断选择能力和准确运用知识的能力。(3)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努力做到每堂课围绕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释疑,自己组织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加强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指导学生按照“审题清楚、条理清晰、答题完整、语言规范”的要求做好每一份试卷,尤其是注重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读懂材料说什么,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明确设问在问什么,搞清用什么知识、从什么角度解决什么问题,切忌没读懂题意盲目作答。(5)精选试题,加强训练,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的目的。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