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个人工作总结-2020年信息技术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2020年信息技术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篇1:2020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地实现了学期工作目标。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工作是繁忙的,相对于上一年,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个人教学博客,这有利于同行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这大大有利于我教学的提高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三、继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 2、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学完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电子作品,确立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电子报刊,主题选择方向可以是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世界无烟日、科技活动周、机器人、奥运等。老师给出作品要求,给学生两节课时间,可以上网搜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给打分,全面给出评价,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 1、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2、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3、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总结: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订阅《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应用文摘》等书籍,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网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形成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风格。 篇2: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班主任,例行公事已经顺手拈来,不再是什么难事了。当然“老拳顺手,老酒顺口”,走老路,行老套也未尝不可,但时代在进步,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 很多班主任都在总结中谈到了“爱”,诚然,“爱学生”是老师必备的素养,但光“爱”就足够了么?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谈到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生存的需求(这是家长需要提供给孩子的,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能生存下去),安全的需求(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提供给孩子的),爱的需求(这是基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是学生渴望得道的包括母爱和别人的关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这是基于关爱之上的,以人为本的,以理性的爱为坐标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以赢得学生自身的成就感,需要学生自己在努力、拼搏、进取之后的最高需求)。我们往往都强调了爱,但都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和创造。学生不是老师手中的机器,不是捏泥,不是动物,是活生生有创造力,有能动性的个体。老师单独给予学生爱,学生接收你的爱么,学生会回报你的爱么?有多少老师能超越“爱”,创造出有同情心,有尊重别人的品格,有能动地实现自我这样的学生呢?他们在塑造学生的时候有这样的目标么? 尊重学生,需要老师更大的勇气和更宽广的内心。很多老师都在说:“要赢得老师的尊重,就需要先尊重学生。” 我认为尊重不分先后,不分高下。身居高位更要体恤民情,体察民意,不要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要俯下身子和学生亲近。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而不是你先尊重我,我再尊重你。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导师,如果老师都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学生能有平等的意识和自由的意志么?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最主要体现在老师的言行上。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需要得到老师的欣赏、赞美、尊重,即使他有错,也值得尊重,因为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饶恕别人的错误是一种美德,老师要把这样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 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成才的机会。老师往往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上一刀切,把“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评价作为本本。从人的智力的几个层次来看,学习的能力固然重要,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一样重要。我们强调学生学习是第一位的同时忽略了太多学习以外的东西。所以我在教育学生时,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竭力推助之,改进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实现“人人都得道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