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人类与社会》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模板
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人类与社会》网上 形考试题及答案模板 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人类与社会》网上形考试 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1866; 课程考核:形考(50%、网核)、终考(50%、机考) 形考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 学家是( )。 伽莫夫 2.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汉语 3.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4.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 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5.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 是( )。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 6.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 征( )。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 7.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 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 矿产资源 8.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 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 )。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9.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 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 )报 告,并获得第 4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我们共同的未来》 10.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 1992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 )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 183 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巴西里约热内卢 11.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 )社会组织。 第一个 12.婚姻是基于( )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 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一种合法形式。 性爱基础 13.国家的本质是( )。 阶级统治 14.普那路亚家庭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是 群婚制最发展、最典型的阶段——( )阶段。 族外群婚制 15.功利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 ( ) 。 平行关系 16.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用以解决民族 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 盾的( )斗争形式。 最高 17.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是( )。 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 18.公元前 18 世纪巴比伦王国的 ( )是楔形文字法的代表。 《汉穆拉比法典》 19.法律的作用可以区分为法律对人的作用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 作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的( )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 20.在人类战争史上,1990 年的( )是一场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战争。 海湾战争 21.下列时段中,( )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 期。 公元前 6000—4500 年 22.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城市 设施和部门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种情况被称之为( )。 离心型城市化 23.第( )次社会大分工后不久,一个新的社 会群体——商人开始出现了。 二 24.( )年在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周期性的 经济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危机就会周期性地不断重复出 现。 1825 25.在( ),发达的农业文明和浓厚的宗教文化,创造 并维系了高度成熟的乡村社会。 欧洲 二、简答题 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 新特征。 答:(1)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接近尾声。 (2)外籍工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5)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 迁入区,拉本美洲由人口净待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 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区。 由此可见,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 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人口是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 普遍现象,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 格局。 2.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答:(1) 人口过度增长对物质生产的压力; (2)人口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3)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严峻的就业形势; (4)人口过度增长阻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3.简述家庭功能的主要特征。 答:家庭的主要功能是: (1)满足性生活的需要和性生活的社会控制功能。 (2)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3)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的支持。 (4)为家庭成员提供感情的保证。 (5)消费的功能。 (6)社会稳定的功能。 家庭功能特征: (1)家庭功能的多面性。 (2)家庭台具有满足个人和社会最基本需要的功能。 (3)家庭可以独立地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 4.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阶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答:工业化是 城市的前提,城市化实质上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 上的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加快 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吸纳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并为工业企业在 区域内分散布局提供了可能。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 础,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经济增长与城 市化水平之间呈一种复杂的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其表 现各不相同。 5.简述城市化发生的动力。 答:第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 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城市化实 质上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 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社会发 展和工业现代化,使一批专业性的非生产性服务行业应运而生。 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又使其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并迅速发展成 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就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城 市化的发展进程,吸纳大量的劳动人口,并为工业企业在区域内 分散布局提供了可能。 第三,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础。人口和经济之间 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 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经济增长与城市水平之间呈 一种复杂的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其表现各不相同。 三、论述题 1.举例论述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其中,自然资源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 质和能量,而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 识及各种思想等。 (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人类社会建立在各种自然资 源基础之上,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 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历史进程充分说明自然 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因此,无论人类杜会发展 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科学的 进步只能起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的作用。 (二)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 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的 不断使用会导致其减少甚至枯竭,从而产生资源危机:而且,在 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残余物回流自然或干扰自然资 源的自我更新过程,这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 作用,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在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不 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 和谐的。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丁持续提高,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由于无知导致的盲目和贪婪产生 的驱动,人类只知一味地从自然中掠夺性索取各种资源,不愿对 大自然的生命循环过程进行维护,导致大自然不堪重负,以各种 形式向人类表达着她的抗议。 2.具体论述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答: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通过必要的社会 阶层分化-一一包括分工意义上的分化和贫富程度意义的分化, 能够激起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成员发展社 会生产力的内在推动性力量。 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它促 使了人的解放,用法治取代人治,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 后天的奋斗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 (2)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一种社会进步,它是社会分工原则在 社会成员构成方面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 激励作用。 (3)社会阶层的分化造就了一个?公民社会?,它为社会的政 治经济生活增加了弹性因素,有利于社会张力的缓解,使社会秩 序趋于稳定。 (4)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助于社会等级体系从传统农业社会的 金字塔型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橄榄型?转变,由此产生的庞大的社 会中间阶层,成为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结构 性因素。 3.联系实际论述 21 世纪人类婚姻关系的主要变化。 答:(1)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族人数增多; (2)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形式更为常见; (3)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年龄、外貌等均不再有模 式; (4)婚姻中双方的关系更为平等; (5)外遇更为常见,但对婚姻的破坏性却降低; (6)离婚事急剧增高,无过错离婚、良性寓婚,协议离婚成为主 流; (7)婚娟不只是浪漫.现代社会短婚、遵婚日渐平常; (8)离婚再婚一复式婚姻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已极为普遍. 形考 任务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 世纪以 来的西欧通常奉行( )政策。 