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14__背__影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交卸.(xiè) 举箸.(zhù) 狼藉.(jí) B.奔.(bèn)丧 浦.(pǔ)口 妥帖.(tiē) C.蹒.(pán)跚 簌.(sù)簌 栅.(shān)栏 D.拣.(liǎn)定 踌躇.(chú) 颓.(tuí)唐 【解析】 B 项“奔丧”中的“奔”是多音字,作“急走,跑”的意思时读 bēn, 作“直往,趋向或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时读 bèn。“奔丧”的意思是指从外 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所以此处读 bēn。C 项“栅栏”中的“栅” 是多音字,读 shān 时,常用词有栅极;读 zhà时,常用词有栅栏、铁栅等。D 项“拣定”中的“拣”读 ji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B.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惨淡: 凄惨暗淡,不景气。) C.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 样子。) D.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情郁于中:心中感情郁闷。) 【解析】 “情郁于中”在句中的意思是“感情积聚在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颓唐..,要振作精神,继续努力。 B.高超真是祸.不单行...,他妈妈去世不久,他爸爸又遭车祸。 C.人们听了歌手王铮亮演唱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不由得触目伤怀....。 D.踌躇..了半天,我终于直说了。 【解析】 C 项中“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某种情况而心里感到悲伤,用在 句中形容听到歌曲时的感受不恰当。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心理描写 ) (2)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语言 描写 )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外貌描写 ) (4)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 子。( 动作描写 ) 【解析】(1)从句中的“心里暗笑”可知是心理描写。(2)属于父亲说的话,属于 语言描写。(3)从句中“戴着黑布小帽……棉袍”可知是对父亲外貌的描绘。(4) 从句中的“攀”“缩”“倾”可知是动作描写。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都通过写人的背影来抒发感情。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 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 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 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和 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 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 “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 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 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 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 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 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 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 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 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 别等雨下大了。” 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 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 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 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 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 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 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 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5.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的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__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__。 ③__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__。 6.请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以删去,理由是什么? 【答案】示例一:“才”字细致地表明了母亲一直在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 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 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二:“才”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 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把它删 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解析】 解答时需讲明“才”字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才” 字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地表现出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 去,则过于平淡。 (2)第⑮段中“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答案】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 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 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 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 “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解析】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的意思是说,雨天里“我” 被淋湿了,母亲很难受,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 似不合理的说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7.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答案】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 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几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 伴而孤单失落,但并没有向儿女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 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儿女在一起的时光。 【解析】 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 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 特别的要求,从此处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 理出答案即可。 8.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 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建议答题字数:65 字左右) 【答案】示例:这些泪水中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 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 动的心情。(要求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能分别进行分析)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于校①。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老 得瞀眩③疾,敬臣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 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 母乃得释。而其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 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 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有删改) 【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jū):毒疮。③瞀(mào)眩:眼 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zhuó):砍。⑥亟(jí):急忙。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 之:去,往 C.或.语之曰 或: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解析】 D 项“就”的意思是“靠近”。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答案】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侍自己的父亲。 (2)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答案】孙抑说:“我难道能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 【解析】 注意“微(略微、稍微)”“闻(听到)”“即(立刻)”“畏(害怕)”“弃(舍 弃)”等重点字词的翻译。 12.你从文中得到了哪些认识?(建议答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 父母,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参考译文】 《孝经》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王敬臣,是长洲人。十九岁考中了诸生,跟随魏校学习。平生非常孝顺,他 的父亲后背上长了毒疮,王敬臣亲自用嘴对着父亲的背疾处进行吮舐。父亲得了 瞀眩病,王敬臣每晚都睡在父亲床边的地下,连衣服也不脱,只要稍微听到咳嗽 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侍自己的父亲。 孙抑,世代居住在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他)带领父母妻子儿女到平阳的 柏村逃避兵乱。