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与时俱进练内功 结合实际搞整合
其他论文之与时俱进练内功 结合实际搞整合 长冲中学 马敏 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其中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的创造性工具,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深入到课堂教学,为教学改革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和重要的技术手段。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与时俱进练内功 社会信息化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育不能被动地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必须把当前需要与未来发展需求相统一,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新人,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群体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让群体共同进步,向前发展,跟上时代的脉膊,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以自身的魅力和价值改变学生。 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新时期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是促进教学新课程改革,更大的发挥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使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基本要求。 二、结合实际搞整合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1.教学手段的整合。教学中,应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方法,新旧结合,加以运用,不能一味的去追求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些公开课过分的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反而被课件牵制。我们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只要有机的结合,就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实现协同互补,协调发展。信息是多元的,教育技术是多样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学会综合利用新旧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正确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真正成为教学革新者。 2.教学目的的整合。信息技术引入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也正因如此,以“教”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思想不能颠倒,抛开教学目的的课件再漂亮也是不合格的教学设计。要积极开展基于学校,基于课堂,基于问题的校本研究,从提高日常教学能力入手,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能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有专家指出:“能引起教育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软件的设计,而不是媒体本身。”因此必须重视课件的制作,努力做到:创设情境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学生的协作交流提供条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功能,为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带来便利。 3.教学方式的整合。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更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以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能满足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它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是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有实验条件下难以完成的模拟实验,便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演示效果,让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气息,知识呈现开放性。这样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课堂,自发的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和过程,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同时,教学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以及如何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 4.教学资源的整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的配置,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环境,开发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资源,在个人原创课件的基础上创建共享性的教学资源库。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站等教学设施,为学科教学服务;依据教学需要,有效整合各种外来的教学软件资源(购买/下载等),使这些资源发挥更大的实效性;鼓励学科教师积极研究、开发教学资源和课件,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充实、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应用技能,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经长期实践,进行有效整合的基本方法如下: (1):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2):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3):依据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目标。 三、勇对困难献对策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给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的不利因素。 1.学校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建设以先进的硬软件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环境、搭建应用软件平台、构造信息资源库,需要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还要师资培训、内外交流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日常的维护及管理,这些都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否则就可能导致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应付上级检查、提高学校名气的“摆设”,这是整合过程的首要不利因素。 2.缺乏适合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源,配套的素材难找,使课程整合难以系统化。这就促使学科教师制作出大量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教学资源,并分别存在于各自的手中,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造成信息孤岛,不能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同时,这些资源中,质量优秀的得不到合理利用,质量较差的没有替代品,并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着诸多重复性的工作,将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进行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和建设是必需的,这样才能加强资源共享与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信息技术程度:学科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 许多教师对于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了解不足,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的局面。 4.信息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只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完成整堂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容易把课堂变成展示课,向学生教授的信息太多,学生可能来不及思考,导致变成了不容乐观的填鸭式教学,上完一节课可能造成学生一无所获的情况。 基于这些情况,应加大了教师的学习、培训力度,冷静思考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认清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实质。在充分利用以数字化处理、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有线电视等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改革,在学校管理、德育及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整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有益探索。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关系到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要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就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明德精业、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