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章恒定电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章恒定电流

第八章Error!恒定电流 考 纲 要 求 考 情 分 析 欧姆定律 Ⅱ 电阻定律 Ⅰ 实验八:测定金属 的电阻率(同时练习 使用螺旋测微器) 电阻的串联、并联 Ⅰ 实验九:描绘小电 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Ⅱ 实验十:测定电源 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Ⅱ 实验十一:练习使 用多用电表 电功率、焦耳定律 Ⅰ -   1.命题规律 高考对该部分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 查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闭合电路的欧 姆定律等知识,或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电 学实验,且以考查实验设计和实验仪器的 应用为主。 2.考查热点 预计该部分命题的重点仍是电学实验, 要特别注意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 理解,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实验数据 的处理等知识。  第 46 课时 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双基落实课) 点点通(一) 电流的三个表达式 定义式 微观式 决定式 公式 I=q t I=nqSv I=U R 适用 范围 一切电路 一切电路 金属、电解液 字母 含义 q 表示在时间 t 内通过 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n: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 由电荷数 q: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 量 S:导体横截面积 v: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U:导体两端的电压 R:导体本身的电阻 公式 含义 I 与 q、t 无关,I 与q t的 值相等 微观量 n、q、S、v 决定 I 的大小 I∝U I∝1 R [小题练通] 1.(鲁科教材原题)关于电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导体中,只要自由电荷在运动,就一定会形成电流 B.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电流总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 D.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 解析:选 D 只有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A 错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 流方向,B 错误;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势低的一端流向电势高的一端,在电源外部,电流 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C 错误;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 不能形成电流,D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在示波管中,电子枪 2 s 内发射 6×1013 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大 小约为(  ) A.4.8×10-6 A      B.3×1013 A C.9.6×10-6 A D.3×10-6 A 解析:选 A 由题意知,2 s 内发射的电荷量为 q=1.6×10-19×6×1013 C=9.6×10-6 C,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 I=q t,得 I=9.6 × 10-6 2 A=4.8×10-6 A,A 正确。 3.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 流。设电荷量为 e 的电子,以速率 v 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大小为 ve 2πr,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B.电流大小为ve 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电流大小为 ve 2πr,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D.电流大小为ve 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解析:选 C 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2πr v ,由 I=e T得 I= ve 2πr,电流的方向与电 子运动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为逆时针,C 正确。 [融会贯通] (1)电子流、带电粒子流都可以等效为电流,导体中自由电荷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形成电 流。 (2)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点点通(二) 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 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表达式为:R=ρl S。 2.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 高而减小。 [小题练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 R=U I 可知,电阻与电压、电流都有关系 B.由 R=ρ l S可知,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系 C.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所谓超导现象,就是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率 突然变为零的现象 解析:选 D R=U I 是电阻的定义式,R 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故 A 错误;R=ρ l S是电阻 的决定式,即电阻与 ρ、l、S 都有关系,故 B 错误;电阻率一般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C 错误;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导体的 电阻率突然变为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故 D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 2 倍,把另一根对折,然后给它们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横截面的电 荷量之比为(  ) A.1∶4 B.1∶8 C.1∶16 D.16∶1 解析:选 C 根据电阻定律 R=ρl S,R1=ρ2l 1 2S =4ρl S,R2=ρ· 1 2l 2S=1 4ρl S,再根据 I=U R,Q =It,解得 Q1∶Q2=1∶16,C 正确。 3.(粤教教材原题)工业上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测定液体的 电阻率。仪器中的一个部件如图所示,A、B 是两片面积为 1 cm2 的正方 形铂片,间距 d=1 cm,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 电压 U=6 V 时,测出电流 I=1 μA,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 R=ρ d S及欧姆定律 I=U R,解得 ρ=US Id = 6 × 1 × 10-4 1 × 10-6 × 1 × 10-2 Ω·m=6×104 Ω·m。 答案:6×104 Ω·m [融会贯通] (1)当导线被拉长或对折时,长度、横截面积都会发生变化,但总体积是不变的。 (2)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相结合,可以求解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理量。 点点通(三)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 R。 适用范围: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不适用于气体导电或半导体元件。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电流 I、横坐标表示电压 U,画出的 I­U 图 像,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 k=tan θ= I U=1 R,图中 R1>R2(选填“>”“<” 或“=”)。 (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适用于欧姆定律。 (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不适用于欧姆定律。 [小题练通] 1.(粤教教材原题)如图是两个电阻 R1、R2 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 知两电阻的大小之比 R1∶R2 等于(  ) A.1∶3         B.3∶1 C.1∶ 3 D. 3∶1 解析:选 A 导体的电阻等于 I­U 图像斜率的倒数,由题图可得 R1∶R2=tan 30°∶tan 60°=1∶3,A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 4 V,在 2 min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 15 C,这段导体的电阻 R=________Ω。 解析:根据公式 I=q t,R=U I ,解得 R=Ut q =4 × 2 × 60 15 Ω=32 Ω。 答案:32 3.(教科教材原题)一卷铝导线,横截面积为 1 mm2。在 27 ℃下,当这卷导线两端电压 为 54 V 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2 A,这卷导线有多长?(铝的电阻率为 2.7×10-8 Ω·m) 解析:根据公式 I=U R,R=ρl S, 解得 l=US Iρ =54 × 1 × 10-6 2 × 2.7 × 10-8 m=1 000 m。 答案:1 000 m [融会贯通] (1)分清 I­U 图像和 U­I 图像,对于线性元件,U­I 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而 I­U 图像的 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 (2)欧姆定律可以和电流的定义式、电阻定律等公式相结合,求解相关联的物理量。 点点通(四) 电阻的串联、并联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I=I1=I2=…=In I=I1+I2+…+In 电压 U=U1+U2+…+Un U=U1=U2=…=Un 电阻 R 总=R1+R2+…+Rn 1 R总= 1 R1+ 1 R2+…+ 1 Rn 分压原 理或分 流原理 U1∶U2∶…∶Un= R1∶R2∶…∶Rn I1∶I2∶…∶In= 1 R1∶ 1 R2∶…∶ 1 Rn 功率 分配 P1∶P2∶…∶Pn= R1∶R2∶…∶Rn P1∶P2∶…∶Pn= 1 R1∶ 1 R2∶…∶ 1 Rn [小题练通] 1.(教科教材原题)某种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物体 M 在导轨上平移时,带动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 P,通过理想电压表(内阻 非常大)显示的数据,来反映物体位移的大小 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 M 运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发生变化 B.物体 M 运动时,电压表示数会发生变化 C.物体 M 不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 D.物体 M 不动时,电压表没有示数 解析:选 B 物体 M 不动时,电路中有电流,电压表有示数,C、D 错误;物体 M 运 动时,电路中电流不变,电压表示数发生变化,A 错误,B 正确。 2.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 a、b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 0~10 V,当使用 a、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 0~100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 Rg 为 500 Ω,满偏电流 Ig 为 1 mA,则电阻 R1、R2 的值分别为(  ) A.9 500 Ω 90 000 Ω    B.90 000 Ω 9 500 Ω C.9 500 Ω 9 000 Ω D.9 000 Ω 9 500 Ω 解析:选 A 当使用 a、b 两个端点时,电流表串联 R1,由串联电路特点有 R 总=R1+ Rg=U1 Ig ,得 R1=U1 Ig -Rg= 9 500 Ω;当使用 a、c 两个端点时,电流表串联 R1、R2,同理有 R 总′=R1+R2+Rg=U2 Ig ,得 R2=U2 Ig -Rg-R1=90 000 Ω。故 A 正确。 3.(沪科教材原题)有一金属丝,长 1 m,电阻为 15 Ω。现将金属丝两端 连接成一闭合圆环如图所示,在圆环上取 P、Q 两点。已知 P、Q 间的短圆 弧长 20 cm,求 P、Q 间的电阻值。 解析:P、Q 将金属丝分为两部分,根据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故短圆弧电阻为 R1=1 5R=3 Ω, 长圆弧电阻为 R2=4 5R=12 Ω, R1、R2 并联,根据 1 R总= 1 R1+ 1 R2, 解得 P、Q 间的电阻值为 R 总= R1R2 R1+R2=2.4 Ω。 答案:2.4 Ω [融会贯通]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电阻,串联电阻增多时,总电阻增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意支路的电阻,并联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减小。 (3)不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只要某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就增大,反之则减小。 1.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比较 公式 R=ρl S R=U I 电阻的决定式 电阻的定义式 说明了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R 由 ρ、l、S 共同决定 提 供 了 一 种 测 电 阻 的 方 法 ——伏安法,R 与 U、I 均无 关 区别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 均匀的电解液 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 2.对 U­I 图像和 I­U 图像的理解 (1)只有图乙 I­U 图像才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图线 a、c、e、f 表示线性元件,b、d 表示非线性元件。 (3)在图甲中,图线 a、c 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斜率越大,电阻越大,Ra>Rc;在图 乙中,图线 e、f 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斜率越大,电阻越小,ReU 乙 B.U 甲=4U 乙 C.R 甲=4R 乙 D.R 甲=2R 乙 解析:选 AC 设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为 U,电流为 I,则 U 甲 I=U 乙×2I,则 U 甲= 2U 乙,A 正确,B 错误;根据 I2R 甲=(2I)2R 乙,得 R 甲=4R 乙,C 正确,D 错误。 8.(多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在其两端加上电压 U 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I, 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v。若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1 2, 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 2U,则(  ) A.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8 B.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I 16 C.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4 D.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2 解析:选 AD 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其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1 2,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 的1 4,导线长度要变为原来的 4 倍,电阻率不变,由电阻定律 R=ρ L S可知,导线电阻变为原 来的 16 倍;电压变为 2U,由欧姆定律 I=U R可知,电流变为原来的1 8,故 A 正确,B 错误; 电流 I 变为原来的1 8,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 4,单位体积中自由移动的电子数 n 不变,每个电 子所带的电荷量 e 不变,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I=nevS 可知,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变为原来 的1 2,故 C 错误,D 正确。 9.(多选)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 I 随所加电压 U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 示,P 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 P 点处的切线,PQ 为 U 轴的垂 线,PM 为 I 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U1 I2 C.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 U1 I2-I1 D.对应 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 PQOM 所围的面积 解析:选 ABD 由题图图像可知,U 越大,U­I 图线的斜率越小,表示小灯泡的电阻越 大,A 对;R=U I 中的 U、I 与小灯泡所处状态下的电压与电流相对应,B 对,C 错;对应 P 点,功率 P=U1I2,与图中矩形 PQOM 所围面积相等,D 对。 10.(多选)某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 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在导体乙的两端加 1 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 0.1 A C.将导体甲连接到电压为 4 V 的电路上时,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为 0.9 A D.将导体乙连接到电压为 5 V 的电路上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 0.5 A 解析:选 BD 由题图知两导体的阻值分别为 R 甲= U I甲= 2 0.4 Ω=5 Ω,R 乙= U I乙= 2 0.2 Ω =10 Ω,即导体甲的电阻较小,A 错误;在导体乙的两端加 1 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 流为 0.1 A,B 正确;将导体甲连接到电压为 4 V 的电路上时,通过导体甲的电流 I=U甲 R甲=4 5 A =0.8 A,C 错误;将导体乙连接到电压为 5 V 的电路上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 I′=U乙 R乙= 5 10 A=0.5 A,D 正确。 第 47 课时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重点突破课) [考点一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问题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这类问题由于形式多样、考法灵活, 考生不能统筹系统地去想问题,而导致分析不够全面而失误。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I= E R+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其他表达形式 ①电压表达式:E=U+Ir。 ②能量表达式:EI=UI+I2r。 2.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1)一般情况:U=E-Ir,当外电阻 R 增大时,路端电压 U 增大。 U­I 图像如图。 (2)特殊情况 ①当外电路断路时,I=0,U=E。 ②当外电路短路时,I 短=E r ,U=0。 [典例] 如图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 R1 的滑片向上滑动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2 的功率增大 B.R3 两端的电压减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R1 的电流增大 [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 R1 的滑片向上滑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外电路总电阻 增大,则干路电流 I 减小,路端电压 U 增大,R3 两端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则 R3 两端的电 压增大,通过 R3 的电流 I3 增大,通过 R2 的电流 I2=I-I3,I 减小,I3 增大,则 I2 减小,故 R2 的功率减小,电压 U2 也减小;R1、R4 的并联电压 U 并=U-U2,U 增大,U2 减小,则 U 并增大,故通过电流表的电流 IA 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通过 R1 的电流 I1=I2-IA,I2 减 小,IA 增大,则 I1 减小,故只有 C 正确。 [答案] C [规律方法] 闭合电路动态分析的三种方法 1.程序法 2.“串反并同”结论法 (1)所谓“串反”,即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 消耗的电功率都将减小,反之则增大。   (2)所谓“并同”,即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 消耗的电功率都将增大,反之则减小。 3.极限法 因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滑至两个极端, 让电阻最大或电阻为零进行讨论。 [集训冲关]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a、b、c 三盏灯均正常发光,电源电动 势恒定且内阻不可忽略。现将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稍向上滑动一些, 三盏灯亮度变化为(  ) A.a 灯变亮,b、c 灯变暗   B.a、c 灯变亮,b 灯变暗 C.a、c 灯变暗,b 灯变亮 D.a、b 灯变暗,c 灯变亮 解析:选 B 将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稍向上滑动一些,R 接入电路的电阻将减小,总电 阻将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E R+r得,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 U=E-Ir 减小,由 Pa =I2Ra 知 a 灯变亮,由 Ua=IRa 知 a 灯两端的电压变大,由 U=Ua+Ub 判断出 b 灯两端电压 Ub 减小,由 Ib=Ub Rb,Pb=Ub2 Rb 知通过 b 灯的电流减小,b 灯变暗,再由 I=Ib+Ic 知 Ic 变大, 由 Pc=Ic2Rc 知 c 灯变亮,B 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R0 为固 定电阻,当滑动变阻器 R 的触头向下移动时,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灯泡 L 一定变亮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R0 消耗的功率变小 解析:选 ABD 当 R 的触头向下移动时,R 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外电路总电阻变大, 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总电流变小,路端电压变大,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泡 L 两 端的电压变大,则灯泡 L 一定变亮,通过灯泡 L 的电流变大,而总电流变小,则电流表的 示数变小,R0 消耗的功率变小,故 A、B、D 正确,C 错误。 [考点二 含电容器电路问题] 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是一个难点,电路中出现电容器,学生往往难以确定电容器与电 路的串、并联关系及电压关系等,给分析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障碍。 1.电路的简化 不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把电容器所在的电路视为断路,简化电路时可以去 掉,求电荷量时再在相应位置补上。 2.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的处理方法 电路稳定后,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同支路的电阻相当于导线,即电阻不 起降低电压的作用,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其并联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3.电压变化带来的电容器变化 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若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 容器将充电;若电容器两端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可由 ΔQ=C·ΔU 计算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变化量。 [典例] (2016·全国卷Ⅱ)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 C 及电池 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 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 所带的电荷量为 Q1;闭合开关 S,电流再次稳定后,C 所带的电荷量 为 Q2。