重商主义 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 商业革命的是( )。 地理大发现 3.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 标志是( )的突破性变革。 动力系统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 人( )。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 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 )。 独立的产权 6.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 )。 崇拜自然 7.世界三大宗教是( )。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8.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宗教是( )。 伊斯兰教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 志是( )。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10.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两极 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1.1955 年召开的( ),表明第三世 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万隆会议 12.1968 年,苏联以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为 借口,公然出兵占领了( ),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捷克斯洛伐克 13.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 一,是在( )年 10 月。 1990 14.早在 1953 年 12 月,( )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 时,首次提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 获得印度方面的赞同。 周恩来 15.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化,( )已 成为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恐怖主义 16.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 的是( )。 欧洲联盟 17.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 现代化,它的起点是( ) 洋务运动 18.人类社会出现现代化变革的前提条件最早是在西 欧、主要是在( )出现的。 英国 19.( )年 11 月 11 日,在阿联酋的多哈召开的世界贸 易组织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 20.1996 年,( )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首次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1.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 济时代的挑战,各国都在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其共 同点是加强( )的发展 科技和教育 22.在人类文化起源问题上, 起决定作用的是( )。 人的劳动 23.( )有利于打破文化系统之间交流的屏障,为 文化的传播、交流、融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大大促进了世 界文化的发展。 信息传输手段的变化 24.一方面,人类文化是不断地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的,另一方面,世界文化的发展存在着( )的特征。 多元性 2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化发展的原因( )。 不同语言之间的矛盾 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 会发展的关系。 答:交通运输事业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极大发展。 (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交通运输领 域中的每 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 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 性进步。 (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 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 进一步交流。 2.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有何意义? 答:雅尔塔体制是战 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 协议和谅解,这 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 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 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 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 治 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 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 3.什么是民俗?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民俗,一般指由长期 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情风俗或民间习俗,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 的特殊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民情风俗。 民俗是约定俗成的,即在俗民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 一种行为习惯,经过社会生活实践的陶冶,逐步得到了广大民众 的认可和 接受,取得了俗民群体的“共识”,从而成为大家有意 无意所共同遵守的风俗。 4.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答: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有三个: 第一,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 第二,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第三,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三大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以下基本 原则: 第一,非歧视原则; 第二,市场开放原则,实行贸易自由化; 第三,公平贸易原则; 第四,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 5.如何认识文化冲突的意义? 答: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 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成了 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 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 吸引、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 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具有积极意义。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宗教的本质特征。 答:(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 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 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由此可见,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幻觉通过超人间力量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 (2)宗教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 识形态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扭曲的反映。在人与自然力量的关 系上,它把自然力量人格化; 在人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上,它把社会力量神秘化; 在人与人的本质关系上,它把人的本质异化,它是以一种非理性 化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心甘情愿地按照神的意志和命令 行 事的社会组织。第二,它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反映了人们主 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异化。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依靠信 仰的非理性的情感力量建立的唯心主义体系。第三,它是一种精 神麻醉剂。在承认现实社会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它为人们设想 了一个虚幻的天国世界,关注的是来世的幸福,要人们把幸福寄 托在虚构的天堂,用虚幻的自我安慰来充当“人民的鸦片”。如以 公元 7 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伊斯兰教为例,“伊斯兰”的阿拉 伯语的意思就是“顺从”,立教之初,穆罕默德就被奉为先知,信 徒要以顺从安拉的意志为已任。联系当前阿拉伯半岛的派系斗 争,和世界上恐怖活动的出现,就可认清宗教的本质。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结合实际论述它们之 间的关系。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它已成为影响人类 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大战的危险性 大大降低,但是,整个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地区冲突不断 出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虽然 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但距离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目标,还差得 很远,维护世界和平依然是世界人民的重大责任,是当前的一个 基本潮流。 发展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也就 是要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调整。战后,世界经 济虽有发展,但是,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 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 际金融体系,至今依然是维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 系的基础,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根源。要实 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必须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应打 破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 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互为 条件、相辅相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寻 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实现各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同样,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保障。扩大国际 经济合作,缩小世界贫富差距,也是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的重要因素。 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 述。 答:一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经济活动的 扩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国际经济合 作和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迅速扩展,从而促使各国经 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促使世界经济趋向某种程度上的一体 化。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报告,经济全球化应该包括自 由市场、投资流动、贸易和信息的一体化等,也就是使货物、服 务、生产要素能够更加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使世界大部分国家和 地区的经济形成一个统一的、紧密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贸易、生产与经营、金融的全 球化。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世界经济,对于 发展中国家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 响,也有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异的消极效应; 既提供了利用外资、技术和世界市场,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提高自己工业化水平的机遇,又使自己的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 掌握在别人手中。国际贸易或金融市场出现变动时就可能使本国 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危机。因而,经济全球化 也是一场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极因素,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就有陷入困境的可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