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梦回繁华
课堂·导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 25.5 厘米,长 525 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 属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 《 清明上河图 》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知识·链接 1. 拓展: 开拓扩展。 2. 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 覆灭 : 全部 被消灭 。 字·词 · 音 4. 绢本: 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 内忧外患: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 6. 田畴: 田地 ; 田野。 7.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 字·词 · 音 8. 长途跋涉: 指远距离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9. 枢纽: 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10. 摩肩接踵: 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字·词 · 音 第二部分(③④): 具体介绍了 《 清明上河图 》 画作的内容。 第一部分(①②): 交代了 《 清明上河图 》 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 第三部分 (⑤) : 具体介绍了 《 清明上河图 》 的艺术特色。 整体·感知 第一段第二句 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 第一部分( 1 — 2 段) 新课·讲解 第二段第一句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 新课·讲解 不能去掉。“可能”一词表推测、估计,意思是说画 《 清明上河图 》 这幅画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3. 第三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有什么作用? 第 二 部分( 3 、 4 段) 新课·讲解 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 《 清明上河图 》 的长宽加以说明,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模有直观的了解,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者在介绍 《 清明上河图 》 的时候,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的? 作者在介绍 《 清明上河图 》 时采用了空间顺序,文中的“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4. 新课·讲解 第五段第一句这句话在这段话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简明扼要地介绍 《 清明上河图 》 的画作特点,在段落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 三 部分( 5 段) 5. 新课·讲解 最后一段引用资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说明 《 清明上河图 》 的写实性很强,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新课·讲解 对 《 清明上河图 》 这一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的作 品,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 ? 1. 问题·探究 ①就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②在介绍 《 清明上河图 》 的内容时,作者又采用空间顺序,先说“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紧接着是“画面中段”描绘的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最后“后段”描绘的是汴梁市区的街道。总体来说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写出了春天乍暖还寒时候优美的田园风 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写出了当时汴京的繁华热闹场景;“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则准确地概括了 《 清明上河图 》 画作的特点。 2. 问题·探究 3.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华 问题·探究 4.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华 问题·探究 5 .文章标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 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问题·探究 课文的语言特色 2. 引用典籍,借用术语 3. 遣词准确,造句精炼 4. 有说明有叙述有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紧密,相得益彰 1. 善用四字短句,长短句结合 概括力强,有节奏感,语言典雅富于蕴味 典雅、精炼,知识性强,语言富于变化 准确、简约,既体现文体特点,又极富表现力 叙述清晰,说明准确,议论点睛;既展现历史故事, 又介绍相关知识,又表明观点态度,相得益彰, 突出说明对象特征。 写法·指导 梦回繁华 引出说明对象 《 清明上河图 》 (略写) 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及代表作 (略写) 具体介绍说明 《 清明上河图 》 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总括 《 清明上河图 》 概况 详写 《 清明上河图 》 内容 详细评述 《 清明上河图 》 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繁 华 (略写) 课堂·小结 课文以 《 梦回繁华 》 为题,介绍 《 清明上河图 》 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 《 清明上河图 》 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课堂·小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