Q1 与 Q2 的比值为(  ) A.2 5          B.1 2 C.3 5 D.2 3 [解析] 断开 S 和闭合 S 后等效电路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得,甲、乙两图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 U1=1 5E, U2=1 3E,C 所带的电荷量 Q=CU,则 Q1∶Q2=3∶5,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规律方法] 含电容器电路问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 理清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第二步 确定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欧姆定律等电路规 律不适用,但对于充电或放电完毕的电路,电容器的存在与否不再影响原电路, 电容器接在某一支路两端,可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规律求解该支路两端的电 压 U 第三步 分析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针对某一状态,根据 Q=CU,由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U 求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Q,由电路规律分析两极板电势的高低,高电势板带正电, 低电势板带负电 [集训冲关] 1.(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恒为 E,内阻为 r,电压表的 内阻为 10 kΩ,B 为静电计,C1、C2 分别是两个电容器。将开关闭合一 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C1>C2,则电压表两端的电势差大于静电计两端的电势差 B.若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 P 向右滑动,则电容器 C2 上带电量增大 C.电容器 C1 上带电量为零 D.再将开关断开,然后使电容器 C2 两极板间距离增大,则静电计张角也增大 解析:选 CD 由于静电计的两个电极是彼此绝缘的,电压表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电 路稳定后,电路中没有电流,电压表两端没有电压,而电容器 C2 充电,两端存在电压,所 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势差小于静电计两端的电势差,故 A 错误;电路稳定后,电容器 C2 的电 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保持不变,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 P 向右滑动,电容器 C2 的电压不 变,带电量不变,故 B 错误;由于电压表两端没有电压,电容器 C1 没有被充电,带电量为 零,故 C 正确;将开关断开,电容器 C2 的带电量 Q 不变,板间距离增大,电容 C 减小, 由公式 C=Q U分析可知,板间电压增大,静电计张角增大,故 D 正确。 2.如图所示,电源的内阻不计,电动势 E=12 V,R1=8 Ω,R2=4 Ω,电容 C=40 μ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断开时,电容器不带电 B.将开关闭合,电容器充电 C.将开关闭合后,稳定时电容器的电荷量为 4.8×10-14 C D.若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现将开关断开,到再次稳定后,通过 R1 的总电荷量为 3.2× 10-4 C 解析:选 D 开关断开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不为零,电容器带电,A 项错误;将开关闭合,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小,电容器放电,B 项错误;将开关闭合后,稳定 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U= ER2 R1+R2=12 × 4 8+4 V=4 V,电容器的电荷量为 Q=UC=4×40×10 -6 C=1.6×10-4 C,C 项错误;若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现将开关断开,到再次稳定后,通 过 R1 的总电荷量 ΔQ=|ΔU|C=(12-4)×40×10-6 C=3.2×10-4 C,D 项正确。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闭合开关 S,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小灯泡 L 变暗 B.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 C.电容器 C 上的电荷量增加 D.电源的总功率变小 解析:选 B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干路电流 I 增大,即电流表读数变大,小灯泡 L 的功率 P=I2R 灯增大,小灯泡 L 变亮,路端电压 U=E-Ir 减小,即电压表读数变小,电源的总功率 P 总= EI 增大,A、D 错误,B 正确;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E-I(R 灯+r)减小,电容器 C 上的电荷量 Q=CU′减小,C 错误。 [考点三 电路故障问题] 电路故障一般有断路和短路两大问题,高考常考出现这两类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在备 考中要能正确区分并判定这两类问题,掌握常用的检查方法。 1.故障特点 (1)断路特点:表现为路端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 (2)短路特点:用电器发生短路,表现为有电流通过电路但其两端电压为零。 2.检查方法 电压表 检测 如果电压表示数为零,则说明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 路段短路 电流表 检测 当电路中接有电源时,可用电流表测量各部分电路上的电流,通过 对电流值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的位置。在使用电流表检测时,一 定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和量程 欧姆表 检测 当测量值很大时,表示该处断路;当测量值很小或为零时,表示该 处短路。在使用欧姆表检测时,电路一定要与电源断开 假设法 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 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行推断 [典例] 如图所示,电路中灯泡 A、B 均正常发光。忽然灯泡 B 比原来变暗了些,而灯泡 A 比原来变亮了些。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 是(  ) A.R2 发生断路 B.R3 发生断路 C.R2、R3 同时发生断路 D.R1、R3 同时发生断路 [解析] 假设 R2 断路,则 A 灯所在并联支路的总电阻增大,导致外电路总电阻增大, 干路电流减小,路端电压 U 增大,流过 R1 的电流 I1 增大,流过灯泡所在并联支路的总电流 I2(I2=I 总-I1)减小,B 灯两端的电压 UB=I2RB3 并减小,B 灯变暗,A 灯两端的电压 UA(UA= U-UB)增大,A 灯变亮。选项 A 正确,同理分析可得,选项 B、C、D 错误。 [答案] A [规律方法] (1)断路故障的判断: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有电压,再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 示数等于电源电动势,则该段电路中有断点。 (2)短路故障的判断: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有电压,再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 示数为零,则该并联段电路被短路;若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则该并联段电路没有被短路或 不完全被短路。   [集训冲关]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 6 V,当开关 S 接通后, 灯泡 L1 和 L2 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的电压是 Uab=6 V,Uad= 0 V,Ucd=6 V,由此可断定(  ) A.L1 和 L2 的灯丝都烧断了 B.L1 的灯丝烧断了 C.L2 的灯丝烧断了 D.滑动变阻器 R 断路 解析:选 C 由 Uab=6 V 可知,电源完好,灯泡都不亮,说明电路当中出现断路故障, 且在 a、b 之间。由 Ucd=6 V 可知,L1 与滑动变阻器 R 是通的,断路故障出现在 c、d 之间, 故 L2 断路。所以选项 C 正确。 2.如图所示,E 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1、R2、R3 均为定值电阻, 电压表与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开始时开关 S 闭合,电压表、电流表 读数均不为零,某时刻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均变大,则电路中可 能出现的故障是(  ) A.R1 断路       B.R2 断路 C.R1 短路 D.R3 短路 解析:选 B 若 R1 断路,电流表读数为零,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若 R2 断路,外电 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则电压表读数变大;R3 的分压增大,则电流 表的读数变大,符合题意,故 B 正确;若 R1 短路,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 电压减小,则电压表读数变小,电流表的读数变大,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若 R3 短路, 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则电压表读数变小,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 S 闭合后,由于电阻元件发生短路或 断路故障,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增大,则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故障 (  ) A.R1 短路 B.R2 短路 C.R3 短路 D.R1 断路 解析:选 A 若 R1 短路,则外部电路的电阻只剩 R3,故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变大,电 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A 正确;若 R2 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为零,B 错误; 若 R3 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为零,C 错误;若 R1 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为零,D 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 1.电源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因此(  ) A.电动势是一种非静电力 B.电动势越大,表明电源储存的电能越多 C.电动势的大小是非静电力做功能力的反映 D.电动势的单位与电势差的单位相同,故两者在本质上相同 解析:选 C 电动势是反映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 物理量,电动势越大说明这种转化本领越强,但不能说明电源储存的电能越多,故选项 A、 B 错误,C 正确;电动势的单位与电势差的单位相同,但两者在本质上不相同,故选项 D 错误。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 和 R4 皆为定值电阻,R5 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的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设电流表 的读数为 I,电压表 的读数为 U,当 R5 的滑动触头向图中 a 端移动时(  ) A.I 变大,U 变小      B.I 变大,U 变大 C.I 变小,U 变大 D.I 变小,U 变小 解析:选 D 当 R5 的滑动触头向 a 端移动时,R5 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减小,由电流随 电阻变化的“串反并同”规律可知,与 R5 串联的 R1、R3 中的电流(即总电流)增大,与 R5 并 联的 R2、R4 中的电流减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表 的读数 I 变小,路端电压减小,即电压 表 的读数 U 变小,故选项 D 正确。 3.如图所示,灯泡 L1、L2 原来都正常发光,在两灯突然熄灭后,用 电压表测得 c、d 间电压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高。电路故障可能是 (假设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  ) A.a、c 间断路 B.c、d 间断路 C.b、d 间断路 D.b、d 间短路 解析:选 B 因电路中 L1、L2、R 及电源串联,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两灯不亮,电 路故障必是断路,D 错误;若 a、c 间断路,两灯熄灭,电压表测得 c、d 间电压为 0,A 错 误;若 c、d 间断路,两灯熄灭,电压表测得 c、d 间电压为电源的电动势,比灯泡正常发光 时电压高,B 正确;若 b、d 间断路,两灯熄灭,电压表测得 c、d 间电压为 0,C 错误。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 S 原来是闭合的。现将 S 断开, 则灯泡 L 的亮度和电容器 C 带电量的变化情况是(  ) A.灯泡 L 变亮、电容器 C 带电量增加 B.灯泡 L 变亮、电容器 C 带电量减少 C.灯泡 L 变暗、电容器 C 带电量增加 D.灯泡 L 变暗、电容器 C 带电量减少 解析:选 A 由题图可知,当 S 闭合时,R2 与灯泡 L 串联后与 R3 并联,再与 R1 串联; 当 S 断开时,R3 断开,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R1 分压及内电压减小,灯泡 L 两端电压 增大,故灯泡 L 变亮;电容器 C 两端电压等于路端电压,因内电压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故电容器 C 两端电压增大,由 Q=UC 可知,电容器 C 带电量增加,故 A 正确。 5. 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 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M 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 触到药液时其电阻 RM 发生变化,导致 S 两端电压 U 增大,装置发 出警报,此时(  ) A.RM 变大,且 R 越大,U 增大越明显 B.RM 变大,且 R 越小,U 增大越明显 C.RM 变小,且 R 越大,U 增大越明显 D.RM 变小,且 R 越小,U 增大越明显 解析:选 C S 两端的电压增大,则总电流变大,总电阻变小,说明 RM 变小,且 R 越 大,并联电阻减小越快,干路电流增大越明显,电压 U 增大越明显,C 项正确。 6.(2019·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灯泡 L1 和 L2 均正常发光。由于某种原因灯泡 L2 灯丝突然烧断,其余用电器均 未损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 B.灯泡 L1 变亮 C.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变大 D.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少 解析:选 C 灯泡 L2 灯丝突然烧断,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根据闭合电路 欧姆定律知,电源的内电压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故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总 电流减小,则灯泡 L1 变暗,故 A、B 错误;根据电源的内阻等于外电阻时,电源的输出功 率最大,由于电源的内阻与外电阻关系未知,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变大,故 C 正确;路端 电压增大,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减小,则电阻 R 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 由 Q=CU 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大,故 D 错误。 7.(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将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图示位置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各电表示数 的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 V 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 A2 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 A1 的示数变小 D.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大 解析:选 AB 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增大;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总电流减小,由 U=E-Ir 可知,路端电压增大,可知电 流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 的示数变大,故 A 正确,D 错误;因路端电压增大,R1 中电 流增大,电流表 A1 的示数变大,故 C 错误;因总电流减小,而 R1 中电流增大,则 R2 中电 流减小,电流表 A2 的示数变小,故 B 正确。 8.(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为 r,现闭合开关 S,将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灯泡 L 变亮 B.电压表读数变小 C.电流表读数变小 D.电容器 C 上的电荷量增加 解析:选 CD 滑片 P 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导致电路总电阻 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电流表读数变小,灯泡 L 变暗,故 A 错误,C 正确;电压表读 数为路端电压,由 U 路=E-Ir 知 U 路增大,故 B 错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UC=E-Ir-U 灯,可知 UC 增大,则电容器 C 上的电荷量增加,故 D 正确。 9.(多选)(2019·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E、内 阻为 r,R1、R2 为定值电阻,L 为小灯泡,R3 为光敏电阻。当光照 减弱时,R3 阻值增大,则(  ) 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R2 中电流增大 C.L 的功率减小 D.路端电压增大 解析:选 BCD 由题图可知,L 与 R3 串联后与 R2 并联,再与 R1 串联;当光照减弱时, R3 阻值增大,电路中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由 U=E-Ir 可知,路端电压增大;因总电 流减小,则 R1 两端的电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并联部分电压增大,R2 中电流增大, 流过 L 的电流减小,故 L 的功率减小,故 A 错误,B、C、D 正确。 10.(多选)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电压表内阻看成无限大, 电流表内阻看成零。实验中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压表示数相同了 (但不为零),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用电器引起的,则可能的电路故障是 (  ) A.R3 短路 B.RP 短路 C.R3 断路 D.R2 断路 解析:选 BD R3 短路时,由于电流表内阻看成零,两电压表都被短路,示数都为零, 与题不符,故 A 错误;RP 短路时,两电压表都测量 R2 两端的电压,示数相同,而且都不为 零,故 B 正确;R3 断路时,电压表 V2 测量 R2 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1 测量 RP 和 R2 串联的 电压,电压表 V1 的示数大于电压表 V2 的示数,故 C 错误;R2 断路时,由于电压表内阻看 成无限大,两电压表都测量 R3 两端的电压,示数相同,而且都不为零,故 D 正确。 第 48 课时 电路中的能量问题(重点突破课) [考点一 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 对纯电阻电路的分析较易,对非纯电阻电路的分析较难,学生特别容易混淆非纯电阻 电路的电功和电热、电功率和热功率,理清这些知识,是学好本考点的前提。 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和热功率 内容 表达式 电功 电路中电场力移动电荷做的功 W=qU=UIt 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P=W t =UI 焦耳 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Q=I2Rt 热功率 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 P=Q t =I2R [典例]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 E=8 V,内阻为 r=0.5 Ω,“3 V,3 W” 的灯泡 L 与电动机 M 串联接在电源上,灯泡刚好正常发光,电动机刚 好正常工作,电动机的线圈电阻 R=1.5 Ω。求: (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2)电源的输出功率; (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解析] (1)灯泡 L 正常发光,通过灯泡的电流 IL=PL UL=1 A 电动机与灯泡串联,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IM=IL=1 A。 (2)路端电压 U=E-Ir=7.5 V 电源的输出功率 P=UI=7.5 W。 (3)电动机两端的电压 UM=U-UL=4.5 V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 机=UMIM-IM2R=3 W。 [答案] (1)1 A (2)7.5 W (3)3 W [易错提醒] (1)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不再适用,不能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 P=UI 求电 流。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大于电热,即 W>Q,这时电功只能用 W=UIt 计算,电热 只能用 Q=I2Rt 计算,两式不能通用。 (3)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W=Q+E,E 为其他形式的能。对电动机来说,输入的功率 P入= IU,发热的功率 P 热=I2r,输出的功率即机械功率 P 机=P 入-P 热=UI-I2r。   [集训冲关] 1.(多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当调节滑 动变阻器的电阻 R 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 别为 I1=0.5 A 和 U1=2.0 V;重新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R 使电动机 正常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I2=2.0 A 和 U2=24 V。则 (  ) A.电动机内线圈电阻为 R 线=4.0 Ω B.电动机内线圈电阻为 R 线=12 Ω C.电动机正常转动时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P 机=48 W D.电动机正常转动时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P 机=32 W 解析:选 AD 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相当于一个纯电阻元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 动机内线圈的电阻 R 线=U1 I1 =4.0 Ω,A 正确,B 错误;当电动机正常转动时,电动机消耗 的电功率 P=U2I2=48 W,电动机内线圈消耗的热功率 P 线′=I22R 线=16 W,故电动机输 出的机械功率 P 机=P-P 线′=32 W,C 错误,D 正确。 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 E=30 V,内阻 r=1 Ω,灯泡上标有“6 V 12 W”字样,直流电动机线圈电阻 R=2 Ω。若灯泡恰好能正常发 光,求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解析:因灯泡正常发光,所以 I=P U=12 6 A=2 A U 内=Ir=2×1 V=2 V 所以电动机两端电压为 UM=E-U 内-U=30 V-2 V-6 V=22 V 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P 机=UMI-I2R=22×2 W-22×2 W=36 W。 答案:36 W [考点二 闭合电路的功率问题]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和电源效率最高的条件不同,而学生往往在这方面易混、易错,本 部分知识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 1.电源的功率 (1)电路中的功率分配 P 总=P 出+P 内,即 EI=UI+I2r。 (2)输出功率与闭合电路总电流的关系 P 出=EI-I2r,当 I=E 2r时,P 出有最大值,为 Pm=E2 4r。 若外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则有 P 出=I2R= E2R (R+r)2 = E2 (R-r)2 R +4r 。 由上式可以看出 当 R=r 时,输出功率最大,Pm=E2 4r 当 R>r 时,随着 R 的增大,P 出减小 当 RP2       B.P1=P2 C.η1>η2 D.η1<η2 [解析] 电源与电阻的 UI 图线的交点代表该电阻接入电源时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对 照题图可得该电源分别与 R1、R2 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P1=4×2 W=8 W,P2=2×4 W=8 W,所以 P1=P2,选项 B 对,A 错;电源的效率 η= I2R I2(R+r)= 1 1+r R , 外电阻越大效率越高,根据电阻的 UI 图线斜率代表电阻可判断 R1>R2,所以 η1>η2,选项 C 对,D 错。 [答案] BC [规律方法] (1)从图线的意义上来看,图线 A 表示电源的性质;图线 B、C 表示电阻的性质。由图 线 A 可以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由图线 B、C 可以求出电阻的阻值。 (2)图线 A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U=E-Ir,图线 B、C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U=IR。   [集训冲关] 1.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 示,图线 a 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 U 和电流 I 的关系 图像(电池内阻不是常数),图线 b 是某电阻 R 的 UI 图像。在该 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  ) A.5.5 Ω B.7.0 Ω C.12.0 Ω D.12.5 Ω 解析:选 A 由欧姆定律得 U=E-Ir,当 I=0 时,E=U,由题图图线 a 与纵轴的交 点读出电源的电动势为 E=3.6 V,根据两图线交点处的状态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 2.5 V,电流为 I=0.2 A,则硅光电池的内阻为 r=E-U I =3.6-2.5 0.2 Ω=5.5 Ω,故 A 正确。 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 U­I 图像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 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Ⅱ为某一电阻 R 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 系图像。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 R 相连组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 (  ) A.电源的电动势为 3 V,内阻为 0.5 Ω B.电阻 R 的阻值为 1 Ω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4 W D.电源的效率为 50% 解析:选 ABC 由题图直线Ⅰ可得,纵轴截距为电源电动势 E=3 V,横轴截距为短路 电流 I0=6 A,电源内阻 r=E I0=0.5 Ω,故 A 正确;由直线Ⅱ可得,当 U=2 V 时,I=2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U I =1 Ω,故 B 正确;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表示该电源与该电阻串联 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交点处 U=2 V、I=2 A,电源的输出功率 P=UI=4 W,故 C 正确;电源的效率 η= P P总=UI EI=U E≈66.7%,故 D 错误。 3.如图所示,直线 A 为 a 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 线 B 为 b 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 C 为一个电阻 R 两端 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将这个电阻 R 分别接到 a、b 两电源上,那 么(  ) A.电阻 R 接到 a 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高 B.电阻 R 接到 b 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 C.电阻 R 接到 a 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电源效率较低 D.电阻 R 接到 b 电源上,电阻 R 的发热功率和电源的效率都较高 解析:选 C 电源的效率 η=UI EI=U E,由题图可知,电阻 R 接到 a 电源上时电路中电流 为I0 2,短路电流为 I0,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E R+r得 R=r,则 a 电源的效率为 50%;电 阻 R 接到 b 电源上时电路中电流小于I0 2,短路电流为 I0,同理得 I′= E′ R+r′r′, U′= E′ R+r′R>E′ 2 ,U′ E′>50%,则 b 电源的效率大于 50%,故 A 错误;电源的 U­I 图线 与电阻 R 的 U­I 图线的交点表示电阻 R 接到该电源上的工作状态,由题图知电阻 R 接在 a 电源上的电压和电流较大,a 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故 B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电阻 R 接到 a 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电源的效率较低,故 C 正确,D 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电动势为 E,电阻 R1、R2 阻值相等。保持 R1 的阻值不变,改变 R2 的阻值,则关于 R2 消耗的功率 P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R2 增大,P 增大;R2 减小,P 减小 B.R2 增大,P 减小;R2 减小,P 增大 C.无论 R2 是增大还是减小,P 均减小 D.无论 R2 是增大还是减小,P 均增大 解析:选 C 假设 R1 是电源的内阻,则根据外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外 电路消耗功率)最大,可知 R1=R2 时,R2 消耗的功率最大,所以当改变 R2 阻值时,无论是 增大还是减小,P 均减小。故 C 正确。 2.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 E=10 V,内阻 r=0.2 Ω,标有“8 V 16 W”的小灯泡 L 恰好能正常发光,电动机线圈电阻 R0=0.15 Ω,则电源的输 出功率为(  ) A.16 W        B.440 W C.80 W D.400 W 解析:选 C 电路的总电流 I=E-U额 r =10-8 0.2 A=10 A,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P=IU 额 =10×8 W=80 W,C 对。 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为恒流源,能始终提供大小恒定的电 流。R0 为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则选项图中表示电 压表示数 U、电路总功率 P 随电流表示数 I 变化的关系图像,可能正 确的是(  ) 解析:选 C 由题图知 R0 与 R 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 R 支路的电流,设 电源提供的电流恒定为 I 总,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U=U0=I0R0=(I 总-I)R0=-IR0+I 总 R0,其中 I 总、R0 为定值,由 U=-R0I+I 总 R0,可知 U 与 I 的图像为一次函数图像,且- R0<0,故 A、B 错误;由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知,电路消耗总功率:P=UI 总=(I 总-I)R0×I 总=-I 总 R0I+I 总 2R0,其中 I 总、R0 为定值,由 P=-I 总 R0I+I 总 2R0,可知 P 与 I 的图像 为一次函数图像,-I 总 R0<0,且 I、P 不会为 0,故 C 正确,D 错误。 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中带电质点 P 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 电路的影响,当滑动变阻器 R2 的滑片向下端移动时(  ) A.电压表示数增大 B.电流表示数减小 C.质点 P 将向下运动 D.R1 消耗的功率减小 解析:选 C 由题图可知,滑动变阻器 R2 与 R3 并联后与 R1 串联,电容器与 R3 并联; 当滑动变阻器 R2 的滑片向下端移动时,R2 减小,则电路中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 律可知,电路中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R1 两端的电压增大,可知并联部分的电压减 小,电压表示数减小,A 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 R3 两端电压减小,则通过 R3 的电流减小, 又总电流增大,可知电流表示数增大,B 错误;因电容器两端电压减小,板间场强减小,质 点 P 受到向上的电场力减小,故质点 P 将向下运动,C 正确;因通过 R1 的电流增大,由 P= I2R 可知,R1 消耗的功率增大,D 错误。 5.如图甲所示电路中,不计电表对电路的影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图乙中图线 a、b 表示电压表 V1 和 V2 随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化规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线 a 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值等于电源电动势 B.图线 b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 C.图线 a、b 交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此状态下电源的输出功率 D.图线 a、b 交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此状态下电阻 R0 消耗的功率 解析:选 B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流表 A 的示数 增大,电压表 V2 的示数增大,V1 的示数减小,所以图线 b 是电压表 V2 示数的变化情况, 图线 a 是电压表 V1 示数的变化情况;当外电路电阻无限大时,电路中电流为 0,故此时电 压表 V1 的示数就是 a 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值,它等于电源的电动势,A 正确;图线 b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阻 R0 的阻值,B 错误;图线 a、b 相交时,滑动变阻器被短路,图线 a、 b 交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此状态下电源的输出功率,也等于电阻 R0 消耗的功率,C、D 正确。 6.(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在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 P 由 b 端向 a 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D.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 解析:选 AC 滑片 P 由 b 端向 a 端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 电路中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电阻 R1 分压减小,并联支路电压增大, 通过电阻 R2 的电流增大,总电流等于通过电阻 R2 和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之和,所以通过电流 表的电流减小,由于不知道外电阻与电源内阻的关系,所以无法确定电源的输出功率如何变 化;综上可知,选项 A、C 对,B、D 错。 7.(多选)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当开关 S 闭 合后,小型直流电动机 M 和指示灯 L 都恰能正常工作。已知指示灯 L 的电阻为 R0,额定电流为 I,电动机 M 的线圈电阻为 R,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 IR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IE-I2R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IE-I2r D.整个电路的热功率为 I2(R0+R+r) 解析:选 CD 电动机的额定电压 U1=E-I(R0+r),A 错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 U1I,电动机的热功率 P 热=I2R,则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2=P-I2R=IE-I2(R0+R+r),B 错误;电源的输出功率 P 出=IE-I2r,C 正确;整个电路的热功率 Q=I2(R0+R+r),D 正 确。 8.(多选)如图所示,a、b 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的伏安特性 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组的内阻是 1 Ω B.电阻的阻值为 0.33 Ω C.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的两端,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 4 W D.改变外电阻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4 W 解析:选 AD 题图中,a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的倒数等于电池组的内阻,则电池组的内 阻是 r=|ΔU ΔI |=4 4 Ω=1 Ω,选项 A 正确;b 图线的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 R,则 R=ΔU′ ΔI′ = 3 1 Ω=3 Ω,选项 B 错误;由 a 图线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 E=4 V,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 的两端,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 P=( E R+r )2R=( 4 3+1 )2×3 W=3 W,选项 C 错误;改变外 电阻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Pm=E2 4r= 42 4 × 1 W=4 W,选项 D 正确。 第 49 课时 电学实验基本能力集释(实验增分课) (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一)游标卡尺 1.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 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 1 mm。 2.精度:对应关系为 10 分度 0.1 mm,20 分度 0.05 mm,50 分度 0.02 mm。 3.读数:若用 x 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 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 刻线对齐的游标刻线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度)mm。 (二)螺旋测微器 1.原理: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 0.5 mm,即旋钮每旋转一周, 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 0.5 mm,而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为 50 等份,每转动一小格,测微螺杆 前进或后退 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 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2.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 读一位)×0.01(mm)。 [例 1] (1)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分别为 9 mm 长 10 等分、19 mm 长 20 等分,则读数依次为________mm、________mm。 (2)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 程如图丙、丁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mm,测得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解析] (1)题图甲读数:主尺读数为 17 mm,游标尺读数是 5×0.1 mm=0.5 mm,最 后结果是 17 mm+0.5 mm=17.5 mm。题图乙读数:主尺读数为 23 mm,游标尺读数是 7×0.05 mm=0.35 mm,最后结果是 23 mm+0.35 mm=23.35 mm。 (2)由于螺旋测微器校零时有误差,估读为 0.003 mm,测量后的读数为 0.645 mm,去掉 校零误差,可得合金丝的直径为 0.642 mm。 [答案] (1)17.5 23.35 (2)0.003 0.642(0.640~0.644 均可) [规律方法] (1)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读数结果对应 10 分度为××.×mm 一位小数,20 分度和 50 分度为××.××mm 两位小数,换算单位时只需要移动小数点,最后一位数字即使是 0 也 不能省略。 (2)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读数结果为×.×××mm 三位小数,需要特别注意半毫米刻 度线是否露出。   (二)电流表的内接法与外接法 (一)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 原因 电流表分压 U 测=Ux+UA 电压表分流 I 测=Ix+IV 电阻 测量值 R 测=U测 I测 =Rx+RA>Rx,测量值大于 真实值 R 测=U测 I测 = RxRV Rx+RV RVRA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3.实验试探法: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根接线柱 P 先后与 a、b 处接触一 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例 2]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 Rx 约为 200 Ω,电压表 的内阻约为 2 kΩ,电流表 的内阻约为 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图乙所示,结果由 公式 Rx=U I 计算得出,式中 U 与 I 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甲和图乙中电路 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 Rx1 和 Rx2,则________(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 且测量值 Rx1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 Rx2________(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解析] 根据题意知 Rx RA>RV Rx,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显著,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得到的 Rx1 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题图甲的测量值是 Rx 与 RA 串联的电阻阻值,故 Rx1>Rx 真;题图 乙的测量值是 Rx 与 RV 并联的电阻阻值,故 Rx2U 实,而 R=U I ,所以 R 测>R 实。 答案:(1)B C F (2)见解析图 (3)大于 电压表的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实际电 压 3.用一段长 80 cm 的金属丝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 (1)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丝的电阻,测量值约为 6.0 Ω。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结 果为________mm。 (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阻时,提供下列供选择的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 4.5 V,内阻很小) B.电压表(量程 3 V,内阻约 3 kΩ) C.电压表(量程 15 V,内阻约 15 kΩ) D.电流表(量程 0.6 A,内阻约 0.125 Ω) E.电流表(量程 3 A,内阻约 0.025 Ω)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15 Ω,最大允许电流 1 A)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200 Ω,最大允许电流 2 A) H.开关、导线若干 要求操作简便且能保证测量准确度,在供选择的器材中,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电 压表应选择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均填字母代号) (4)根据上面选择的器材,在图乙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解析:(2)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 0.5 mm,可动刻度的读数为 0.01×43.4 mm=0.434 mm,所以最终读数为:0.5 mm+0.434 mm=0.934 mm,因为需要估读,故 0.932~0.936 mm 均可。 (3)选择电表时,要使指针偏转尽量大一些,在其满刻度的2 3左右偏转比较准确,故电压 表选择 B,电流表选择 D,待测电阻 6 Ω 左右,为了便于调节,因此选择阻值范围 0~15 Ω 的滑动变阻器 F 即可。 (4)待测电阻较小,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限流接法,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其实物图 如图所示。 答案:(2)0.934(0.932~0.936 均可) (3)D B F (4)见解析图 4.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可用器材除了标有“6 V 1.5 W”的 小灯泡、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 6 V(内阻不计) B.直流电流表 0~3 A(内阻 0.1 Ω 以下) C.直流电流表 0~300 mA(内阻约为 5 Ω) D.直流电压表 0~15 V(内阻约为 15 kΩ) E.滑动变阻器“10 Ω 2 A” F.滑动变阻器“1 kΩ 0.5 A”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均用序号表示) (2)按实验要求在虚线框(图甲)中画出电路图。 (3)根据电路图将图乙中所示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解析:(1)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I=P U=0.25 A,其电阻为 R=U I =24 Ω,故电流表选 C; 为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选 E。 (2)小灯泡内阻较小,故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要求从零开始调节,故 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图如图 1 所示。 (3)实验电路连接如图 2 所示。 答案:(1)C E (2)见解析图 1 (3)见解析图 2 5.(2016·海南高考)某同学改装和校准电压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框内是电压 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表头 G 满偏电流为 100 μA,表头上标记的内阻值为 900 Ω。R1、R2 和 R3 是定 值电阻。利用 R1 和表头构成 1 mA 的电流表,然后再将其改装为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若使 用 a、b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 1 V;若使用 a、c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 3 V。 则 根 据 题 给 条 件 , 定 值 电 阻 的 阻 值 应 选 R1 = ________Ω , R2 = ________Ω , R3 = ________Ω。 (2)用量程为 3 V,内阻为 2 500 Ω 的标准电压表 对改装表 3 V 挡的不同刻度进行校准。 所用电池的电动势 E 为 5 V;滑动变阻器 R 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 50 Ω 和 5 kΩ。 为方便实验中调节电压,图中 R 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 的滑动变阻器。 (3)校准时,在闭合开关 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 P 应靠近________(填“M”或“N”)端。 (4)若由于表头 G 上标记的内阻值不准,造成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 偏小,则表头 G 内阻的真实值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900 Ω。 解析:(1)根据题意,R1 与表头 G 构成 1 mA 的电流表,则 IgRg=(I-Ig)R1,得 R1=100 Ω;若使用 a、b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 1 V,则 R2=Uab-IgRg I =910 Ω;若使用 a、 c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 3 V,则 R3=Uac-IgRg I -R2=2 000 Ω。 (2)电压表与改装电表并联之后,电阻小于 2 500 Ω,对于分压式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小于并联部分,同时还要便于调节,故滑动变阻器选择小电阻,即选择 50 Ω 的 电阻。 (3)在闭合开关 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 P 应靠近 M 端,使并联部分分压为零,起到 保护作用。 (4)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小,说明通过表头 G 的电流偏小,则实 际电阻偏大,故表头 G 内阻的真实值大于 900 Ω。 答案:(1)100 910 2 000 (2)50 (3)M (4)大于 第 50 课时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增分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1.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实验电路如图(甲或乙)。 2.由电阻定律 R=ρl S,得 ρ=RS l。 三、实验器材 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 关、导线若干。 谨记部分器材用途 螺旋测微器 测定金属丝的直径 毫米刻度尺 测定金属丝的长度 电流表、电压表 测定金属丝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 滑动变阻器 改变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待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 d,计 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S=πd2 4 。 2.按实验电路图甲或乙连接好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待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 3 次,求出其平 均值 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 后,闭合开关 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 和 U 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 S。 