有乱兵到村里抢夺财物,拔出刀吓唬孙抑的母亲,求财没有成功, 举刀想要砍孙抑的母亲。孙抑急忙用身体护住了母亲,请求替母亲受砍,母亲才 得以释放。而孙抑的父亲被虏走,不知到哪里去了。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父亲 被驱赶着向东去了,然而东面的军队将掠到的百姓都杀了,你小心不要去送死 了。”孙抑说:“我难道能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于是前往,进入危险 的地方,几次差点死了,终于带父亲回来了。 15 白杨礼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晕.(yùn)圈 秀颀.(qí) 坦荡如砥.(dǐ) B.倦.(juàn)怠 主宰.(zǎi) 旁逸.(yì)斜出 C.虬.(qiú)枝 婆娑.(suō) 妙手偶.(ǒu)得 D.外壳.(ké) 倔.(juè)强 恹.(yān)恹欲睡 【解析】 D 项“倔强”中的“倔”是多音字,作“顽强,固执”的意思时读 jué, 作“性子直,态度生硬”的意思时读 juè。根据“倔强”的语义应读 jué。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 A.傲然 开垦 佩服 潜滋暗长 B.锤练 宛若 行驶 无边无垠 C.刹那 并肩 堆积 屈曲盘旋 D.楠木 顽固 鄙视 力求上进 【解析】 B 项中“锤练”应为“锤炼”。 3.“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 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诗中“佳树”指的是( B ) A.柳树 B.白杨树 C.松树 D.榆树 【解析】 根据关键词“北方、长矛、枝枝争上游”断定“佳树”是指“白杨树”。 这段内容出自茅盾的《题白杨图》。 4.下列对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 毯子。 (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 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 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A.拟人 比喻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比喻 反问 C.比喻 拟人 拟人 设问 D.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 【解析】 (1)中将高原上的景物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2)中“不折不挠”“对抗”两词将白杨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3)中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句为 反问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都运用同一写作手法——象征来描写同一对象——白杨。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 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 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 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 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 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 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 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 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 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 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 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 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 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 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 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 个精武的兵。2014 年 5 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 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 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 1962 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 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 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 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 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 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 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 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 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 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 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 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 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 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 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 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人民日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 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是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是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 白杨。 【解析】 文章对王克怀妻子的部分没有过多着墨,不属于详写。 6.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 简要概括。(建议答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 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7.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一句中,加点词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说明。(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途的不易和艰难, 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一句中, 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大家 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8.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培养人, 同时也象征着,新的一代会如父辈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9.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建议答 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 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北宋]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 (bēi):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 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0.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建议答题字数:55 字左右) 【答案】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 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1.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建议答题字数:75 字左右) 【答案】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 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 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16*__散文二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濒.(pīn)临 臼.(jiù)齿 繁殖.(zhí) B.洗涤.(dí) 卑.(bēi)微 土壤.(rǎng) C.茸.(róng)毛 蔓.(màn)延 星辰.(chén) D.消逝.(shì) 俯瞰.(kàn) 遏.(è)制 【解析】 A 项“濒临”中的“濒”读作 bī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正因为常有良师益友规劝,他才不至于滑入犯罪的深渊。 B.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C.一切高深的思想,虽高入云宵,直达天际,也都是导源于此、立足于此的。 D.花瓣们已经说好,她们要一起绽放,也要一起凋谢,天使如何劝阻都没有用。 【解析】 C 项中“宵”应改为“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 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兴味:兴趣。) B.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不朽:永不磨灭。) C.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牺 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D.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俯 瞰:俯视。) 【解析】 “牺牲”在该语境中的意思是“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作家严文井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二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B.我国鄂西地区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其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 11.68 万 亿立方米左右。 C.通过学习《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使我们懂得了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 珍惜生命的道理。