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导练课时作业3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时作业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基础巩固 1.“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如贾 三倍,君子是识。”(《诗经·大雅》)这两段材料的主题虽然是儒家思 想,但也可以用来研究( ) A.农业的产生 B.商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进步 D.城市的变迁 解析:“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译为在农闲的时候, 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如 贾三倍,君子是识。”译为商人能获得三倍的利润,君子也不从事这 样的职业。因而可以用来研究商业发展,故 B 项正确,A、C、D 三 项错误。 答案:B 2.《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 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 其所欲。”这表明西汉初期( ) A.政策的松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解析:“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政府政策松动的表现,但不 是重商政策,故 A 项正确;B 项错在“重商政策”“民营手工业”上; C 项“交通便利”表述片面;D 项材料未体现出来。 答案:A 3.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 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本题重在通过材料信息体现古代城市的布局特点,来反映 统治者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政治意图。材料中“皆中绳墨”说明中规矩、 有法度,“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说明维护社会治安,“不复相参”说明 有严格的等级。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严格控制社会,维护统治秩序。 答案:C 4.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 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C 项材料中的“不禁街”, “夜归”反映了坊市制的时间开始打破。 答案:C 5.唐开元年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 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 正确信息是( )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朝的手工业很发达 D.唐朝对外实行朝贡贸易 解析: 材料只说明广州港口兴盛,但没有说明是世界第一大港 口,故 A 项错误;据“婆罗门”“波斯”“积聚如山”等词可知唐 海外贸易繁荣,故 B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海外贸易而与手工业发 展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B 6.《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 ( ) 解析: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选 B 是交子,符合题意,正确; 选项 A、C、D 均不是交子,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答案:B 7.元朝诗人杨维桢《盐商行》曰: “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 利淮西头。人生不愿千金宅,但愿盐商千斛船……盐商本是贱家子, 独与王侯埒富豪。”这反映出元朝( ) A.盐业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 C.盐铁专卖政策开始出现松动 D.商人社会地位堪比王侯将相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对盐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肯定,说明人 们的思想观念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正在逐步发生改变,故 B 为 正确选项。 答案:B 8.据《明经世文编》记载,“延绥镇兵马云集,全赖商人接济军 需,每年有定额。(政府)往往召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 于各堡仓给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材 料反映出明朝的晋商( ) A.获得了全国的食盐专卖权 B.以诚信为经营原则,以义取利 C.掌控了国家军政大权 D.得到官府庇护,获取高额利润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政府)往往召集山西商人,领认淮、 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 获其利”。A 项“全国”说法错误;B、C 两项题干也没有反映。 答案:D 9.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 “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 叩求示禁”。对材料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劳资矛盾尖锐 解析:商标侵权案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D 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 10.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 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 一演变过程说明( ) A.政治因素是主导城市发展的唯一要素 B.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是城市变迁的根本因素 D.军事需要使地方城镇的效能日益减弱 解析:古代的城一开始是防御功能和住宅功能,市是商业区域, 材料“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可 知城市功能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故 B 正确。政治因素没有始终主导城市发展,故 A 排除。重农抑商政策 属于经济政策,不是左右城市变迁的主要因素,故 C 排除。材料无 法体现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故 D 排除。 答案:B 综合创新 11.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 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宋朝时期商业打破了时间界限,出现了夜市,故 A 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②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③瓦子是宋朝出现的娱乐场所,故 C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④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之一,故 D 项错误,符 合题意。 答案:D 12.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攘往的街道上,随 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品的街铺。人 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 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根据“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 草等货品的街铺”,可以得出青花瓷已经很寻常了,明代青花成为瓷 器的主流,“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而银两为主 要形式的称量货币盛于明清,故 A、B、C 三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D 13.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北宋 北方人数(个) 北方所占比例 南方人数(个) 南方所占比例 前期 278 84.5% 51 15.5% 中期 274 63.9% 155 36.1% 后期 121 40.3% 179 59.7% A.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D.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南方被列入正史的人数在逐渐增加, 并最终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北宋时期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为其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 础。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中的“决定性因素”一词表述错误;B 选项错误,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仍在北方,并未转移;C 选项错误,正 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的表述错误。 答案:D 14.有史料这样记载:“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 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 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这段史料反映了( ) A.国家鼓励货殖功利 B.唐代政府放宽了对市场管理 C.宋代商业经济繁荣 D.西汉长安城市场界限被打破 解析:材料“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 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体现的是宋朝商业活动突破时间,是商业 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国家鼓励商业发 展,A 选项排除。唐代政府放宽了对市场管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 选项排除。西汉长安城有严格的市坊界限,D 选项排除。 答案:C 15.“到了 11 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 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 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 1024 年出 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 释与之相符的是( )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 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解析:从“11 世纪”时间信息可确定时间为宋代,由“中国经 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分析可知,宋代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宋代 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A 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说法是错误的; 题干仅是反映四川是宋代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并没有反映 当时四川社会经济是最发达的,排除 B 项;题干强调的是“为了预 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 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从政府这一行为的目的分析可知,控制 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C 项正确;D 项“衰退”说法错误。 答案:C 合作探究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较春秋时期有较大的 进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都市商业贸易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商 人为使自己的商品畅销,除了注重产品质量外,还看中了对产品的宣 传。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就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广告形式。早期的商业 广告,还学会了利用名人效应等手段,这使得广告能够在整个交易时 间内起着招引客人的作用。 ——整理自《中国古代广告历史概述》 材料二:中国古代广告文化反映了古代的商业习俗,记录了古代 商业文化演进的轨迹。随着市场竞争的出现,广告的内容逐渐丰富起 来,大小经营者都注意广告中宣传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利用具有吉祥、 发达、亲近等含义的字号和书法上乘、做工讲究的牌匾吸引人们的目 光。不仅增加了号召力,而且为它们注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了较多 的文化传播意义,从而使古代广告传播跃上一个新的层面,成为传达 商业文化的载体。 ——摘编自李燕《中国古代广告浅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早期广告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广告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广告的影响。 答案:(1)原因: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进步,促使商品贸易频繁; 商人在商品竞争中推动商品畅销的需要。 (2)特点:广告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注重宣传商品的质量和服 务;广告宣传注入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注重揣摩人们的消费心理。 影响:吸引消费者,增强了产品号召力,促进了商品销售;通过 不同形式的广告宣传,促进了商业经营模式的多元化,推动了商业文 化的传播。(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