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49--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49--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专题05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2019年8月23日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来自世界五大洲13个国家的600余位艺术家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极具国际风格和民族民间特色的视觉盛宴。本届艺术节由中国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增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一带一路’精神;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艺术节至8月28日结束。艺术节期间,中外艺术团及呼和浩特市多支乌兰牧骑将深入呼和浩特各旗县区为基层群众奉献多场演出。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创办于1990年,每3年举办一届,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文联主办的我国唯一的大型国际民间艺术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共有来自五大洲65个国家162个民间艺术团体的3000余位外国艺术家来华参加艺术节,直接观众累计数百万人。此外,由中国文联、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共同主办的“壮丽70年·记录新时代——呼和浩特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图片展”同日开幕。展览通过60幅作品,全面展示了呼和浩特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面貌、新成果、新气象。‎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   1.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通过改革使艺术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拓展了云南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领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互相尊重。‎ ‎2.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艺术节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繁荣,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合作与交流。‎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本届亚艺节精彩的演出、观众的热烈掌声后面,可以看出,在文艺商演、书画展览、电影拍摄和保护非遗文化方面,内蒙古与世界国家有着许多共鸣之处及后续合作的商机,这有利于带动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4.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从屈原的《离骚》、《九歌》,到李白、杜甫脍炙人口的诗篇;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种类艺术作品在文化中的作用。‎ ‎5.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内蒙古人民秉承“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发展理念,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民间艺术不是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之中产生的,民间艺术兴起于民间,来自热气腾腾的生活,是鲜活的、大众的,源于大众生活的需要根植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存在于大众生活的规范、习惯与创造之中。‎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民间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与现代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将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内容和思想引入现代设计中会给现代设计带来质的飞跃。‎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展示各国优秀艺术成果、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以及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   4.联系具有客观性额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资源跨界融合机制的优势,发展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元素跨界融入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 5.整体决定部分,要树立整体的观点。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6.坚持发展的观点。中国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融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审美趣味和取向。只要民间艺术一定会在创新与转化中实现自己的变化与变革,必然会在当代社会多元化的生活中,再一次绽放它的生命力。‎ ‎   7.矛盾具有特殊性。民间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与现代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民间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体系。这种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不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本届艺术节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汲取人类和世界艺术技巧,并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原定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使本届艺术节更具特色。这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 9.辩证否定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辩证否定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当然,让古代的民间艺术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对各国的民间艺术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处理。‎ ‎      10.重视创新的作用,培养创新意识。艺术的生命力,尤其是地方传统民间艺术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如果民间艺术总是一成不变,过于古板地坚守传统,观众会越来越少。民间艺术除了保护,还需要创新发展。‎ ‎2019年8月23日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来自世界五大洲13个国家的600余位艺术家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极具国际风格和民族民间特色的视觉盛宴。据此回答1-2题:‎ ‎1.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佐证了( )‎ ‎①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①中“都”表述欠妥,排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排除②。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借鉴,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2.艺术节拓展了内蒙古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领域,启示我们( )‎ ‎①文化无国界,中华文化已为世界所认同 ‎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③在文化的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 ‎④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艺术节拓展了内蒙古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领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④符合题意。①中“已为世界所认同”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强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排除②。故本题答案为B。‎ ‎3.艺术的生命力,尤其是地方传统民间艺术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这是因为(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唯一途径 ‎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意识。进行艺术创新有利于使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手段,排除②。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C。‎ ‎4.从本届艺术节精彩的演出、观众的热烈掌声后面,可以看出,在文艺商演、书画展览、电影拍摄和保护非遗文化方面,内蒙古与世界各国有着许多共鸣之处及后续合作的商机。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艺术节精彩的演出给内蒙古与世界各国带来后续合作的商机,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潜移默化、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生命力,排除ABC。故本题答案为D。‎ ‎5.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他们或者把不同时间的事情放在同一个画面。陕西君义王秀清的农民画《马吃草》,牧童的“三张脸”表示放牧的表情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画面,就能完整的表现作者观念中的事物。这表明( )‎ ‎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自发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③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特点。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画面,完整表现作者观念中的事物,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④符合题意。①中“自发”表述不妥,排除。③中“决定”“控制”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6.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或磕模捺泥方法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上述材料说明( )‎ A.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民间艺术与政治无任何关联 C.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D.文化是经济生活的集中体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以泥土为原料来表现艺术,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排除A。B中“无任何关联”观点错误,排除。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排除D。本题答案为C。‎ ‎7.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为民间艺术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途径,带来了民间艺术传播方式的变更,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民间艺术可以有效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文化限制和传播技术条件限制,赋予民间艺术和文化更为广阔的传播与发展空间,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能够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②网络传播具有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 ‎③网络传播将会取代其他传媒 ④文化创新应该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民间艺术可以有效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文化限制和传播技术条件限制,赋予民间艺术和文化更为广阔的传播与发展空间,体现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表明络传播具有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①②④符合题意。网络传播不能取代其他传媒,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8.