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他研究哲学、数学、文 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 【解析】 B 项语意重复,可将“超过”改为“有”或删去“左右”;C 项缺少主 语,可将“使”删去;D 项句式杂糅,可将“研究”改为“在”。 5.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炫耀茸毛”“充满希望”“寻求爱情”“获得成就”都是动宾短语。 B.“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这是一个假设关系复句。 C.“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 支配一生。 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子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解析】 题干中的这句话的主干应该是:感情支配一生。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散文类型相似,都以哲理见长;同一表述对象——生命。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 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 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 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 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两 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有一日,有人惊 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 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 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路过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 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 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 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着,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 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 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 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 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 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 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 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 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 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 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有删改) 6.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建议答题字数:25 字左 右) 【答案】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7.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建议答题字数:70 字左右) 【答案】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植株比成古代仕女,把玉簪花花 朵比成仕女头上的玉簪、银簪,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 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8.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这句话中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建议 答题字数:75 字左右) 【答案】“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朵永远向往太阳, 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 明亮的花朵,这些花朵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9.第⑩段中说:“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 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 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建议答题字数:70 字左右) 【答案】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 优越的环境中还是恶劣的环境中,只有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才能成 功,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10.【活动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 年 8 月 20 日,第 18 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 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 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关头,时任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的黄群带领 11 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 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 (2018 年 8 月 27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 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 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 快乐和威势。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1)阅读材料一后,有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下 面是对联的上联,试补写出下联。 上联:赤心报国牢记使命 下联:__示例:忠魂许党不忘初心__ 【解析】 答题时,可以在阅读材料一的基础上,了解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的 事迹,抓住材料中的“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 国”等评价性语句,按照对联的要求拟写下联。 (2)在学习《永久的生命》一文时,有同学对“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一句无法理解,请你结合材料一,帮助他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建议答题字数: 75 字左右) 【答案】示例:有些人生命已经逝去,就像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那样,为 了保护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但他们履职尽责、 许党报国的精神永垂不朽,让全国人民铭记。 【解析】 答题时,先理解“个体消逝”指生命的逝去,“永远存在”指的是精 神;再结合三位英雄的事迹进行阐释即可。 (3)最近,学校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你最崇敬的英雄 是谁?请向同学们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材料一中的除外。 我最崇敬的英雄是__示例:岳飞__,推荐理由:__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 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 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__。 17*__昆明的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辟邪.(xié) 饱涨.(zhàng) 牛肝菌.(jùn) B.鲜腴.(yú) 炽.(zhì)红 黄焖.(mèn)鸡 C.绿釉.(yòu) 吆.(yāo)喝 密匝.(zā)匝 D.篱.(lí)笆 缅.(miàn)桂 花骨.(gū)朵 【解析】 A 项“饱涨”中的“涨”读作 zhǎng;B 项“炽红”中的“炽”读作 chì;D 项“缅桂”中的“缅”读作 mi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说起演戏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正值盛开之际,密集的杜鹃花灌木丛形成了连绵不断.... 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我们能获得 许多人生经验。 【解析】 C 项中“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用在句中形容人们看 到春天花海的感觉不恰当,可改为“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 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 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 否定) 【解析】 D 项中引号表特定称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是一个令人想念的地方。 B.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C.通过阅读《昆明的雨》,使我对春城昆明有了初步了解。 D.我确实亲眼看见过还能开花倒挂着的仙人掌。 【解析】 A 项中“雨季”与“地方”搭配不当;C 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 或“使”;D 项语序不当,正确语序为“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 人掌”。 5.“雨”一直是文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答案】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解析】结合自己的积累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作答即可,注意句中要出现 “雨”字。