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规范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规范练

课时作业 29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A组 基础对点练]‎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  )‎ 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 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 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 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对过去的传统文化的留恋和重视,而不是担忧,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会因时而变;D不符合题意,从更深层次角度来说,不如B更能体现材料的意境。‎ 答案:B ‎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解析:本题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题意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题意主旨。‎ 答案:B ‎3.《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其基本特征,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得到继承和发展,表明了①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排除③。‎ 答案:C 考点二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故选D。①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故排除。实践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故②错误。‎ 答案:D ‎5.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 ③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是要我们反思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而不是强调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积极意义,①不选;材料表明传统文化也有其糟粕所在,所以要反对固守传统的守旧主义,②正确;材料是要求我们反思传统文化,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并没有强调文化创新,③不选;因传统文化有不足,所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正确。‎ 答案:D 考点三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6.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科技促进中华汉字文化的发展,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7.日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其原因是(  )‎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作用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③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一分为二看待;④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还要体现时代要求并加以发展,要在实践中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答案:A 考点四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8.下图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  )‎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 C.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解析:漫画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只是继承,缺乏发展创新,C符合题意。‎ 答案:C ‎[B组 提能强化练]‎ ‎9.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乡愁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更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精神,③④错误,舍去;乡愁体现的是深远持久的影响,也增进了民族文化的归属感。‎ 答案:A ‎10.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错误的,是文化现象;能称得上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是优秀文化,不是所有文化,①③舍去,选②④。‎ 答案:D ‎11.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解析: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D适合题意;社会生活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A错误;应该是古为今用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B错误;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的创新,C错误。‎ 答案:D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 ‎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 ③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 ④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具有共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教育的作用的知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开展母语教育有利于在传承中保护母语,②符合题意。不同民族的语言能够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③符合题意。①错误,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文化共性不是开展多语教育的原因,排除④。‎ 答案:D ‎[C组 大题冲关练]‎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 ‎(1)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 ‎(2)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学校也需要主动担当。请你就学校如何做好文化传承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第(1)问“文化继承发展的关系”的内容应包括是什么和怎么做两个角度,本题理论比较规范,作答时注意结合好材料即可。第(2)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就难以实现文化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管权治吏、礼法、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思想。‎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从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中汲取文化营养。‎ ‎(2)示例:①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②培养一支熟悉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队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孝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孝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1)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请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分析,赞同甲的观点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文化对人口积极影响等角度分析。赞同乙的观点、可从传统文化的消极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创新的意义等角度分析。第(2)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赞同甲的观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思想仍然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现代文化提供丰富的历史养料;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传统孝文化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孝的社会氛围,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或者赞同乙的观点。“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的愚忠愚孝是文化糟粕,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建立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现代孝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现代孝文化更易于为人们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2)例:中华五千年,孝字应当先。每一条标语都能反映一个主题,两条标语主题不能重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