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作业(1)
课练12 氮及其化合物 小题狂练⑫ 1.[2019·陕西质检]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答案:A 解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CO2等有关,B错误;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C错误;含磷合成洗涤剂易导致水质的富营养化,D错误。 2.[2019·福建泉州质量检查]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绿矾五斤,硝(硝酸钾)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加盐则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 B.“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是指绿矾脱水 C.“锅下起火,取气冷定”描述了蒸馏的过程 D.“五金入强水皆化”过程产生的气体都是H2 答案:D 解析:根据“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判断“强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故A正确;“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是指绿矾脱水,故B正确;“锅下起火,取气冷定”描述了蒸馏的过程,故C正确;“五金入强水皆化”是指金属溶于硝酸,涉及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氮的氧化物,故D不正确。 3.[2019·大连模拟]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答案:D 解析:反应中NO、O2均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N2为还原产物,A项错误;N2不是污染成分,B项错误;NO与O2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C项错误。 4.下列有关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3是4核7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 B.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氨气、NH3·H2O均是电解质 D.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产生的白烟为小冰晶 答案:B 解析:NH3含有10个电子,A项错误;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B项正确;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C项错误;浓盐酸极易挥发,能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所以产生大量白烟,D项错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NH3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答案:A 解析:加入Cu(NO3)2固体后,Cu和H+、NO发生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A错误。 6.[2019·滁州模拟]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 B.选用合适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C.HCl、NH3和SO2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 D.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 答案:D 解析:NO2、N2O4与H2O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因此烧瓶中不可能充满稀硝酸。 7.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2+、Mg2+、Cl-、NO能大量共存于pH=0的溶液中 B.1 L 1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A个NH C.加热可除去NaHCO3中的少量NH4Cl D.不论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与铜反应均体现出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酸性条件下,NO氧化Fe2+,A错误;NH水解,B错误;NaHCO3受热分解,C错误。 8.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 mol·L-1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 ①NO ②Fe3+ ③H+ ④NO ⑤NO2 A.① B.①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Fe与浓HNO3由于相对量不同而得到不同产物,Fe与浓HNO3反应可能生成Fe(NO3)2(Fe过量)或Fe(NO3)3(Fe不足)和NO2故一定大量存在NO和NO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相同的铜粉投入稀硝酸和浓硝酸,分别产生无色和红棕色气体,结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强 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结论: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结论: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D.将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结论: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A项错误;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说明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生成的AgOH又溶于氨水生成银氨溶液,而银离子与一水合氨是不能大量共存的,B项错误;铜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溶液变蓝,不是置换反应,D项错误。 10.[2019·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模拟]表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选项 气体 a b c A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B SO2 70%的浓H2SO4 Na2SO3固体 98%的浓H2SO4 C NO 稀HNO3 铜屑 H2O D NO2 浓HNO3 铜屑 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因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图示装置收集,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Na2SO3与70%的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中混有的H2O用98%的浓H2SO4除去,收集装置合理,故B正确;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不能用图示装置收集NO,应利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NO2被NaOH溶液吸收,收集不到NO2,故D错误。 11.[2019·日照检测]2017年1月,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教授团队成功合成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全氮阴离子化学式为N。下列关于全氮阴离子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N含有26个电子 B.N的摩尔质量为71 g·mol-1 C.全氮阴离子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全氮阴离子盐可能属于电解质,也可能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C 解析:每个N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5+1=36,A项错误;N的摩尔质量为14 g·mol-1×5=70 g·mol-1,B项错误;盐类均含有离子键,全氮阴离子中存在共价键,则全氮阴离子盐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项正确;全氮阴离子盐属于电解质,D项错误。 12.[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实验室制取氨气、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 C.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 D.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装置甲制取氨气,A错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B正确;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不一定为铜,因为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的,C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装置丁直接吸收,应防倒吸,D错误。 13.[2019·甘肃天水一中阶段考试]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将pH=11的氨水稀释1 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 C.