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 ‎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并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学者陆力渊的观点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理论与实践都证明,知识的增长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对未来知识的刺激和探究。‎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其自主提问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  比如在讲“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 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任意画8个点,要求学生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问8个点到底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经学生操作,得到很多不同的结果。而老师则轻松回答:28条。经师生共同验证得到28条的正确结果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说出答案的呢?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这里有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提出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必能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其敢于提问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畏惧的心理,怕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 ‎  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 ‎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 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 ‎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 如果—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  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  四、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 ‎  1、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 ‎  2、比较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从而提出问题。‎ ‎  3、联想提问。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 ‎  4、分析与综合。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如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适宜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要注意保护这些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积极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地抢着提问,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使学生自主提问、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