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1.在求 Rx 的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 Rx=U 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 U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 Rx、l、S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 ρ=Rx S l,求出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率。 六、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七、注意事项 1.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即电压 表两端点间的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3.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4.闭合开关 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金属丝的电流 I 不宜过大(电流表用 0.6 A 量程),通电时 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考法一 实验原理和操作 1.在测定阻值较小的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在实验中获 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在测量其电阻时应选择的电路是(  ) 解析:选 D 待测金属阻值较小,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该用电流表外接法,题干中要 求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故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接法,D 正确。 2.(2019·苏北四市检测)要测量某种合金的电阻率。 (1)若合金丝长度为 L,直径为 D,阻值为 R,则其电阻率 ρ= ________ 。用 螺 旋 测 微 器 测 合 金 丝 的 直 径 如 图 甲 所 示 , 读 数 为 ________mm。 (2)图乙是测量合金丝阻值的原理图,S2 是单刀双掷开关。根据原理图在图丙中将实物 连线补充完整。 (3)闭合 S1,当 S2 处于位置 a 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U1=1.35 V,I1=0.30 A;当 S2 处于位置 b 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U2=0.92 V,I2=0.32 A。根据以上 测量数据判断,当 S2 处于位置________(选填“a”或“b”)时,测量相对准确,测量值 R x= 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合金丝电阻:R=ρL S=4ρL πD2,则电阻率:ρ=πRD2 4L ;由题图甲可知,其读数为: 0.5 mm+15.7×0.01 mm=0.657 mm。 (2)如图所示。 (3)根据ΔU U1 =1.35-0.92 1.35 ≈0.32,ΔI I1 =0.32-0.30 0.30 ≈0.07,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化较大,说明 电流表分压作用较大,因此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时测量相对准确,即 S2 处于位置 b,根据欧 姆定律有:Rx=0.92 0.32 Ω≈2.9 Ω。 答案:(1)πRD2 4L  0.657 (2)见解析图 (3)b 2.9 考法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3.小张同学打算测量由某种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丝的电阻率 ρ,待测金属丝的横截面 为圆形。实验器材有: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内阻约几千欧)、电流表(内阻约 几欧)、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待测金属丝及导线若干。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待测金属丝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结果分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可得其长度 L=________cm,直径 D=________mm。 (2)该同学要用图像法求出待测金属丝的阻值,要求电压从 0 开始变化。请将图 3 所示 实物电路图中所缺导线补全。 (3)图 4 是根据实验中测得的 6 组电流 I、电压 U 的值描绘的点,由图可求出电阻值 R= ________Ω(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4)请写出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率 ρ 的表达式 ρ=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 数表示)。 解析:(1)待测金属丝长度测量值为 59.40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0+43.4×0.01 mm =0.434 mm,即待测金属丝直径测量值为 0.434 mm。 (2)要求电压从 0 开始变化,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待测金属丝电阻较小,电流 表采用外接法。实物电路图连接如图甲所示。 (3)在题图 4 中用直线拟合各数据点,使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其他点均匀分布在直线 两侧,舍弃离直线较远的点,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表示待测金属丝的电阻,根据所画直 线可得 R≈5.80 Ω。 (4)由电阻定律可知,R=ρL S,S=πD2 4 ,解得:ρ=πRD2 4L 。 答案:(1)59.40 0.434(0.433~0.435 均可) (2)见解析图甲 (3)5.80(5.70~5.90 均可)  (4)πRD2 4L 4.滑动变阻器由陶瓷筒和密绕在其上的螺线管状电阻丝组成,为了在不破坏滑动变阻 器的前提下粗略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测得螺线管 1 cm 长度上的电阻丝匝数为 n,则电阻丝的直径 d=________m。 (2)如图甲所示,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动变阻器绕有电阻丝部分的外径 D,用刻度尺测量 电阻丝螺线管的总长度 L。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螺线管的外径 D 是________m。螺线管 外径 D 远大于电阻丝直径 d,则绕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的总长度可表示为________(用 n、 D、L 和已知常数表示)。 (3)用以下器材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 R1 的总电阻: A.待测滑动变阻器 R1(总电阻约为 50 Ω) B.电流表 A1(量程为 50 mA,内阻 r1 为 10 Ω) C.电流表 A2(量程为 300 mA,内阻 r2 约为 4 Ω) D.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为 10 Ω) E.定值电阻 R0(阻值为 10 Ω) F.电源 E(电动势约为 3 V,内阻不计) G.单刀单掷开关 S,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流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 3,方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电路图的一部分, 请将电路图补画完整。 (4)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 A1 的示数为 I1,电流表 A2 的示数为 I2,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 计算滑动变阻器总电阻的表达式为 R1=________。 (5)计算绕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ρ=________(n、d、D、L、R1 表 示)。 解析:(1)由题意得,电阻丝直径 d=1 n×10-2 m。 (2)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螺线管外径 D=31 mm+8×0.05 mm=31.40 mm= 3.140×10-2 m。总长度为 L 的螺线管上电阻丝匝数 N=100Ln,滑动变阻器上绕的电阻丝 总长度为 L 总=πDN=100πDLn。 (3)根据器材规格及实验要求知,测量滑动变阻器 R1 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可以先将电流表 A1 和滑动变阻器 R1 串联,然后与定值电阻 R0 并 联,采用电流表 A2 测量整个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滑动变阻器 R2 采用分 压接法,电路如图所示。 (4)由欧姆定律得(I2-I1)R0=I1(R1+r1),解得 R1=I2-I1 I1 R0-r1。 (5)由电阻定律得 R1=ρL总 S ,S=πd2 4 ,L 总=100πDLn,联立解得 ρ= R1d2 400DLn。 答案: (1)1 n×10-2 (2)3.140×10-2 或 0.031 40 100πDLn (3)见解析图 (4)I2-I1 I1 R0 -r1 (5) R1d2 400DLn [规律方法] (1)利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时,要首先推导出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的关系式。 (2)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线,让尽量多的数据描点落在图线上;如果连线为直线,不能 落在连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两侧,偏差太大的点应舍弃。 (3)充分应用图像的斜率、截距等几何元素,并注意纵横起始坐标是否为 0。   [例 1] 为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小明同学取来一段粗细均匀、长为 L0 的金属丝进 行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 d,读数如图甲所示,则 d=________mm。 (2)用一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的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选 用×10 挡测量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 应换到________挡。重新正确操作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Ω。 (3)为进一步准确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直流电源 E(电动势 4 V,内阻不计); B.电流表 A1(量程 0.6 A,内阻约 1 Ω); C.电流表 A2(量程 150 mA,内阻约 2 Ω); D.电压表 V(量程 3 V,内阻约 10 kΩ): E.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 0~15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2.0 A); F.滑动变阻器 R2(阻值范围 0~2 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0.5 A); G.金属丝 Rx,开关、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 应选用________(均填字母序号)。实验时,开关 S2 应接________(选填“1”或“2”)。 ②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丁中完成实物电路连接(部分连线已画出)。 ③若实验中测得该金属丝的电阻为 R0,则计算这种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ρ= ________(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三步化“新”为“熟”] 1.本实验有所创新,但实验目的仍是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2.本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R=U I 和 R=ρl S,测出金属丝的电阻和长度以及横截面积, 就可以确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3.本实验创新点有两处,一是先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电阻的大小,目的是确定电流 表量程的选择及电流表的内接法、外接法的选择;二是实验电路中使用了单刀双掷开关,考 查了内接法、外接法的选择。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 0.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 18.0×0.01 mm= 0.18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 0.5 mm+0.180 mm=0.680 mm。 (2)用×10 挡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说明所选挡位太大,为了 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1 挡。由题图乙可知,该金属丝的阻值是:R=22×1 Ω=22 Ω。 (3)①通过金属丝的最大电流 I=U R= 3 22 A≈136 mA,所以电流表选择量程 150 mA 的 C; 滑 动 变 阻 器 采 用 分 压 接 法 , 选 择 阻 值 范 围 小 的 E , 便 于 调 节 ; 临 界 电 阻 RARV≈ 2 × 10 000 Ω=100 2 Ω,因为 Rx< RARV,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所以开关 S2 应接 1。 ②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③根据电阻定律可得 R0=ρL0 S ,横截面积 S=π(d 2 )2=πd2 4 ,联立解得 ρ=πR0d2 4L0 。 [答案] (1)0.680 (2)×1 22 (3)①C E 1  ②见解析图 ③πR0d2 4L0 [例 2] 某同学在阅读科普资料时发现:输液用的生理盐水电导率为 0.8 s/m。他对“电 导率”一词产生浓厚的兴趣,经查单位及符号表得知,“s”为电导的单位,它等于电阻单位 的倒数,“m”为长度的单位。他又联想到电阻率的单位为“Ω·m”,经单位对比后他作出一 个大胆的假设:电导率一定是电阻率的倒数。为了验证他的假设,他做了如下尝试:取体 积为 V (m)3 的输液用的生理盐水,刚好灌满伸缩性能良好的透明塑料管(两端装有电极),形 成一段粗细均匀的封闭盐水柱(长为 10.00 cm、横截面积约为 1.00 cm2),进行如下实验: (1)他将盐水柱作为纯电阻 R,根据他的假设此段盐水柱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 (2)现用以下器材采用伏安法测盐水柱的电阻: A.直流电源 E:电动势 18 V,内阻很小,额定电流 1 A; B.电流表 A:量程 12 mA,内阻约 10 Ω; C.电压表 V:量程 15 V,内阻约 15 kΩ; D.滑动变阻器 R0:最大阻值 50 Ω; E.开关、导线若干。 根据所给的器材,在方框内画出合理的实验电路图(图中已给出盐水柱、电源的符号)。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电导率,他设计以下方案: 把这段封闭的盐水柱均匀拉长(盐水柱的两端始终与电极充分接触),测得盐水柱长度 L 和对应的电阻 R,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电阻 R 与长度 L2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盐水的电导 率应为________(用该图线的斜率 k、体积 V 表示)。若测得电导率约为“0.8”,则说明他的假 设是正确的。 [三步化“新”为“熟”] 1.本实验测定生理盐水的电导率,和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原理是相同的。 2.根据假设法得出电导率和电阻率成反比 D=1 ρ,再根据 R=ρL S,即可进行实验测量。 3.本实验创新点有两处,一是由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创新为测定生理盐水的电导率,对 学生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二是用 RL2 图像来处理数据,并应用图像的意义推导电导率 的大小。 [解析] (1)设电导率为 D,根据他的假设可知:D=1 ρ,由电阻定律得:R=ρL S= L DS= 0.1 0.8 × 1 × 10-4 Ω=1 250 Ω。 (2)因 R RA=125,RV R =12,则 R RA>RV R ,所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测量误差较 小,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盐水柱的电阻,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 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由题图看出,R 与 L2 成正比,即有 R=kL2,由电阻定律得:R=ρL S,若 D=1 ρ,有: kL2= L DS,则 D= 1 kLS,又体积 V=LS,解得:D= 1 kV。 [答案] (1)1 250 (2)见解析图 (3) 1 kV [创新角度归纳] 实验原理 的拓展 根据 R=ρl S,实验不仅能测量电阻率,还可测量导线长度、横截面积、 直径、厚度等,测电阻时除了伏安法还有其他多种方法 实验器材 的替代 被测量物多样化,可以是金属丝、圆柱体、圆桶、电解液等。电压表 可用电流计和定值电阻串联代替。测量阻值很小的电阻时可以将该电 阻与定值电阻串联 数据处理 的创新 测量电阻时除了用公式计算法还经常用图像法 [课时跟踪检测]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由 ρ=πd2U 4Il 可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最 大的是(  ) A.金属丝直径 d 的测量    B.电压 U 的测量 C.电流 I 的测量 D.金属丝长度 l 的测量 解析:选 A 四个选项中的四个物理量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均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 直径 d,因为在计算式中取直径的平方,A 对。 2.某次测量康铜丝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可知此次测得康铜丝的直 径为________mm。图乙是测量康铜丝电阻的原理图,利用该电路图测出的电阻值比真实值 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 1.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 0.01×38.0 mm=0.380 mm,所以金属丝的直径为 1.5 mm+0.380 mm=1.880 mm。题图乙中电流表采用了外接法, 电压值是真实的,由于电压表的分流,电流值偏大,根据 R=U I 得测出的电阻值偏小。 答案:1.880 偏小 3.为测量一根金属丝(电阻约 5 Ω)的电阻率 ρ,选用的电学器材:电压表(量程 3 V,内 阻约 3 kΩ),电流表(量程 0.6 A,内阻约 0.2 Ω),滑动变阻器(0~15 Ω),学生电源(稳压输出 3 V),开关,导线若干。 (1)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为了防止金属丝发生明显形变, 同时防止损坏螺旋测微器,转动旋钮 C 至测砧、测微螺杆与金属丝将要接触时,应调节旋 钮________(选填“A”“B”或“D”)发出“喀喀”声时停止;某次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其读 数为________mm。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丙的电路补充完整。 (3)如图丁所示,实验数据已描在坐标纸上,作出图线,求出该金属丝的电阻值为 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有人认为用图像法求金属丝的电阻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知,应调节微调旋钮 D;读数为:0.5 mm+4.0×0.01 mm=0.540 mm。 (2)待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实物连接如图 1。 (3)利用描点作图,将各组数据连接成直线如图 2,图线斜率表示电阻,R=2.7 0.6 Ω=4.5 Ω。 (4)他的观点不正确,利用图像法只能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 答案:(1)D 0.540(0.539~0.541 均可) (2)见解析图 1 (3)见解析图 2 4.5(4.4~4.6 均 可) (4)不正确 利用图像法只能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 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 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 K 以控制 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 右侧活塞固定,左侧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 势为 3 V,内阻不可忽略),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 A1 、A2(量程为 3 mA,内阻不计),电阻 箱 R(最大阻值为 9 999 Ω),定值电阻 R0(可供选择的阻值有 100 Ω、1 kΩ、10 kΩ),开关 S, 导线若干,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 A.测得圆柱形玻璃管内径 d=20 mm; 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 L; C.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 S,调整电阻箱阻值,读出电流表 A1 、A2 示数,分别记为 I1、I2,记录电阻箱的阻值 R; D.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多次重复实验步骤 B、C; E.断开 S,整理好器材。 (1)为了较好地完成该实验,定值电阻 R0 应选________。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 Rx 的表达式 Rx=____________(用 R0、R、I1、I2 表示)。 (3)若在上述步骤 C 中每次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流表 A1 、A2 示数均相等,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 L 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 R 的 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 RL 关系图像,则自来水的电阻率 ρ= ______Ω·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用本实验方法测电阻率实验中, 若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值与上述测量值相比 将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解析:(1)电源电动势为 3 V,电流表的量程为 3 mA,则最小电阻 R=E I= 3 3 × 10-3 Ω =1 kΩ,故定值电阻选 1 kΩ 的即可。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 Rx 满足 I1Rx=I2(R0+R),即 Rx=I2(R0+R) I1 。 (3)当 I1=I2 时,则 Rx=R0+R,即 ρL S=R0+R,则 R=ρ SL-R0,由题图乙可知:ρ S= (4.0+1.0) × 103 0.1 Ω/m=5×104 Ω/m,S=π(d 2 )2=1 4πd2,则 ρ=5×104×1 4×3.14×(20×10 -3)2 Ω·m≈16 Ω·m;若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则:Rx+rA=R0+R+rA,即 Rx=R0+R,则 表达式不变,自来水电阻率测量值与上述测量值相比将不变。 答案:(1)1 kΩ (2)I2(R0+R) I1  (3)16 不变 5.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 100 m 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 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 1.7×10-8 Ω·m,再利用图甲 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 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 0.6 A,内阻约 0.2 Ω; 电压表:量程 3 V,内阻约 9 kΩ; 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5 Ω; 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 20 Ω; 定值电阻:R0=3 Ω; 电源:电动势 6 V,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 1”或“R 2”),闭合开关 S 前应将滑片移至 ________(填“a”或“b”)端。 (2)如图丙所示,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 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 0.50 A 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________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电阻定律 Rx=ρl S,可求得这部分铜导线的电阻大约为 1.7 Ω,则 Rx+R0= 4.7 Ω,作为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如果用 R1,当调到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大 于电流表的量程,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 R2。开始时作为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 阻应为最大值,故滑片应移至 a 端。 (2)实物图如图所示。 (3)根据题图乙和电压表的量程可读得电压表的示数为 2.30 V。 (4)根据电阻定律,铜导线与 R0 的串联电阻 R=U I =2.30 0.50 Ω=4.6 Ω,所以铜导线的实际 电阻 Rx=R-R0=1.6 Ω,根据 Rx=ρ l S得导线长度 l≈94 m。 答案:(1)R2 a (2)见解析图 (3)2.30 (4)94 第 51 课时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增分课) 一、实验目的 1.