加热NH4HCO3 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 受热不稳定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答案:D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所以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故A正确;常温下,pH=11 的氨水中c(OH-)=10-3 mol·L-1,稀释1 000倍,测得pH>8,c(OH-)>10-6 mol·L-1,说明稀释时NH3·H2O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NH3·H2O为弱碱,故B正确;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NO在锥形瓶口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故D错误。 14.[2019·湘潭模拟]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O2与水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利用上述关系制取NaHCO3的操作为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CO2、NH3,然后过滤得到NaHCO3 答案:C 解析:NaHCO3不是化肥,A项错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错误;制NaHCO3时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NH3和CO2,D项错误。 15.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 ) ①1.2 mL ②2.4 mL ③3.6 mL ④4 mL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剩余的气体为NO或O2,若剩余的气体为O2,则参加反应的气体为12 mL-2 mL=10 mL,根据4NO2+O2+2H2O===4HNO3,可知参加此反应的NO2的体积为10 mL×=8 mL,参加反应的O2的体积为10 mL-8 mL=2 mL,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2 mL+2 mL=4 mL;若剩余的气体为NO,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过量的NO2为3×2 mL=6 mL,反应4NO2+O2+2H2O===4HNO3消耗的气体总体积为12 mL-6 mL=6 mL,则反应消耗的O2为6 mL×=1.2 mL,故选D。 16.[2019·河南调研]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按下列实验流程制备Na2CO3,设计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为浓氨水,Y为生石灰,则可用装置甲制取NH3 B.反应①可在装置乙中发生,反应②可在装置丁中发生 C.可用装置丙进行过滤操作 D.将母液蒸干灼烧后可得到 NH4Cl 固体 答案:C 解析:生石灰遇水会变为粉末状的熟石灰,所以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NH3 不适合用图甲装置,故A错误;反应①制取NaHCO3可在装置乙中发生,反应②是NaHCO3加热分解制Na2CO3,同时有CO2和水生成,丁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反应②不可以在装置丁中发生,故B错误;装置丙为过滤装置,过滤是将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可以用装置丙进行过滤操作,故C正确;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 和 HCl,所以将母液蒸干灼烧后得不到 NH4Cl 固体,故D错误。 17.[2019·山东烟台模拟]取一定质量的 Cu、Cu2O、CuO的固体混合物,将其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通入足量的氢气,充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25.6 g,另一份加入到500 mL 稀硝酸中,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4.48 L。已知Cu2O+2H+===Cu+Cu2++H2O。则稀硝酸的浓度为( ) A.2 mol·L-1 B.1.6 mol·L-1 C.0.8 mol·L-1 D.0.4 mol·L-1 答案:A 解析:取一定质量为Cu、Cu2O、CuO 的固体混合物,将其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通入足量的氢气,充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25.6 g,被氢气还原后所得固体为Cu,n(Cu)=0.4 mol,另一份加入到500 mL稀硝酸中,固体恰好完全溶解,一定生成了0.4 mol Cu(NO3)2,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4.48 L,N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由N原子守恒可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稀硝酸的浓度为2 mol·L-1,A正确。 18.下图表示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时,硝酸还原产物分布与硝酸溶液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不同浓度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 B.用一定量的铁粉与足量的9.75 mol·L-1HNO3 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 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C.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成分越多 D.当硝酸浓度为12.2 mol·L-1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18HNO3===4Fe(NO3)3+3NO↑+3NO2↑+9H2O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有多种,因此一般来说,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A正确;参加反应的硝酸包括被还原的,以及没有被还原的(转化为硝酸铁),因此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大于0.1 mol,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大,NO2的含量增大,这说明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成分越多,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当硝酸浓度为12.2 mol·L-1时还原产物是NO、NO2,且其物质的量相等,D正确。 课时测评⑫ 1.[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工固氮可以得到硝酸盐 B.细菌对氮元素的循环有重要作用 C.雷电作用可以将氮气直接转化为铵盐 D.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氮元素被氧化 答案:C 解析:工业上以氮气合成氨,然后通过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再以硝酸制硝酸盐,人工固氮可以得到硝酸盐,A正确;由图可知,细菌对氮元素的循环有重要作用,B正确;雷电作用只能将氮气直接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可以转化为硝酸盐,雷电作用不可以将氮气直接转化为铵盐,C不正确;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氮元素被氧化,D正确。 2.下列有关防止或减少酸雨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对燃煤及燃煤烟气进行脱硫 B.对含SO2、NO2的废气处理后再排空 C.人工收集大气雷电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D.推广天然气、甲醇等作为汽车的燃料 答案:C 解析: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可以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对燃煤及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可以减少硫酸型酸雨的产生,A可行;SO2、NO2是形成酸雨的直接原因,对含SO2、NO2的废气处理后再排空,可以减少酸雨,B可行;人工收集大气雷电产生的氮的氧化物不现实,C不可行;天然气、甲醇等燃料的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D可行。 3.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 B.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C.常温下,铁、铝不与浓硝酸反应 D.NO可用排水法收集,N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C 解析:硝酸不稳定,光照容易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A项正确;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导致肥效降低,因此不能混合施用,B项正确;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表面均会被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反应,即发生钝化,钝化为化学变化,C项错误;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不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由于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项正确。 4.[2019·东北三省模拟]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答案:B 解析: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故A错误;实验室制取氨气,发生反应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NH3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制取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 (浓)MnCl2+Cl2↑+2H2O,该实验装置缺加热装置,故C错误;制取乙酸乙酯时,导管不能插入Na2CO3液面下,防止发生倒吸,故D错误。 