农民画是中国当代民间艺术中一个特有的术语,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正值“大跃进”年月,在江苏省邳县、河北省束鹿县、陕西省户县等地先后搞起了农民“诗画满墙”活动。由于它及时地配合着当时的政治运动,很快就传遍全国许多乡镇。这说明( )‎ ‎①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政治 ②一定的政治会影响一定文化的传播 ‎ ‎③文化是政治的集中体现 ④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关系。及时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很快就传遍全国许多乡镇,表明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产生重要影响,④符合题意。中国正值“大跃进”年月,在江苏省邳县、河北省束鹿县、陕西省户县等地先后搞起了农民“诗画满墙”活动,表明一定的政治会影响一定文化的传播,②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政治,排除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9.在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创造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史诗,以及音乐、舞蹈、绘画,有价值的科学典籍;建造了很多雄伟壮观、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国少数民族创造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史诗,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等,表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③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排除①。材料没有强调文化融合,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 10.随着点到绣花技术的普遍应用,刺绣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拥有高超技艺的刺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刺绣艺术品越来越少,这就使中国的刺绣越来越缺乏原创性,缺乏文化素养,缺乏设计和开发。这启示我们( )‎ A.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反对封闭,求同存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创新意识。中国的刺绣越来越缺乏原创性,缺乏文化素养,缺乏设计和开发,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洋为中用、为我所用和求同存异,排除BCD。故本题答案为A。‎ ‎11.本届艺术节向观众诠释了“音乐无国界,文化传友谊”的理念。这说明( )‎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音乐无国界,文化传友谊”,表明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和③中“限制通俗文化艺术”观点均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12.在新的历史时期,内蒙古人民秉承“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发展理念,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启示我们(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 ‎③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 ‎④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中“一切文化”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13.一件物品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增加的是历史性,或许还会被历史遗弃,而一件艺术品却能在历史中不断感动,即使个体的灭亡,形式的印迹仍然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的特点。即使个体的灭亡,形式的印迹仍然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潜移默化和文化氛围,排除BC。故本题答案为D。‎ ‎1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通过改革使艺术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拓展了云南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领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以下对文化交流认识正确的是( )‎ ‎①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②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 ‎③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 ④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博采众长,求同存异,既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样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和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排除①③。故本题答案为D。‎ ‎15.民间艺术不是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之中产生的,民间艺术兴起于民间,来自热气腾腾的生活,是鲜活的、大众的,源于大众生活的需要根植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存在于大众生活的规范、习惯与创造之中。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民间艺术兴起于民间,来自热气腾腾的生活,存在于大众生活的规范、习惯与创造之中,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为D。‎ ‎ 16.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资源跨界融合机制的优势,发展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元素跨界融入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述要求表明( )‎ ‎①人们可以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 ‎ ‎②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 ‎③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为基础建立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 ‎④人们可以调整事物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元素跨界融入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表明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调整事物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观点错误,排除。③中“以自己的意志为基础”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7.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展示各国优秀艺术成果、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以及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体现了( )‎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是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成为展示各国优秀艺术成果、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以及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说明文化是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①④符合题意。②中“根本”表述不妥,排除。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传承性,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18.中国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融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审美趣味和取向,不断绽放出它的生命力。这个发展过程说明,我们要( )‎ A.敢于否定一切                            B.不断征服社会 C.抛弃传统观念                            D.勇于开拓创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意识。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融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审美趣味和取向,体现了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D符合题意。否定一切观点错误,排除A。B中“征服”表述不妥,排除。传统观念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D。‎ ‎19.本届艺术节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汲取人类和世界艺术技巧,并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原定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使本届艺术节更具特色。这启示我们( )‎ ‎①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放 ②坚持与时俱进,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树立创新意识。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原定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彻底”表述欠妥,排除。材料没有涉规律,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20.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这在哲学上意味着( )‎ ‎①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 ‎ ‎③追求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同 ④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关系。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表明要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整体,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为C。‎ ‎21.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届艺术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以“发展民间艺术,促进友谊和平”为主题,具有“国际性、民族性、民间性、群众性”等特点。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与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魅力等。‎ 材料二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已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这次艺术节是呼和浩特近年来举办的特别有意义的一次活动,来自五大洲14个国家的350余名民间演员,深入到塔布寨村、玉泉区新西街社区、蒙牛集团、大召广场、和林格尔盛乐广场、昭君博物院、消防支队等地演出,兼具国际性和群众性,集中演出和巡回演出的特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加强民间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应如何处理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强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此外,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繁荣和发展世界文化。‎ ‎(2)①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②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③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解析】本题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为背景,以民间艺术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为素材,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等,属于归因型文化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主要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属于如何型哲学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角度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