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2.分析伏安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电路原理如图甲所示,测多组小电珠的 U、I 的值,并绘出其伏安特性曲线(图乙)。 2.由图线的斜率反映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以及温度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4~6 V 直流)或电池组、小电珠(3.8 V,0.3 A)、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坐标纸、导线若干。 谨记部分器材用途 滑动变阻器 改变小电珠电流、电压,测出多组数据 坐标纸 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描点并画图像   四、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按电 路原理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电路原理图中最左端,电路连接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 关 S。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测出 12 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 U 和电流值 I,并将测量数 据填入表格中,断开开关 S。 U(V) 0 0.2 0.4 0.6 0.8 1.0 1.2 I(A) U(V) 1.4 1.8 2.2 2.6 3.0 3.4 3.8 I(A) 4.拆除电路,整理仪器。 五、数据处理 1.在坐标纸上以 U 为横轴,以 I 为纵轴,建立坐标系。 2.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坐标系纵轴和横轴的标度要适中,以使所描图 线充分占据整个坐标纸为宜)。 3.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六、误差分析 1.由于电压表、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会造成系统误差。 2.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造成偶然误差。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造成偶然误差。 七、注意事项 1.电路的连接方式 (1)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小电珠(3.8 V,0.3 A)的电阻很小,与 0~0.6 A 的电流表串联时, 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 (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目的是使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使小电珠分得电压为零的一端,使开关闭合 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开关刚闭合时因小电珠两端电压过 大而烧坏灯丝。 3.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在 U0=1.0 V 左右将发生明显弯曲,故在 U=1.0 V 左右绘 点要密,防止出现较大误差。 4.当小电珠的电压接近额定值时要缓慢增加,达到额定值记录 I 后马上断开开关。 5.误差较大的点舍去,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应是平滑曲线而非折线。 考法一 实验原理和操作 1.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实验,他根据所测量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 IU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乙表示的电阻遵从欧姆定律 B.图甲、丙的曲线一定是偶然误差太大 C.图甲表示的电阻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D.图丙表示的电阻能作为标准电阻使用 解析:选 A 由题图知,图乙是线性元件的 IU 图像,遵从欧姆定律,故 A 正确;图 甲、丙是不同的非线性元件的 IU 图像,不是偶然误差大,故 B 错误;IU 图像上某点与 坐标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根据图甲可知,随电压升高电阻阻值减小,故 C 错误;图丙表示的电阻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作为标准电阻使用,故 D 错误。 2.如图所示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电路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 为 2.5 V。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开开关。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 解析:(1)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左端。 (2)增加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多组读数,直至电压表示数达到小 灯泡的额定电压。 答案:见解析 考法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3.要描绘一个标有“3 V 0.8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 零逐渐增加,且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已选用的器材除导线、开关外,还有: 电池组(电动势为 4.5 V,内阻约 1 Ω) 电流表(量程 0.6 A,内阻约为 1 Ω) 电压表(量程 3 V,内阻约为 3 kΩ)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20 Ω,额定电流 1 A) (1)实验电路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以电压表的读数 U 为横轴,以电流表的读数 I 为纵轴,根据实 验得出的多组数据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 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 选填“ 增大” 或 “ 减 小 ”) , 其 发 生 变 化 的 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这个小灯泡接到电动势为 1.5 V,内阻为 5 Ω 的电源两端,电路接通后小灯泡 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 解析:(1)由题意得,本实验要求从电压表读数为零开始测量,故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 压接法;由于小灯泡电阻较小,因此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选择 B 电路。 (2)IU 图像中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 题图线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原因是灯丝电 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作出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灯泡 两端的电压约为 0.7 V。 答案:(1)B (2)增大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0.7 4.(2019·宜兴高三调研)某学习小组欲描绘小灯泡(“3 V,1.5 W”)的 UI 图线,可选 用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池组:电动势约为 4.5 V,内阻可不计; B.双量程的电压表: V1:量程 3 V,内阻约为 3 kΩ; V2:量程 15 V,内阻约为 15 kΩ; C.双量程的电流表: A1:量程 0.6 A,内阻约为 1 Ω; A2:量程 3 A,内阻约为 0.1 Ω; D.滑动变阻器 R:阻值范围 0~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2 A; E.开关 S,导线若干。 在尽量提高测量精度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器材,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 1 连接成完整电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3)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电压、电流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 2 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小灯 泡的 UI 图线。 组数 1 2 3 4 5 6 7 U/V 0 0.28 0.58 0.92 1.50 2.00 3.00 I/A 0 0.10 0.20 0.30 0.40 0.45 0.49 (4)根据 UI 图线可得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本实验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以获得多组数据,同时由于小灯泡内阻较 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以减小误差;故连线如图甲所示。 (2)由图甲可知测量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侧并联,为了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从零开 始调节,开始时滑片应移到 A 端。 (3)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 U­I 图线如图乙所示。   (4)在图乙中作出 UI 图线过原点的切线,如图丙所示;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即 UI 图线过原点的切线的斜率;故 R=0.7 0.3 Ω≈2.3 Ω。 答案:(1)见解析图甲 (2)A (3)见解析图乙 (4)2.3(2.2~2.4 均可) [深化拓展] 要充分发掘图像的“潜能”进行数据处理,如在同一个 U­I 或 I­U 坐标系内画小灯泡 和电源的图线,交点即表示把小灯泡直接连在电源两端的工作状态,从而得到小灯泡的电 压、电流、功率,以及电流的内部功率等。   [例 1] (2018·全国卷Ⅰ)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 路探究在 25 ℃~80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 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 RT,其标称值 (25 ℃时的阻值)为 900.0 Ω;电源 E(6 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 (量程 150 mV);定值电阻 R0(阻值 20.0 Ω),滑动变阻器 R 1(最 大阻值为 1 000 Ω);电阻箱 R2(阻值范围 0~999.9 Ω);单刀开关 S 1,单刀双掷开关 S2。 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 t 升至 80.0 ℃。将 S2 与 1 端接通, 闭合 S1,调节 R1 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 U0;保持 R1 的滑片位置不变,将 R2 置于最大值,将 S2 与 2 端接通,调节 R2,使电压表读数仍为 U0;断开 S1,记下此时 R2 的 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 t,得到相应温度下 R2 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 25.0 ℃。实验 得到的 R2­t 数据见下表。 t/℃ 25.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2/Ω 900.0 680.0 500.0 390.0 320.0 270.0 240.0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闭合 S1 前,图(a)中 R1 的滑片应移动到________(填“a”或“b”)端。 (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作出 R2­t 曲线。 (3)由图(b)可得到 RT 在 25 ℃~80 ℃范围内的温度特性。当 t=44.0 ℃时,可得 R T= ________Ω。 (4)将 RT 握于手心,手心温度下 R2 的相应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Ω,则 手心温度为________℃。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实验目的是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和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有很多相似之 处。 2.实验中使用了替代法,能准确地确定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 3.本实验用 R2t 图像表达热敏电阻的温度特点,采用描点法画出图像,并应用图像 分析有关问题。 [解析] (1)闭合开关 S1 前,应让滑片移动到 b 端,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把 t=60 ℃和 t=70 ℃对应的两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画出 R2­t 曲线,使尽可能多的点位于曲线上,如图所示。 (3)由图像可知 t=44.0 ℃时,电阻的阻值约为 450 Ω。 (4)由题图(c)可得电阻箱阻值为 620.0 Ω,由图像可得温度约为 33.0 ℃。 [答案] (1)b (2)见解析图 (3)450 (4)620.0 33.0 [例 2] 某实验小组要探究一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并研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 的实际功率,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把滑片 P 向一端移动过程中,发现电流表与电压表均有明显读数且读数 几乎不变,则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元件可能是________(选填“A”或“B”)。 A.小灯泡       B.滑动变阻器 (3)该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小灯泡的 UI 图线如图乙所示,可判定在图丙中小灯泡 的功率 P 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平方 U2 的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1”“2”或“3”)。 (4)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这种小灯泡并联接在电源两端,已知电源的电动势 E=3 V、 内阻 r=2 Ω,则此时每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实验目的是研究小灯泡的 UI 图线及实际功率,和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的实验基本相同。 2.根据 P=U2 R ,由于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U2 图线的斜率应逐渐变小。 3.根据电源的 UI 图线和小灯泡 UI 图线的交点坐标,可确定小灯泡接在电源上的 实际功率。 [解析] (1)闭合开关前,滑片 P 应置于 a 端,使测量电路电流、电压均为零。 (2)电流表与电压表均有明显读数且读数几乎不变,说明测量电路导通,控制电路中的 滑动变阻器没有起作用,故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元件可能是滑动变阻器。 (3)由题图乙可得,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由 P=U2 R 得 P U2= 1 R,则 P 随 U2 的变化变缓,题图丙中正确的图线为 3。 (4)设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U,流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为 I,则 E=U+2Ir,得 U=3- 4I,在题图乙中画出电源的 UI 图线如图所示,交点坐标 U=2.20 V,I=0.200 A,所以每 个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P=UI=0.44 W。 [答案] (1)a (2)B (3)3 (4)0.44(0.43~0.45 均可) [创新角度归纳] 实验情境 除研究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还可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或元件的 的创新 伏安特性曲线 器材的改 进或替换 在没有合适的电压表、电流表的情况下可以先改装,再使用,如: (1)扩大电压表量程: (2)扩大电流表量程: 实验原理 的创新 根据画出的图像,不仅可以分析元件的伏安特性,还可分析电阻、 电阻率的变化、计算小灯泡实际功率等 [课时跟踪检测] 1.现要用伏安法描绘一只标有“2.5 V,0.6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下列器材供选 用: A.电压表(0~3 V,内阻 3 kΩ) B.电流表(0~0.6 A,内阻 0.5 Ω) C.电流表(0~3 A,内阻 0.1 Ω) D.滑动变阻器(10 Ω,2 A) E.滑动变阻器(100 Ω,1.0 A) F.蓄电池(电动势 6 V,内阻不计) (1)实验要求多测几组数据,则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均 用字母序号表示)。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连接成实验所需实物电路图。 (3)通过实验测得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由图线可求得小灯泡正常工作时 的电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本实验要求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分压接法,故滑动变阻器应选 最大阻值较小的 D;由 P=UI 可得,最大电流为 I=0.24 A,电流表应选 B。 (2)由(1)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小灯泡电阻较小,电流表选用外接法,实物电 路图如图所示。 (3)由题图乙可知,当电压为 2.8 V 时,电流为 0.26 A,故电阻 R=U I = 2.8 0.26 Ω≈11 Ω。 答案:(1)D B (2)见解析图 (3)11 2.某同学进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实验器材有: 电压表 :量程为 3 V,内阻为 3 kΩ 电流表 :量程为 0.6 A,内阻约为 2 Ω 定值电阻 R0:阻值为 1 kΩ 小灯泡 L:额定电压为 3.8 V 滑动变阻器 R:阻值范围为 0~10 Ω 电池 E:电动势为 6 V 开关 S,导线若干 (1)该同学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 1.20 V 时,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为________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通过正确实验操作和读数,得到了一组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部分数据如 表所示: 电流/A 0.085 0.155 0.212 0.235 0.278 0.315 电压/V 0.17 0.60 1.20 1.50 2.10 2.70 在图乙中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3)若把这个小灯泡与电动势为 3 V、内阻为 10 Ω 的干电池连接成闭合电路,此时小灯 泡的电阻为________Ω,实际功率为________W(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串联后并联接在小灯泡两端,则小灯泡两 端的实际电压为电压表两端电压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之和,则可知 U=UV RV(RV+R0)=1.20 3 ×(3+1)V=1.60 V。 (2)由(1)可知,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 U=4 3UV,根据题表中数据可得表中从左到右的电 流对应的实际电压分别为:0.23 V、0.80 V、1.60 V、2.00 V、2.80 V、3.60 V,利用描点法 可得出对应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1 所示。 (3)若把这个小灯泡与电动势为 3 V、内阻为 10 Ω 的干电池连接成闭合电路,电池的路 端电压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作出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则两图像的交点表示小灯泡的 工作点,由图 2 可知,小灯泡的电压为 1.18 V,电流为 0.180 A;由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 电阻 R=U I ≈ 1.18 0.180 Ω≈6.6 Ω,小灯泡的功率 P=UI=1.18×0.180 W≈0.21 W。 答案:(1)1.60 (2)见解析图 1 (3)6.6 0.21 3.学校开放实验室,同学们计划探究“1.0 A 6.0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要求电压 可以从 0 开始连续调节,同时较准确地测其在额定电流下的实际功率,可供选用的器材如 下: 电流表 ,量程 3 A,内阻约为 0.1 Ω; 电流表 ,量程 0.5 A,内阻 r2=4 Ω; 电压表 ,量程 3 V,内阻 rV=1.0 kΩ; 标准电阻 R1,阻值 4 Ω; 标准电阻 R2,阻值 2.0 kΩ; 滑动变阻器 a,阻值 0 到 10 Ω,额定电流 1.0 A; 滑动变阻器 b,阻值 0 到 20 Ω,额定电流 2.0 A; 学生电源,电动势约为 8 V,开关及导线若干。 (1)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满足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所选器材代号。 (2)某次实验中电流表满偏时,电压表的指针如图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小 灯泡在额定电流下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W。 解析:(1)要求电压可以从 0 开始连续调节,实验时滑动变阻器需 采用分压接法,小灯泡的电流达到额定电流 1.0 A 时,如果再有电压 表的分流,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会大于 1.0 A,使用滑动变阻器 a 可 能会烧毁,所以应选的滑动变阻器是 b。电流表 量程 3 A 太大,测量数 据不够精确,不能选用,电流表 量程 0.5 A 太小,但可以与标准电阻 R1 并联改装成量程 1.0 A 的电流表。估算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约为 6 V,用量程 3 V 的电压表 与阻值 2.0 kΩ 标准电阻 R2 串联可以改装成量程 9 V 的电压表。为了能够方便、准确的控制通过小灯泡的 电流,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如果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小灯泡达到额定电流 1.0 A 时将超过改装后的电流表的量程,电路设计如图所示。 (2)电压表读数为 2.60 V,由(1)知改装后的电压表总电压是 2.60×3 V=7.80 V,电流表 满偏即改装后的电流表总电流为 1.0 A,改装后的电流表总内阻为 2 Ω,其分压为 2 V,故小 灯泡两端真实电压为 5.80 V,小灯泡在额定电流 1.0 A 下的实际功率为 5.8 W。 答案:(1)见解析图 (2)2.60 5.8 4.(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段铅笔芯的伏安特性,他连接了如图甲 所示的实验电路。小亮同学认为小明的电路并不完善,他在该电路上增加了一条导线,得 到了小明的认同。 (1)请你用笔画线在图甲中加上这条导线。 (2)对小亮完善后的电路,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先置于________(选填“最 左端”或“最右端”)。 (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表所示: 电流 I/A 0 0.08 0.16 0.24 0.32 0.40 0.48 电压 U/V 0 0.63 1.22 1.68 1.97 2.23 2.44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铅笔芯的伏安特性曲线。 (4)由(3)中图线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铅笔芯的电阻率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解析:(1)完善电路如图 1(只需增加导线 1 或 2)。 (2)完善后的电路滑动变阻器采用了分压接法,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先 置于最左端。 (3)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2。 (4)由(3)中图线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图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变大,根据 R=U I =1 k可知,铅笔芯的电阻变小,电阻率减小。 答案:(1)见解析图 1 (2)最左端 (3)见解析图 2 (4)减小 第 52 课时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增分课)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如图甲或乙所示,改变 R 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 I、U 值,利用闭 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几组 E、r 值,最后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2.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在坐标纸上以 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 的几组 I、U 值画出 U­I 图像,如图丙所示,直线跟纵轴交点的纵坐标表示电 源电动势 E 的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内阻 r 的值。 三、实验器材 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谨记部分器材用途 电压表、电流表 测定路端电压和电路中电流 滑动变阻器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路端电压 刻度尺 画出 UI 图线   四、实验步骤 1.电流表用 0.6 A 量程,电压表用 3 V 量程,按实验原理图甲或乙连接好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接入电路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 样方法测量出 6 组 I、U 的值。