5.[2019·淄博模拟]下列图像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物质的量(mol)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硝酸与铁反应时,随着铁的物质的量增加,先后发生下列反应:4HNO3(稀)+Fe===Fe(NO3)3+NO↑+2H2O[或6HNO3(浓)+FeFe(NO3)3+3NO2↑+3H2O],2Fe(NO3)3+Fe===3Fe(NO3)2,可见生成Fe(NO3)3消耗的Fe与Fe(NO3)3变为Fe(NO3)2消耗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图像B正确。 6.[2019·赣州联考]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2===H++H2PO B.NaH2PO2是次磷酸的正盐,其水溶液呈中性 C.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9NaOH===3Na3PO2+PH3↑+3H2O D.利用H3PO2进行镀银反应时,1 mol H3PO2被氧化成H3PO4时还原4 mol Ag+ 答案:D 解析:次磷酸是一元中强酸,电离方程式中应该用可逆号,A项错误;因为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所以NaH2PO2是次磷酸的正盐,NaH2PO2溶液由于H2PO水解而呈碱性,B项错误;白磷(P4)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次磷酸盐应为NaH2P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NaOH+3H2O===3NaH2PO2+PH3↑,C项错误;利用H3PO2 进行镀银反应时,1 mol H3PO2被氧化成 H3PO4时失去4 mo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可还原4 mol Ag+,D项正确。 7.[2019·安徽蚌埠质检]将43.8 g Al、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 溶液中,产生6.72 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 A.39.2 g B.44.8 g C.58.8 g D.66.4 g 答案:C 解析: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6.72 L氢气,其物质的量为0.3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Al)=0.3 mol×=0.2 mol,故铝的质量为0.2 mol×27 g·mol-1=5.4 g,铝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6 mol,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Cu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1.8 mol,故Cu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8 mol-0.6 mol=1.2 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知,反应中金属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1.2 mol,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为43.8 g-5.4 g+1.2 mol×17 g·mol-1=58.8 g,C正确。 8.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 (2)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 3Cu+8H++2NO===3Cu+2NO↑+4H2O (3)验证NO的生成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 (4)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 解析:(1)因烧瓶中有空气,则生成的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利用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一氧化氮气体的检验产生干扰。(2)因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现象是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其离子反应为3Cu+2NO+8H+===3Cu2++2NO↑+4H2O。(3)NO与氧气能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用空气验证NO的生成,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4)NO、NO2,都有毒,能污染环境,氮的氧化物能用NaOH溶液吸收。 9.如图所示是某些无机物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未列出)。已知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M、K是常见的金属单质;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向C溶液中加入BaCl2 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1)已知盐X不带结晶水,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损失,G、D和H2O可恰好完全反应生成I,反应时G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足量K与I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J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一种盐。将该盐的水溶液蒸干灼烧可得到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在0.02 mol·L-1的X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2Fe(SO4)2 (2)4:3 (3)3Fe+8H++2NO===3Fe2++2NO↑+4H2O (4)NaAlO2 (5)c(SO2)>c(NH)>c(Fe2+)>c(H+)>c(OH-) 10.[2019·安徽亳州模拟]亚硝酸钠(NaNO2)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但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某兴趣小组将如图装置连接起来制备NaNO2(装置可重复使用,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可知: ①2NO+Na2O2===2NaNO2; ②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MnO被还原为Mn2+; ③在酸性条件下,NaNO2能把I-氧化为I2,NO被还原为NO;Na2S2O3与I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 (1)装置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 (2)装置A的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制得的亚硝酸钠的纯度,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P2O5 ②碱石灰 ③无水CaCl2 ④生石灰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NaNO2的氧化性来测定其纯度的步骤:准确称取m g NaNO2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加适量水溶解,再加过量c1 mol·L-1KI溶液V1 mL和几滴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用c2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V2 mL。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 答案: (1)ACBDBE (2)C+4HNO3(浓)CO2↑+4NO2↑+2H2O ②④ (3)将NO2转化为NO 吸收多余的NO,防止污染空气 (4)①滴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恢复蓝色 ② 解析: (1)由已知①可得,该兴趣小组用NO和Na2O2反应制取NaNO2,所以将A中生成的NO2通入C中生成NO,经B除杂和干燥后与D中Na2O2反应;由已知②可得,E为尾气吸收装置,为保证D中干燥,在D和E之间的应连接干燥装置B,综上分析,连接装置的顺序为ACBDBE。 (2)在装置A的三颈烧瓶中,C和浓HNO3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CO2、N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CO2和H2O都能与Na2O2反应,为保证制得的NaNO2的纯度,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应既能吸水又能吸收CO2,P2O5和无水CaCl2只能吸水不能吸收CO2,碱石灰和石灰既能吸水又能吸收CO2,故选②④。 (3)由第(1)小题的分析可得C装置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O,防止污染空气。 (4)①由已知③中给出的结论可知,在酸性条件下,NaNO2将I-氧化为I2,由于该溶液中加入了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再滴入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蓝色褪去,且30 s内不恢复蓝色。②由2NO+2I-+4H+===I2+2NO↑+2H2O、2Na2S2O3+I2===Na2S4O6+2NaI可得关系:NO~Na2S2O3,所以n(NaNO2)=n(NO)=n(Na2S2O3)=c2·V2×10-3mol,m(NaNO2)=M(NaNO2)·n(NaNO2)=69c2V2×10-3g,NaNO2的质量分数为×1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