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同一作者,同一写作风格——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 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 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 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 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 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湖之中,有 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 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 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 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 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 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 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 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 ③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 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 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 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 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 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 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 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 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 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 印象:翠。 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 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 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 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 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 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 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 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 “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 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 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 “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 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 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⑤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 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 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 昆明的茶馆计账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 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 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 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 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 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 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 却是很可佩服的。 ⑥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 “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 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 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 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 了! ⑦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⑧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⑨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 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 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 ⑩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三中全会带来的好 处。这是拨乱反正。 ⑪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 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 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 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 (有删改) 6.请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用“昆明的眼睛”来比喻翠湖是非常贴切的?(建议 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①翠湖几乎处在昆明城的中心,与昆明城的关系密不可分;②翠湖的明 爽安静与眼睛的特点相似;③翠湖能够使人身心轻松、精神焕发、享受安静。(答 对两点即可) (2)第⑥段画线句中“不名一钱”和“无穷无尽”该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 说明。(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不名一钱”指翠湖是湖也是路,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 指翠湖风光秀美,让人赏玩不够。 7.请从修辞和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建议答题字数:70 字左右) 【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以鱼儿的“习惯”“安安静静”“悠然”形象地体现 出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②以动衬静,以声写静,通过对夜 晚鱼儿跃出水面的特写,凸显了翠湖的活力与幽静。 8.本文主要记叙作者对翠湖的回忆,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几年所听说的变化呢? (建议答题字数:85 字左右) 【答案】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然、愤怒,或为之高兴, 或有点担心。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与上文对翠湖 的回忆相互映衬,能够更好地丰富主旨,突出“心影”。 9.文章以“翠湖心影”为题,记叙了翠湖在作者心中留下的诸多美好回忆。请 结合文本内容,选择两个方面来具体谈谈你所理解的“心影”。(建议答题字数: 120 字左右) 【答案】示例:①翠湖的美让作者难以忘怀。翠湖的树多且高大,湖水清浅且常 年盈满,粉紫色的水浮莲热闹地开放,红鱼自由地游弋;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 明爽安静。②翠湖给人们带来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生活在喧嚣扰攘与刻板 枯燥中的人匆匆走进翠湖就会感到轻松,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从生活的重压中 暂时逃脱出来,享受翠湖的湖光树影。③翠湖让作者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翠湖 图书馆的藏书很丰富,凡是作者想看的书,大多都能借到;在翠湖读书可以没有 目的,不计时间,没有外界的干扰,安安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④翠湖使作者 领略到昆明人的大度。对于有些客人偷偷扔掉瓜子碟的行为,堂倌未必不清楚, 但却从不为此斤斤计较;堂倌的大度让作者佩服之余也能感到一份人与人之间的 温馨与包容。⑤翠湖承载着作者年轻时的梦想。对于生活在抗战期间、囊中羞涩 的作者而言,翠湖是包容的;翠湖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作者年青的足迹,青 春的梦想。⑥翠湖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即便是分别三十八年后,作者对翠湖的 想念也从未停止;作者回忆翠湖的过去,更关注翠湖的现在,为翠湖而喜,为翠 湖而忧。(任选两个方面即可) 10.【以读促写】据昆明石林景点的工作人员反映,有些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致使一些名胜古迹、公共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针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请 你以云南旅游协会的名义拟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大家文明旅游。(不超过 200 字) 【答案】示例: 倡议书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美丽的旅游景点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请在尽情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时候千万不 要忘了文明旅游,实际上,您的文明举止和行为也是美丽风景的一部分。为此, 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爱护环境卫生。不乱吐乱扔,不踩踏绿地,不攀折花木和果实,不在禁 烟场所吸烟。 2.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 规定。 3.遵守公共秩序。不并行挡道,不高声喧哗,照顾妇女、儿童和老人,自 觉排队。 云南旅游协会 2019 年 11 月 15 日 第四单元核心素养评估试卷 一、积累(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jié) 密匝.(zā)匝 B.鲜腴.(yú) 折.(zhé)本 松懈.(xiè) 惦.(diàn)记 C.遏.(è)制 点缀.(zhuì) 靠拢.(lǒng) 颓.(tuí)唐 D.震颤.(chàn) 琐屑.(xiè) 虬.(qiú)枝 濒.(bīng)临 【解析】 A 项中“狼藉”中的“藉”读作 jí。B 项中“折本”的“折”读作 shé。 D 项中“濒临”的“濒”读作 b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3 分) A.差使 辟邪 蹬堂入室 祸不单行 B.星辰 谋面 连绵不断 夷为平地 C.遵循 露出 触目伤怀 张目接舌 D.渴望 稳定 一事无成 旁轶斜出 【解析】 A 项“蹬堂入室”应改为“登堂入室”。C 项“张目接舌”应改为“张 目结舌”。D 项“旁轶斜出”应改为“旁逸斜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3 分) A.欧盟将对柴油汽车履行..更严格的尾气排放监测制度,以避免类似大众排放门 丑闻事件再次发生。 B.《战狼Ⅱ》取景地索韦托为约翰内斯堡最大的贫民窟,贩毒、走私、高利贷 等非法行当荟萃..。 C.我们只要循序渐进,日写月练,写作水平便能不断地潜滋暗长....。 D.比起自己冥思苦想的办法,他的计策犹如妙手偶得....,成功可期。 【解析】 A 项“履行”意为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用在此处 不恰当,可改为“实行”。B 项“荟萃”指(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或聚 集。