填入表格中。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第 5 组 第 6 组 U/V I/A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五、数据处理 1.公式法 将 6 组对应的 U、I 数据代入关系式:U1=E-I1r、U2=E-I2r、U3=E-I3r、…,让 第 1 式和第 4 式联立方程,第 2 式和第 5 式联立方程,第 3 式和第 6 式联立方程,这样解 得三组 E、r,取其平均值作为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2.图像法 在坐标纸上以路端电压 U 为纵轴、干路电流 I 为横轴建立 UI 坐标系,在坐标系内描 出各组(I,U)值所对应的点,然后作一条使落在线上的点尽量多的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大 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则直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值即为电源电动势的大小(一次函数的 纵轴截距),直线的斜率绝对值即为电源的内阻 r,即 r=|ΔU ΔI |。 六、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 (1)由于读数不准和电表线性不良引起误差。 (2)用图像法求 E 和 r 时,由于作图不准确造成误差。 (3)实验时通电时间过长或电流过大,都会引起 E、r 变化。 2.系统误差 (1)若采用图甲电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误差,电压值越大,电压表的分流越 多,对应的 I 真与 I 测的差值越大。其 U­I 图像如图丁所示。 结论:E 测r 真。 七、注意事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应选内阻大些的电池(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干 电池)。 2.在实验中不要将 I 调得过大,每次读完 U 和 I 的数据后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干电 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严重,使得 E 和 r 明显变化。 3.要测出不少于 6 组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 4.画 U­I 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 始(横坐标 I 必须从零开始)。但这时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值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与 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值仍为电源电动势,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阻。 考法一 实验原理和操作 1.某兴趣小组探究用不同方法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提出的实验方案中有 如下四种器材组合。为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最不可取的一组器材是(  ) A.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B.一个电压表和多个定值电阻 C.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 D.两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解析:选 D 由 E=U+Ir、E=IR+Ir、E=U+U Rr 知,要测量 E 和 r,需要测出多组 U、I 或 I、R 或 U、R 值,选项 A、B、C 均可满足测量需要,选项 D 中 R 无法测出,最不 可取。 2.在测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 1.5 V,内阻约为 2 Ω)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压 表和滑动变阻器各有两个供选择: A.电压表量程为 15 V B.电压表量程为 3 V C.滑动变阻器为 0~20 Ω,3 A D.滑动变阻器为 0~500 Ω,0.2 A 电压表应该选________(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_(填“C”或“D”),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为 1.5 V,而 A 电压表量程为 15 V,若用 A 则很难精确读 数,误差太大,故电压表应该选 B;D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太大而且额定电流过小,调节不 方便,故滑动变阻器应该选 C。 答案:B A 电压表量程过大,读数误差较大 C D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太大而且额 定电流过小,调节不方便 [规律方法] 电学实验器材的选取必须考虑安全性、准确性,以及易操作性。具体以电表来说就是, 量程足够或为了减小误差允许量程稍微偏小一些,而相同量程的电压表内阻越大或电流表 内阻越小时越接近理想电表。   考法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3.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 UI 图像,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 E=________V, 内阻 r=________Ω。 解析:(1)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由题图丙可知,电源的 UI 图像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值是 1.5, 则电源电动势 E=1.5 V,电源内阻 r=|ΔU ΔI |=|1.5-1.0 0.5 |Ω=1 Ω。 答案:(1)见解析图 (2)1.5 1 4.要精确测量一个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有下列实验器材可供选择: A.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 4.5 V,内阻约为 2 Ω) B.电流表 A1(量程为 0.6 A,内阻为 1 Ω) C.电压表 V1(量程为 15 V,内阻为 3 kΩ) D.电压表 V2(量程为 3 V,内阻为 2 kΩ) E.定值电阻 R1=500 Ω F.定值电阻 R2=1 000 Ω G.滑动变阻器 R(阻值范围为 0~20 Ω) H.开关及导线若干 (1)该实验中电压表应选________,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均选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若将滑动变阻器滑到某一位置,读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U,电流表读数为 I,从理 论上分析,电源电动势 E 和内阻 r 间的关系式应为 E=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待测电源的电动势约为 4.5 V,用量程为 15 V 的电压表 V1 读数误差大,选用 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 V2,需串联电阻扩大量程,串联的定值电阻 R=E-UV UV RV=1 000 Ω。 故电压表应选 D,定值电阻应选 F。 (2)如图所示。 (3)由(1)中电压表量程扩大方法知,电压表读数为 U 时,路端电压为 3 2U,由闭合电路的 欧姆定律,对甲图,有 E=3 2U+(1+r)I,对乙图,有 E=3 2U+(I+ U 2 000)r。 答案:(1)D F (2)见解析图 (3)3 2U+(1+r)I 或 3 2U+(I+ U 2 000)r 5.某同学利用理想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器材还包括定 值电阻(R0=5 Ω)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图如图甲。 (1)在图乙的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完成余下电路的连 接。 (2)请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 ①检查并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丙所示,读得电 阻值是________; ②将开关 S1 闭合,开关 S2 断开,电压表的示数是 1.49 V; ③将开关 S2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是 1.16 V;断开开关 S1。 (3)使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干电池的内阻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如图所示。 (2)①由题图丙读得电阻箱阻值为 R=20 Ω;②将 S1 闭合、S2 断开,电压表示数为电源 电动势 E=1.49 V;③将 S2 闭合,电压表示数 1.16 V 为 R 两端电压。 (3)因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则干路电流 I=UV R =1.16 20 A=0.058 A。因为 I= E R0+R+r,所 以 r=E I-R0-R=( 1.49 0.058-5-20)Ω≈0.69 Ω。 答案:(1)见解析图 (2)①20 Ω ③闭合 (3)0.69 Ω [例 1] (2018·江苏高考)一同学测量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图 1 所示是该同学正准备接入最后一根导线(图中虚线所示)时的实验电路。请指出图 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两个不妥之处。 (2)实验测得的电阻箱阻值 R 和电流表示数 I,以及计算的1 I数据见下表: R/Ω 8.0 7.0 6.0 5.0 4.0 I/A 0.15 0.17 0.19 0.22 0.26 1 I/A-1 6.7 5.9 5.3 4.5 3.8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2 方格纸上作出 R­1 I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计算出该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Ω。 (3)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在测出上述数据后,该同学将 一只量程为 100 mV 的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的两端。调节电阻箱,当 电流表的示数为 0.33 A 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 3 所示,则该干 电池的电动势应为________V;内阻应为________Ω。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实验目的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IR+Ir,推导出 R=E· 1 I-r,画出 R1 I图像,则图线的 斜率为电动势 E,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内阻 r。 3.通过电阻箱改变 R,测出每一个电阻值对应的电流 I,并取倒数1 I,在坐标纸上建立 R1 I坐标,描点并画出图像。 [解析] (1)在电学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电阻箱的阻值调为最大,以确保 实验仪器、仪表的安全。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I(R+r),整理可得 R=E I-r=E·1 I-r,即 R­1 I图像为直线, 描点连线后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 r =1.2 Ω ,图像的斜率为电动势 E ,在 R­ 1 I图像上取两点(2,1.58) 、 (5,5.71),则 E=5.71-1.58 5-2 V≈1.38 V。 (3)题图 3 的读数为 66×10-3 V,根据欧姆定律,得电流表的内阻 rA=U I =66 × 10-3 0.33 Ω =0.2 Ω,由 E=I(R+r′+rA)得 R=E·1 I-(r′+rA),R­1 I图像的斜率仍为电动势 E,即 E= 1.38 V,而干电池的内阻应为 r′=r-rA=1.0 Ω。 [答案] (1)开关未断开;电阻箱阻值为零。 (2)见解析图 1.38 1.2 (3)1.38 1.0 [例 2] 某同学在做“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给电源串联了一只 R0=1.5 Ω 的保护电阻,实验电路如图(a)所示。 (1)用完好的导线连好电路后,该同学闭合开关 S,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 不为零,检查发现各接线柱均未接错,且接触良好。他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 ①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处,应先调整图(b)中多用电表的 ________(选填“A”“B”或“C”)。 ②将两表笔分别接 b、c,d、e 时,示数均为零,两表笔接 c、d 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 相同,由此可推断故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测得下列数据,并且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 了对应的点,如图(c)所示,请画出 UI 图像。 I/A 0.10 0.17 0.25 0.30 0.40 U/V 1.20 1.00 0.80 0.60 0.55 (3)由 UI 图像求出实验中电源的电动势 E=_______V,内阻 r=________Ω。(结果均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本次实验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但首先要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 2.根据 E=U+Ir,U=E-Ir 可知,UI 图像的纵轴截距为电源电动势,斜率的绝对 值为内阻。 3.通过实验电路的原理可分析出实验误差的来源。 [解析] (1)①开始时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时应进行机械调零,故应调节 A(指针定位螺 丝)进行调节。②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则电流表或滑动变阻器断路,用多 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 b、c,d、e 时,示数均为零,两表笔接 c、d 时, 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说明 c、d 之间断路,即滑动变阻器断路。 (2)由描点作图法得出 UI 图像如图所示。 (3)UI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纵轴截距为 1.50,所以电源电动势 E=1.50 V,图线的 斜率绝对值 k=|ΔU ΔI |=|1.50-0.20 0.45 |Ω≈2.89 Ω,所以内阻 r=(2.89-1.5)Ω=1.39 Ω。 (4)由题图(a)可知,将保护电阻作为内阻处理后,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故电压表示 数准确,但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影响而导致电流表示数偏小,故误差原因是电压表分流。 [ 答 案 ]   (1) ① A   ② 滑 动 变 阻 器 断 路   (2) 见 解 析 图   (3)1.50(1.40 ~ 1.60 均 可 )  1.39(1.17~1.61 均可) (4)电压表分流 [创新角度归纳] 创新角度 创新解读 实验原理 的拓展 换用不同的器材,可以用“安阻法”和“伏阻法”进行实验 安阻法       伏阻法        实验器材 的替代 (1)可用电阻箱替代滑动变阻器 (2)可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替代电流表,也可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替代 电压表 数据处理 的创新 实验中除了作 U­I 图像,还可作 R­1 I图像,1 U ­1 R图像等,只要能列出 函数关系,找出斜率、截距即可 [课时跟踪检测] 1.某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采用图甲所示电路,所用滑 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 0~20 Ω,电路实物图如图乙所示。 (1)该学生接线中错误和不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 A.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B.电流表接线有错 C.电压表量程选用不当 D.电压表接线不妥 (2)该同学将电路按正确的方式连接好,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某一次电 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 (3)该同学实验完毕,将测量的数据反映在 UI 图上(如图丁所示),根据该图线,可求 出干电池的电动势 E=________V,内阻 r=________Ω。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滑动变阻器均接下边两个接线柱,起不到变阻作用;电压表 的正接线柱应与开关连接,使开关对电压表有控制作用,故应选 A、D。 (2)电压表读数用“十分之一”估读法,得:1.20 V,电流表读数用“二分之一”估读法, 得:0.26 A。 (3)题图丁图线与纵轴交点纵坐标值表示干电池的电动势大小,则 E=1.48 V,图线斜率 的绝对值表示内阻,即 r=|ΔU ΔI |=1.48-1.00 0.62 Ω≈0.77 Ω。 答案:(1)AD (2)1.20 0.26 (3)1.48 0.77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甲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图中 R0 是定值电阻,通过改变 R 的阻值,测出 R0 两端的对应电压 U12,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 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 1 U12­R 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乙所示。已知 R0=150 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 (1)图乙中电阻为________Ω 的数据点应舍掉。 (2)在坐标纸上画出 1 U12­R 的关系图线。 (3)图线的斜率是________(V-1·Ω-1),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 Ex=________V(计算结果 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画图描点原则,应舍掉电阻为 80 Ω 的数据点。 (2)如图所示。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x=U12+U12 R0 (R+rx),所以 1 U12= 1 Ex+ R ExR0+ rx ExR0,由(2)中 图线可知斜率 1 ExR0=1.34-0.70 140 ≈0.004 57(V-1·Ω-1),解得 Ex≈1.46 V。 答案:(1)80 (2)见解析图 (3)0.004 57 1.46 3.某同学为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了图(a) 所示电路,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 V(内阻无穷大),电阻箱 R,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 R0,开 关 K1,双掷开关 K2。 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 20 Ω,K2 接 a,闭合 K1,记下电压表的读数为 2.00 V,断开 K1; ②保持电阻箱的阻值不变,K2 切换到 b,闭合 K1,记下图(b)所示电压表的读数,断开 K1; ③将 K2 再切换到 a,闭合 K1,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的阻值 R 和对应的电 压表的示数 U,断开 K1; ④以1 U为纵坐标,1 R为横坐标,绘出1 U1 R图线(用直线拟合)。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定值电阻 R0=________Ω。 (2)用 E、r 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1 U与1 R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数据绘出的1 U1 R图线如图(c)所示,则电源电动势 E=________V,内阻 r= 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电压表量程为 3 V,由题图(b)知最小分度为 0.1 V,可得其读数为 2.30 V;当 R=20 Ω,K2 接 a,闭合 K1 时,得通过 R 的电流为2.00 20 A=0.1 A,K2 切换到 b,闭合 K1 时,电阻箱与 R0 串联,则由欧姆定律可知,R0=(2.30 0.1 -20)Ω=3.0 Ω。 (2)由实验步骤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 E R+R0+rR,变形可得:1 U=1 E+r+R0 E · 1 R。 (3)题图(c)中,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纵坐标值为 0.34,由(2)中关系式可得 E= 1 0.34 V≈2.9 V,图线斜率 k=r+R0 E ,由图线数据知 k=0.7-0.34 0.25 =1.44,解得 r≈1.2 Ω。 答案:(1)2.30 3.0(3 或 3.00) (2)1 U=1 E+r+R0 E · 1 R (3)2.9 1.2(1.1~1.3 均可) 4.电动自行车的电瓶用久以后性能会下降,表现之一为电池的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 某兴趣小组将一辆旧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取下四块电池,分别标为 A、B、C、D,测量它 们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用多用电表直流电压 50 V 挡测量每块电池的电动势。测量电池 A 时,多用电表的指 针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V。 (2)用图乙所示电路测量 A、B、C、D 四块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图中 R0 为保护电 阻,其阻值为 5 Ω。改变电阻箱的阻值 R,测出对应的电流 I,根据测量数据分别作出 A、 B、C、D 四块电池的1 I­R 图线,如图丙。由图线 C 可知电池 C 的电动势 E=________V, 内阻 r=________Ω。 (3)分析图丙可知,电池________(选填“A”“B”“C”或“D”)最优。 解析:(1)用多用电表直流电压 50 V 挡测量每块电池的电动势,可以从表盘中的中间刻 度读出正确结果,由指针指示可知电池 A 的电动势:E=11.0 V。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0+r)+IR,因此有:1 I=1 E×R+1 E×(R0+r),由此 可知,题图丙中图线的斜率表示1 E,纵轴截距表示r+R0 E 。由图线 C 可知:k=1 12=1 E,r+R0 E =0.5,由此解得:E=12 V,r=1 Ω。 (3)电动势大、内阻小的电源最优,由题图丙可知图线 C 代表的电源电动势最大,内阻 最小,因此最优。 答案:(1)11.0 (2)12 1 (3)C 第 53 课时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增分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2.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及电阻。 3.会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二、实验原理 1.外部构造 (1)转动选择开关可以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 (2)表的上部为表盘,用来表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多种量程。 (3)由于多用电表的测量项目和量程比较多,而表盘的空间有限,所以并不是每个项目 的量程都有专门的标度,有些标度就属于共用标度,图中的第二行就是直流电流、直流电 压和高压交流电压共用的标度。 2.欧姆表内部构造和原理 (1)欧姆表内部电路简化如图。 (2)多用电表测电阻阻值的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①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时,指针满偏,有 Ig= E Rg+R+r。 ②当红、黑表笔之间接有未知电阻 Rx 时,有 I= E Rg+R+r+Rx,故每一个未知电阻都 对应一个电流值 I。 ③由于 I 与 R 是非线性关系,表盘上电流刻度是均匀的,其对应的电阻刻度却是不均 匀的,电阻的零刻度在电流满偏处。当 Rx=Rg+R+r 时,I=Ig 2,指针半偏,所以欧姆表的 内阻等于中值电阻。 三、实验器材 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二极管、定值电阻(大、 中、小)三个。 谨记部分器材用途 多用电表 可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等 电学黑箱 内有很多未知元件,可用多用电表进行探索 二极管 可用多用电表检测其单向导电性 四、实验步骤 1.测量前准备 (1)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对应的测量项目及量程。 (2)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电流刻度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 进行机械调零。 (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 2.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测量 (1)按如图甲所示连好电路,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挡,测小灯泡两端的电 压。 (2)按如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3.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步骤 (1)调整指针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向电流的零刻度。 (2)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1”挡,短接红、黑表笔,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 电阻刻度的零位置。 (3)将两表笔分别接触阻值为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表 笔,再与标定值进行比较。 (4)选择开关改置欧姆“×100”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5)再将两表笔分别接触阻值为几千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 表笔,与标定值进行比较。 (6)测量完毕,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 4.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电学元件 应用挡位 现象 电源 电压挡 两接线柱正、反接时均无示数说明无电源 电阻 欧姆挡 两接线柱正、反接时示数相同 二极管 欧姆挡 正接时示数很小,反接时示数很大 电容器 欧姆挡 指针先指向某一小阻值,后逐渐增大到“∞”,且指 针摆动越来越慢 电感线圈 欧姆挡 示数由“∞”逐渐减小到某一较小阻值 五、数据处理 1.测电压和电流时,如果所读表盘的最小刻度为 1、0.1、0.01 等,读数时应读到最小 刻度的下一位,若表盘的最小刻度为 0.2、0.02、0.5、0.05 等,读数时只读到与最小刻度位 数相同即可。 2.测电阻时,电阻值等于指针的示数与倍率的乘积。指针示数的读数方法与电压表、 电流表一致。 六、误差分析 1.电池用旧后,电动势会减小,内阻会变大,致使电阻测量值偏大,要及时更换新电 池。 2.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不均匀,读数时易带来误差,要注意其左密右疏的特点。 3.由于欧姆表刻度的非线性,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误差增大,因此要选用 恰当挡位,尽可能使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值刻度附近。 4.测电流、电压时,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电流、电压值均小于真实值。 5.读数时的观测易造成偶然误差,要垂直表盘正对指针读数。 七、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机械调零。注意机械调零和欧姆调零的区别。 2.两表笔在使用时,电流总是“红进黑出”。 3.选择开关的功能区域,要分清是测电压、电流还是电阻,还要分清是交流还是直流。 4.电压、电流挡为量程范围挡,欧姆挡为倍率挡。 5.刻度线有三条:上为电阻专用,中间为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和高压交流电压共用, 下为交流 2.5 V 专用。 6.测电阻时,换挡后要重新欧姆调零。 7.使用完毕,选择开关要置于“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长期不用应取出电池。 考法一 多用电表读数 1.如图所示为用多用电表测电路中电流的实验,图中多用电表测定的是________(选填 “甲电阻”“乙电阻”或“总电阻”)的电流,测得电流的大小是________。 解析:由题图中电路连接情况知,多用电表两表笔与乙电阻串联,故测定的是乙电阻的 电流。由题图知选择的电流量程为 100 mA,故指针指示读数为 50 mA。 答案:乙电阻 50 mA 2.如图所示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直流 2.5 V 挡测量电压,则读数为________V。 (2)如果是用直流 5 mA 挡测量电流,则读数为________mA。 (3)如果是用欧姆“×100”挡测量电阻,则读数为________Ω。 解析:(1)用多用电表测直流电压、电流时,需根据第二行刻度读数。用直流 2.5 V 挡时, 最小刻度值为2.5 50 V=0.05 V,故所测电压 U=0.05×32.2 V=1.61 V。 (2)用直流 5 mA 挡时,最小刻度值为 5 50 mA=0.1 mA,故所测电流 I=0.1×32.2 mA= 3.22 mA。 (3)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需根据第一行刻度读数。由于选用欧姆“×100”挡,故所测 电阻 R=8.0×100 Ω=800.0 Ω。 答案:(1)1.61 (2)3.22 (3)800.0 [规律方法] (1)用不同的挡位所测的量不同,读数方法不同,精确度的要求也不同。 (2)多用电表虽然只能粗略地测量电阻值,但可以为精确测量电阻时选择器材、设计电 路等提供参考。   考法二 原理和操作步骤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测量阻值约几十千欧的电阻 Rx,以下给出的是可能的实验操作 步骤,其中 S 为选择开关,P 为欧姆调零旋钮。把你认为正确步骤前的字母按合理的顺序 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 P 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电阻的 0 刻度,断开两表笔 b.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 Rx 的阻值后,断开两表笔 c.旋转 S 使其尖端对准欧姆×1 k 挡 d.旋转 S 使其尖端对准欧姆×100 挡 e.旋转 S 使其尖端对准交流 500 V 挡,并拔出两表笔 合理顺序为________。 根据如图所示指针位置,可知此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 解析:使用欧姆表的步骤是选挡(根据被测电阻的大概阻值知,应选欧姆×1 k 挡)、欧 姆调零、测量读数、将选择开关旋到交流电压的最高挡或 OFF 挡,故正确步骤并按合理顺 序排放为 c、a、b、e。根据欧姆表读数的规则知读数为 30×1 kΩ=30 kΩ=3×104 Ω。 答案:cabe 3×104 4.为确定某电子元件的电气特性,进行如下测量。 (1)用多用电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0”倍率的欧姆挡测量,发现多用电表指 针 偏 转 过 大 , 因 此 需 选 择 ________( 填 “×10” 或 “×1 k”) 倍 率 的 欧 姆 挡 , 并 ____________,再进行测量,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测量结果为________Ω。 (2)将待测元件(额定电压 9 V)、蓄电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多用电表、开关及若干 导线连接成电路如图乙所示。增加连线,使电路能测量该元件完整的伏安特性。本实验中 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应调到________(填“直流电压 10 V”或“直流 电压 50 V”)挡。 解析:(1)用多用电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0”倍率的欧姆挡测量,多用电表 指针偏转过大,说明电阻较小,因此需选择“×10”倍率的欧姆挡,并重新欧姆调零后,再 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为 7.0×10 Ω=70.0 Ω。 (2)要测量该元件完整的伏安特性,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如图所示。 本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该元件的额定电压为 9 V,故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应调 到直流电压 10 V 挡。 答案:(1)×10 重新欧姆调零 70.0 (2)见解析图 直流电压 10 V [规律方法] (1)使用欧姆表测电阻时,欧姆表调零是关键的步骤。 (2)使用多用电表,无论是测电阻、电压还是电流,都要让电流从红表笔流入电表,从 黑表笔流出电表。   [例 1] 为了测量某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 Rx 的电阻率,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 G,内阻 Rg=120 Ω,满偏电流 Ig=6 mA B.电压表 V,量程为 6 V C.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D.电阻箱 R0 (0~99.99 Ω) E.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为 5 Ω) F.电池组 E(电动势为 6 V,内阻约为 0.05 Ω) G.一个开关 S 和导线若干 (1)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丝的阻值,当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应该换 用________(选填“×1”或“×100”)挡,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 所示。 (2)把电流表 G 与电阻箱并联改装成量程为 0.6 A 的电流表使用,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 为 R0=________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了用改装好的电流表测量电阻丝 Rx 的阻值,请根据提供的器材和实验需要,将图 乙中电路图补画完整。 (4)测得电阻丝的长度为 L,电阻丝的直径为 d,电路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 合适位置,电压表 V 的示数为 U,电流表 G 的示数为 I。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符号 写出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 ρ=____________。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电阻丝的电阻率,涉及到多用电表欧姆挡的使用、电流表的 改装和电路设计。 2.根据多用电表内部电路原理,指针偏角越大,被测电阻越小,指针偏角过大,测量 不精确,应换用较小的挡位。 3.应用电阻定律和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可以得出电阻率的表达式。 [解析] (1)多用电表电阻刻度不均匀,指针指在电阻刻度中值电阻附近时读数较准,当 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说明倍率过大,应选择“×1”挡。 (2)将电流表 G 与电阻箱并联改装成量程为 0.6 A 的电流表,电流表 G 的内阻 Rg=120 Ω,满偏电流 Ig=6 mA,因此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 R0= IgRg I-Ig=0.006 × 120 0.6-0.006 Ω≈1.21 Ω。 (3)由题图甲可知,待测电阻阻值为 15.0 Ω,因电流表内阻已知, 故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5 Ω,远小于待测电 阻阻值,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图如 图所示。 (4)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 Rx=ρL S=ρ L π(d 2 )2 ,则电阻率 ρ=πd2Rx 4L ,由 U=(IRg R0 +I)Rx+ IRg 得 Rx= (U-IRg)R0 (R0+Rg)I ,电阻率 ρ=πd2(U-IRg)R0 4L(R0+Rg)I 。 [答案] (1)×1 (2)1.21 (3)见解析图 (4)πd2(U-IRg)R0 4L(R0+Rg)I [例 2] 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 (1)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阻值 Rx 约为数十千欧的电阻。以下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些主 要实验步骤: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电阻的零刻度,然后断开 两表笔 B.旋转选择开关至交流电压最大量程处或“OFF”挡,并拔出两表笔 C.旋转选择开关至欧姆“×1 k”挡 D.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阻值 Rx,断开两表笔 以上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的字母)。 实验中,多用电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此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kΩ。 (2)为了较精确地测量另一定值电阻的阻值 Ry,采用图乙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 U 恒定, 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可调且能直接读出。 ①用多用电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与 a 点相连的是多用电表的________(选填“红”或 “黑”)表笔。 ②闭合开关,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 R,记录相应的 R 和多用电表读数 I,得到 R1 I的关 系如图丙所示,则 Ry=________Ω,电源电压 U=________V。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实验目的是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并根据所得数据求出电源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 I= U R+Ry,可以推出 R=U·1 I-Ry,因此可以画出 R1 I图像。 3.研究函数式和图像的关系,由图像纵轴截距的绝对值可得到 Ry 的值,由图像的斜率 可得到电源电压的值。 [解析] (1)测阻值约为几十千欧的电阻 Rx,应选择欧姆“×1 k”挡,然后进行欧姆调 零,用欧姆表测待测电阻阻值,读出其示数,最后要把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大量程处或 “OFF”挡,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C、A、D、B;由题图甲可知,被测电阻阻值为 17.0×1 kΩ=17.0 kΩ。 (2)①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a 点接电源正极,故 a 点应接多用电表的红表笔。② 由题图乙可知,电阻为串联关系,则有:I= U R+Ry,变形可得:R=U·1 I-Ry,由题图丙可 知 , 图 像 中 纵 轴 截 距 的 绝 对 值 为 Ry , 故 Ry = 200 Ω ; 图 像 的 斜 率 表 示 U , 故 U = 400 (0.075-0.025) × 103 V=8 V。 [答案] (1)CADB 17.0 (2)①红 ②200 8 [创新角度归纳] 实验情境 的创新 多用电表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家用电器、电子元件进行测量或 故障检测,被测元件可以是一般电阻,也可以是二极管、黑箱等 实验数据 的分析 换用不同挡位,所测的量不同,读数方法不同,精确度要求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用多用电表测出的值只能作为参考 实验原理 的拓展 多用电表可以和很多电学实验配合使用,先粗略测出电阻值,作为设 计电路、选择器材的参考 [课时跟踪检测] 1.(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 G 和一个变阻器 R 组成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R 增大时量程增大 D.乙表是电压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 解析:选 BC 由电表的改装原理可知,电流表应是 G 与 R 并联,改装后加在 G 两端 的最大电压 Ug=IgRg 不变,通过 R 的最大电流 IR=Ug R ,所以 R 越大,I=Ig+IR 越小,即量 程越小,A 错误,B 正确;电压表应是 G 与 R 串联,改装后量程 U=IgRg+IgR,可知 R 越 大,量程越大,C 正确,D 错误。 2.多用电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检测工具,在家电维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使 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进行测量时: (1)当选择开关置于图甲所示位置时,表针指示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电阻阻值是 ________Ω。 (2)若用该表再测量阻值约为 30 Ω 的电阻时,在(1)中的前提下,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甲、乙可知,被测电阻阻值为 22×1 kΩ=22 kΩ=2.2×104 Ω。 (2)测量阻值约为 30 Ω 的电阻,为了使测量值比较准确,应使指针指在表盘中央附近, 故将选择开关调到欧姆“×1”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然后测电阻。 答案:(1)2.2×104 (2)将选择开关调到欧姆“×1”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然后测电 阻 3.某同学要测量一个改装后的电压表 Vx 的量程和内阻,实验过程如下: (1)先用多用电表粗测电压表的内阻和量程,实验中多用电表红表笔应与电压表 ________(填“正”或“负”)接线柱相连;若已知多用电表内电源电动势为 9 V,所用挡位 为欧姆“×1 k”挡,调零后测量,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电压表指针指在表盘的四分之 三刻度处,则所测电压表内阻约为________,量程为________。 (2)假设电压表量程为(1)问中所得数值,为了精确测量其内阻,现提供以下器材: 待测电压表 Vx 电流表 A(量程 0.6 A,内阻约为 3 Ω) 电压表 V(量程 10 V,内阻约为 30 kΩ) 定值电阻 R0(阻值为 10 kΩ) 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为 5 Ω,额定电流为 1 A) 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为 100 Ω,额定电流为 1 A) 电源 E(电动势为 15 V,内阻约为 1 Ω) 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为了较精确地测量电压表内阻,则测量电路应该选择选项图中的________。 ②本实验中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为________(填器材对应的符号)。 ③设实验中待测电压表 Vx 的示数为 Ux 时,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I,电压表 V 的示数为 U。 写出电压表内阻测量值的表达式 RV=________(用可能用到的电表示数及已知量字母表示)。 解析:(1)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时内部电源被接通,且黑表笔接内部电源的正极,即电 流从欧姆表的黑表笔流出,黑表笔接电压表的正接线柱,则红表笔接电压表的负接线柱;由 题图可知,指针指在 15 刻度处,且所用挡位为“×1 k”挡,所以所测电压表内阻约为 15.0 kΩ;此时多用电表半偏,可得其内阻为 15.0 kΩ,由电路串联关系得 3 4U= 9 15.0+15.0×15.0 V=4.5 V,解得 U=6 V,所以电压表量程为 6 V。 (2)①选项图 A,通过待测电压表 Vx 的电流为 mA 级,此时电流表量程过大,指针偏转 过小,不能读出示数,故 A 项错误;选项图 B,两电压表并联,读数相同,不能测量电压 表内阻,故 B 项错误;选项图 C,通过待测电压表和定值电阻 R0 的电流为 mA 级,电流表 量程过大,指针偏转过小,不能读出示数,故 C 项错误;选项图 D,由欧姆定律得定值电 阻 R0 的分压为 UR0=U-Ux,所以通过定值电阻 R0 的电流 I′=U-Ux R0 ,待测电压表内阻的 表达式 RV= UxR0 U-Ux,故 D 项正确。②滑动变阻器 R1、R2 的阻值均较小,若采用限流接法, 起不到改变电路电流的作用,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若采用滑动变阻器 R1,会因 为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过大而烧坏滑动变阻器,所以滑动变阻器选 R2。③待测电压表内 阻的表达式:RV= UxR0 U-Ux。 答案:(1)负 15.0 kΩ 6 V (2)①D ②R2 ③ UxR0 U-Ux 4.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4 节干电池串联,小灯泡 A、B 的规格均为“3.8 V,0.3 A”。 合上开关 S 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A、B 都不亮,假设电路中只有一处出现故障。 (1)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检查故障。 ①选择开关置于下列量程的________挡较为合适(用字母序号表示)。 A.2.5 V        B.10 V C.50 V D.250 V ②测得 c、d 间电压约为 5.8 V、e、f 间电压为 0,则故障是________。 A.A 灯丝断开 B.B 灯丝断开 C.d、e 间连线断开 D.B 被短路 (2)接着练习使用欧姆表的“×1”挡测电阻,欧姆表已经过“欧姆调零”, ①测试前,一定要将电路中的开关 S________。 ②测 c、d 间和 e、f 间电阻时,某次测试结果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Ω,此时测 量的是________(填“c、d”或“e、f”)间电阻。根据小灯泡的规格计算出的电阻为 ________Ω。 解析:(1)①由于 4 节干电池串联后电动势为 6 V,电压表量程应选 10 V,B 正确。② A、B 不亮,说明电路断路或短路,电压表接 c、d 端时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动势,说明有 电流通过电压表,c、d 间以外其他部分电路接通,c、d 间的 A 断路,A 正确。 (2)①使用欧姆表时一定要将被测电阻从电路中断开。②欧姆表读数为 6.0 Ω。由于 A 断 路,电阻无穷大,而欧姆表示数为 6.0 Ω,说明测量的是 e、f 间电阻。由 R=U I 可求得电阻 为 12.7 Ω。 答案:(1)①B ②A (2)①断开 ②6.0 e、f 12.7 5.如图甲所示的黑箱中有三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 (1)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应先调整图乙中多用电表的 ________(选填“A”“B”或“C”)。 (2)在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 a、b 接点间是否存在电源时,一表笔接 a,另 一表笔应________(选填“短暂”或“持续”)接 b,同时观察指针偏转情况。 (3)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将选择开关旋至“×1”挡,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 间的阻值。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阻值均相等,测量记录如表所示。两表笔分别 接 a、b 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将记录表补充完整,并在图甲中画出一种可能的电路。 两表笔接的接点 多用电表的示数 a、b ________Ω a、c 10.0 Ω b、c 15.0 Ω 解析:(1)多用电表使用前应进行机械调零,机械调零装置为 A。 (2)使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时,为保证电表不被损坏往往要进行试触,即让两表笔进行 短暂接触,观察指针偏转情况,若持续接触则有可能损坏电表。 (3)黑箱中无电源且每对接点间正反阻值相等,由题图乙多用电表读数可知所缺数据为 5.0 Ω,由 a、b 间电阻为 5.0 Ω,a、c 间为 10.0 Ω,b、c 间为 15.0 Ω 知,电路为 a、b 间 5.0 Ω 的电阻与 a、c 间 10.0 Ω 的电阻串联而成,电路图如图所示。 答案:(1)A (2)短暂 (3)5.0 见解析图 第 54 课时 “六法突破电学实验的关键点”——电阻测量(实验增分课) (一)最直接的测量方法——多用电表测量法 多用电表测电阻的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E R+Rg+r+Rx= E R内+Rx。 由上式可以发现:通过电流计的电流 I 与待测电阻 Rx 存在一一对应 关系,即测出相应的电流就可算出相应的电阻。由于 I 与 Rx 的这种非线 性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不均匀且 0 刻度在右。 [例 1] 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 挡测量某电 阻 Rx 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 ________ 挡 。 如 果 换 挡 后 立 即 用 表 笔 连 接 待 测 电 阻 进 行 读 数 , 那 么 缺 少 的 步 骤 是 ________________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是 ________Ω。 [解析] 若多用电表欧姆挡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应换用小倍率×1 挡,使指针偏到中央 刻度附近,且应先重新欧姆调零,表盘的读数为 22 Ω。 [答案] ×1 重新欧姆调零 22 (二)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伏安法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R=U I 。 2.两种控制电路和两种测量电路 分压电路 限流电路 内接法 外接法 [例 2]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 20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 为 10 Ω,选择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的电路图进行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 图上,如图所示。 (1)请根据所标的数据点描出 I­U 图线,该电阻的阻值 Rx=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2)在虚线框内画出“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原理图。 [解析] (1)图线如图甲所示。由图线可得 Rx=ΔU ΔI ≈2.3×103 Ω。 (2)因满足Rx RA>RV Rx,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原理图如图乙所示。 [答案] (1)见解析图甲 2.3×103(2.2×103~2.4×103 均可) (2)见解析图乙 (三)最灵活的测量方法——伏伏法或安安法 伏伏法 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做电流表使 用,在缺少合适的电流表的情况 下,常用电压表并联小电阻来代 替电流表 安安法 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做电压表使 用,在缺少合适的电压表的情况 下,常用电流表串联大电阻来代 替电压表 这两种测量方法都是通过灵活应 用电表对伏安法的变式拓展,对 考生能力要求较高,是高考对电 路设计考查的热点 [例 3] 用以下器材可测量电阻 Rx 的阻值。 待测电阻 Rx,阻值约为 600 Ω; 电源 E,电动势约为 6.0 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压表 V1,量程 500 mV,内阻 r1=1 000 Ω; 电压表 V2,量程 6 V,内阻 r2 约为 10 kΩ; 电流表 A,量程 0.6 A,内阻 r3 约为 1 Ω; 定值电阻 R0,R0=60 Ω; 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为 150 Ω; 单刀单掷开关 S 一个,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两只电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1 3,并能测量多组数据,请在虚线框中 画出测量电阻 Rx 的实验电路图。 (2)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 Rx,则由已知量和测量物理量计算 Rx 的表达式为 Rx=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电路的最大电流约为 I= 6 600 A=0.01 A,电流表量程太大, 可以把电压表 V1 并联一个定值电阻改装成电流表,改装后的电流表内阻可 计算出来,所以改装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电压表选择 V2 即可,要求测量多 组数据,滑动变阻器需要分压接法,电路如图所示。 (2)由电路图可得,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为 I= U1 r1 +U1 R0=U1(R0+r1) R0r1 , Rx=U2-U1 I = (U2-U1)R0r1 U1(R0+r1) ,U1 为电压表 V1 的读数,U2 为电压表 V2 的读数,r1 为电压表 V1 的内阻,R0 为定值电阻的阻值。 [答案] (1)见解析图 (2) (U2-U1)R0r1 U1(R0+r1)  U1 为电压表 V1 的读数,U2 为电压表 V2 的读数, r1 为电压表 V1 的内阻,R0 为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 4] 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阻值约为 200 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电池组 E:电动势 3 V,内阻不计; 电流表 A1:量程 15 mA,内阻约为 100 Ω; 电流表 A2:量程 300 μA,内阻为 1 000 Ω; 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 0~20 Ω,额定电流 2 A; 电阻箱 R2:阻值范围 0~9 999 Ω,额定电流 1 A; 开关 S、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尽可能准确地测量 Rx 的阻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将电流表________(填写器材代号)与电阻箱串联, 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________Ω,这样可以改装成一个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 (2)在虚线框中补充完整测量 Rx 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器材代 号。 (3) 调节滑动变阻器 R1 ,两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可读出电流表 A1 的 示数是________mA ,电流表 A2 的示数是________μA ;测得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是________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电流表 A2 内阻已知,可将电流表 A2 和电阻箱串联起来改装成电压表,此电 压表量程为 3 V,电阻箱阻值 R2= 3 300 × 10-6 Ω-1 000 Ω=9 000 Ω。 (2)改装成的电压表内阻可求出,所以电流表 A1 采用外接法,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 值远小于待测电阻的阻值,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完整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由题图可知,电流表 A1 的示数为 8.0 mA,电流表 A2 的示数是 150 μA,待测电阻阻 值为 Rx=150 × 10-6 × (1 000+9 000) 8.0 × 10-3-150 × 10-6 Ω≈191 Ω。 [答案] (1)A2 9 000 (2)见解析图 (3)8.0 150 191 (四)最精确的测量方法——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可以很精确(测量原理上不存在误差)地将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测量出来,主 要有以下两种设置方法。 1.电流等效替代 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 (1)按如图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电阻箱 R0 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 a 端。 (2)闭合开关 S1、S2,调节滑片 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 示数 I。 (3)断开开关 S2,再闭合开关 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 P 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 流表的示数仍为 I。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 R0 与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等效,即 Rx=R0。 2.电压等效替代 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 (1)按如图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 R0 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 a 端。 (2)闭合开关 S1、S2,调节滑片 P,使电压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 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U。 (3)断开开关 S2,再闭合开关 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 P 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 压表的示数仍为 U。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 R0 与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等效,即 Rx=R0。 [例 5] (2018·全国卷Ⅲ)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 图中 R0 为标准定值电阻(R0=20.0 Ω); 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1 为单刀开关,S2 为单刀双掷 开关;E 为电源;R 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1)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a),将图(b)中实物连线。 (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的位置,闭合 S1。 (3)将开关 S2 掷于 1 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 的示数 U1; 然后将 S2 掷于 2 端,记下此时电压表 的示数 U2。 (4)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 Rx=________(用 R0、U1、U2 表示)。 (5)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 1 2 3 4 5 U1/V 0.25 0.30 0.36 0.40 0.44 U2/V 0.86 1.03 1.22 1.36 1.49 U2 U1 3.44 3.43 3.39 3.40 3.39 (6)利用上述 5 次测量所得U2 U1的平均值,求得 Rx=________Ω。(保留 1 位小数) [解析] (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4)由于 为理想电压表,故 S2 接 1 或接 2 时流过 R0、Rx 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和 串联电路的特点得U1 R0= U2 R0+Rx,解得 Rx=(U2 U1-1)R0。 (6)求出 5 次U2 U1的平均值为 3.41,代入 Rx=(U2 U1-1)R0,得 Rx=48.2 Ω。 [答案] (1)见解析图 (4)(U2 U1-1)R0 (6)48.2 [例 6] 电流表 A1 的量程为 200 μA、内电阻约为 500 Ω,现要测其内电阻,除若干开 关、导线之外还有器材如下: 电流表 A2:与 A1 规格相同; 滑动变阻器 R1:阻值 0~20 Ω; 电阻箱 R2:阻值 0~9 999 Ω; 保护电阻 R3:阻值约为 3 kΩ; 电源:电动势 E 约为 1.5 V、内电阻 r 约为 2 Ω。 (1)如图所示,某同学想用替代法测量电流表内电阻,设计了部分测量 电路,请你在此基础上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实验可以完成。 (2)电路补充完整后,请你完善以下测量电流表 A1 内电阻的实验步骤。 a.先将滑动变阻器 R1 的滑动端移到使电路安全的位置,再把电阻箱 的阻值调到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 b.闭合开关 S1、S,调节滑动变阻器 R1,使两电流表的指针在满偏附近,记录电流表 A2 的示数 I。 c.断开 S1,保持 S 闭合、R1 不变,再闭合 S2,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 A2 的示数 ________,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 R0,则电流表 A1 的内电阻 r=________。 [解析] (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远小于待测电流表内电阻,因此 必须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2)a.实验前电阻箱的阻值应该调节到最大,以保证电表安全。c.由替代法原理知,调节 电阻箱后应使电流表 A2 示数再次为 I,则此时电阻箱的阻值 R0 即为电流表 A1 的内电阻值。 [答案] (1)见解析图 (2)a.最大 c.再次为 I(或仍为 I) R0 (五)最专一的测量方法——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电表有着自己神奇的一面,那就是当它接入电路中时,可以显示对应测量量的读数, 因此我们便可以利用它自身读数的变化(如半偏)巧妙地测量出它的内阻。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有以下两种设置方法。 1.电流表半偏法 (1)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②断开 S2,闭合 S1,调节 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满偏电流 Im。 ③保持 R1 不变,闭合 S2,调节 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 1 2Im,然后读出 R2 的值,若满足 R1≫RA,则可认为 RA=R2。 (2)误差分析 当闭合 S2 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 偏,所以流经 R2 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电流大,R2 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而我们 把 R2 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 2.电压表半偏法 (1)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②将 R2 的值调为零,闭合 S,调节 R1 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等 于其满偏电压 Um。 ③保持 R1 的滑动触头不动,调节 R2,使电压表读数等于 1 2Um,然后读出 R2 的值,若 R1 ≪RV,则可认为 RV=R2。 (2)误差分析 当 R2 的值由零逐渐增大时,R2 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 于 1 2Um 时,R2 两端的电压将大于 1 2Um,则 R2>RV,从而造成 RV 的测量值偏大。显然电压表 半偏法适于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电阻。 [例 7] (2019·泰安高三检测)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满偏 电流为 300 μA、内阻 rg 约为几十到几百欧姆的电流表的内阻,可供选 择的实验器材如下: A.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30 kΩ) B.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10 kΩ) C.电源(电动势 3 V,内阻不计) D.电源(电动势 6 V,内阻不计) (1)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滑动变阻器 R 应选用________, 电源 E 应选用________。(均选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2)实验时进行的主要步骤有: A.断开 S2,闭合 S1 B.调节 R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C.闭合 S2 D.调节电阻箱 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一 E.记下此时 R′的阻值为 90 Ω 则待测电流表的内阻 rg 的测量值为________,该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电流表内阻的真实值。 [解析] (1)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时,与电流表串联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尽可能大, 以减小测量误差;在电路电流不超过电流表量程的前提下,电源电动势应尽可能大些,以保 证电流表满偏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尽可能大,故滑动变阻器应选 A,电源应选 D。 (2)闭合 S2 后,电流表与 R′并联,且并联 R′后电路总电阻视为不变,则总电流不变, 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则通过 R′的电流为总电流的2 3,故 IR′∶Ig=2∶1, 由并联关系可得IR′ Ig = rg R′,则 rg=180 Ω。实际操作中,闭合 S2 后,电路总电阻变小,电路 总电流变大,通过 R′的电流大于原来总电流的2 3,则该实验测出的电流表内阻要小于电流 表内阻的真实值。 [答案] (1)A D (2)180 Ω 小于 [例 8] 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 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 (量程 3 V,内阻约为 3 000 Ω),电阻箱 R0(最大阻值为 99 999.9 Ω),滑动 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100 Ω,额定电流 2 A),电源 E(电动势 6 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 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 R 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 RV 相比, RV′________RV(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因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实 验电路如图所示。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 闭合开关 S1、S2,调节 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 置不变,断开 S2,调节电阻箱 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即为测 得的电压表内阻。 (3)断开 S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指针半偏,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 也增大;此时 R0 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 RV′>RV(其他说法合理均可)。 [答案] 见解析 (六)最独特的测量方法——电桥法 在电阻的测量方法中,有一种很独特的测量方法——电桥法。 其测量电路如图所示,实验中调节电阻箱 R3,当 的示数为 0 即 A、 B 两点的电势相等时,R1 和 R3 两端的电压相等,设为 U1,同时 R2 和 Rx 两端的电压也相等,设为 U2。根据欧姆定律有:U1 R1=U2 R2,U1 R3=U2 Rx,由以上两式解得:R1×Rx =R2×R3。这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由该平衡条件可求出被测电阻 Rx 的阻值。 [例 9] (2017·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 100 μA, 内阻大约为 2 500 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 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 20 Ω,另一个阻值为 2 000 Ω);电阻箱 Rz(最大阻值为 99 999.9 Ω);电源 E(电动势约为 1.5 V); 单刀开关 S1 和 S2。C、D 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 的阻值为________Ω(填“20”或“2 000”)。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 R1 的滑片 C 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端 (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 R2 的滑片 D 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 Rz 的阻值置于 2 500.0 Ω,接通 S1。将 R1 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 节 R2 的滑片 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 S2 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 S2 接通前 B 与 D 所在位置的电势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 Rz 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 Rz 的阻值置于 2 601.0 Ω 时,在接通 S2 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 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中的原理图(a),将题图(b)中的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2)①R1 起分压作用,应选用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即 R1 的电阻为 20 Ω。②为了 保护微安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 R1 的滑片 C 应移到左端,确保微安表两端电压为零。 ③反复调节 D 的位置,使闭合 S2 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不变,说明闭合 S2 后 B、D 间没有电流 通过,B、D 两点电势相等。④将电阻箱 Rz 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 Rz 的阻值置于 2 601.0 Ω 时,在接通 S2 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说明2 500.0 Ω RμA = RμA 2 601.0 Ω,解得 RμA=2 550 Ω。 (3)要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的精度,可调节 R1 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答案] (1)见解析图 (2)①20 ②左 ③相等  ④2 550 (3)调节 R1 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课时跟踪检测] 1.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定值电阻 R1、R2 阻值已知,闭合开关 S,调节电阻箱阻值为 R3 时,电流表示数为零, 则 Rx 阻值等于(  ) A.R2             B.R1R2 R3 C.R1R3 R2 D.R3R2 R1 解析:选 D 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流表两端的电势相等,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 姆定律可知:I1(R1+R2)=I2(Rx+R3),I1R1=I2R3,解得:Rx=R3R2 R1 ,故 D 正确。 2.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而实际电压表并非如此,现要测量一个量程为 3 V、内阻 约为 3 kΩ 电压表的阻值。实验室备有以下器材: A.待测电压表 V1:量程为 3 V、内阻约为 3 kΩ B.电压表 V2:量程为 6 V、内阻约为 6 kΩ C.滑动变阻器 R1:最大值为 20 Ω、额定电流为 1 A D.定值电阻 R0 E.电源:电动势为 6 V、内阻约为 1 Ω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利用以上器材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甲所示,请你按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所示实验仪 器连接起来。 (2)请写出电压表 V1 内阻测量值的表达式 RV=________,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S,不断调节滑动变阻器 R1 滑 片的位置,记录多组电压表 V1、V2 的示数 U1、U2,作出 U2U1 图 线如图丙所示。若 R0=1 480 Ω,由图线上的数据计算可得 RV=________Ω。 解析:(1)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2)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有:U2=U1+U1 RVR0,解得:RV= U1R0 U2-U1,其中 U1、U2 分别表 示待测电压表 V1 与电压表 V2 的示数,R0 表示定值电阻阻值。 (3)根据(2)中表达式可得:U2=RV+R0 RV U1,则题图丙图线斜率为:k=RV+R0 RV =3 2,解得 RV=2 960 Ω。 答案:(1)见解析图 (2) U1R0 U2-U1 U1、U2 分别表示待测电压表 V1 与电压表 V2 的示数, R0 表示定值电阻阻值 (3)2 960 3.(2019·江苏联盟大联考)实验室有下列器材: A.直流电源(6 V,内阻未知); B.灵敏电流计(量程为 5 mA,内阻约为 50 Ω); C.电压表(量程为 3 V,内阻约为 10 kΩ); D.电阻箱 R1(阻值范围为 0~9 999 Ω); E.滑动变阻器 R2(阻值范围为 0~100 Ω,最大电流为 1.5 A); F.旧电池一节; G.开关、导线若干。 (1)某实验小组先测灵敏电流计的内阻,电路如图甲所示,当电阻箱旋钮位置如图乙所 示时,测得电压表示数为 1 V,灵敏电流计示数为 2 mA,则灵敏电流计内阻为________Ω。 (2)为将灵敏电流计的量程扩大为原来的 10 倍,该实验小组将电阻箱与灵敏电流计并联, 则应将电阻箱 R1 的阻值调为________Ω。调好后连接成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已有旧电池的 电动势和内阻,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了几组电压表和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如表所示,请在图 丁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合适的 U­IG 图线。 U/V 0.8 0.9 1.0 1.1 1.2 IG/mA 3.0 2.5 2.0 1.5 1.0 (3)利用 U­IG 图线测出旧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Ω。 解析:(1)由题图乙可得 R1=455 Ω,根据欧姆定律:I= U Rg+R1,解得:Rg=45 Ω。 (2)灵敏电流计改装后的量程为 IA=50 mA,IA=Im+ImRg R1 ,代入数据得 R1=5 Ω;为更 加充分利用坐标,纵轴从电压为 0.8 V 标起,描点及图线如图所示。 (3)灵敏电流计改装后的内阻为:rA= RgR1 Rg+R1=4.5 Ω,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灵敏 电流计量程的扩大倍数可得:E=U+10IG(r+rA),所以(2)中图像与纵轴的截距等于旧电池 的电动势 E=1.4 V,图像斜率的绝对值|k|=10(r+rA)=200 Ω,得 r=15.5 Ω。 答案:(1)45 (2)5 见解析图 (3)1.4 15.5 4.(2019·日照高三模拟)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找到一个废旧的多用电表,于 是拆开进行研究。 (1)同学们按图甲所示的电路,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计 G 的内阻 rg,已知电流计 G 的量程 为 200 μA。实验室除了提供开关、导线外,还有以下器材,则电位器(一种可变电阻,与滑 动变阻器相当)R2 应选用________(选填“C”或“D”)。 A.电源(电动势 6 V) B.电阻箱 R1(0~999.9 Ω) C.电位器(0~5 kΩ) D.电位器(0~50 kΩ) (2)同学们测电流计 G 的内阻步骤如下,请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将 R2 的阻值调至最大; ②闭合 S2,调节 R2 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③闭合 S1,保持 R2 的阻值不变,调节 R1 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④读得 R1 的阻值为 280.0 Ω,则被测电流计 G 的内阻 rg 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该测 量值________(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3)图乙是该多用电表的简化电路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 A 是________(填“红”或“黑”)表笔; ②开关 S 调到________和________位置上测量的是电阻;测量电流时,开关 S 调到 ________位置的量程比较大(填写图乙中相应位置的数字代号)。 解析:(1)闭合 S2,电路中电流 I 不能大于 200 μA,由 I= E R2知 I 最大时,有 R2=E I= 6 200 × 10-6 Ω=30 kΩ,因此只能选择总电阻为 50 kΩ 的 D。 (2)当调节 R1,使电流计 G 半偏时,由于干路电流可视为未变,R1 与电流计 G 中的电 流相等,电阻必然相等,读得 R1 的阻值为 280.0 Ω,则被测电流计 G 的内阻 rg 的测量值为 280.0 Ω。实际上 R1 并联接入电路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了,干路电流增大了,电流计 G 半 偏时,流过 R1 的电流大于流过电流计 G 的电流,R1 接入的电阻小于电流计 G 的电阻,所 以,该测量值略小于实际值。 (3)①为了保证电流由红表笔进入电流计 G,内部电源的正极应接黑表笔,故 A 是黑表 笔。②测量电阻时内部电源被接通,故开关 S 调到 3、4 位置上测量的是电阻;并联电阻越 小,分流越大,则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越大,故开关 S 调到 1 位置的量程较大。 答案:(1)D (2)280.0 略小于 (3)①黑 ②3 4 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