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这里可改为“聚集”。C 项“潜滋暗长”指在 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多用贬义。不符合语境。 4.古诗文名句填空。(6 分) (1)__老骥伏枥__,__志在千里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泛舟水漾惊鸟飞,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描写。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 道:__微动涟漪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__;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__争渡, 争渡__,__惊起一滩鸥鹭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 B.《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和斗争意志。 C.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艰难地越过月台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 父亲对“我”的爱与“我”对父亲的同情。 D.《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 人,作家。 【解析】 C 项表述错误,《背影》没有表达对父亲的同情。 二、阅读(44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6.同学们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讨,请根据目录把下 面的阅读记录补充完整。(7 分) 阅读任务 阅读过程记录 浏览目录 整体感知 错误!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1)浏览目录可知,埃德加·斯诺两次走进苏区的临时首都__保安__, 进入中国西北红色区域,在那里进行实地采访和考查,揭开了“__ 红色中国__”的谜底。(2 分) (续表) 重点阅读 聚集“采 访” (2)下面是作者对我党领导人的采访,请在横线上写出作者提出的 问题。(2 分) 作者问:__示例: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消耗和 打败日本的军队?__ 毛泽东回答说:“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我们的成功:第一,中国 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 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在这三个条件中,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专题阅读 深入探究 (3)作者在评价长征时写道,“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 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请结合《长征》一章中的相关内容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示例: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 分阶段、分部分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或:长征保存和 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 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榕树的美髯 秦 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 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 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 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 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 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 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 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 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 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使人想起小说里“美 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 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 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 如果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 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 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延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 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 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 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 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 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 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 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 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 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 快的了。 ⑤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我们念过童 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 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 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它什么时候都在掀髯 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它身旁乘凉的小孩(反正我们和它比起来都 成为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你 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一株真正坚强 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旱患、水涝的。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 怕它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 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总有两三百岁的年 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 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让人对榕树产生深深的敬爱。 ⑥南海有一座著名的西樵山,入山的道旁就长满了许多老榕。不用说,它们 每一株都有一把把美丽的胡子。有一次夜里,我在山道漫步,披着一身月色,听 着盈耳泉声,来到老榕树下,却禁不住错愕地止步了。看着那些老树的气根在和 风中飘拂,月光使它们更加碧绿、柔和了。我禁不住呆呆站在那儿,像一个梦游 病者似的一把一把去抚摸老榕树的美髯,但是又生怕把它们弄断。这时,老榕树 真好像我们所敬仰的一些长者似的,叫人想起它们由于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 地关系这么密切,因此,它们得以“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像榕树的根扎得那么 深,伸得那么远似的,它们的信仰那么坚定,因此,万劫不摧,永远那么豪迈安 详地屹立着。这时候,我不觉沾染上古代拜物教徒的情绪了,真禁不住想喊一声 “榕树爷爷,胡子伯伯!”要是能够进入童话境域去,这些老榕树忽然开口了, 和你攀谈了,谈起它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该多好哪! (有删改) 7.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榕树的美髯”的理解。(3 分,建议答题字数: 65 字左右) 【答案】表面上指榕树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暗含对榕树“有了越多的 根,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根扎得越深,和培育的土地关系越密切”的倔强 的生命力量的敬意。 8. 第③段描写松树、芭蕉、修竹、槐树之类的大树,有什么作用?(3 分,建议 答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用植物界中的松树、芭蕉、修竹、槐树之类的大树,侧面烘托榕树的 “大”,体现榕树独木可以成林,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的特性。 9. 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建议答题字数:80 字 左右) 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 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 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 【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现”“悬挂”“贴附”等词语 的使用,赋予榕树以人的情态;将榕树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比作“古怪的 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榕树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面前的大胆和爽快。 10. 如果“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它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 历了”,这时,你会对榕树说些什么呢?(3 分,建议答题字数:65 字左右) 【答案】示例:榕树,你把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能够万劫不摧,永远豪 迈安详地屹立着,我从中明白了只要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密切,便能 “永葆其美妙之青春”的道理。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1 分) 没有陪伴,何来家风 张 贺 ①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 “富二代”。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 家教”“家风不好”是人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②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 碑其实还不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但 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 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 ③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 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 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 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④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 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人,难以做到时时 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 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难以做到 “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 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 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⑤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 懂的治家格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 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 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 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 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 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 ⑥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 先生在四个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 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 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 正的慷慨。 ⑦可见,古今同理。 ⑧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 基础上,父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 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 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 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 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⑨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 根。 1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建议答题字数:20 字左右) 【答案】陪伴和指导孩子成长才能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大意对即可) 12.第④至⑥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建议答题字数:150 字 左右) 【答案】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了父母难以陪伴的孩子有些走 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也列举了曾国藩用写信方式陪伴后代建立良好家风的故 事和梁鹤年先生认为男子汉应该在陪伴孩子和伴侣身上慷慨花时间的例子,并且 这三个例子形成对比,从正反两面具体真切有力地突出了只有陪伴孩子才能树立 传承良好家风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深刻。 13.仔细研读第⑧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3 分,建议答 题字数:180 字左右) 【答案】林则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儿孙和自己一样,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 消磨奋斗的意志;儿孙如果不如父母辈强,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使他们好逸恶 劳,胡作非为,增加过错。“官二代”“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 为父母溺爱孩子,只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 需求,消磨了孩子奋斗的意志,导致没有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作者在此引用林 则徐的话,希望能引起此类家长的重视,多陪伴孩子。 14.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项中的句子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3 分,建 议答题字数:80 字左右) A.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B 项。因为 B 项句子说的是不能只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还应该重视对孩 子品德的修养,父母留给孩子好品行才是“子孙至宝”。而 A 项句子侧重于勤 俭节约,C 项句子侧重于淡泊名利,都不符合本文主旨。 (四)文言文阅读(9 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 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 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 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 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 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 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释】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助机构, 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每感激..论天下事 __感动奋发__ (2)吾今年逾.六十 __超过__ (3)乃谋治第树.园圃 __种植__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2 分)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解析】 “一时”是时间状语,与后面主语“士大夫”之间应有停顿,后主谓 之间也应该停顿,据此可划分节奏。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 【答案】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于人。 18.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2 分,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运用侧面描写,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突出范仲淹“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 【参考译文】 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 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 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 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 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 (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正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 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 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 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 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 呢!我现在年过六十,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 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 方……” 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 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于人。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好像对 待父亲去世一样为他哭泣,斋戒三天才离去。 (五)古诗阅读(4 分)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唐]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②低水槛③,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紫蒲:紫色的蒲草。③水槛:临水的栏杆。 19.“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做简要分析。(2 分,建议答 题字数:30 字左右) 【答案】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20.“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建议答题字数: 40 字左右) 【答案】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 家的喜悦;④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和满足。 三、写作(55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5 分) 在熙熙攘攘的汽车站售票大厅的一角,一位 60 岁左右的男子似乎无视大厅 里的禁烟标志,正在一边吸烟,一边等人。此时,一位年轻的控烟志愿者,走上 前去对这位吸烟的男子说:“__示例:大伯,这里是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 请您不要在这里吸烟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节日是人们用来庆祝、纪念或祭祀的日子。过节的时候,有的人呼朋唤友, 欢聚一堂;有的人回馈亲友,感恩师长;也有的人追溯过往,展望未来……而在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例如孩子出生的那一 天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节日,一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作家的节日,一个品 牌上市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创业者的节日…… 你是否曾有过一些难忘的节日?你又是怎样看待生命中那些令人有所领悟 有所成长的日子的?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按要求完成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 少于 600 字的文章;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